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徐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53
颗粒名称: 东徐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21-22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商河县龙桑寺镇东徐村发展情况包括村庄概况、村容村貌、村政任职、教育卫生、人物。
关键词: 商河县 龙桑寺镇 东徐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东徐村位于龙桑寺镇东2公里处,东与李铁匠村为邻,西与小魏家村相连,南与李举人村接壤,北临黄马村,整个村庄呈长方形。全村总面积900亩,其中耕地720亩,人均1.8亩,村民居住占地90亩,其他占地90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共有105户,总人口409人。
  东徐村因姓氏而得名,早在明末天启年间就已有历史记载,历经600多年演变,曾称为“小辛村”“小柳村”。全村有徐、刘、翟3个姓氏。该村徐姓其先世于明代由河北枣强县迁至商河县。自十二世祖徐氏变迁东徐村,时约明末年间,嗣后人丁兴旺,为该村第一大姓。刘姓为该村第二大姓,始祖刘玉斗由枣强迁于此,其谱载:“自迁商河以来未载某年,以先谱牒迷之,故也,为近代自北迁此,为20世纪70年代落户于此。”另有翟氏一户,于20世纪90年代寄居该村。
  村容村貌
  新中国成立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多数是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20世纪60年代之前,该村庄无大变化,村落集中于唯一一条东西大街北侧,街南除东首几户住宅外,没有别的建筑物。中西部仅有几户住宅和几处闲宅院。村中西部为西村落,称西小辛庄,全村呈东宽西窄状。该村村落建筑多用青砖建基,土坯砌墙,房架为梁檩结构,平顶草檐大出头。富裕人家盖房讲究四梁八柱,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厢房带南屋的四合院。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部分缺房户于大街以东西方位进行规划,统一标准为红砖建基、坯墙、尖房顶,以后因无瓦挂,不堪雨水冲刷陆续改为平顶房。70年代,利用村中空闲地、低洼地、边缘地为居住拥挤、缺宅基的家庭进行统一安置。80年代,开始村庄规划,扩宽大街,开通后大街与村中心东西大街,先后在后大街以北地段、村东地段及河湾以西地段规划住宅,规划标准为住宅院20米见方,两户之间留有5米胡同,建筑物多为砖坯结构平房。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青石建基、全红砖墙、尖顶挂瓦、带前出厦房屋。90年代,于生产路以东西首统一规划农户住宅。2000年以后,全村普及红砖瓦房。
  该村墓地很分散,以祖传土地和土地改革分得的土地为本家墓地。
  该村历代以分散型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村民除种地以外,利用冬季空闲时间,以自产自销的方式做些小买卖。村里开起了修表店、轧花店、裁剪店、香油坊、小卖部、杂货店等小型店铺。
  村政任职
  民国时期,徐传增任村长。商河解放以后,1945-1949年,徐传增任村指导员,刘明责任村长,徐廷和任农会主任。1954-1956年,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两个初级合作社,刘明天、刘丰德分别担任社长。期间,刘明开任村党支部书记。1956-1959年,成立东徐村合作社,该村被划分为3个生产队,刘丰德任村党支部书记。
  1959-1960年,徐传增任党支部书记,刘明贵任大队长。1960-1962年,驻村干部袁秀兰任党支部书记,该村徐廷和任副书记,刘明贵任大队长。1962-1971年,刘佃顺任村党支部书记,徐佃俊任大队长。1971-1976年,徐佃俊由村“革委会”主任改任村党支部书记。1976-1990年,徐佃俊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990-2002年,徐佃俊任党支部书记,刘树新任村委会主任。2003-2006年,刘明宽任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平任村主任。2007-2010年,刘全营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至2010年,全村有15名党员。
  教育卫生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建学校一处,开设小学1-5年级课程,周围4个村的学生来此就读。2006年,村小学合并,该村学生被转到龙桑寺镇中心附小就读,开始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
  2004年,该村作为试点村之一,实施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2009年以后,龙桑寺镇卫生机构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村民查体。
  人物
  刘明安 1947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12月在辽宁营口战斗中牺牲,烈士。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全营
责任者
刘明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徐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