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92
颗粒名称: 东田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60-26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商河县龙桑寺镇东田家村发展情况包括村庄概况、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村政任职、教育卫生、人物。
关键词: 商河县 龙桑寺镇 东田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东田家村位于龙桑寺镇东南部,北与四门张村相接,南与辛马庄接壤,西接张旺芝村,东临碱场村。全村总面积1800亩,耕地850亩,人均耕地2亩。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该村有100户人家,人口394人,只有田氏一个姓氏,均为汉族。据《田氏家谱》记载,田氏原由河北枣强县迁入,原名田家村,因常庄乡已有一个田家村,该村又位于乡政府东部,故改名为东田家村。
  村容村貌
  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大多数是土坯草檐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村落建筑多为青砖建基、土坯砌墙,房架为梁檩结构,平顶草檐大出头。
  1979年,村里开始对宅基、住房、街道统一规划,开通村东西和南北大街2条,房屋建筑多为砖坯结构平房。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青石建基、全砖墙、尖顶挂瓦带前出厦房屋,门窗多为木制玻璃结构。1984年,全村通电,并安装路灯。2000年前后,全村砖瓦房普及,多使用铝合金门窗。2003年,投资10万元,村内铺上柏油路。2004年,对电网进行改造。2009年,投资5万元通自来水。至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
  经济发展
  该村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豆类、棉花、蔬菜等,有1处以肉鸡养殖为主的养殖小区。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进行土地改革。20世纪80年代,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种适宜作物,精耕细作,加大投入,农业产值和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村的水利条件日趋完善,对大型农机具实行补贴政策,提高农民购置农具的积极性,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90年代,人均收入达到了750余元。2000年,人均收入已达2000余元。到2008年,全村总收入300万元,人均收入达4000元。截至2010年,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普及了有线电视、电话,户户通自来水,全村拥有各种机械车辆120余辆。
  村政任职
  该村1947年前属惠民县管辖,1947年归属商河县常庄区公所,1958年属常庄公社,社改乡后属常庄乡管辖,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后归属龙桑寺镇管辖。
  1946-1951年,田明坡任农会主席。1951-1955年,田明革任村党支部书记,田丰财任村长。1953年互助组合并,组建初级社。1955年,东田家村与张旺芝村联合成立高级社,田丰财任村党支部书记。1961年,恢复自然村建制,称生产大队。1961-1971年,田丰财任村党支部书记,田明臣任大队长。1971-1986年,田洪龙任村党支部书记。1986-1998年,田道科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田道木任支部委员,田明文任文书。1998-2010年,田洪民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田道秀任支部委员,田道信任文书。
  2008年,村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使用,同时完善村内党建各项硬件设施。2010年,全村共有3名委员,10名党员。
  教育卫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村把原有私塾学校改造成公办学校,到1957年扩建成完全小学,村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以上。1986年,实行教育改革,将该村小学并入史家庙完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至2010年,全村本科、大中专毕业生达10余名。
  该村的各个路口设有垃圾桶,村民将生活垃圾及其他各类垃圾倒入垃圾桶,由专门的环卫保洁员进行处理,村内有卫生室。2007年全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0年前后,借助学校球场开展简单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跳绳、拔河等。2008年设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等。
  人物
  革命烈士:田明江 田明忠 田道贵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田道信
责任者
田洪龙
责任者
田明江
相关人物
田明忠
相关人物
田道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田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