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19
颗粒名称: 张新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张新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张新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张新村位于商河县城西南方向25公里处,李庵小学坐落于该村。东临西李家村,西连安家村,南临李庵村,北与纪家村相接。全村占地面积800亩,其中耕地658亩,果林18亩,旧河滩20亩,苇塘6亩,村委办公用地2亩,村庄占地约50亩。2010年全村共有67户,总人口266人,有张、杨2个姓氏,均为汉族,人数大约相等。
  张新村属于黄褐潮土土质,盐碱地得到改造,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北临清源湖。该村交通便利,村内3条街道已硬化,通天柏油路由街中心穿过,南连济阳,北接于安路。村内有商业综合服务平台,商店、饭店、机动车维修部、加油站等服务行业。
  据传,明末清初,张氏一户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到此地定居,因村小人少,以姓氏命名为小张家,后改为张新村。在清朝中期该村出了一位武举人,名叫杨怀常,曾在济南府担任官职,与济南府台大人关系甚好,后得病而死,在其死后,府台大人将自己的官帽给他陪葬。
  村计民生
  1972年开始,村庄重新规划,规范宅基地,修沟排涝,挖渠筑田,打井抗旱,粮食产量开始增加。1978年后,村支部号召村民发展棉花生产。1998年,村里开始引种白蒜,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达到300亩。2005年,清淤养鱼池,为养殖户提供方便,几户村民开始养殖肉鸭。2002年,建冬暖式蔬菜大棚20个,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该村有综合服务商店2处,加油站1处,五金门市2处,饭店2处,建筑销售点1处,小型医疗诊所1处,幼儿园1处,维修部1处。
  1984年秋,安装50千伏变压器,满足了全村的用电需求,全村实现户户通电。2005年,对3条街道进行硬化,修建排水沟,栽植绿化树,安装路灯。2007年,数字电视普及。2008年,户户通上自来水。
  新中国成立以前,该村只有一处私塾。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成立了夜校、识字班,进而开办了学校。1993年,该村学校与李庵小学合并,拥有教学班13个。2010年,新建篮球场和文化大院。
  新中国成立以前,该村有评剧《小放牛》《五大郎拾麦子》《平原枪声》等,后来增加了《王二小赶脚》《张果老倒骑驴》等,还有高跷表演。1978年以后,大鼓艺人杨继春说书,唱戏宣传毛泽东思想。1972年,以张振兴为代表的平戏大师办起了小戏团,演出节目有《李二嫂改嫁》《王汉喜借年》《井合会》《王定保借当》《墙头记》《闹房》等。
  村政任职
  1937年7月,村民张振岑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成立中共张新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张振岑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张振岑组织30户村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8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振岑任社长。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由张搌岑任社长。1958年11月,改名为张新村大队,张振前任大队长。1975年,杨吉龙任村党支部书记。1981年,杨学龙从部队复员回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0年开始,张玉坤任党支部书记。2004-2010年,杨吉军担任党支部书记。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玉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