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89
颗粒名称: 小刘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小刘家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文教卫生、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小刘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小刘家村位于怀仁镇政府正南方向7.5公里处,距商河县城15公里。东与曹家村相邻,西与耿家村相连,南与李家楼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72.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1.4公顷,村民居住占地8公顷,沟渠占地2.4公顷,火车道占地0.6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87户,总人口428人,有张、王、杜、孟4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张氏人口最多。
  据记载,刘氏由山东省寿光迁入此地定居,因刘氏最早迁入且村子较小,故命名为小刘家村。据《张氏谱书》记载,明末清初,张氏由德平县张家村迁入定居,王氏相继落户,张、杜两氏为姑表兄弟,解放前从该镇玉皇庙村迁居于此。该村原属古平昌地,1947年归属德平县怀仁区公所,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怀仁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2010年,小刘家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地势低洼,亩产粮食不足80公斤。1952年,张寿堂组织4户村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后又相继成立3个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砖井12眼,修渠排涝,压沙改碱,用手摇水车,马拉水车,轱辘抗旱浇水,粮食产量提高到160公斤。1965年,小麦取得好收成,该村被授予先进单位。1982年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机井4眼,后相继又打机井12眼,将全村所有耕地改造为水浇田,变成稳定高产田。1984年后,棉花籽棉平均400斤,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
  1990年以后,村里办起机动车修理、石灰加工、建材、运输等行业。成立建筑队2个,从业人数50余人。全村在外务工人员超百人,其中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城市人数居多,从事开办服装、饭店、机电维修、装修、五金装饰等。村里还有铝合金门窗制作、理发、化肥农药销售处、百货超市等经营场所。201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200余人,全村经济总收入36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村政任职
  1939年,德平县怀仁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建立小刘家村农民协会,张玉武任会长,之后村农救会、村民联防队、武装队等相继成立。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宗道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小刘大队,张连星任大队长,下设2个生产小队。1961年,孟现芳任大队长。1967年1月,小刘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杜有珠任主任,张连德兼民兵连长。1969年,孟现芳任主任,张寿堂任副主任。1970年3月,张朝华任民兵连长。1975年,张朝华任村党支部书记,孟现芳、张甫昌任委员。1984年,建立小刘家村民委员会,张甫昌任村主任。1988年6月,王宗亮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甫昌任主任,张连福任委员兼文书。1990年,张举英任妇女主任。1991年,杜万祥任主任,王秀明兼文书。1993年,杜万祥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宗河任主任,王秀明任村文书。2004年,王宗河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元任主任,王秀明任委员兼文书。2008年,王宗河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朝元、王秀明任委员,张举英任妇女主任。2011年,王宗河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朝元、张举英任委员。全村共有党员13名。
  文教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文化教育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1950年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村小学3次迁址。1965年,第一次建学校,有教室7间,144平方米。1980年,学校二次迁址,建教室11间,228平方米。1993年,村里办起幼儿园,后撤销。1996年,村小学三次迁址扩建教室4间,教师宿舍3间、办公室150平方米,学校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先后有20名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本科、专科院校,其中研究生2名。村里对考上大学的学子们奖励200元,对考入中专的奖励100元。村里同时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村里建有卫生室,设有床位4个。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村民生活艰难,年人均粮食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人均纯收入40元。1978年,入均粮食200公斤,入均收入200元。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生活水平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人均年末存款1500元,多数村民住上砖石结构瓦房,全村拥有三轮车74辆,重型货车4辆,面包车6辆,轿车6辆,各种摩托车82辆,电动车、农用三轮车基本普及,程控电话85部,电视机120余台,大型收割机1台,大型拖拉机2台,小型拖拉机6台,吊车、铲车3台,电脑20余台,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基本普及。2005年后,全村砖瓦结构住房达98%,无危房,有居民二层楼6座。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村庄街道高洼不平、弯弯曲曲,房屋大多数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1974年,村里对宅基地、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1976年,按村规划先后疏通东西大街2条,长500米。1983年10月,村里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全村户户通电。2002年,全村通自来水。2004年,对村内街道、胡同进行硬化,对大街进行绿化、美化。2006年,对村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2009年5月,建村两委办公室4间,活动场所1500平方米。村内均实现了通自来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
  文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青壮年们自发扮演丰富的节目,民间传统节目有《王小赶脚》《锔大缸》《王汉喜借年》等剧目。1954年,小刘家村成立业余剧团,表演剧目有《空城计》《打渔杀家》《怕婆子顶灯》。1965年,表演节目有《送猪记》《王汉喜借年》《送肥记》《刘三姐》《井台会》。1967年,表演剧目有《沙家浜》《红灯记》等曲目,并经常到周围村庄表演,受到观众好评。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孟庆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小刘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