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57
颗粒名称: 储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3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储家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储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储家村位于怀仁镇政府西南方向9公里处,东临张坊乡苟家村、大姜家村,南临贾庄镇张太华村,西临临邑县理合务镇王铁匠村,北临古城村。全村耕地面积2100余亩,池塘20余亩,旧沙河滩200亩。2010年,全,村共有285户,总人口1100人,有储、丁、刘、董、张、赵6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储、丁姓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储氏由登州府莱阳县储家滩迁至德平县城东南古鬲城西。丁姓始祖丁俊是章丘丁家庄人,路过此地时储姓遇到官司,丁俊帮助打赢官司后,储氏将女儿嫁与丁俊,从此定居储家,储氏与丁氏家族3代结为百年之好。鬲县城是储家的故地,现在古城旧址依然可见,过去城中心占地200多亩,现在的地名城海子就是原城的中心,县文化局在此地立汉白玉石碑一块“古城遗址”。村内地名由古城遗址而来,城北、城南、城西、中东、团场子等就是过去练兵场。1992年,该村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
  村民经济
  1949年以前,储家村处于低洼地带,土壤属碱性,洼地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5%,粮食亩产50-60斤。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打机井排水、抗旱,粮食亩产100-150斤。1978年以后,全村打机井30多眼,修整填平洼地200多亩,植树造林种植粮棉。1990年后,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至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
  村政任职
  储传政1938年入党,是储家村第一名共产党员,后发展储久阳、刘广木、丁志功、储国镇、丁云功等人相继入党,成立了第一届支部委员会。1947年,丁云功任村党支部书记。1959-1960年,丁宗德任村党支部书记,储久仁任村长,后储吉明、储久全相继担任过村长。刘广金曾任高级合作社会计。“文革”期间,储吉山任“革委会”主任。1969-1972年,丁宗光任村党支部书记。1973-1998年,储吉泉任村党支部书记,储国亮任副书记。1998-201 1年,储久利任村党支部书记,丁淑忠任副书记。
  村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村民吃不饱穿不暖,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饺子。1957年,人均粮食100斤,人均收入不超过20元。1978年,人均粮食200斤。1982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2010年,全村60%的村民有了存款,95%的村民住上砖瓦房,电话、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农业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
  村庄建设
  1949年以前,村内街道高洼不平、弯曲不直,房屋大多数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到5平方米。1973年,村里实行统一规划,相继疏通东西大街4条,1条通往古城的主干道,村西头有南北环村路,挖环村沟1条。1983年,全村户户通电。1992年,全村通上自来水,村民免费饮用,由村集体负责交费。1996年,投资21.8万元,硬化了通往古城的道路,宽4.5米,长1750米。2004年,投资32万元,硬化村内大街4条。2008年,投资33万元,建设综合办公楼22间。至2010年,村里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村民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
  文化生活
  储家村的鼓子秧歌有武场、高跷鼓子、花场、旱船、大鼓调、秧歌调,样样俱全。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过德平县鼓子秧歌汇演,获得二等奖。1992年以后,曾多次代表怀仁镇参加县鼓子秧歌节汇演,取得好成绩。
  人物
   刘广木 1928年6月生,曾任北京军区某坦克师师长,已离休。
  储久阳 1923年12月生,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退役后参加地方工作,任滨州市交通局局长,已退休。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储久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储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