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城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78
颗粒名称: 靠城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靠城孙村概况、村貌变化、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靠城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靠城孙村坐落在城区西北角,南临县气象局,东依商怀路,西临贾家村,北靠五里庙。全村77户,人口254人,男119人,女135人,均为汉族。村庄占地面积220亩,耕地面积260亩,总面积480亩。该村由孙、张、于、崔4姓组成,孙氏家族人口最多。据家谱记载,孙氏迁来该村最早,以孙姓为村名。因区别于县内其他同名孙家村,故称靠城孙。孙氏元末明初由河北枣强迁入该村,张氏由榆林迁入该村,于氏由河北枣强迁入商河于家山,民国初迁入该村,崔氏清初迁入贾庄崔刘村,民国初年迁入该村。
  村貌变化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有20户人家,人口不足100人。土坯房,房屋都在大街以北,街南无房屋,单面街。当时大街弯弯曲曲、坑洼不平。1975年村级规划标准256平方米院落,胡同分为4米大胡同、2米小胡同,大街宽11米。房屋砖建脚,土坯房,房顶有九行瓦。1986年村民开始住上砖瓦房。1996年大街硬化、取直。2000年该村村民喝上了自来水。2008年实现农电网改造。
  村政沿革
  1945年,孙瑞青任保长。1945-1954年,张伟坤任农会主席。1954-1960年,张伟坤任社长。1960-1963年,何秀荣任党支部书记。1963-1965年,孙常礼任党支部书记。1965-1985年,孙永胜任大队长,民兵连长。1965-1995年,孙长平任党支部书记。1995-1998年,孙永道任党支部书记。1998-2007年,孙德亭任党支部书记,孙德胜任村主任。2007年,孙德胜任党支部书记。
  村民经济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村民因耕地少,学手艺的较多,有铁匠、木匠,小油坊等手工业,当时在周边村庄颇有名气。1960年村民外出打铁,进入社办工业,逢集赶集。1989年手工业发展到城区。1990年村民经营有蔬菜运输、百货超市、房地产开发、拔丝厂、汽修、铝合金加工、糕点副食、建筑队等。该村有农耕车2辆,轿车5辆,农用三轮车家家户户都有。
  教育 文化 卫生
  1953年,合村办鼓子秧歌(何家、孙家、潘家),到有亲戚关系的村、城区演出,1956年停办。
  1954年,村民剧团配合形势,统购统销,演出民间小调《卖余粮》《合作化运动》,1964年,演出《三世仇》《除妖记》。
  1947年土地改革,建联合小学(潘家、孙家、五里庙)复式教学1-4年级。1956年村中无学校。1969年人民公社办村小学,设1-4年级,复式教学,五年级学生到五里庙上学。1984年归镇管辖,撤学校到五里庙就读。该村共有大学生9名。
  “文革”期间有赤脚医生,1968年设有卫生室,1993年有村级卫生室,2006年卫生室被指定为新农合医疗定点单位,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人物
  孙长更 清末秀才。
  孙长祥 副师级干部。
  张延德 德州地区外贸公司副经理。
  孙永江 浙江三门县副县级干部。
  张远升 德州地区秘书。
  王存兰 曾任山东省妇联组织部长。
  (孙长平 孙德胜)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长平
责任者
孙德胜
责任者
孙长更
相关人物
孙长祥
相关人物
张延德
相关人物
孙永江
相关人物
张远升
相关人物
王存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靠城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