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楼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88
颗粒名称: 李家楼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10-4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李家楼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李家楼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李家楼村位于怀仁镇政府东北方向3公里处,东与大辛庄村相邻,西与田家村相连,北与小刘家村相邻,南与生张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2575亩,其中耕地2060亩,池塘、大湾占地65亩,村民居住占地300亩,沟渠道路占地150亩。2011年,全村共282户,总人口1000人,均为李姓,汉族。
  据记载明末清初,李氏由该镇洼李村迁来立村,因土楼而得名李家楼村,隶属德平县第四区管辖。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第四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自1985年以来,该村多次被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模范村委会”“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村东、村南两片洼地,大雨大涝,小雨小涝,亩产粮食不足70公斤,丰收无保障,村民生活困难。1953年,10户村民成立第一个互助组,之后又相继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砖井30多眼,修渠排涝,压沙盖碱,粮食产量由原来的7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1964年以来,治理盐碱涝洼地200余亩,挖渠道筑田,割地成方,投资5万元,动用土方10万立方,将盐碱涝洼地改造成良田。1978年后,该村打深机井20眼,挖蓄水库4个,将全村耕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粮食亩产量达到双千斤。2000年,投资8万元修建了砖瓦窑厂和酱油厂,从业人员30余人,年收入万余元。全村有养鸡场4家,养鸭场3家,村卫生所2处,农药、化肥销售点2处。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9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938元。
  村政任职
  1939年,德平县怀仁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同时建立李家楼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会、村民联防武装队相继成立。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李家全任社长,李连三任副社长。1958年,成立李楼生产大队,李家章任大队书记,李连三任大队长,李本豪任团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下设6个生产队。1967年1月,成立李家楼村“革命委员会”,李家强任“革委会”主任,李会太任副主任,李本豪任民兵连长。1970-1979年,李本奎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本豪任副书记,李本忠任村文书。1979-1982年,李连三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本豪任副书记。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李本豪任党支部书记,李连山任村主任,有委员3人。2000年,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李本豪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本营任村长,李会明任文书,黄菊香任妇女主任。201 1年,李会雨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人均粮食不足100斤,不能解决温饱,辅以糠菜为生。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大多数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2年,村里开始对街道、宅基实行统一规划。1981年,全村户户通电,村民用上了电灯。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2002年,投资20万元,硬化村里南北中心大街1000米。2006年,投资20万元,硬化东西大街5条,总长1000米。2009年,投资10万元,建起文化大院、老年活动室、卫生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并配备了部分健身器材。至2010年,全村95%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村里实现了通电、通自来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多数家庭已拥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彩色电视机、电话、农用三轮车基本普及。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文化教育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5%。1978年后,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村小学曾5次迁址,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扩建和改造。1981年,投资2万元,建起幼儿园1所。1991年,投资10万元,建起高标准的教室。2000年后,该村党支部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子们给予500元的奖励。至2010年,全村有博士生、硕士生、大学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共45人。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会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家楼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