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和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57
颗粒名称: 大仁和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大仁和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大仁和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大仁和村位于商河县城南15公里处,南与杨庄铺接壤,白玉路介于两村之间,北与许商街道西赵村相邻,东至3华里与许家村相邻,西与花枪刘村相邻,隶属商河县玉皇庙镇管辖。全村占地面积3300亩,其中耕地2460亩,村庄民居占地840亩。2010年全村有310户,总人口1300人。有张、王、李、赵、吴、陈、吕、马、孙、徐、袁、田、胡、郜、齐15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张氏最多。
  该村属低洼地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蒜、蔬菜等。该村交通便利,村内有一条东西1500米的柏油路贯穿全村,3条南北向柏油路从村西、村中穿过,南接白玉路,村内有商店7家,维修部1个,馒头房2家。
  该村是明朝末年张氏自河北省武邑、枣强一带,由兄弟4人迁入定居该地,因其在日常生活中仁义礼让,被称为大仁和村。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前,整个村庄地势较洼,大雨大涝,小雨小涝,亩产粮食90公斤,赶上大涝年份,甚至绝收。1955年,马付路组织50户村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当年又成立了初级社,相继升级为高级社,转化为大仁和大队。经过几年奋战,打砖井50眼,修渠3000米,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1958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90公斤,提高到亩产300公斤。1960-1962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洪涝成灾,庄稼颗粒无收。1963年,以党支部书记马付路、大队长张丙臣为首的一班人组织发动全村群众开始治理村南村北洼地,挖渠筑田,筑高围堰,投工3000个,动用土方8万立方米,将涝洼地改造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粮食产量有了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是全乡镇第二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此举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党支部书记张兴山带领支部一班人为使村民尽快致富,动脑筋想办法,打机井8眼,扩张耕地150余亩,将全村的所有耕地改造为水浇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1981年,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
  2000年以来,先后发展大蒜种植示范户150个,建蔬菜大棚20个,每年向市场提供大蒜、蔬菜35万斤,产值40万元。
  该村副业始于人民公社时期,当时建砖瓦厂、竹编厂,从业人员达50人,年收入近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林业和户办工业。1980年以来,建起竹编企业一处,年产值5万元,建起了面粉加工、副食加工、服装加工等企业。至2005年,全村从业人员200人,产值200万元。
  2000年以后,村里开始兴办第三产业。2000年3月,在乡镇驻地建立了家电销售、畜牧兽医、农资销售、良种销售、理发洗浴、肉食店等经营场所,年创收50万元。运输业也有较快的发展,村里有12辆出租车,群众出行方便快捷。由该村村民张振峰2009年成立了鑫盛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年创收30万元。2010年建有养殖小区8处,其中养狐场2处,养狐存量800只;养猪场6处,养猪存栏量300只,门窗加工厂2处,从业人员150余人,实现总产值140万元。
  1996年、1997年连续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1949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万元。1978年,经济总收入120万元。2010年,经济总收入1000万元,人均收入7200元。村内有居民楼2座,商业楼5座,各种机动车500余辆,其中轿车10辆,面包车10辆,大型收割机6台,重汽运输车8辆,电脑20台,彩色电视普及。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没有一条整齐的街道,房屋破烂不堪。1979年春,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并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村民按照规划拆旧建新。1979年以来,按照村规划,先后开通取直了村内6条大街,总长3000米。1983年10月,安装50千伏变压器一台,全村户户通电,安装了路灯。至2010年,村内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2009年8月,村卫生室投入使用,设有8张床位。
  文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前,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5%。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村小学4次迁址,先后投资20万元,对学校进行修建和扩建。1980年,学校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15名学生考上全日制大专院校。
  鼓子秧歌、高跷队为该村一大盛事。每逢春节,200余名男女青年办演各式各样的节目,其中有《西游记》《青蛇白蛇闹许仙》《八仙过海》《王二小赶脚》等剧目。新中国成立后,鼓子秧歌和高跷队曾一度中断。
  村政任职
  村党的组织建设
  1945年8月,中共大仁和村支部委员会成立,李继堂任党支部书记。这时期全村处于白色恐怖中,村党组织的活动只能秘密进行。同时期有先后2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在全县八大乡区中入党最多的村之一。1945年10月,李继堂一家四口被齐义公为首的一伙人暗杀,成为震惊全县的灭门惨案。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号召下,全村有120名民工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支前队伍。1951年,有15名青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有2人牺牲。1952-1970年,马付路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仁让任村长,后张丙臣继任村长。1956年、1957年,大仁和村连续两年被评为“高级农业合作社”村,并出席省先进代表大会。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村行政组织建设 1945年,建立大仁和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村民联防队、联防小组、小队部、武装队相继成立。解放战争时期,村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组织村民联防联保,生产自救。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设立大仁和生产大队,马付路住书记,王仁让、张合清、张丙臣任大队长,下设7个生产小队。1966年8月,成立大仁和村“革命委员会”,张成先、张延明、袁义河、张茂顺先后任“革委会”主任。1984年10月,建立大仁和村民委员会,张风秋任主任,张明山任文书,,下设7个生产小组,陈翠花任妇女主任,张丙武任团党支部书记。
  人物
  张德富 民间艺人,1920年出生,2002年病故。曾任县曲艺协会会员,以吹拉弹唱而闻名,曾奔波于济阳、商河、临邑等县,人送外号“吹破天”。
  李继堂 1925年10月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大仁和村贫协主任,后被暗杀。
  徐克荣 1928年出生,从小善于钻研木工制作、木工雕刻。在公社组建的社办木工组任主要负责人,为社办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人送“巧鲁班”的美名。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丙泉
责任者
张德富
相关人物
李继堂
相关人物
徐克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仁和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