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70
颗粒名称: 道口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145-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道口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道口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道口村位于商河县城南20公里处。东靠徒骇河,西与国家村相邻,北与陈家村相邻,全村占地面积110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142户,总人口642人。有赵、张、陈、许、常、姜、刘等10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刘氏为最多。
  村计民生
  由于1966年大涝,造成庄稼大减产,村民在公社党委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了修沟排涝,挖渠筑田,打井抗旱,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1978年以后,村党支部号召种植棉花。到1981年,种植面积达到80公顷。当时种植的“鲁棉1号”品种,实现亩产350多斤。2001年,开始建造冬暖式塑料大棚30个,种植青椒、黄瓜、芸豆,后又在2010年增建新式高标准冬暖蔬菜大棚40个,安装卷帘机、浇灌等设备,改变了单纯种植小麦、玉米的模式,增种大蒜400亩。
  村庄建设
  1980年,进行村庄规划,规定街道及胡同的统一标准。1984年,全村通电并安装了路灯。2006年,进行了大街硬化。2007年,通上了自来水。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有私塾。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建在土改中余出来的10多间旧房屋作为学校,后又在1964年新建校舍10间,改善了教学条件。1992年,学校进行达标扩建,新建教室9间,办公室4间,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
  新中国成立以前,该村鼓子秧歌队在周围村就很有名气。1962年开始,办起了小型吕剧团,演出剧目有《小姑贤》《沙家浜》《红管家》等剧目,先后在该村及邻村演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010年,该村大多数村民住上了砖瓦结构的住房,并有二层楼房9座,彩电、电话普及到户。各种机动车辆300余辆,其中轿车20余辆,面包车10余辆,大型收割机5辆,电脑20余台。村内有百货商店3处,肉食和茶叶店各1处,养殖户5家。该村对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200元。
  村政任职
  1947年,该村有刘曰德、张树荣、赵全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陈德生、刘文俊入党,同年4月成立了道口村党支部,刘曰德任党支部书记,张树荣任文书。解放战争时期,赵敬德随解放军南下,参军入伍,先后参加淮海战役,多次立功受奖。抗美援朝时期,刘森太、刘风阁、张树林、张树荣赴朝作战。
  1948-1963年,刘曰德任村党支部书记;1963-1966年,赵金福任村党支部书记;1966-1973年,陈德玉任村党支部书记;1973-1996年,刘维路任村党支部书记;1996-2010年,赵金城任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
  刘曰德 土地改革时期的老干部,先后担任过济阳县四伍道乡指导员、书记,道口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于1982年病故。
  张树荣 字春辉,正县级。1929年3月16日出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乡文书。1951年,抗美援朝任上尉连长,转业后任东风化肥厂保卫科长、工会主席。2007年发表《略论毛泽东战略思想》论文,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并出席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第六届庆祝中华民族大团结——各界人士新年座谈会”,现任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立业
责任者
刘曰德
相关人物
张树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道口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