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韩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62
颗粒名称: 河西韩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386-3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河西韩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河西韩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河西韩村位于怀仁镇政府西南方向3公里处,东靠临商河,西临临邑县白家村,南临河西孙村,北与临邑县张家集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137.6公顷,其中耕地43公顷,林地86公顷,池塘1公顷,养殖小区占地1公顷,村庄占地6.6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57户,总人口260人,有于、周、赵、杨、刘、孙、吴、张8个姓氏,均为 汉族,其中于姓人口最多。
  据记载,明末清初韩氏从山东省寿光市迁至此地,该村位于大沙河(笃马河)西岸,故称河西韩村。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第四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有土地37公顷。1950年成立两个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河西韩与河西孙、河西吴三个自然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名“同心社”,打砖井10多眼。1959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80公斤提高到160公斤。1964年,村党支部组织动员全体村民将土地规划成方,修整土地近万方,将耕地改造成良田。1978年后,全村相继打机井5眼,并与邻村周集、付庙、河西孙、小井家联合起来,在临商河西岸建起一座扬水站,使全村所有的耕地改造成水浇地,变成稳产高产田,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全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至2010年,该村有养殖小区2处,其中养鸡场和养猪场各1处,有杨树林86公顷,覆盖面积90%。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村政任职
  1939年德平县怀仁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建立了河西韩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联防队、武装队相继成立。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孙传刚任社长。1956年,河西韩与河西吴、河西孙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名“同心社”,吴玉宽任社长,孙庆珍和于世广任社委员。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吴长圣任该村生产大队大队长,孙传刚任副大队长,于桂英任大队会计。1970年,河西韩与河西孙共同建立一个党支部,吴长圣任党支部书记,孙传孟为副书记。1984年,成立了中共河西韩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吴长志任村党支部书记。1994年,吴玉杰任村党支部书记,于恒禄任村主任。全村共有10名党员。
  革命活动
  解放战争期间,全村有近十名民工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支前队伍。1951年,有两名青年村民参加抗美援朝,其中赵德俭牺牲。
  文化教育
  1949年以前,该村文化教育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1950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6万余元,300多个劳动日,对学校进行了改建、扩建。1986年,村小学实现校舍、课桌、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7年,村小学搬迁至古城中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先后有1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村民生活艰难,年人均粮食仅100斤。皆住土房,睡土炕,人均居住面积3平方米。家用器具很少,较富裕的家庭有一桌两椅,少数有旧式柜、箱等简易家具。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1985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2003年,投资25万元,对村大街进行硬化,铺设柏油路,路宽4米。2010年,修建了村两委办公室,同时设有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至此,全村95%的村民住上砖石结构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积30多平方米。多数家庭购买了冰箱、洗衣机、电脑等,电话、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恒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西韩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