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岭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297
颗粒名称: 黄家岭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534-5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黄家岭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黄家岭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黄家岭村位于商河县城正东方向15公里处,郑路镇东部,东与刘洪仓村为邻,北与前张村为邻,南与西任家村、东任家村为邻,西与李家坊村为邻。全村占地面积16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0公顷,林地28公顷,村庄26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172户,总人口712人,有黄、刘、王、路、惠5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黄氏最多。
  据传,明成化年间黄氏、王氏系姑表兄弟,俩人由河北枣强迁此立村,初名黄王庄,后刘、惠、路等姓氏迁入,改今名。
  村政任职
  1956年,中共黄家岭村支部委员会成立,刘永海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王丙然任党支部书记。1963年,黄立成任党支部书记。1966年,成立黄家岭革命委员会,黄丙江任“革委会”主任。1968年,黄德才任党支部书记,黄春林任大队长。1973年,黄志勤任党支部书记,黄春林任大队长。1975年,黄春林任党支部书记,刘永振任大队长。1977年,惠长明任党支部书记,刘永振任大队长。1984年,成立黄家岭村民委员会,惠长明任党支部书记,刘永振任村委会主任。1985年,刘永振任党支部书记,黄丙顺任村委会主任。2005年,黄立侠任党支部书记,黄德胜任村委会主任。2008年,黄德胜任党支部书记,黄克海任村委会主任,刘训章任村文书。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民修渠排涝,压沙盖碱,粮食由原来的亩产60公斤提高到亩产260公斤。1970年,全村群众开始治理村东涝洼地,切割成片,挖渠筑田,投工4万个,动用土方10万立方米,将洼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粮食产量又有新的提高,植树造林200亩,果林150亩,成为全村主要经济支柱。1978年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支部带领村民安装电路、打井,全村耕地全部用电抽水浇地。1985年,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
  2006年以来,发展木片加工业。村内木片加工户2户,从业人员12人。2010年,村内有木片加工户30余户,从业人员400余人,年产木片2700万片,年产值3000万元,利税30万元,成为郑路镇重要的木片生产基地。2002年,该村在商展路两侧修建商品房,设立商贸市场,有百货商店、卫生所、饭店、浴室、肉食店、农机维修部、汽车维修部、良种和农药专卖店、铝合金门窗加工等业务经营场所。其中餐饮业、维修业较多。
  村内4条大街都已硬化,南临商展路,西临备战路,2009年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9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69元,村民全部住上砖瓦结构住房,有居民楼房30余座,各种机动车辆200余辆,轿车60辆,面包车10余辆,大型收割机5台,重汽运输车2辆,电脑50余台。
  村庄建设1976年,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1980年,村内实现通电、通路,以后又按照村规划先后疏通村内4条大街,总长1700米。2008年,4条大街全部硬化。2009年,全村172户全部安装自来水。2010年,建成高标准村两委办公室。
  (黄德胜)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德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黄家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