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51
颗粒名称: 夏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夏家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夏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该村位于商河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东靠甜辛路中段,南靠黄齐路东首,西临柴王村,北与贾庄镇蒿子孙村隔团结沟相望。
  2010年,该村共有村民90户,340人。全村总占地面积975亩,其中住宅占地225亩,粮田占地450亩,林地225亩,池塘及其他占地75亩。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有曹、夏两姓氏先迁至此,两姓在此地东西300米处,各自挖塘,安家落户,定庄分称谓曹家庄、夏家庄,又称曹夏二庄,后相继又有王氏、赵氏迁入曹家庄,张氏迁入夏家庄,全村共有5个姓氏组成,均为汉族。人民公社成立前期与许寺村、常庄村合为一大社,属商河县钱铺区管辖,1958年分片后属玉皇庙公社管辖,设立一个支部,改成夏家村,下分两个生产队(组)。
  村计民生
  1963年开始,村民挖沟排涝,挖渠筑田,打井抗旱,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78年后,该村进行棉花种植试点和地瓜种植。经过几年的种植试验,村民积累了很好的技术经验。1968年,该村打深井4眼,取得粮食大丰收,并向国家交爱国粮1000斤(地瓜干),受到县、公社两级的嘉奖。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村集体副业有柳编、铁编、猪羊肠加工、挂面房、粮食粉碎加工等。
  该村有超市1家、小卖部2家,酒店1家,蔬菜大棚10个,养殖户4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该村大批剩余劳力自行组织到天津、北京、上海、淄博、青岛等地打工。借助距离力诺、九通铸造、民营经济产业园、六合、商河开发区等有利条件,务工人员已达到100余人。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房屋都是土房。1978年,村里对宅基街道统一规划。1984年全村基本都盖上了新瓦房,并且户户都通上电。2004-2006年,全村建学校一处,沼气池25个。2010年,建高温蔬菜大棚10个。该村村民基本户户有彩电,家家住瓦房。
  文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没有学校,当初只有夜校、识字班,进而开办了学校,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1987年,新建砖瓦结构教室6间,配套设施齐全,使全村的小学生不出村能读书。2010年,该村有研究生3人、本科生4人、大专生6人、高、中专生12人。有计划生育服务室、远程教育服务室、图书室。2010年购买图书3万多册。
  村政任职
  赵茂春,1947年入党,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至1968年,任该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夏清山,1968-197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德,1979-1985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恒道,1985-200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传林,2004-201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
  夏清祥 早年参加革命,1946年在商河县沙河区,后又在商河县怀仁、白桥搞地下工作。1958-1979年在商河县水利局工作多年,任局长,1986年病故。
  夏清祯 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在济南一带搞革命宣传活动。1949年被害,后被追认为烈士。
  张宗白 生于1894年,晚清秀才,私塾先生,先后执教于许寺村、黄孙庄村私塾学堂,后改公办。于1953年退休,1969年辞世,享年73岁。老先生精通天文地理,尤其对《易经》研究较深,方圆十里家喻户晓,号称“商河城南第一先生”。
  王传书 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转业后在枣庄煤矿任党委书记,2000年病故。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鲁吉才
责任者
夏清祥
相关人物
夏清祯
相关人物
张宗白
相关人物
王传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夏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