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桥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81
颗粒名称: 闫桥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闫桥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闫桥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闫桥村位于商河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临徒骇河,南与高家村相连,西与农场相望,北与毕家相邻,环乡路穿越村中。全村占地面积1150亩,其中耕地面积810亩,村庄占地面积62亩。2010年底,全村共有108户、596人。有高、张两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高氏最多。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闫桥村紧靠徒骇河边燕家堰,有燕氏居住,还有王氏、张氏,后燕氏因水患迁居别处,高氏从高家迁入,因村南河上有一座桥,故改名为闫桥村。
  村计民生
  1963年开始,村民修沟排涝,挖渠筑田,打并抗旱,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78年以后,村民发展棉花种植,1981年,棉花种植达到400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1987年,村民开始在路边、河堰、湾边等边缘地种植“八里庄杨”“毛白杨”,改善村里自然环境。2002年,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25个,主要种植辣椒、芸豆、黄瓜、西红柿等。2003年,发展速生林100多亩。2007年,引进莱芜黑猪50多头,投资80多万元建设猪舍10个。2010年,改造高标准冬暖蔬菜大棚15个,安装卷帘机、喷灌、滴灌设备。2010年,村内有2家百货商店、大蒜加工厂8个、畜牧小区3处、大型冷库1处、粉条厂1处。年生产总值600多万元,从业人员300人。大蒜种植成为村里主导产业之一。
  1978年,村里开始统一村庄规划。1984年,全村通电。1985年,大街整修,巷道加宽、取直、净化。2005年,通自来水。2007年,硬化大街,安装路灯。2009年修建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截至2010年底,该村3条大街全部硬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有私塾1处。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了夜校。1985年,新建砖瓦结构的学校5间,配套设施4间。2001年,建农村文化大院,设有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台、篮球场。2007年,新购置图书500册和象棋、围棋、健身器材。2010年,该村98%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住房,彩色电视机、电话普及,各种机动车100余辆,其中轿车15辆、面包车6辆,大型收割机1台、重汽运输车1辆、小型吊车1辆,电脑30余台。村内有副食经销户3处,服装店1处,馒头房1处,车辆维修铺1处。该村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500元。
  村政任职
  1947年,该村党支部成立,高法起任党支部书记。1947-1987年,高法起、高建森、高法玉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87-2001年,高建孔任村党支部书记,2001-2010年,高建正任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
  解放战争中,高法玉、高荣斌、高建厚参军。高荣斌参加抗美援朝。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高荣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闫桥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