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邵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26
颗粒名称: 前邵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前邵村概况、村貌变化、村民文化、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前邵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前邵村位于商河城南10公里(许商办事处的最南端)。东临西小李村,西临付常村,南临李河沟,北临后邵村。村中间有南北通道(深道沟),东西大街一条,村民布局两侧,据村碑记载,在明末清初该村名称“小新庄”,于氏立村,后改邵老庄(简称邵家村)。因该村人多,分布居住,分为前庄、后庄,该村居前,故得名前邵村。
  该村有于姓、邵姓、张姓(分为二张)、邢姓、吕姓、齐姓、王姓、李姓、杨姓、姚姓、侯姓居住。于、吕、齐、侯四姓已无。据邵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先祖自青州温成县迁居邵家村。张氏家族是该村第一大姓,在元末明初,始祖自青州府乐安县城北榆林村迁居商河张大人村,居住数世,迁居邵家村。邢氏家族是该村第二大姓,据邢氏家谱记载,在明末清初,先祖由河北枣强迁居临邑,居住数世,到五世,由先祖邢望楼、邢望山迁居邵家村东头,居住繁衍,人丁兴旺。其他姓氏先后迁居该村,迁入时间无从考证。
  该村东西长410米,南北宽310米,除池塘、洼地外,实占面积114亩。该村人口土改前(1947年)285人,1955年320人,至2010年401人,常住人口414人。该村耕地面积1400亩(1951年政府颁发土地证时数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河流沟渠占用耕地,至2010年可耕地面积1167亩。
  村貌变化
  该村村台较高,道沟深、坡度陡,成为较有名的台子村。村落集中在南北方向道路两侧,一条东西向大街,横贯村庄。村民居住房屋90%土木结构,只有少数人家房屋垒几行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该村村貌无大变化。1989年春,该村实行宅基规划,为了节约土地、平整村落,最高点撤土1.6米。填平数百年的深道沟、池塘扩大面积,形成南北方向大街、东西方向大街各一条,规划宅基,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25米。房屋由过去的土木结构转变成石块、砖木结构。门窗由木板门、木条窗改成木质的镶玻璃门窗,宽敞明亮。2005年后,政府撤销各项提留款项,反补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收入。部分房屋实现了混凝土结构,铝合金门窗,密封牢固。该村在1987年冬供电,大街安上了路灯,村民购置电器。2005年,村民集资政府补贴,柏油公路贯通该村可直达玉皇庙镇。2008年夏天,村里安装自来水。2009年夏天,该村有36户先后修建了沼气池,利用粪便,节约能源,改善了环境。
  村政沿革
  该村自清朝以来,隶属商河县五区(玉皇庙区)。1947年划入四区,1958年划入嵩孙乡,1959-1960年划入胡集乡。1960-1965年划入玉皇庙人民公社。1965年划入钱铺人民公社,1980年春改称钱铺乡,2005年并入许商街道办事处。
  该村民国时期村长先后由张延争、张吉广、张保清担任。1947年,土改时邢克勤任农会主任,张延孟、张延贡先后任村长。1948-1951年,邵瑞斌任村农会主任,李传美任妇女主任。1952-1954年,张宗水任村长。1955-1957年,(高级社)前邵、后邵、李马虎三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大队,村党支部书记邢振江,该村划分两个生产队,五队队长邢振海,六队队长张宗福。1958-1960年,党支部书记邢振江,大队会计张延成,妇女主任邢克祯。1961年春,联合大队解散,该村分为3个生产小队,一队队长张宗田,二队队长邢振海,三队队长邢唯木。1968年夏-1969年,村“革委会”主任邢维新,民兵连长邢广义。1970-1986年,村党支部书记邢振江,民兵连长张宗友。1986年冬-1999年夏,村党支部书记邢维元,村主任邵永安,村文书张吉正,妇女主任张希枝。1999年夏,张恒东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妇女主任刘胜梅。
  村民文化
