王新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55
颗粒名称: 王新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85-5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王新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王新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王新村位于商河县城东25公里处,郑路镇东部,西与王老庄村接壤,南与张家庙村、尚家庙村为邻,东与惠民县桑家村、窦家村为邻,北靠土马河。全村占地1400亩,其中耕地900亩,村庄民居占地300亩,河滩、沟、塘占地200亩,耕地大部分为红土地。2010年全村有130户,总人口482人,有王、芦、韩、牛、侯5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王姓最多。清康熙年间,王氏由王老庄迁出在此立村,起名王新村。
  村政任职
  1945年,王新村建立农民协会,村农救会,武装队。1946年,中共王新村支部委员会成立,王素营任党支部书记。1952年,韩兆俭组织成立第一个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韩兆俭任社长。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王素营任社长,1958年设立王新村生产大队,韩兆俭任大队长,下设两个生产小队。1959年,韩兆俭任村党支部书记。1967年1月成立王新大队革命委员会,王连宝任主任。1969年,王笃让任党支部书记。1970年,王笃让任大队长。1984年10月,建立王新村民委员会,王连亭任村委会主任,下设4个生产小组。1989年,王连亭任党支部书记。1991年11月,王利谋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3月,王金坤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芦立胜任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村内三条街道已硬化,水泥路由街中心穿过,南连尚家庙村,西接王老庄村,村内建有百货商店、木片加工厂、安全网加工厂等。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70万元,人均纯收入6984元。1956年,打井20多眼,修渠排涝。1959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不足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1960-1962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洪涝成灾,庄稼颗粒无收。1965年,治理村东洼地,切割成方,挖渠筑台田,共投工3万多个,动用土方6万多立方米,将涝洼地改造成良田,粮食产量有了新的提高。1980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井20多眼,将全村所有耕地改造成为水浇田。1985年,全村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至2010年,建起冬暖蔬菜大棚90个,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每年向市场提供新鲜蔬菜1500多吨,产值约30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6000余元。并且,先后开办木片加工厂、丝网加工厂,组织群众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从业人员百余人,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教育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小学三次迁址,学校条件不断改善。1997年,建起了能容纳4个教学班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先后有14名学生考入了全日制大学。1998-2011年,先后办起农村文化大院、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室、篮球场。2010年,村民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100%。
  村庄建设 1972年,全村住房、宅基、街道实行统一规划,按照规划拆旧建新。1973年,先后开通两条东西街,总长1600多米。1991年12月,王新村通电,结束了煤油灯时代。2008年春,两横一纵3条大街全部硬化,并对大街进行绿化、美化。2010年,全村拥有程控电话100多部,电视机100多台,全村砖瓦结构住房占98%。
  (王金坤)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金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