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家洼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99
颗粒名称: 栾家洼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423-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贾庄镇贾庄镇村庄概况、村政任职、经济民生、文教卫生、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贾庄镇 栾家洼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栾家洼村位于商河县西南约12.5公里、临邑与商河两县交界之处,南至杨广坞村,北至东、西双庙村,北紧靠316省道。因栾姓家族居住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故名栾家洼村,截至2010年,约有300余年。栾家洼村东西约2公里长,是一个两头高中间洼的船形村庄,亦是胜利油田产油区之一。村西桥头建有7米高的宏伟牌坊,依坊两旁置石狮四尊,用以镇村护卫,象征着避邪纳吉。
  1937年,商河县划分为9个区、12个镇、96个乡,栾家洼乡为6区9乡中的一乡,共辖14个村,包括杨广坞、栾家洼、张名扬、小李庄、小于庄、前刘庄、后刘庄、程家、茂王庄、方庄、邓庄、崔庄、赵庄、孔庄。公社化后,栾家洼村隶属胡集公社,1990年隶属商河县贾庄镇。从立庄至2010年,共有33个姓氏,包括:栾、曹、周、白、殷、郁、朱、程、袁、侯、张、王、李、赵、纪、孙、邢、刘、庞、孟、高、郭、于、吕、叶、宋、董、牛、彭、杨、吴、贾、陈,均为汉族,其中前10个姓氏现已不存。截至2010年底总人口已达到1447人,由9个生产队组成,中共党员39人,共青团员86人。
  1999年,济南市计生委员会授予“计生协会先进单位”。2000年、2005年、2006年、2008年,中共商河县委、县政府授予“计生先进单位”。2000-2001年,商河县授予“财务管理示范村”。2002-2009年,中共商河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济南市文明建设百佳单位奖、文明一等建设示范村奖。2005年,山东省司法厅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济南市文化局授予“民间艺术杯赛”一等奖。2008年,商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计生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济南市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10年,商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村政任职
  1945-1947年,李射法任村长。1947-1949年,高延芳任村长。1949-1951年,吕宗孟任村党支部书记。1951-1954年,张佃元、郭玉刚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54-1964年,李文亭任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山任大队长。1964-1965年,王忠臣任村党支部书记(代)。1965-1976年,张治业任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善任大队长。1976-1990年,王长善任村党支部书记,刘传富任大队长(村主任)。1990-2010年,孟宪坤任村党支部书记,彭恒泰任村主任。(注:2006年后由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
  经济民生
  栾家洼村土地总面积约3229亩,属盐碱性土壤,轻壤质褐土化白土,所处地形较洼,地下水层较浅。村北属赤红石黏土层,面积约500多亩,南属盐碱土壤层,面积约1800亩,西属轻壤质褐土化白土,面积约400亩,东属褐土化白土约500亩。居民种植以粮棉为主,粮田约2500多亩,棉田约800多亩。过去粮食单产一直在150-300斤左右/亩。至2010年,粮食单产达到800-1200斤/亩。
  2007年以来,村党支部分两次投资180多万元,用混凝土硬化7条街道,总长6000多米,街两旁垂柳成荫、花木葱郁。拿村500多户村民住上了新瓦房,用上了自来水,安装路灯50余盏,村民出行多为电动车、摩托车、轿车,田间劳动种、管、收一律机械化,大型收割机、耧地机、播种机等设备齐全,实现机械化耕作。
  文教卫生
