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子刘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200
颗粒名称: 台子刘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426-4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贾庄镇台子刘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文教卫生、人物、故事传说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贾庄镇 台子刘村

内容

台子刘村位于商河县城西5公里处,贾庄镇西北方向,临商河西岸。东至张坊乡刘安邦村,西至孙马,南至郭家庵村,北至怀仁镇古城村。全村共有185户,总人口690人,耕地面积1035亩。明朝永乐年间,因村后有秦始皇的点将台(位于村后200米处,列为济南市二级保护文物),故名台子刘。
  1998年,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1999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村委会。2000年,被评为县级标兵单位。2001-2004年,两次被评为市级五个好村党组织、济南市特色专业村。2004年,被评为县两委抓三会、三级联创先进村。2005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评为百佳村妇代会。2008年,被评为镇先进党支部。
  村民经济
  该村耕地面积103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另外还有70%-80%的村民从事豆芽生产,由此台子刘被称为“豆芽专业村”。后来,部分村民开始从事钢材业,现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以上,村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村容整洁、道路畅通、水电充足、农业生产全部机械化。
  豆芽生产基地 台子刘村由于人多地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穷村。1993年开始发展豆芽生产项目,效益可观,2006-2008年,豆芽生产户达到1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左右。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台子刘村豆芽协会应运而生,协会从河北沧州以4元/公斤的价格统一进购绿豆,每公斤绿豆可为农户节省0.3元,豆芽生产周期大约在1周左右,1公斤绿豆可以产出6-7公斤豆芽,豆芽当前的市场价格为1.4-1.6元/公斤,这样一般的豆芽生产户一个周期收入200元左右,每月可收入800元。全村日产豆芽达3000多公斤,仅此一项户均年纯收入增加1万多元,台子刘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芽生产专业村”,豆芽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周边村群众为学习豆芽生产技术都纷至沓来,台子刘村成了豆芽生产培训基地,多年来共培训外村豆芽生产户200余户,使豆芽生产户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台子刘村豆芽协会准备时机成熟后,把他们的豆芽贴上标签销往济南、德州、北京等大城市。
  首饰加工厂 台子刘村首饰加工厂始建于2004年,厂长是青年农民刘善彬,他于2002年在青岛一家首饰加工厂打工,手艺学成后回家创办了加工厂。企业拥有100平方米的厂房,实行来料加工,原料是由青岛首饰加工厂提供的半成品,主要产品有手工项链、耳环、手镯等首饰。工人可把活领回家干,适合农村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加工,足不出户就可领到工资。工人按加工厂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厂配备了3名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对工人加工的产品进行记录、验收,经验收合格以计件的形式付给加工费,项链、耳环等首饰加工费分别为0.2-0.8元/件,价格不等,操作熟练的工人月收入可达800元,少的也能每月收入500元左右。当前,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达150余人,成为群众性加工企业转移劳动力促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美特斯家具厂 美特斯家具厂占地5亩,工人20多名,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坚持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的家具质量和环保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台子刘村拥有工艺品厂2家,家具厂1家,还有多家小型加工厂。与此同时该村劳动就业率达到了95%(全村劳动力405人)。
