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温桥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09
颗粒名称: 东温桥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东温桥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东温桥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东温桥村位于玉皇庙镇西南方向10公里处,东与鞋里坞村为邻,西与西温桥村相连,南与济阳县垛石桥镇小温家桥村接壤,北临临邑县被马店村,隶属商河县玉皇庙镇管辖。全村占地总面积1425亩,其中耕地675亩,二级沉沙池540亩,村庄居住占地210亩。2010年全村137户,总人口5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有温、张、杜3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温氏最多,占98%。
  该村为古商河入境处,因村南河上有座石桥,村内居民多为温姓而得名。据历史记载,约500年前,温氏两兄弟由于战争扰乱、自然灾害频发,生活不得安宁,由河北省枣强县移居此地定居,取名温家桥村,后因东西方位居住,又分为东温家桥村和西温家桥村。据考,该村村北一公里处有座古寺庙,寺庙建址时期不详。1991年,被商河县文物部门列为二级文物保护区,并立二级文物保护碑。
  东温桥村地势平坦,盐碱地得到改造,水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村内有3条东西大街,1条南北大街,柏油路由街中心穿过,东通鞋里坞,西接西温桥。村内有多处商店,有健身娱乐场所。有建材运输、中型挖掘机租赁等各种服务行业。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2万元,人均收入7000元。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村北的盐碱洼地450亩,无灌溉条件。直至1982年,将盐碱地修成沉沙池,引来黄河水,改良土壤,全村的所有耕地变成水浇田、丰产田。1984年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1989年,将原有沉沙池扩大规模,将所有的涝洼地、盐碱地及周边村同类型土地建成二级沉沙池。1996年清淤还田375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先后搞起各种养殖和木器加工,家家户户养鸡、养羊、养猪,大型养殖户发展到几十家,拥有几十只羊的养羊户有十几家,养猪户二十多家,仅养殖业就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人均年末存款1500元,村民都住上砖石建构的瓦房,全村90%的家庭安装程控电话,彩电、摩托车、拖拉机基本普及,轿车、面包车也成了多数村民的交通工具。大型收割机、农用机械满足需求。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得到普及。2010年,村里规模比较大的商店有5家,馒头房、理发店及各种服务行业应运而生,中型运输车8辆,中型挖掘机2辆。
  新中国成立以前,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村小学3次迁址,先后投资20万元对学校进行修建、改造和扩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08年,村里投资10余万元,建起农村文化大院,设有篮球场、图书室及各种健身器材。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大多数是土屋。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先后开通村内4条大街和多条胡同,对大街进行了美化和绿化。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电、通路、,安装路灯。
  东温桥村的花鼓舞秧歌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能立打、对打、行打等多种形式。县文化馆曾为温桥的鼓子秧歌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政任职
  温大俊是该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温兴友是该村第二任村党支部书记。温连才是该村第三任村党支部书记。温大强为该村第四任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
  温玉明 1909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曲堤、仁凤任区长。1948年南下。曾任浙江省人民法院副院长、杭州市人民法院院长。
  温京亮 1928年出生,战斗机飞行员,1949年后任丹东市市长。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温兴同
责任者
温玉明
相关人物
温京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温桥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