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刘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85
颗粒名称: 后刘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08-4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后刘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后刘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后刘村位于怀仁镇政府东南方向3公里处,东与刚家村相邻,西与河东杨村相邻,南与前刘村相连,北与洼李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987亩,其中耕地848亩,村民居住占地139亩。2011年,全村共有165户,总人口528人,均为刘姓,汉族。
  据记载明末清初,刘氏从山东罗安小庄迁来立村,在村南有一村庄为前刘村,故以姓命名为后刘村,隶属德平县第四区管辖。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第四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有东南大湾、村南老湾、西南莘子湾、五福堂钓鱼台、凤凰嘴五大低洼处,有“盐碱洼”之称。村东、村南、村西南共有盐碱涝洼地百余亩,亩产粮食不过80斤,收入不足20元。1970-1980年,村民经过10年努力,通过土地调整,削高填平,使涝洼地变良田。1995年,在大寨沟建起大桥一座,命名为幸福桥,随后又修建了向东的大流口,方便了农田灌溉排水。至2010年,全村先后盖起二层居民楼4座,有副食门市2处、面粉加工厂1处、建筑队2个、维修部等经营场所。村民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至此,全村经济总收入近百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村政任职
  1939年,刘法振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刘昭宽、刘永富、刘中正、刘中庆入党,成为该村第一批党员,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由刘法振任党支部书记。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忠庆任社长。1956-1971年,刘法振任村党支部书记。1971-1984年,刘永礼任村党支部书记,刘兆进、刘永富任大队长。1984-2009年,刘永礼任村党支部书记,刘兆宝任村主任。2009年,刘兆宝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村民生活艰难,吃不饱穿不暖,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多数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80年,全村开始实施街道、宅基统一规划。2009年,全村通上自来水,安装了路灯。至2010年,全村95%的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的瓦房,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基本户户都有,电话、彩电、冰箱、空调进入普通家庭,有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全村纵横大街全部铺设柏油路,村里胡同都得到了硬化。村里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
  文化教育
  该村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将鼓子秧歌表演作为头等大事,一年一度延续至今。有武术、三句半、天津快板及小品剧等常年唱到田间地头,业余宣传队唱的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颇受群众欢迎。秧歌的花样繁多,有《老姜背老婆》《张果老倒骑驴》《猪八戒背媳妇》《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等。鼓子秧歌队曾得到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与嘉奖,多次参加全县鼓子秧歌汇演。1997年,该村鼓子秧歌队代表怀仁镇去济南参加汇演,取得优异成绩。
  新中国成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5%。1980年,该村建起了校舍、课桌、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95%以上。1997年,学校合并到刚家中心小学,该村先后有2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延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后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