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坊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293
颗粒名称: 李家坊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529-5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李家坊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李家坊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李家坊村位于商河县城东15公里处,郑路镇政府驻地,由苇子李家村和坊子村2个自然村组成,东与黄岭村为邻,西与季家村相连,南与郑路镇政府驻地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1370亩,其中耕地1100亩,果林30亩,苇塘20亩。2010年全村共有158户,总人口714人,有李、路、郭、蒋、郑、范、张、陈8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李氏、路氏人口较多。1944年,属三边县(商惠济)原商河县第三区。1945年属惠济县郑路区。1950年秋属商河县十一区。1955年属商河县郑路区。1961年属郑路公社。1961年,公社认为季家太小,把该村的两个队划到季家。1967年成立革命委员会,该村成立李家坊革命委员会。1984年,成立李家坊村民委员会。
  据传,明代李氏由河北枣强迁此立村,初名小李家,因编苇子而得名苇子李家。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朝,路氏由临淄迁到苇子李家村旁,起名坊子,因而得名李家坊,后有张、郭、蒋、范、陈等姓氏先后迁入该村。李家坊集据考大约有200年的历史。
  村政任职
  1940年6月,路致吉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41年成立李坊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村民联防队、武装队等相继成立。1952年建立互助组,路致吉任组长。1953年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路致吉任社长。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路致吉任社长。1958年,中共李家坊村支部委员会成立,李成云任党支部书记。设立李家坊村生产队,李成云任大队长,下设4个生产小队。1967年1月,成立李家坊大队革命委员会,郭连山任“革委会”主任,李成强、路敏行任“革委会”副主任。1982年,路来刚任党支部书记,路敏行任大队长,李楚修任民兵连长。1984年10月,建立李家坊村民委员会,有委员3名,路来刚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路敏行任村委会副主任,李楚修任民兵连长,下设4个居民小组。1991年,路用亭任党支部书记,李楚修任村委会主任、民兵连长,路行海任文书,路爱云任妇女主任。2008年,路行武任党支部书记,路行泉任村委会主任,李培海任文书,路爱云任妇女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李家坊村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水果。村内3条大街已硬化,柏油路由街中心通过,东环县路、环镇路在该村通过,南接商展路,村内有集贸市场,商业综合服务大楼、饭店、机动车维修、日用百货、建材厂、面粉厂等。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1万元,人均纯收入7883元,村民全部住上砖瓦房或楼房,手机、固定电话、电视机、农用机动车普及,轿车15辆,面包车14辆,运输车17辆,大型收割机1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南高北洼,南坡属白土地,北坡地势低洼,属于红土地。1952年,成立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后又相继成立5个互助组,几年内打砖井34眼,修渠排涝压沙盖碱。1959年,粮食产量提高到亩产150斤。1964年秋,村党支部组织动员全村群众,开始治理120公顷洼地,切割成方,挖渠筑田,投工4万个,动用土方10万立方米,将涝洼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1976年,全村宅基规划,改变了村容村貌。1978年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筹集资金打机井4眼。1981年,全村通电,同时安装变压器,安装5台电机浇地,南坡用上了40马力的座机浇地,将全村的所有土地变为水浇田,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1986年,筹集资金修建村东备战沟桥。1992年,村内所有的大街整平。1995年,筹集资金20多万元,硬化村内两横两竖4条主要街道,总长1000米,面积4000平方米,南通商展路,东连环县路。1997年,筹集资金1.5万元,挖郑家坟东西沟,修生产桥4座,方便了村民的浇地和生产运输。2005年,配合村村通工程筹集资金7万多元,硬化了该村的后街环镇路。2010年,筹集资金清理村庄的死角和杂物,大街两侧重修排水沟,安置垃圾箱,聘请保洁员5人定时清洁环境卫生。
  1991年,在商展路两侧各30米,安排商品户50户,商品房总面积20亩。1996年,在备战路东侧、商展路北侧建立建材市场。2000年,镇党委、政府统一规划拓宽镇政府驻地商展路路面,统一盖二层商品楼房,该村建起楼房,引进日用百货批发、服饰鞋帽、家具、机动车维修、农机具、化肥、农药、良种、粮油、酱菜、诊所、书屋、电器商店等项目,使该村每年增收200万元。2008年,把村南的大湾整平,建成第二商业街,安排40户盖商品楼,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村内建有面粉厂、养鸡场、养猪场等,从业人员30人,年实现利税15万元。2010年,村委会引进投资650多万元,建设蛋鸭养殖基地,占地100亩,建15个蛋鸭养殖大棚,蛋鸭存栏量达6万多只,年产鸭蛋1000吨,年实现经济效益280万元。
  民间艺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鼓子秧歌表演就一直是该村一大盛事,每年春节100余名男女青年参演。1988年,该村秧歌队代表镇队去县城汇演,被评为第一名,1990年春节宁津县邀请该村秧歌队去表演,受到好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迷戏最有名气。原来叫打洋琴,后来该村戏迷李孔修对打洋琴加以更改,对唱腔、角色、乐器、服装、道具、伴奏,场面等进行研究。1929年组成20多人的戏班,在郑家街上装演出洋琴戏,人们听的入迷,人们都叫迷戏。这个小小的迷戏班两三年发展到几十人,能演上百个剧目。1933年,迷戏班的演出范围扩大,南到济南、蒙阴、沂水,东到海丰、周村,西到临邑,由于戏班人增多,软包改成大戏箱。每年,该村文艺宣传队参加县文艺汇演获奖。2000年该村路兴臣创建星辰演艺乐队,在周围乡镇演出,在惠民县、济阳县等地稍有名气。
  人物
  路行华 1954年12月出生,1992年12月入党,1995年济宁商校财会科毕业。1996年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毕业。2004年被聘任高级会计师,2005年山东省人民银行驻德州办事处国库科科长。2004年发表论文62篇,采纳21篇,其中有《举债筹资搞建设》《国库改革与对策研究》。已退休。
  (路行亭)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路行亭
责任者
路行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李家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