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95
颗粒名称: 信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信家村概况、村政沿革、村貌变化、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信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信家村位于商河县城东2.5公里处,东临孙集乡杨八寺村,西靠县城东关,南与卢坊村毗邻,北同孙湾村相邻。
  信家村有196人,男100人,女96人,有46户人家。总面积为336亩,可耕地198亩,非耕地138亩。
  据传,明代信氏由河北省枣强一带迁来定居,以姓氏命村名信家村,后信氏绝嗣,张姓迁入。
  村政沿革
  1947年,该村进行了土改,广大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翻了身。当时村中成立了农会、基干队、妇救会、青年团、儿童团,掀起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高潮。村民张宗让、张义、张宗礼、张宗孟率先加入党组织。青年奋勇参军、参战、参加担架队,为前线送军粮、送弹药,战场上救伤员。
  1955年,村民成立了互助组。1956年,该村加入初级社。1957年,该村加入高级社。1958年,该村加入人民公社,由城关公社管辖。
  1955年,村中成立党支部。1955-1964年,张义任党支部书记。1964-1989年,张恒训任党支部书记。1989-2001年,张恒福任党支部书记。2001年,张际红任党支部书记。2010年,全村共有党员6名。
  村貌变化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村民们住着低矮、狭窄、阴暗的土坯房。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陆续盖起了砖瓦房,购置了新家具、新家电、居室宽敞明亮。有两户村民住上了二层小楼。
  信家村1989年通电,2008年安装有线电视,2009年通自来水。
  村民经济
  该村村民人均不足一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粮食产量不过600斤。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兴修水利,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耕作收获实现了机械化、粮食亩产逐年提高。2010年平均亩产达到1800斤。
  信家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该村在外打工的有30人,农闲外出务工的有50人,全村打工一年可收入120万余元。该村有1处家具厂,1处汽车修理厂,2处铝合金门窗加工户。
  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5262元,村中有面包车、轿车24辆,吊车1辆。
  教育 文化 卫生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村中有私立学校1处,但贫苦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村民95%以上不识字。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适龄儿童在三里庄小学就读,20世纪60年代入学率为50%,70年代达到80%,90年代达到95%,2000年后达到了100%。2010年全村有大中专生30名。
  60年代村中有赤脚医生,2004年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村中建立了民事调解组织,红白理事会、计生协会。
  人物
  张宗清 1962年4月出生,1982年入伍,在南京军区工作,空军飞行员,飞行大队长。
  张际方 1958年7月出生,1990年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营级干部。
  张恒玉 1943年9月出生,1956年参军,营级干部,后转业到商河检察院工作。
  (张际红)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际红
责任者
张宗清
相关人物
张际方
相关人物
张恒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信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