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85
颗粒名称: 楚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5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楚家村概况、村政沿革、村貌变化、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楚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楚家村位于商河县城东北,距县城2.5公里,南临薛园村,东依孙集乡董石庙村,北靠孙集乡辛家村,西与夏家村接壤。总人口475人,男245人,女230人,全村共116户。
  据传,明正德年间,楚氏由河北省武邑一带迁来定居,以姓氏名村名。楚氏绝嗣,后定居该村的有王、杨、郑、魏、庞5个姓氏。其中王氏占全村人口的85%,其他姓氏占人口的15%,全村村民均为汉族。
  楚家村土地总面积为967亩,其中耕地面积为590亩,非耕地面积为377亩。
  村政沿革
  解放战争初期,楚家村就建立农会、妇救会、基干队等组织,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参军参战。20世纪50年代该村与董石庙、郑家园、薛园、张徐村成立高级社。
  1949-1963年,杨木青负责村中工作。1963-1967年,杨西山任村党支部书记。1967-1970年,杨克禄任党支部书记。1970-1975年,郑连雨任党支部书记。1985-1986年,王景臣任党支部书记。1986-2001年,杨志刚任党支部书记。2001-2010年,杨克军任党支部书记。
  村貌变化
  楚家村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后,村民住宅大多为土坯墙的平顶房,过道狭窄,没有像样的大街,下雨街道坑坑洼洼,泥泞不堪。2000前后,村里统一规划,家家都新建砖瓦房。1975年全村通电。2003年全村街道硬化。2010年全村用上了自来水。
  村民经济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经过土改,村民有了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但由于生产条件差,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1980年该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700斤提高至2010年的1700斤。
  1985年以前,楚家村村民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通过各种蔬菜的种植和销售,意识到种植芫荽效益很好。1985年大面积种植,省组织部、县委、县府领导曾参观指导。该村村民种植芫荽的经验还推广到周围各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每年秋后,芫荽收获出售时,东三省、上海等地的客商来采购,种植芜荽效益好的年份亩收入近万元。种植芫荽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6500元。村民家家户户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添置了新家具。全村有面包车、轿车20辆,运输车10辆,大型农机具6台,农用三轮车遍及各户。
  农闲时村民多外出务工、从事建筑、水、电、暖安装行业居多。村民王宪爱在县城开发区建立宏达公司。
   教育 文化 卫生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楚家村有私立学校一处,但村民由于生活贫困上不起学,95%的村民为文盲。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1973年村里建起土坯结构的小学,1985年村里建起了砖瓦结构的学校,1998年镇统一撤并学校,全村适龄儿童到单园中心小学就读,入学率达到100%。2010年全村有研究生2人,大中专生40人,1人出国留学。
  该村设有卫生室一处,村民可就近查体看病。2004年全村村民加入了新农合。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楚家村就有鼓子秧歌队,每年的正月十五赴县城及周边村演出。1992年有43人参加了县级组织的济南市大型鼓子秧歌表演。
  人物
  杨克连 1947年参军,在部队任团级干部,1981年转业后任商河县统战部部长,1991年离休。
  杨嵩山 师范毕业,南下干部,曾任济阳县委秘书,已离休。
  郑连河 1947年参军,参加过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的战斗,1976年转业到南京电子器材厂任厂长。
  王志强 1947年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转业到地方工作。
  (杨克军)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克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楚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