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54
颗粒名称: 张家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84-5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张家庙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张家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张家庙村位于商河县城东22公里处,郑路镇东部,东与尚家庙村为邻,南与展家村接壤,北靠王新村。全村占地总面积728亩,其中耕地510亩,林地75亩,苇塘44亩,村庄民居占地99亩,2010年全村共有68户,总人口304人,有张、赵、邢、宋、段5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张氏最多。据张氏谱书记载,明末张氏由河北枣强一带迁此立村,张孟礼从张佑家迁于古庙以东而得名张家庙。民国二十六年,宋氏迁于此村。
  村政任职
  1939年,建立张家庙村农民协会。1947年10月,邢文德、赵光仲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该村第一批共产党员。
  1948年3月,成立中共张家庙村支部委员会,段振超任党支部书记。1954年,成立第一个农业互助组,之后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邢文德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张家庙村生产大队,段振尧任大队长。1961年,段振尧任生产大队大队长。1965年10月,张永元任生产大队副大队长。1967年1月,成立张家庙村革命委员会,张洪才任“革委会”主任,赵光庆任“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张洪才任党支部书记。1973年,张洪德任党支部书记。1974年,张永元任党支部书记,张洪德任副书记。1980年,张洪亭任大队长。1984年10月,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张家庙村民委员会,张洪亭任村委会主任,有委员2人。2000年,村委会由3人组成,宋其利任村委会主任。2004年,赵钦如任村委会主任。2010年,张永元任党支部书记,赵钦如任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张家庙村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村内3条街道皆硬化,房屋整齐。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2万元,人均收入7752元。
  1956年后,九年内打砖井20眼,修渠排涝,绿化治碱。1959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80公斤提高到160公斤。1964年,全村群众治理洼碱地,改造耕田,投工2万个,动用土方5万立方米,将洼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1980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1992年,村民建造小拱棚60余亩。1993年,引导群众建设蔬菜大棚80多个,种植露天菜10余亩,达到了户户“有棚”,甚至不少家庭有2~3个大棚,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西红柿、芸豆、茄子、辣椒等,每年向市场提供蔬菜230多吨,产值200余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人民公社时期,该村有铁丝坊和大砖窑厂,从业人员不足20人,年收入仅几千元。1978年,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村办、户办企业,2010年,全村从业人员60多人,产值82万元,利税19万元。
  村庄建设 1990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2004年以来,先后开通村内3条大街,并逐步对村内新建砖房进行了规划,对大街进行硬化和绿化,安装路灯,新建村委会办公室。2010年,村内实现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98%的村民住上砖瓦结构的房子,全村无危房,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100多辆,其中轿车10辆,大型收割机3台。电脑20多台,彩电、电话、手机普及。
  集体福利 1978年,对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大队一次性奖励500元,考入中专学校的学生奖励200元。为奖励村民订阅农村大众报,征订户免交一半报刊费。2000年以后,村级必要的支出费用不再由村民分担。
  (赵钦禄)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钦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家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