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48
颗粒名称: 罗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罗家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罗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罗家村位于商河县西南方向15公里处,东与周李村相连,西与贾庄镇蒿子孙村接壤,南为张大人村,北与贾庄镇后垤道相连。全村总面积960亩,其中耕地面积732亩,居民占地面积205亩,鱼塘3亩,河滩占地20亩。2010年全村共有68户,总人口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有燕、罗、李、张、刘5个姓氏,其中刘氏最多。
  该村在很久以前,修有庙宇,在当地很有名气。村内罗氏先来居住,故名罗家庙,之后改为罗家村。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前,村东北坡地势低洼、盐碱,逢雨就涝,全村共有土地13.3公顷,亩产仅30- 40公斤。1952年该村成立互助组,刘立明与罗振邦、刘木林、纪照德、刘文俊等5户加入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立明任社长。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砖井8眼;1961-1964年遭受严重涝灾,庄稼颗粒无收;1964年修台田排涝;1968年抗旱打砖井2眼,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利用黄河水压碱,粮食亩产提高到400斤。2003年栽种速生林5公顷,沟渠路两旁全部栽上树。2004年该村建养殖小区12处,运输货车1辆,吊车1辆,挖掘机1部,经济收入达85万元。2011年该村有机动车20辆,其中轿车6辆,面包车4辆,大型收割机1台,重汽运输车1辆,挖掘机1部。电脑30台,彩色电视机、通讯设备基本普及。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都是土房。1973年,村内对房屋街道实行统一规划。2005年,硬化大街总长400米,实行“五化”工程,修建下水道,并安装路灯。同年,户户通上自来水。2007年,有线电视普及。2011年,多数农户修建了水冲厕所,同年改水工程完工,户户用上了黄河水。
  文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每逢春节村民就自行组织高跷队进行表演,还演出小吕剧,剧目有《王汉喜借年》《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1964年,该村建起了学校。1985年修建新学校。
  村政任职
  1946年,罗振邦、刘立功成为该村第一批党员,罗振邦任公安员。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1年,该村成立生产大队,刘立明任党支部书记。1962年,刘立功任村党支部书记,下设2个生产队。1966年,该村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燕寿平任主任。1984年,该村成立村民委员会,燕寿平任党支部书记,刘立贵任村委会主任。1997年,刘玉福任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河任村委会主任。2004年,刘玉成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燕振江任党支部副书记。2010年,罗玉泉任村党支部书记,燕振江任党支部副书记,邢义芹任妇女主任。
  人物
  济南战役中,刘立明、李玉龙支援前线。罗汉臣、李传水参加淮海战役。李传水牺牲,罗汉臣病故。
  罗振德 木匠,师徒6人,做活精细,受到群众的欢迎。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罗玉泉
责任者
罗振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罗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