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庄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901
颗粒名称: 史家庄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史家庄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史家庄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史家庄村位于商河县西南方向20公里处,南与瓦东、瓦西村为邻,西与演武村相连,东与大岭村为邻,北与西甄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210公顷,其中耕地50公顷,大棚50公顷,苇塘10公顷,村民居住占地20公顷,企业占地70公顷,河滩10公顷。全村共有村民175户,730人,有史、马、张、陶、姜、葛、孙7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史氏最多。
  明末清初,史氏一家由河北枣强迁到此地居住,以姓氏命村名。据《史氏家谱》记载,坐地有亲戚吴系,后来才迁居于此地。由于史氏人多故叫史家庄村。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东有黑土壤洼地360多亩,紧靠土马河,大雨大涝,小雨小涝。1952年,由马尚红组织二十几户村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后又相继成立了3个互助组。1953年,由中共党员马尚友带领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打砖井40多眼,修渠排涝。1959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80公斤,提高到亩产160公斤。1964年秋,群众开始清理村东洼地,切割成方,挖渠筑田,投工数万个,动用土方10余万立方米修造村北1000米的河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打机井数眼,建扬水站1座。2010年,该村共有大棚420余个,主要种植西红柿、芹菜、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等,每年向市场提供芹菜400余万斤、西红柿600余万斤,蔬菜销往北京、天津、德州、石家庄、河南及东北三省。村民均住上了砖木结构的瓦房,无危房,安上了程控电话,户户有电视机。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300余辆,其中轿车15辆,面包车4辆,大型收割机2台,接入宽带50户,彩色电视、通讯工具得到普及。
  2004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按照规划,村内开通了3条大街,总长3500米,街边进行了硬化,街道两侧进行美化和绿化,安装路灯,户户通自来水。2007年,修建村两委办公室。2010年,该村养殖小区3处,养鸡场1处,养猪2处,5处商店。
  1949年,村内只有1处私塾。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夜校识字班,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83年新建校舍8间。2007年,建办公室1处,并购买图书千余册,配备健身器材等,同时实现远程教育网络并联。村党支部建立了学习科技办公室,给菜农订了有关蔬菜种植技术的报刊和书籍,定期邀请蔬菜种植技术员讲课,带领菜农到寿光参观学习技术。
  村政任职
  1937年4月,马尚红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位党员,1952年退役。1955-1971年,马尚锋任村党支部书记。1971-1979年,马尚仁任村党支部书记。1980-2004年,马尚银任村党支部书记。2004-2010年,史传功任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
  马其峰 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马玉山 1916年生,解放后任商河县县委秘书,后调临邑县工作。
  史书阁 1918年生,中共地下党,乡村教师,曾任淄博某区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史万才参军,1945年3月在平原牺牲,烈士。解放战争时期,马其峰、史文君参军。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史传功
责任者
马其峰
相关人物
马玉山
相关人物
史书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史家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