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刘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84
颗粒名称: 前刘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07-4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前刘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前刘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前刘村位于怀仁镇政府东南方向4公里处,县城西北方向12.5公里处,东与刚坊村接壤,西与河东杨村相邻,北与后刘村相连,南与张坊乡高家村毗邻。全村占地总面积112公顷,其中耕地80公顷,苇湾3.4公顷,沟渠10公顷,村庄占地18.6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320户,总人口1050人,有刘、李、王3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刘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0%,李姓次之,王姓最少。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先祖钊公原籍京都顺天府大兴县马车桥南头人,明成化年迁居德平县城东南怀仁乡而焉庄名道口刘家,子、溥、泽、鲁、温为5支所宗。该村1947年归属德平县第四区公所,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第四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
  村民经济
  1952年,刘景杰、刘景俊组织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后又相继成立4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东、西2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由前刘、前李、刚坊3个村组成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砖井50多眼,改善水利条件,粮食产量得到提高。1982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继打机井30多眼,挖水库2个,修建渠道3条,总长3000多米,动用土方2万余方。1985年,粮食亩产达到双千斤。1980年,村支部组织成立了沙发加工厂,从业人员10人,年产值1万元。另有生产队木工组2个,弹轧棉花房1处,天花板加工厂1处,面粉加工厂3处,五金百货店1处,手套加工厂1处。村内还设有饭店2处,农具维修1处,化肥、农药销售点、肉食店、超市等经营场所。村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几十元、几百元提高到现在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
  村政任职
  1937年4月,刘景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党员。1939年,德平县怀仁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前刘村建立了农民协会,刘长忠任主任。之后,村农救会、村民联防队、武装队相继成立。1947-1965年,先后有刘允孔、刘景杰、李心胜、李宪孔、刚守珍任村党支部书记。1968年,成立前刘村大队“革命委员会”,刘景孝任主任,刘景升、刚守芳、刘云同任副主任。1970-1980年,刘景声任村党支部书记。1980-1990年,刘允同任村党支部书记。1990-2000年,刘允春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2010年,先后有刘学征、刘学亮、刘允涛、刘国贵、刘尽佳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该村曾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
  革命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全村有18名青年参军参战,其中刘允信、刘允英、刘京常等牺牲。由刘进厚、刘景法等20多人组成的担架队,曾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该村刘学堂、刘学信、刘允路等8名青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赴朝作战。
  文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文化教育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8%。1964年,先后办起了全日制和半工半读学校2处。1981年,该村建教室2排22间,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设初中班1个,其他是1-5年级,学生人数达26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83年,村里购置电影放映机一部,按期播放科教片,宣传和普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养殖的先进经验及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片。1985年以来,村内建有幼儿园2处,村卫生室2处。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村民生活艰苦,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1957年,人均粮食达到100公斤,人均收入20元。1978年,人均粮食20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余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800余元,大多数村民住上砖石结构的瓦房。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120余辆,电视机200余台,固定电话100多部。2005年后,全村砖石结构住房占98%,人均居住面积30多平方米。至2010年,全村有居民二层楼2座,各种机动车300余辆,大型收割机及大型拖拉机15台,重型运输车5辆,电脑30余台,彩色电视机、通讯设备基本普及。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村内无一条像样的街道,绝大部分房屋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1970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将村中道路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整。1979年,村里开始对街道、宅基、住房实行统一规划。1984年,安装50千伏变压器2台,30千伏变压器1台,全村户户通电。1990年以来,村里先后疏通了3条大街总长1500多米。1998年,全村30%的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等。2005年,铺设柏油路3条,宽4米,长1700多米。2008年,全村通上自来水,村中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等。
  文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每逢春节、元宵节期间,全村150余名男女青年参演各种节目。主要有高跷、上扁担、跨板凳等,其中以该村刘允珠的腰鼓、刘允刚的敲锣、刘允江扮的丑婆最有特色。武术表演有李现明、李现达表演的削刀金枪,刘允慧的刀里加鞭,还有刘尽荣舞的杨家枪小有名气。花场小戏有《刘尽山纺棉花》《赶旱船》《老姜背老婆》《王小赶脚》等剧目。1978年后,该村鼓子秧歌表演一直未断,村支部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办了几次小型剧团,演出节目有《打城隍》《王世仇》《李二嫂改嫁》《虎子出嫁》《红灯记》《小姑贤》等剧目,受到群众欢迎。并多次邀请由信惟亮组织的吕剧团和商河京剧团来该村演出,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李二嫂改嫁》等,丰富了群众生活。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允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前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