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韩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79
颗粒名称: 西韩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西韩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西韩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西韩村位于怀仁镇政府以东3公里处,东与东韩村相邻,西与王轴芝村相连,南靠怀殷路,北靠大沙河。全村占地总面积500亩,其中耕地333亩,果林110亩,村庄占地57亩。2010年,全村共有54户,总人口196人,均为韩姓,汉族。
  据记载,明永乐年间,韩氏由河北省枣强县韩家楼迁居于德平县。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所迫,生活不得安宁,老大在家,老二、老三搬于马颊河南岸居住,后老二又迁居现临邑县理合务镇大蔺家村居住,由韩改姓蔺。老三迁居于此,村名韩家村,后由于人口增多,故分为2个自然村,即西韩村、东韩村,归属德平县第四区公所管辖。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第四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地势高洼不平,农田水浇条件不便,村民靠天吃饭,亩产粮食50公斤。1950年后,该村成立了5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50公斤提高到110公斤。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井16眼,建水库3个,修渠排涝,压沙盖碱。到1959年,粮食产量提高到120公斤。1978年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支部结合该村实际,打深井30眼,建扬水站1座,将全村所有耕地改造成水浇田,变成稳产高产田。1984年,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1996年后,村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大沙河西岸建起了杏林15亩,葡萄园15亩,核桃园60亩,植树20亩,林木覆盖率已达80%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600余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00余元。村里建有商店、卫生室、幼儿园等场所。
  村政任职
  1956年3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爱国社),有大辛庄、玉皇庙村、王轴芝村、西韩村、东韩村5村联合组成。由王文平任社长、张存新、李官富、张学梅任副社长。1958年,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生产大队,韩西村为韩王大队。1980年,韩王大队又划分为西韩和王轴芝村两个党支部。1981-2010年,韩士富任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年人均粮食不足100斤,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皆住土房,睡土炕,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2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了统一规划。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1990年以来,按照村规划先后疏通了村内4条大街,总长1000多米,并对大街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至2010年,全村95%的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积30多平方米。村内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固定电话。多数家庭已拥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电视机、电话基本普及。
  文化生活
  该村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全村100多名男女青年组建队伍,表演多种节目,至今鼓子秧歌演出未曾间断。自1967年开始,村党支部办起了小型吕剧团,演出了《野火春风斗古城》《姑嫂大擒匪》等剧目,经常到邻村演出,受到好评。
  人物
  韩西奎 1931年1月生,194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49年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多次战役。1950年入党。1951-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排长,3次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退役后任商河县大岭农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2000年因病去世。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广保
责任者
韩西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韩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