  新时代的“土地改革” 1998年,台子刘村打破了全村责任田原来的界线并重新分配。
  按照当时土壤肥力、水浇条件、离家远近等类别平均分配到农户零散的土地,重新制定了土地级差,即根据土质的好坏、水利条件的优劣和距离村庄的远近,将全村的耕地划分为3个等级,按照“好减差补”的原则,合理确定耕地分配:二级地比一级地每人多得一分半地,三级地比二级地每人多得一分半地。土地调整打破原有界线,村集体将全部地块收回调成大片地,各户无论分到哪里的耕地,都是整块土地,耕期10年不变。
  农户土地分散零碎,因耕地之间界线多,也浪费不少土地,大块调整土地后,村里多出来30余亩耕地。
  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农作物统一种收,家庭妇女和老人都能轻松应付,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腾出时间外出打工、从事养殖或群众性加工业。村民李道文家7口人11亩地,过去分成5块,最远的两块地相隔3里地。原来浇一块地需要1天,现在这11亩地一天就能浇完,节省下的时间在家做豆芽,一天至少收入50元,比调整土地前多收入一倍。过去收割靠镰刀,至少要一个月,现在村里组织外面的收割机队为农户服务,四五天就完事,腾出时间可以干二三产业了。全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00多人,年收入16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也由调整前的700元增加到5400元。
  同时,调地以后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村民的矛盾纠纷少了。以前引发矛盾纠纷最多的是农田浇水,农户在浇水季节,你争我抢,往往产生摩擦。土地调整后,机井全部实行集体管理,统一浇水,有序灌溉,杜绝了“抢水”现象及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
  文教卫生
  台子刘村村委一班人于2005年在镇政府的帮扶下建立了文化大院,有图书1000余册。村东有健身广场1处,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2004年在村民刘发山、付其勋、李术路、李继军、刘善路等的发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组织起了秧歌队,该村传统秧歌的武场是最有特色的。2012年初,村委又组织了广场舞表演队。
  1968年,村里有“赤脚医生”1人,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2008年实行新一轮农村合作医疗,该村村医并入西袁家村卫生室。
  人物
  刘召远 原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局长。
  刘传文 原临邑县某区委书记。
  李晓端 曾任庆云县县长。
  李玉林 曾任温州市市委书记。
  李道业 1980年担任台子刘村党支部书记,曾多次荣获商河县“劳动模范”“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标兵”、济南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优秀村委会主任”以及镇十佳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革命烈士:刘传文 刘传礼 刘照贵 李玉兴 刘传浩 付泽泉 李效端 张光志
  故事传说
  秦始皇点将台
  台子刘村位于贾庄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15公里,是个600余口人的小村庄。因村北200米处有一大土台子而得名。相传,此台建于秦朝,是秦始皇点将所用,以前曾占地8亩,历经几千年风雨的洗刷,如今已所剩无几。在台子的两侧有一条跑马道,直通古城,古城的南城门就在台子西侧不远的地方。村里的老人们讲,以前的台子不是现在的样子,约在100多年前,台子上面有座庙,庙里供奉的是泰山奶奶的神像,香火旺盛,方圆百余公里的善男信女都来这里烧香拜佛,祈福求药。一直到“文革”时期破“四旧”时,红卫兵将庙拆了,台子才渐渐冷清起来。那时台子四周都用花瓦镶嵌,庙四个角上种有松树,肃穆壮观。近些年,不断有人在台子下捡到过砖瓦碎块,据文物专家余祥鉴定,这些碎瓦块就是镶嵌在台子四周的秦砖。在庙的前方有一蛇洞,长约15米,直径约15厘米,据说曾有一条大蟒蛇住在这里,至今,台子上的蛇还特别多,但与别的地方的蛇不同的是,台子上的蛇都是五、六根缠绕在一起拧成绳状,一团一团地生活在一起。另外,台子上的獾、蝎子、野兔、狐狸、貉等野生动物特别多,其中尤以狐狸为盛。经常有人看到成群的狐狸在台子上玩耍嬉闹。因此,在众多的民间故事中,流传最多的就是关于狐仙的故事了。传说中的狐仙经常帮助附近的穷苦群众。旧社会,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落后,不管谁家有红白大事,碗筷杯碟、桌椅板凳什么的都需要七邻八舍凑,凑不起来的时候,事主就会去台子上烧香磕头,请求狐仙帮忙,缺什么少什么只需要磕头祷告,缺的东西便全都在家里了。
