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296
颗粒名称: 后张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533-5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后张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后张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后张村位于商河县城东18公里处,北与前张村为邻,南与刘洪仓村接壤,隶属商河县郑路镇管辖,全村占地总面积1200亩,基中耕地1020亩,苇塘20亩,果林80亩,村庄民居占地80亩。2010年全村共有126户,总人口521人。有张、黄、任、路、骆、韩、马、刘8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张氏最多。
  据谱书记载,张氏始祖是在清乾隆初年由惠民县李庄镇张佩环村逃荒至此,初名西庄,因附近有金堤,亦称堤子张,后有张氏从堤子张村迁至村北立新村,故名后张村。
  村政任职
  1939年商河县郑家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建立农民协会、村农救会、村民联防队等相继成立。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贤家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后张村生产大队。路文会任大队长,下设两个生产队。1967年1月,成立后张大队革命委员会,张福远任“革委会”主任,张文家任“革委会”副主任。1964年张文家任党支部书记。1971年,张福远任党支部书记,黄经华任副书记。1976年,黄经华任党支部书记,张福远任副书记。1984年,成立后张村民委员会,任刚俊任村委会主任。1988年,任刚俊任党支部书记,黄江华任村委会主任,张华营任村委会副主任,任刚富任文书,任职期间,1996年,打机井30眼,通柏油路,村内通上电,大街硬化。2004年,张建华任党支部书记,路致敬任村委会主任,张华勇任村委会副主任。2007年,张建华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路致敬任村委会副主任兼文书,张传英任妇女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后张村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村内东西2条街、南北1条街都已硬化。柏油路由前张村经后张村至黄家岭村连接商展路。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935元。
  1953年,成立合作社以来,粮食产量有所提高。1964年,全村群众开始兴修水利,挖沟配方,粮食产量有了新的提高。1978年以后,全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几年努力将全村所有耕地改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田。1996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打机井30多眼抗旱。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小学3次迁址先后投入3万元,对学校进行修建。1983年,学校迁址村南,建房屋9间,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全配套,至2010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15名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本科。2009年,村委会投入7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设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台、篮球场等活动场所。
  村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年人均粮食仅五六十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元。1957年,人均粮食200斤,人均纯收入30元。1978年,人均粮食300斤,人均纯收入百余元。1982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人均年存款1000元。2010年,98%村民住上砖瓦结构的房屋,无危房,全村拥有轿车、面包车10辆,大型收割机3台,重型汽车7辆,电脑20余台,彩色电视、通讯设备达到普及。
  村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房逐渐被砖瓦结构的瓦房所代替。1974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鼓励村民按照规划拆旧建新。1975年以来,按照村规划先后开通了东西2条街,南北1条街,街宽11米,胡同5米。1990年村里通了电,1995年村里通大街并进行硬化。到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
  (张建华)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后张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