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新庄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012
颗粒名称: 常新庄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83-28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商河县龙桑寺镇房家村发展情况包括村庄概况、村容村貌、村政任职、教育文化。
关键词: 商河县 龙桑寺镇 房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常新庄村位于龙桑寺镇东南方向,东与西田家村为邻,西与大刘村相连,南与常庄接壤,北临王太开村,整个村庄呈东西长方形状。全村总面积360亩,其中耕地 260亩,人均1.2亩,村庄民居占地100亩。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共有50户,总人口2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
  全村有胡、韩、刘、王4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刘姓最多,占全村总人口的70%。刘氏由大刘村迁来,王氏由惠民县归化街迁来,韩氏由河北省邯郸地区彭城迁入。
  村容村貌
  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破烂不堪,杂乱无章,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土坯房逐渐被砖石结构的瓦房所代替。20世纪责任制。1984年春,打机井5眼,将全村所有耕地改造成水浇田,粮食产量稳步提高。2010年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截至2010年,全村共打机井7眼,购置潜水泵10台,基本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2008年,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该村派出部分人员到济宁、茌平等地学习当地的棉麦套种、棉瓜套种技术和增产增收种植模式,后来镇政府聘请省高级农艺师赵甲林到田间指导栽培技术,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要领,帮助群众致富,该村一度成为龙桑寺镇种植模式的样板。
  至2010年,全村70%的农户安装程控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共计110台,各种农用机械40余台,轿车、面包车20余辆。全村新农合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村政任职
  该村由于村小、人口少等原因,1949年前后至1956年都与大刘村合署办公。1956年,与大刘村组建高级农业合作社,常新庄只是一个小队,设有小队长1名,刘合元任小队长。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王培福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主持村内工作。
  1980年,该村发展胡明贞、刘景元、刘华金等3人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由胡明贞担任党支部书记,刘华金任村文书。1998年,刘景元任党支部书记,在职期间,将该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白条鸡加工村,被县工商局评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并参加济南市“百强个体户”表彰大会,同年当选为第七届商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0-2004年,刘华江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勇任村主任。2005-2010年,王洪勇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2010年,该村有党支部委员3名,党员7名。
  教育文化
  教育 常新庄村由于村小人少,没有学校,学生到大刘村上学。1969年,村内修建小学1处,教师1名,学生10名。1978年,该村学生到常庄小学读书。至2010年,全村共有大学生9名。
  文化 常新庄村人热爱文艺活动,村内建有小型吕剧团(古时称“老迷戏”),新中国成立前,演出剧目有《马寡妇开店》《苏武牧羊》等。新中国成立后,演出剧目有《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演员相继去世,新演员断层,文艺演出活动逐渐消失。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京城
相关人物
房开城
相关人物
房兴武
相关人物
刘新亭
相关人物
房丙康
相关人物
房丙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常新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