  1938-1945年,栾家洼村第一所高等小学校建立,以栾家洼村高冠儒(伪军头子田敬堂的军师)的名义在六区栾家洼乡范围内,通过多方集资、集物,建立了商河县最早(日伪时期)的一处高等小学,在贺校长的带领下,由栾家洼村教师高兴礼、庞玉珍、赵焕章、赵秀章,邻村郭敬一、王传玺等人组建教师队伍。1945年,商河解放后,学校就不存在了,后来只有一个班在栾家洼村一家民房就读,教师仅有郭砚田、彭良泽。2010年,投资25万元重建校舍2间,总面积2772平方米。截至2010年底,全村共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有55人。
  栾家洼村自解放时期就开始年年举办鼓子秧歌。尤其是在元宵节前后,男女老少齐发动举办高跷、鼓子秧歌、杂耍、跑旱船等项目,因演出节目精彩演艺高超(如:鼓子是商西流派小鸿拳马术演变的打法),得到了当地和全县人民的一致好评。1992年3月,荣获全国鼓子秧歌研讨会汇演一等奖;1993年,获全县元宵节汇演优秀奖;1999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汇报演出;2006年3月,荣获济南市民间艺术杯赛一等奖。
  村内卫生室、文体娱乐场所、器械、图书室等建设齐全,村民闲暇时可以打篮球、乒乓球、下象棋,丰富了村民生活。截至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800余元。
  人物
  高翰林 名高位,字范臣,是栾家洼村高氏六世。当时该门家世几代贫寒,祖祖辈辈靠种地、卖馒头维持生计,高位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发愤图强、刻苦钻研,多次徒步进京赶考,终于在30余岁中举,60余岁中进士。咸丰元年(1851年)荣任“国子监学正”。并由皇帝亲自赐予封牌(长约一米左右的横匾,挂于家室正堂之中)。高位的门前还修建了门楼,5-6米高的河蒿杆(也就是后人说的旗杆),杆顶上有锡顶,下有石阶和石座,以后官吏路过此地,武官下马,文官下轿,故高翰林名声远扬。
  彭福林 清代(1866年)书法名师,栾家洼村及周边有很多店铺门面或褡子上的字样,包括过去在公路东北角(现二纺厂西边)戏棚上的牌匾均为彭福林的笔迹。
  庞维翰 清代人 是华东地区教育界名师、书法家。原“商河县人民礼堂”几个字样就是出自庞维翰的笔下。
  1945年前后,高级知识分子有高兴智(农科大学),高级干部(军级)牛世才,高继昇(浙江省组织部),牛世杰(兰州汽车运输公司董事长),县团级以上干部吕乾、郭连贵、孟宪清、彭润泽、郁荣等人。
  1945年前济南唯一一家最早的化工企业老板:董清泰、董清明。
  留居台湾的知名人士:高建义、庞尚温。
  解放后-1960年小学教育老校长有彭良泽、赵秀章、郭砚田、董海泉等。老教师有高建元、高兴礼、王学礼、王志贵、杨淑翠、庞玉珍等。
  老干部(科局级):吕召喜、高建德、叶长青、陈建友、高建东、彭川泽、高建会、王长福、高延海、杨志林等。
  老医务工作者:王清汉、高延忠、董清杰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10年高级知识分子:董明理(清华物理系毕业生,省厅级干部)、赵洪圣、彭恒军、彭恒信、叶长周(团级干部)、牛振亚(宁津县干部)、叶建华、(科局级干部)、高兴华、杨新华、高兴奎、郭永和(都是油田科局级干部)、李兴华(科局级武装干部)、董海清(省处级干部)、叶建军(县团级干部)、高建强(邮局局长、县科局级干部)。
   新疆和田市科局级干部:高新旺、高新强、高新宝。
  油田钻井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兴坤中学教师、高级职称知识分子:高建武、高兴家(书法家,1978年曾获县书法展三等奖)、高继贤、庞佃实等。
  革命烈士11人:刘传勤、孟凡荣、张连杰、王清连、庞玉湖、王长洲、吴志仁、吕富城、王长义、张吉贵、郭连详、董海军(1975年7月在部队牺牲)。
  “栾家洼笑话”及传说
  栾家洼的公鸡“扁扁嘴”
  传说清末年间,商河当地农民五更天就开始下地干活。栾家洼村立庄较晚,乍到此地,也学着当地人起五更。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辰是五更天,幸好邻村有一位卖油郎,每天拂晓时分到栾家洼卖香油,人们一听到他敲得铜铛响便赶紧起床到农田干活。有一次卖油郎的父亲去世了,连续好几天栾家洼人听不到铜铛声,都睡到大天亮。当卖油郎再次来到村里买油时,栾家洼人就向卖油郎请教:“你们当地人是怎么知道啥时辰是五更天啊?”
  “只要听到公鸡叫,那就是五更时。”卖油郎告诉他说。
  栾家洼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啊!”,立刻派人买来了公鸡。为了全村人都能听到,便把公鸡固定在栾家洼村的旗杆上。到了第二天早晨,卖油郎生病没有来,奇怪的是直到天亮的时候也没有听到鸡叫,大伙都聚集在旗杆下,瞅着那只不报晓的公鸡,都在分析不叫的原因,有的说:“是不是捆绑得太紧了,勒得它的脖子叫不出声?”于是,便有人尝试松开绳子,突然将绳子不小心松开并滑落,鸡也从旗杆上狠狠地摔在地上,人们都围拢过来,这时一位村民大声呼喊起来:“这下可坏了,把公鸡的嘴巴摔成扁扁的了。”原来买的不是公鸡,而是一只鸭子。
  栾家洼“问路论亩”
  相传,栾家洼村的王老汉背着篓筐沿着利禹公路拾粪,对面来了一位年轻人,骑着一头小毛驴,在距离王老汉三四米的时候,年轻人在驴上用鞭子指着王老汉问:“喂!哎……从这到贾庄还有多远?”
