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坊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79
颗粒名称: 胡坊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24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商河县龙桑寺镇胡坊村发展情况包括村庄概况、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村政任职、文教卫生、人物。
关键词: 商河县 龙桑寺镇 胡坊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胡坊村位于龙桑寺镇东南部,东与小尹家村为邻,西与常庄村相连,南与寺西孙村接壤,北临寺北王村,整个村庄呈长方形状。全村总面积360亩,其中耕地300亩,人均1.4亩。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有45户,总人口21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
  胡坊村,由明朝洪武年间由河北枣强迁来定居,当时胡姓一家经营香油作坊而得名。全村有胡、赵、王3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胡姓人口最多,有40户,占全村总人口的90%,赵姓3户,王姓2户。
  村容村貌
  20世纪60年代之前,该村庄无大变化,村落集中于唯一的一条东西大街南北两侧,村落建筑多为青砖建基。
  1992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改为东西1条大街、南北2条大街。2006-2007年,打井6眼,挖沟并修建水利配套设施。2008年,村内建起篮球场等体育设施,购买乒乓球桌、高低杠等健身器材,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2009年,全村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2010年8月,村办公室和服务室建成使用。
  经济发展
  该村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20世纪80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制,生活水平有所好转。1970-1985年,发展西瓜种植和粮棉套作,进行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户,挖了排水沟和村西沟。90年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00元。至2001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710元。2005年,建畜牧养殖小区1处,主要是养蛋鸡、肉鸡、猪等,鸡存栏15000只,猪存栏100头,羊50只。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420元。截至2010年,全村95%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有4户老人享受了低保。同时,普及有线电视、电话,户户通自来水,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50余辆,村内实现硬化、亮化和美化。
  村政任职
  1980年以前,胡坊村属于常庄公社,1980年以后,归常庄乡管辖。2005年11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归龙桑寺镇管辖。
  1949-1960年,胡天三任大队长。1961-1970年,胡丙银任村长。1970-1985年,胡丙银任村党支部书记。1985-1997年,胡银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997-2000年,王海泉任党支部书记、胡清东任村主任。2000年2月,胡秀祥任党支部书记,刘丰花任计生专职主任。
  至2010年,全村共有8名党员。
  文教卫生
  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没有学校和幼儿园,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投资3万元对村内学校进行修建、改造和扩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2010年,村内有阅览室,建立了活动场所,配置高低杠、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
  卫生 20世纪80年代,村里设有卫生室。到1990年,村里的“赤脚医生”逐步被小诊所代替。2009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2010年开始建成村级卫生室,有医生1人,床位4张。
  人物
  革命烈士:胡忠田 胡文斗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胡秀祥
责任者
胡忠田
相关人物
胡文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胡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