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屯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07
颗粒名称: 于屯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5-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于屯村概况、村貌变化、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于屯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于屯村东临崔家村,西靠商中河,南临张许路(张公到许寺村),北与蒋家村接壤,位于商河县城西南方向,距商河县城10公里。
  据传说,该村由于姓所建,因其嗣不昌,后继无人。该村始于何时已无据可查。该村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先祖李俞字仕中,明朝成化年间,由青州府寿光县迁入。该村计有泮、李、孙3姓氏,孙姓清朝末年从钱铺村东之孙家村迁入,泮姓何时迁入无据可查。该村村落占地135亩,人口245人,耕地476亩。
  村貌变化
  该村原建于1. 5米的高台之上,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宽约8米,村民集中居住在大街北侧,村北一个大水湾,村四周都是农田。民房均为落地白(没有砖建脚)土坯墙草木顶,草檐大出头的土木结构平顶房。宽窄不同四条胡同,最宽的一条不足2米,这种村貌一直保持到1965年。1965年开始出现砖建脚,有梁檐的土木结构平顶房。1975年,村中统一规划,民居宅基东西长19米,南北长20米。隔两位宅子留一条宽五米的过道。一条东西向主街宽22米,一条南北大街宽10米,村北一条生产道,村南是张(公)一许(寺)路,统一规划后开始出现砖建脚土坯墙,尖顶挂瓦的房屋。1985年,开始出现砖瓦结构的房屋。1994年,开始出现砖瓦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截至2010年,村中房屋均为砖瓦混凝土结构。1972年通电,2006年硬化大街。
  村政沿革
   1945年,李绪吉任村长。1947年,潘维湖任农会主任。1949年,李传胜任农会主任。1951年以后,李传哲任村长。1954年,邢传美(女)任党支部书记。1956-1967年,孙大明任村党支部书记。1967年,潘维详任村“革委会”主任。1969-1976年,孙大明任村党的领导工作核心小组组长。1977-1999年,潘维俭任村党支部书记。1999年,潘洪峰任党支部书记。
  该村土改以前隶属玉皇庙区,1958年,隶属城关人民公社,1965年隶属钱铺公社,2005年11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归属许商街道办事处管辖。
  村民经济
  该村历来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原始的耕作方式、传统的生产工具,粮食亩产在70-80斤,1947年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增幅不大,村民的温饱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产量有所下降,1965年后农田水利设施渐趋完善,粮食产量提高到300斤左右。1981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原有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良种化肥大面积使用,农业机械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种植技术的推广,粮食亩产由原来集体时的300斤左右,提高到2010年粮食亩产1900斤。农用拖拉机16台,农用三轮车15辆,大型农用机械7台套,轿车、面包车10辆,运输汽车3辆,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
  教育 文化 卫生
  该村传统的高跷会很有特色,有上扁担、蹦桌子等,当时除在附近表演,还曾经去过济阳县刘营子村、跺石桥等地演出,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1981年。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有私人药铺一处,1966年村中设卫生室一处,李传金、孙法清、潘洪峰先后任医生,一直至2010年。该村人口少,办学困难,村内学生到外村就读。(潘洪峰)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潘洪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于屯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