  王老汉见这位年轻人傲慢无礼,十分生气,本想不理他,可是又一想,对这样的年轻人,何不戏弄他一下呢?也好让他长长见识。于是王老汉便低着头连眼皮也没抬一下,边走边说:“大约四五亩吧。”
  小伙子一听愣住了,接着又问:“四五亩是多远?那是多远?不是论里(理)吗?”
  王老汉瞅着已经来到眼前的年轻人,用粪叉指着年轻人说:“论理?论理你该叫我大爷!”
  没话答拉话
  相传栾家洼村有一对新婚夫妇,一块回娘家,由于这位年轻人第一次来到岳父家十分拘束,见了丈母娘慌慌张张地叫了声:“大嫂,你好。”妻子听了很不高兴,责斥丈夫说:“你真是见了丈母娘叫大嫂,没话答拉话!”
  栾家洼样的
  传说很早以前,栾家洼村庄大、人较多,每年春天都有搭棚唱戏、闹春会的风俗。一年村里按照惯例筹办大戏,特意从外地请来了专业人士,戏棚打造得别具一格,十分美观,方圆几十里很少有这样气派的戏棚,村民们都赞不绝口、无不称好,后来栾家洼村以北的偏远村庄也想搭棚唱戏,但是不知道搭个什么样的戏棚更好,就在人们左思右想、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个知情的老翁提到:“人们都说栾家洼的戏棚很好。”接着大家都豁然开朗说:“是!是!是!好!好!好!我们赶紧去请教,咱就搭栾家洼样的!”从此“栾家洼样的”话语一直流传下来。
  岳哥岳嫂
  话说栾家洼村有位青年,应征入伍,部队对新兵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其中有怎样写家信,教员叮嘱士兵们在写家信的时候一定要用尊称。一天,一位年轻人看到战友们给丈人、丈母娘写信时开头称呼“岳父、岳母”,而自己想给哥哥和嫂子写信,总不能直接称呼哥嫂吧,那什么才是哥嫂的尊称呢?
  他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忽然灵机一动,恍然大悟,写到:“敬爱的岳哥岳嫂,你们好!”
  牛啃树皮一案
  有一天,栾家洼村一姓张青年,赶着牛车去魏集赶集,到了魏集便将牛拴在一农户门口的槐树上,结果牛将其部分树皮啃掉了,树主人发现后很气愤,便将牛连人一同扣下,两家为此争执不休,最终还引起了一场官司,青年在大堂上责问树主:“你要我赔你的树,我还要你赔我牛的上牙呢!”
  “你的牛没有上牙吗?”树主人十分着急,支支吾吾地说。
  “没有上牙怎么啃坏你的树呢?”李官疑惑地问。(李官是日伪时期一位教书先生,在当地颇有名气,为人正直、威信较高。)
  审案的官听得怒发冲冠,一拍京堂木,指着树主人大声怒斥道:“你这混账东西,牛没有上牙怎么会啃坏你家的树皮啊?分明是讹诈人家,快把牛还给人家!”
  “大烟大火的”无烟煤
  很早以前,栾家洼村有一姓周的青年,家里没柴烧了,媳妇叫他去买些煤,小周匆匆忙忙去了贾庄生产门市部。
  煤老板问:“你想要哪种煤?”
  年轻人小周指着一大堆煤不加思考地说:“啊……我就买这种大烟大火的无烟煤!”
