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匠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55
颗粒名称: 李铁匠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商河县龙桑寺镇李铁匠村发展情况包括村庄概况、村容村貌、经济发展、村政任职、人物。
关键词: 商河县 龙桑寺镇 李铁匠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李铁匠村位于龙桑寺镇东部,东与三小刘村为邻,西与东徐村相连,南与大刘村接壤,北临刘山林村,整个村庄呈长方形状。全村总面积1134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76.4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有113户,总人口500人。
  据传明洪武年间,李氏由河北省武邑、枣强一带迁入,初名沙不理(李),因沙多,故村址由北向南迁出500米,李氏以打铁为生,且技艺甚高,故改今名。村内还有陈、王两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李姓最多,占全村人口的60%以上。
  村容村貌
  20世纪70年代,全村全部是土坯墙、草檐头的平顶房。1978年后,全村95%的农户住上砖瓦房,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美化、亮化。
  2004年,修整大街,安装路灯。2005年,整修下水道,铺上柏油路。2006年,村内闲散地集体收回,进行大面积整平,整治田间道路,改善耕地浇水条件,打机井5眼。2007年,更换100千伏变压器,种植片林和林带,大街下水道两边屋檐下铺砖,大街上种植花草。2008年,被评为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修建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计生办公室、文化广场,增添体育健身器材。新打砖井6眼,对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规范农业用电,修建垃圾池。
  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村内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年人均粮食仅40多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生活有所好转。
  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人均收入达到800元。2000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900元。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4700元。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豆类、棉花、蔬菜等,建有1处养殖小区,以养猪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砖瓦结构住房占98%,全村安装程控电话100部,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累计200多台,各种机动车辆100余辆,其中轿车20辆,全村新农合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98%。
  村政任职
  1955年,王太开、李铁匠两个村合并成立合作社。由李铁匠村王守武任党支部书记,王忠范任社长,姜翠英任副书记。1961年,恢复自然村建制,称生产大队,王守武任党支部书记,李加信任大队长,姜翠英任副书记,直至1966年。1970-1979年,重新建立党支部,李信作任党支部书记,李福作、李兰芬、李长作任委员。1980-1984年,李福作任党支部书记,李长作、陈少轩任委员。1984-1989年,李兰芬任党支部书记,陈少华任村主任,李长作、李道河任委员。1990-2004年,李福作任党支部书记,李道胜任村主任,李长作、陈少轩任委员。2004-2010年,李道鹏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丙亮、陈振田任委员。
  至2010年,全村共有19名党员。
  人物
  革命烈士:李相远 李海远 李玉泉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道鹏
责任者
李相远
相关人物
李海远
相关人物
李玉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李铁匠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