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魏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61
颗粒名称: 前魏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前魏村概况、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前魏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前魏村位于商河城区,省道316线以东,明辉路以北,西与昝家村相依,其间无明显标志,南与柳行村接壤,北与后魏村相邻,东与孙家湾村相靠。
  该村距县城1公里,以姓氏命名,因北与后魏村依邻靠南,故称前魏村。村中原来只有一条道路经昝家直通县城。系德州至惠民必经之地。
  前魏村有魏、昝、王3姓。魏氏家族始祖荣公自明永乐年间(1404),由河北枣强迁居徒骇河南岸。荣公下有3支,长子斌兴、次子明兴、三子飞兴。长子为一支,居济阳魏家铺村,次子为二支,居商河魏集村,三子飞兴居莱芜山口村,魏氏家庭遍及商河、济阳两县28个村庄,据传前魏村魏氏由魏集村迁入此地。该村昝姓家族于明永乐年间自枣强县迁居商邑,迄今已有500多年,为该村第二姓,王氏家族为该村第三姓,据2004年重修王氏宗谱中载:王氏家族自明代中叶,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入。
  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该村有常住人口158人,46户,总面积100亩,其中村居占地30亩,耕地面积70亩。
  村政沿革
  该村明代属顺德乡,清初因之,1945年商河城解放,归城关区,1949年3月改称一区,1952年6月改称城关镇,1954年又改称城关区管辖;1957年1月隶属城关镇,1960年1月隶属城关人民公社,村又称生产队,由于村庄较小,只有一个生产队。1984年4月后隶属商河镇,村建立村民委员会,2002年4月,村改居,与昝家并入同一居委会,称银东居委会。2005年11月,全县乡镇区划调整后属许商街道办事处管辖。
  1949-1954年,王世业任村长兼农会主任。1954-1963年,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合作社,魏志才任社长。1963-1965年,昝胜贵任党支部书记,昝胜发任大队长,1965-1971年,昝胜奎任党支部书记,王世泉任副书记,1971-1972年,崔金兰(女)任党支部书记,王世泉任副书记。1972-1974年王本正任党支部书记,王本询任党支部副书记,1974-1978年,王世泉任党支部书记,王本可任支部副书记,1978-1982年,王本询任党支部书记,魏淑勇任村委会主任兼文书。1982-2010年,魏淑勇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村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前后,该村庄没有大的变化。村落处于唯一一条途经昝家通往县城的东西街道两侧,街南21户,街北16户。村北村南过道宽的2.5米,窄的2米左右,呈南宽北窄状。过道长约50米左右。村民住房为青砖建脚,建脚多的9行,少的5行,土坯土垛砌墙,房架为梁檩结构,平顶草檐,探头。比较富裕人家盖房比较讲究,正房坐北朝南,四梁八柱,东西偏房带南屋的四合院。
  20世纪70年代,利用村中空闲地、低洼地为居住拥挤、缺宅基地的家庭进行安置,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青石建脚,全砖墙,尖顶挂瓦前出厦房屋,2002年316线改道,村东12家农户拆迁,在路东进行规划安置,共3排,过道宽6米,全部进行了硬化。
  该村墓地分散,原都以祖传土地或土改分得土地为本
  家墓地。20世纪70年代,政府号召耕地中铲平坟头,2002年316线改造,在村南外环以东,建公墓2亩,原墓地仍然分散。
  1978年全村通电,2000年自来水入户,2006年村主要街道铺设沥青路面。
  村民经济
  该村历代以分散型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村民除经营土地外,利用靠近县城优势,以自产自销的方式做些小买卖。解放前在县城的“永昌”酱油房、“黄酒馆”“益盛祥”等在城区及周边村庄很有声誉。
  1947年土地改革,1951年政府颁发了土地证,实现了耕者有地种,粮食产量有了提高,但由于生产工具、自然条件有限,村民生活没有较大改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根治河流沟渠,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以后提高粮食棉花产量奠定了基础。1980年该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使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粮食产量由集体耕种时的100公斤增至400公斤以上。2000年以后,随着科学种田的普及,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在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村民的劳动强度越来越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村可耕地越来越少,全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半亩。该村在县城租用房屋经营文具、针织、肉食、铝网的有四家,在316线路边有2户经营洗车,1户经营建材,1户馒头房,2户从事养殖,其他劳动力多到劳务市场找活,长年干建筑、打零工增加收入。
  教育 文化卫生
  民国时期,该村建有公办学校一处,设1-5年级课程,昝家、后魏村学生来校就读。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举办农民夜校,识字班进行扫盲。1980年村小学撤销,学生到后魏小学就读,1998年,后魏小学撤销,学生到县实验一小读书。高考制度恢复后,该村有5人考上本科。
  该村人口较少,传统的鼓子秧歌只能与昝家、后魏联合,历年元宵节都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赏,进城表演被围得水泄不通。
  1970年,该村有赤脚医生一名,并在自己家里设立了卫生室,村民小病基本做到不出村医治。2006年,该村实施新农合,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2009年后,社区卫生机构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村民查体。
  人物
  魏明庵 1905年出生于商河县昝魏村,17岁之前先后在县城初小和高小学习,1921年入惠民第四中学读书,因成绩突出,4年后入济南东鲁学校高中文科学习。1928年,魏明庵25岁时,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震惊了全世界。魏明庵放弃了东渡日本的留学计划,与北平同学一起南下请愿,投入到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2-1936年期间,魏明庵先后在曲阜师范学校、济南历城初级工业学校、天津振中中学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2月,在爱国将领冯玉祥部张立元旅任教导员,做秘书和教育工作,参与了有名的台儿庄战役。
  1940年,魏明庵的肺病加重,辞官回家休养。此时,汉奸田敬堂慕其名以官相许,几次请他出任中学校长,魏明庵不为所惑,坚辞不受,在村内筹办了一所小学,免费教育周边村镇的适龄儿童。期间通过与叶尚志等共产党员的多次接触,对共产党有了较深的了解,遂与共产党成为了朋友。
  魏明庵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日战争时期,他闻知一亲属在德州当日伪建设科长时,立即去信劝其辞职到北平求学。1943年,武定府伪道尹刘敬尧(魏明庵的同学)得知其侄子魏道成刚大学毕业,亲自来商,劝其让侄子去当惠民伪县长,魏明庵严词拒绝。1945年商河城解放前夕,他受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之托,亲赴城内劝说田敬堂投诚。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他奉命几次深入济南侦察敌情,进行瓦解敌人的宣传工作。
  1945年县城解放后,他历任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商河一中副校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及省政协一、二、三、四届委员。
  1945年家乡进行土地改革时,他说服家属按政策献出自己的财产。任副县长时,作风民主,凡遇有重大问题,总是先集体研究,然后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要求同志们不要盲目服从他本人的意见,以免贻误工作。当时,有些人对妇幼保健工作不够重视,他却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深得群众爱戴。他为政清廉,公私分明,自己来客从不用公款招待。三年困难时期,县里从东北调来一批副食品,他优先让给群众,对个人生活从不放在心上。1964年邢台发生地震后,他亲自检查督促人们搭好防震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魏明庵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祖国的四化大业。他虽年老多病,仍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1983年8月, 老人与世长辞。
  (魏淑勇)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魏淑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前魏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