  关于台子的史志记载
  《三齐记》曰:鬲“城南有蒲台,高八十尺,秦始皇所顿处。在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犹萦者”。“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后汉书志第二十二)《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夏代这里被分封为有鬲氏之国。《殷芸小说》(南朝梁·殷芸)卷一记载:“齐鬲城东有蒲台,秦始皇所顿处。时始皇在台下萦蒲系马,至今蒲生犹萦,俗谓之始皇蒲。”
  据《德平县前志》古迹篇记载,东汉刘秀登基后大封功臣,建武十三年于鬲津河(俗称四女寺碱河)流域重置鬲城,封朱祐为鬲侯,在德平东南三十里,北齐天宝七年废。鬲故城南有蒲台遗址,为秦始皇东巡萦蒲系马处(按:《三齐记》鬲城南有蒲台,高八十尺,秦始皇所屯处,在台下萦蒲系马,今夷为一丘。)鬲城遗址距商河县城西北15公里,即今怀仁镇古城村南1公里处(古平昌地,1956年由德平县划归商河)。
  鬲故城南蒲台遗址,位于今贾庄镇台子刘村北200米处,遗址范围2250平方米,高3.5米,台面长宽各45米,经省、地专家考证为秦汉遗址。故鬲城南门在台子西侧,故此认定“鬲城南有蒲台”与“齐鬲城东有蒲台”两说皆可成立。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载:秦始皇灭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一法度,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版图之大为历代所未有,是为统一中国之始。当此时,始皇年方四十,而功业彪炳,前不见古人,乃志得意满,欲为夸耀之举。于是二十七年起,至三十七年止,多次巡视天下。西至陇山、北地,东至于海隅,南至于会稽,择名要之处均刻石颂秦功德。
  秦始皇东巡时,3次到达山东。第一次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这一次,秦始皇在泰山举行完封禅大典后,率领群臣经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市)和齐故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沿着渤海南岸东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第二次是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的春天。这一次,距上次东巡时间不到一年。秦始皇虽然在途中遭到韩国贵族张良派遣的刺客的伏击,但他仍按计划经黄县直赴芝罘,然后再次住进琅琊行宫。在琅琊台,秦始皇委派徐福东渡,开拓海域;在文山召集文人颂秦功德;在中国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成山头,拜日神,以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人间仙境——蓬莱阁,寻找长生不老药。由此可见,秦皇前两次东巡,并未经过商河及附近地域,只有第三次是路经此地,并于此筑台设营驻跸。
  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山东,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这次巡行的路线是由南向北,往返途经咸阳、云梦、丹阳、会稽、吴、琅琊、荣成山、芝罘、平原津、沙丘。到达琅琊行宫时,徐福闻讯秦始皇驾临,急忙从家乡赶来面见秦始皇。徐福从第一次入海求仙到现在已有十年时间,耗资巨大,始终没有求得仙药。为了逃避惩罚,他只好向秦始皇说,长生不老药本来可在蓬莱仙山求得,只是水神派大蛟鱼守护无法近前取药,请皇帝增派一些射箭能手同去。秦始皇求药心切,当即批准了徐福的请求,命他选拔童男女、各种工匠、弓箭手等入海求取仙药。秦始皇为了给徐福求仙扫清道路,他一面派人带着捕鱼工具入海捕捉大蛟鱼,一面自己带上连发的弓弩准备与大蛟鱼搏斗。秦始皇一行乘船从琅琊港出发,经荣成成山头前往芝罘。一路上没有什么发现,直到临近芝罘才看见一条大鱼。秦始皇将大鱼射杀以后,西航至黄县北海岸的黄河营港。在此作短暂停留后,秦始皇等人乘船继续西行,至莱州湾西岸的厌次县(今山东省阳信县东南处)上岸,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商河区域正是其必经之地。途中,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平乡县境内),年仅53岁,至死也没吃上长生不老药。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长福
责任者
范吉星
责任者
刘召远
相关人物
刘传文
相关人物
李晓端
相关人物
李玉林
相关人物
李道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台子刘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秦始皇点将台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