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10
颗粒名称: 后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后孙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东温桥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后孙村位于商河县城西南方向20公里处,西临临邑县被马店村,东依安家村,南与前孙村相连,隶属商河县玉皇庙镇管辖。全村总面积2600亩,其中耕地1300亩。2010年全村共有120户,4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有孙、陈、王3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孙氏居多,占全村总人口的82%。
  据族谱记载,明朝末年,孙氏先祖由陵县孙家洼迁来,将昔日黄泛区作为农耕之地,并长期居住,部分族人迁至安家村,另一部分迁至孟寺镇建立大孙家村,留下的部分分为前后居住,成为后孙和前孙村,后有陈姓、王姓入赘于后孙村,形成3姓共有的村庄。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前,耕作方式陈旧、水源不足,盐碱严重,粮食产量低。1963年开始,群众修沟排涝,挖渠筑田,打井抗旱,改进耕作方式,并种植蔬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以后,党支部号召群众发展棉花生产,从原来的露天种植改为地膜覆盖,利用科学种田,合理施肥,棉花产量提高一倍。1979年,新建村北邢家渡引黄三级沉沙池,建设引黄灌区,实现棉花超500斤,粮食单季超千斤的目标,并且利用引黄河水的便利条件,建成80亩的果园3处,种植杏树、苹果树。1982年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获得成功,次年全面推开。同年村里购置2台拖拉机,农时耕地,闲时跑运输。1990年,群众开始外出打工,并组建建筑队,一部分群众开始发展第二、三产业。2000年以来,共打机井26眼,清淤河道4000米。2000年以后,部分群众通过学习考察,开始发展养殖业,建成养猪、养鸡小区6个。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无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4年,村里对宅基、大街统一规划,并实行优惠政策,回收村外闲散地,整修村内两条大街。1980年,改建村内小学,购置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1989年,安装变压器,全村户户通电。同年,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打深水井,安装自来水。1998年,村内大街实现硬化,安装路灯。2004年,村内重修排水沟,大多数群众翻修房屋。2008年,建村卫生室、村“两委”办公室。
  1949年初期,部分年青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扭秧歌。20世纪50年代,群众步行数公里去镇上看电影。60年代至70年代,群众组织起来唱戏,农闲组织汇演,一般为自编自演。1980年,村里购买第一台黑白电视机。90年代绝大多数家庭购买彩色电视机。2007年安装数字电视,普及率达100%。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村共有11人考入全日制大学。
  村政任职
  1947年,后孙村第一届党支部成立,孙丰武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孙德论任社长,孙丰德任副社长,全村分4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孙德论任社长,孙丰德、孙丰奎任副社长。1958年,成立后孙村生产大队,孙德论任大队长,孙丰德、孙丰奎任副大队长,下设3个生产小队。1967年,成立后孙村“革命委员会”,孙维志任主任,孙德论、孙丰德任副主任。1974年,孙丰泉任村党支部书记,孙德论任大队长。1984年,建立后孙村村民委员会,孙德论任村委会主任,孙丰德任村文书,贾秀芳任妇女主任。 2000年,孙守方任村党支部书记,孙德军任党支部副书记,孙京龙任文书。
  2010年,全村共有党员18名。
  人物
  孙德成 出生年月不详,1949年,临邑城战斗失踪,1958年追认为烈士。
  孙丰武 1908年生,1942-1946年任党小组组长,1947年任党支部书记,参加过解放战争并南下留于安徽蚌埠,1999年病逝。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京龙
责任者
孙德成
相关人物
孙丰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后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