  大事记
  清代康熙年间 栾家洼村地形较洼,两头偏高,貌似船形。传说两座庙象征船上的船舱挡风篷,旗杆象征船上的桅杆,当时风水先生和村民说:船必须设有船舱和桅杆。之后村里雇佣能工巧匠精心设计,筹资兴建了两座关帝庙及两尊旗杆(旗杆由多根箍木连接而成,上有锡锭、下有石板、石墩镶固,高30米,造型宏伟壮观),后来方圆几百里都知道栾家洼立起了旗杆,为此也流传了不少趣闻佳话。
  清光绪年间 村里的主事者组织建立了栾家洼村集市,定为每5天一个集,逢五排十。最初集市规模不大,1938-1952年,集市规模逐渐扩大,包括服装、粮食、木料、牲口买卖、青菜、副食及日用百货等。
  1938-1945年 当时以栾家洼村高冠儒(县伪军田敬堂的军师)的名义,在六区栾家洼乡范围内集资、集物,兴建了商河县最早的一处高等小学校。在贺校长的带领下,栾家洼村教师高兴礼、庞玉珍、赵焕章、赵秀章,还包括临村郭敬一、王传玺等组建了栾家洼村教师队伍。
  1937-1945年 日伪军进驻栾家洼村,占踞了八年之久。
  1946年3月 在村东北角处(现在二纺厂西边)搭建了一处戏台,并邀请了河北梆子剧团来助兴演出。据记载,当时规模之大、场景之阔,在周边区域实属少见。戏棚装扮别具一格,内容丰富,花样繁多,观众们均赞不绝口,由此产生了“要搭栾洼样戏棚”的趣闻。
  1946年5月正当栾家洼集市之日,八路军董友亮隐藏在村西头老党员董玉海的家中,并趁机击毙了一名伪军,事发后反响很大,附近村民无人不晓。
  1946年7月 还乡团进村,聚集在“生产店”(党的地下联络站),预想谋害地下党员林文章、齐逢睦两人,正巧两人外出,却遇见了党员联防大队长张艮林及农会主任张佑。敌人将张艮林杀害并悬挂在一棵大槐树上示众。
  1947年春 全村为积极响应大参军运动,有41人参军入伍,村内脱产干部王经一亲自带队入伍。
  1965年开挖村西临商河,兴修台田共24个,占地面积1200亩,对抗涝防涝有显著作用。
  1966年国家实行扶贫政策,对村内住房特困户进行标准房建设,栾家洼村共建设24间。(村支部在村中间老学校处兴建了12间教室,从此学校由村西头迁村中央。)
  1972年公社派武装部长李洪福为主的改貌工作队驻村,该年农业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大丰收,村民生活大有提高。当年全村仅小麦产量达30万斤,创历史最高记录,人均夏季口粮达到100斤左右。
  1973年胜利油田九二三厂在村东南角(现13站)开钻第一口油井。
  1974年兴建村西头出村路桥涵闸。
  1976年省水文地质勘探队在村南钻一备战水井,深320米,采用耐高温的水泥石棉混管设备。
  1981年春村支部将停办多年的栾洼集重新兴办,当时还聘请临沂、河北梆子剧团前来助兴,并将集日改为逢四遇九。
  1981年 村东头出村路靠省道316线新建大桥一处,由县水利局资助建设。
  1987年村支部投资12万元去杭州联系招商项目,并到河南泌阳购置造纸项目,秋后建成小型造纸厂(造纸厂负责人有王以平、李洪卫、张洪亮等)。
  1989-1990年县组织部派李熙孔、张林堂驻村协助工作,1989年挖通了村南西至临商河,东至铁匠沟2300米的主干沟。同年秋季遭涝灾,于是工作队号召种植丰抗70大白菜搞生产自救,改貌功效显著。1989年县纪委清查村账目,无问题。1990年村“两委”成立。
  1991年秋末结合栾家洼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二十几条土地调整方案,经党员、村民代表和乡政府审批,对全村9个组统一进行了第一次土地大调整。
  1992年全村通自来水。
  1993-1994年 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建设两处石粉厂。
  1995-1996年村“两委”修建了大队办公室、服务室6间及两个大院以及校舍11间。秋初,全村又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整。
  2001年村“两委”采取集体公积金及个体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由二纺厂及油区联办等单位大力支援),投资96万元对东西街及南北街进行硬化,总长度2800米,均为沥青路面,从此栾家洼村告别了几百年泥洼路的历史;同年,县委组织安排在油区范围内进行全部电改;秋后全村又进行了第三次土地调整。
  2004年村“两委”筹划修建硬化村东头,南北出村路800余米。
  2006年进行第四次调整土地;建设桥11座;村南北主干沟进行清淤(5000米);修建地上渠2600米;铺设生产路6条;整地配方面积1200亩。
  2009年村“两委”在联村共建单位、济南市资金结算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投资80万元对于全村7条街道(总长3600余米)进行修整,全部改为水泥硬化,大街全部安装路灯。同年对栾家洼村大队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及整个大院再次进行了整修。
  2010年春村“两委”为打造历史文化村,投资10万元分别在村东、西两头出村路口各建一牌坊,两对石狮,宏伟壮观。
  2010年村“两委”给残疾户陈建亮帮建房4间及一个整院。
  2010年在济南市资金结算中心的帮助下,将栾家洼村学校全部拆建,重新兴建了标准的校舍10间、门卫室、校门等。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洁
责任者
孟宪坤
责任者
彭恒泰
责任者
高兴家
责任者
高翰林
相关人物
彭福林
相关人物
庞维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栾家洼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