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王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84
颗粒名称: 后王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后王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后王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后王村位于商河县城南20公里,省道248线东2公里处,南与城南杨村相邻,西与李集村相邻,东与林西村相望。全村占地面积1357亩,其中耕地1065亩,林木120亩,村庄占地200亩。2010年全村共有125户,人口480人,全村都姓王,故名后王。该村于明朝末年从河北枣强迁来。
  村计民生
  1957年,打井30眼抗旱。1963年,开始修渠排涝,挖渠筑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78年,发展棉花生产。1980年,进行棉花种植试点。1981年,棉花种植面积120亩,种植鲁棉一号,亩产籽棉300多斤。1988年,建鸡舍小区,占地面积13亩。1997年,种植苹果树30亩。1999年,建冬暖式蔬菜大棚40个,主要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2002年,发展速生林267亩。2004年,建生猪养殖小区2个,占地10亩,安置养鸡、养猪户15户。2009年,投资55万元新建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11个,安装卷帘机,实现喷灌、滴灌,减轻了种植人员的劳动程度。2008-2010年,连续3年被街道办事处评为发展畜牧园区先进单位、发展大棚先进村。
  1990年,全村户户通电。2006年,对村街道进行整治修建,村庄道路整修平坦。同年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进行了电网改造。2007年,全村有线电视基本普及。安装太阳能40个,建沼气池20个。2009年,新扩建养鸡场1处,占地20亩;建养兔场1处,占地2亩,带动了全村的畜牧养殖发展。2010年,由于养殖户用电多,大棚用电多,又投资6万元更换1台大型变压器。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只有1处私塾。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了1处夜校识字班,开办学校,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1967年,新建砖瓦结构的校舍15间。1981年,又扩建校舍12间,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场所六配套,校名为后王联中,由于学校合并把联中去掉,又投资1.5万元修建了砖瓦结构的校舍7间。该村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台、篮球场。
  新中国成立前后,该村文化节目很多,尤其是高跷秧歌闻名,自1964年开始办起了小型吕剧团,演出节目有《李二嫂改嫁》《卖箩筐》《都愿意》等,“文革”期间办起了小型京剧团,节目有《红灯记》,在该村及邻村巡回演出。
  1999年,该村95%的村民住上了砖瓦结构的住房,彩色电视机、电话遍及每户,电脑20余台。各种机动车180余辆,其中轿车24辆,大型收割机4台,重型运输车6辆。该村有10户村民发展服务行业,带动了村经济的发展。
  村政任职
  1947年,王长庆、王长德是该村第一批党员。1947年,农会成立,王长庆任正主任,王长德任副主任,王素祯任村长。1949-1955年,王长明任村党支部书记,全村有党员5名。1956-1970年,先后由王素玉、王事达、王笃信任村党支部书记。1971-1998年,王笃忠、王素志、王素金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由王笃孝任村党支部书记,王笃金任副书记,王加明任主任。2010年底,全村共有党员17人。
  人物
  王素友 1935年出生,1956年参军,在部队期间,任连级、副营级干部,1968年转业,分配德州地区气象局,任局长。
  王长能 1936年出生,1956年在玉皇庙粮所上班。1960年转滨州粮食局工作。1964年任粮食局局长。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笃利
责任者
王素友
相关人物
王长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后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