  1938-1945年,该村有民办武术班,张其路任教练。1932-1945年民办私塾,赵督州任教师。1949-1952年,建村小学,邵瑞林任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举办农民夜校、识字班,突击扫盲。1968年冬建立小学。1985年夏在村前重新修建砖瓦结构,玻璃门窗六配套高标准的学校,2005年与垤道村合并。截至2010年,该村学生考入大学的20余名。该村村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演唱吕剧《借年》《李二嫂改嫁》。春节时,村民自发组织秧歌队,走街串巷表演。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利用业余时间变魔术、耍杂技。进入21世纪,老年人打扑克,下象棋、安方,老有所乐。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设有药铺,有中医张乃河(号称二先生)、张延肖。1955年政府开始培训村卫生员邢克智(外科)、张相金(中医),1966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政府培训赤脚医生张延路、张相金,打疫苗搞防疫。2006年实行新一轮合作医疗,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
  村民经济
  该村村民历代以分散型小农经济为主,主要靠传统的种植方式经营土地,水源是砖井,吸水工具是辘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收入差。1947年以后,村民分得了土地。1951年,政府颁发了土地证,实行耕者有其田,生活有来源,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收入的提高,购买了畜拉水车、手摇水车,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号召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基础。当时粮食产量很低,为了温饱,生产队大面积种植红薯,它的特点产量高、易储存,既能生吃,又能切干。1965年春,该村打第一眼机井,购买了一台8马力的机器。1970年,每个生产队都打了机井,各购买了一台12马力的机器。1978年冬,第二生产队购买了2匹部队退役的马,购置了一辆马车。
  改革开放后,该村实行责任制,农民分得了责任田,调动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逐步使用了良种、化肥、农药。粮食亩产由集体时的300斤增至800斤以上。村民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大面积种植棉花(鲁棉一号),由集体亩产100多斤,增收到500斤以上。从原来的人力、牛耕逐步实行机械化。机器、水泵、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各户都有,5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15台。节省了人力,增加了收入。进入21世纪,达到40亩一眼机井的灌溉要求。小麦、玉米单产都超千斤,旱涝保收。该村有建筑队2个,剩余劳动力不用外出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村内有做豆腐皮的大户,其产品销往附近各乡镇,该户一项年收入8万元。近几年修建蔬菜大棚32个,每个大棚年收入5万元,最高的能收入6万元。村里还发展养殖业,养猪、养鸡已初具规模,养殖区9个,存栏量900头,猪年出栏量1300头,鸡5000只。截至2010年,该村有面包车、轿车21辆。
  该村村民家庭团结,尊老爱幼,村民和谐,村风较正。截至2011年,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名,其中86岁以上的老人8名。
  人物
  解放前老党员有:邢振升 邢维华 童兄章 邵登海 邵瑞彬 邢振江 邢振海 张乃信 李传美抗日战争参军的有:张宗喜 张宗柬 董云深 邢万福(烈士,在乐陵市与日军作战时牺牲,时任连长) 邵瑞武(曾任江西军工厂党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有:邢道亮 邢万祯 张宗意张宗臻 邢振业 张宗浩 张延富
  参加抗美援朝的有:张宗臻 邢万祯 张宗意(曾任商河县外贸局局长)
  青年干部:邢维贡(山东省委统战部工作,处级)
  (张恒东)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恒东
责任者
邢振升
相关人物
邢维华
相关人物
童兄章
相关人物
邵登海
相关人物
邵瑞彬
相关人物
邢振江
相关人物
邢振海
相关人物
张乃信
相关人物
李传美
相关人物
张宗喜
相关人物
张宗柬
相关人物
董云深
相关人物
邢万福
相关人物
邵瑞武
相关人物
邢道亮
相关人物
邢万祯
相关人物
张宗意
相关人物
张宗臻
相关人物
邢振业
相关人物
张宗浩
相关人物
张延富
相关人物
张宗臻
相关人物
邢万祯
相关人物
邢维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前邵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