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董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65
颗粒名称: 新董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新董家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新董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新董家村位于商河县城南13公里处,北与原杨庄铺乡政府驻地相连,东与亓家为邻,南与白庙村相望,西连省道248线。2010年,全村共有88户,总人口392人,耕地面积851亩,人口自然增长率6‰,有董、张、刘3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董氏最多。
  新董家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该村交通便利,两横一纵三条干道全部硬化、亮化,省道248线在村旁经过。该村依托原政府驻地优势,建有商业楼、商店、机动车维修部、建材厂、面粉加工厂、加油站、水泥厂等各种服务行业。
  该村于16世纪初,由白桥乡三董家村迁来,因此命名为新董家村,后又有张、刘两姓氏迁入。该村原属杨庄铺公社,1988年改为杨庄铺乡,2005年后隶属玉皇庙镇管辖。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亩产50公斤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该村与亓家村、王相村为一个生产团体,共有8个队,该村为7、8队,由张志银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深翻土地、打砖井、修渠道,粮食产量由原来的每亩50公斤提高到120公斤左右。1960-1963年间,遇上特大自然灾害,洪涝成灾,庄稼颗粒无收。成立公社后,该村划为2个生产小组,村领导一班人带领群众,把土地进行调整,建水渠,修生产路,田成方、树成行,新挖沟渠,旱能浇、涝能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打机井,修沟渠,粮食产量突破800斤。2000年以后,先后建起了高温蔬菜大棚16个,主要种植彩椒,每年向市场提供新鲜蔬菜200吨,市值60余万元;有速生林150亩,产值70余万元。该村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先后建成了餐饮、维修、医药、服装、运输等行业。2005年以来,建有二层居民楼10余座,有外出务工人员70余名。
  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余元,家家有存款。全村拥有大型小麦收割机4辆,拖拉机、三轮车每家皆有,面包车、小轿车10余辆。
  村庄建设
  1976年,村里开始对宅基地、大街小巷进行统一规划,新建砖瓦房屋,并整修了村内二横(主街宽22米、副街宽10米)一纵(宽10米)的3条大街。1994年,安装变压器1台,全村户户通电。2001年,对村里大街进行改造,新开挖排水沟。2008年,对村内3条主要干道进行了硬化,总投资32万元,总长度达800余米;同年安装路灯17盏。2010年,投入11万元新建办公场所及计划生育服务室。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0%。新中国成立后,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村先后有8人考入大专院校。
  村政任职
  1949-1958年,张志银、董法公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84年,董孟银任村党支部书记。1986年,董法银任村党支部书记。1988年,董孟银任村党支部书记。1991年,董法亮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董法洪任村党支部书记。
  1967年,成立董家村“革命委员会”,董盂配任主任。1984年,成立了董家村村民委员会,董孟配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董孟平任村文书。1991年,董其全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董作超任村文书。1996年,董法洪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董作彬任文书。2000年,董作彬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人物
  董孟祥 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四平时牺牲,烈士。
  董树山 抗美援朝复员。
  董孟泽、董传秀 抗美援朝致残。
  董孟海 解放战争中曾担任过副营长,已离休。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孟银
责任者
董孟祥
相关人物
董孟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新董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