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02
颗粒名称: 曹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69-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曹家村概况、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曹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曹家村位于商河县城东南2.5公里处,北靠商展路,南依清水洼,西靠县城外环路省道316线,东与孙集乡宋家村遥遥相望。该村总人口911人,男450人,女461人,有247户人家,总面积2950亩,其中耕地面积1800亩,宅基占300亩,非耕地、闲散土地850亩。
  据传,明代正德年间曹氏由河北省枣强一带迁来定居,以姓氏命村名曹家村。后迁入王氏、赵氏、李氏,全村共4姓氏,王氏占总人口的70%,其他3姓氏占人口的30%,该村修有3条南北街、2条东西街。
  该村有制作烟花爆竹的传统,制作的烟花远销附近几个县市,由于制作的烟花工艺精湛,驰名乡里。1999年由于生产危险大,有关部门禁止生产。
  村政沿革
  1954年,该村有15户率先成立互助组。1955年,加入初级社,王存田任社长。1956-1957年,参加高级社。1955-1958年,王德章任党支部书记。1958-1980年,曹树金由大队长转任党支部书记。1980-2000年,王德常任党支部书记。2000-2010年,李树才任党支部书记。2010年,王玉峰任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1987年村领导班子开始规划宅基,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村民都住上了砖瓦结构的房子。有二层楼两座。
  1977年全村通电。2003年全村街道硬化(外地工作者,全村党员、干部积极捐款7万余元)。2001年该村安装深水井自来水管,2009年全村安装黄河水管道。
  村民经济
  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1945年9月商河解放初期,由于地势低洼,十年九不收。实行承包土地后,村民兴修水利,改造农田,旱能浇、涝能排,使村民的收入有所提高。该村长年外出打工26人,农闲时有150人外出务工,年总收入160万元。村民王玉江在县产业园建混凝土搅拌站一处,曹红彬在济钢附近开设加工厂一处。
  曹家村有5户经营百货、副食,5户从事运输业,村民人均年收入6500元。村内户户有彩电、家具,140户有冰箱,电脑80台。120户用上太阳热水器,电动车户户皆有。有轿车、面包车34辆,大型货车4辆,大型农机具8台套,农用三轮车、四轮车遍及各农户,农田耕作基本实现机械化。
  教育 文化 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有私立学校1处。解放后该村建公立学校1处。2002年全镇统一撤并学校,该村儿童就读于三里庄小学、县三小,入学率100%。该村有大中专生36名。
  该村“文革”时期有赤脚医生一名,2010年,村内有卫生室,医生2人,为村民防疫查体。2004年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该村80岁以上老人有16名,90岁以上老人3名。1960年以前曹家村有鼓子秧歌队,1960年因三年困难时期而停办。从2009年开始,该村一月一次放电影。该村有计划生育协会,有“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从简,邻里和睦,村风清正。
  人物
  赵其锋 男,1928年7月生,居台湾省,在新加坡、美国有商铺,从事贸易经营,2003年回家乡时捐款5万元,硬化路面。
  王守道 男,1935年3月生,曾任重庆市某部司令员,已退休。
  王德慎 土地改革时任村主任。
  王存清 1946年参军,革命烈士。
  1947年,全村有20名村民参加解放战争,战争结束后,复员回家务农。
  村民王存宝、曹振太等人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支援前线,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过贡献。当时该村有青年儿童团,基干队,妇救会等组织。曹树玉、曹德胜、王仁升3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王玉峰)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玉峰
责任者
赵其锋
相关人物
王守道
相关人物
王德慎
相关人物
王存清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曹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