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五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68
颗粒名称: 张老五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张老五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张老五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张老五村位于商河县城正南偏东15公里处,村西北角与大仁和村为邻,西南角与杨庄铺村为邻,村东北角与许家村为邻,东南角与王尔玉连接,村庄坐落在赵王干沟的东岸。原隶属商河县第四区,后划归杨庄铺乡,2005年归玉皇庙镇管辖。全村占地960亩,除去村庄民居占地和挖沟修渠占地外,有良田690亩。2010年全村共有98户,总人口408人,有张、侯、马、孙、李、师6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张氏最多,侯氏第二。
  张老五村水源丰富、地势平坦,盛产大蒜、小麦、蔬菜、玉米。该村交通便利,村南500米处便是白玉路,两条南北路全部硬化,村内设有商店2处。
  据传,该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当时有姓张排行老五之人由河北枣强迁居此地,该村便以此命名为张老五村。“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村改名为新建村,1969年又改为原名张老五村。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前,粮食一年一季,亩产不足200斤。1952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打砖井8眼,河西洼地修台田,达到旱涝保收。到1959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200斤提高到300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机井6眼,把全村的耕地打造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2001年,建立冬暖大棚24个,主要种植辣椒,人均增收1500元,实现总产值6万余元。该村有养猪户7家,年收入2万余元;养羊户8家,年收入5000余元。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800元。1978年,每亩地粮食年产量500斤,全村经济总收入17000元。2010年,每亩地粮食年产量2000斤,全村经济总收入170万元,人均收入4250元。
  2000年以后,人均收入1000元,年底户户有存款。2010年,全村有电视机的98户,共107台,全村有251部手机,2户有二层小楼,轿车7辆,面包车2辆,运输车2辆,大型收割机2台,电脑5台。
  村庄建设
  1976年以前,该村房屋破烂不堪、村落杂乱无章。1978年以后,村里对宅基地统一进行规划,实施大街、户户通电工程。2003年,全村99%的农户住上了砖石结构的大瓦房。2008年,该村筹资20万元硬化了大街。2009年,筹资12万元实行自来水改造工程,自来水入户率、户户通电率达到100%。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村里没有学校,适龄儿童去三里地以外的杨庄铺村上学,后来请张莲美老先生教私塾,有七八个学生读书。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因村小学没有校舍,适龄儿童去三里地以外的魏家上学。1964年村里建小学。1970年村里订制了桌凳,告别了土台。新中国成立以前,只有3名有小学文化的人,20世纪50年代有中专生1人,初中生2人;60年代中专生2人,初中生7人;1970-2010年有大学生5人,大专生10人,中专生11人。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庄流行武术,有武者张遵平、张如芝等。1978年以后,村党支部书记组建小吕剧团,每逢节庆活动进行演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村政任职
  该村自1945年先后有张训召、侯振甲、张纯宝、侯文孟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始,张成水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小燕任妇女主任。2010年,全村有党员7人。
  人物
  张成仁、张纯翠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成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老五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