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51
颗粒名称: 北关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北关村概况、村貌变化、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北关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北关村位于商河县城区兴隆街以西,滨河路以东,明辉路以北,富民路以南。商中路纵贯村内南北,青年路、鑫源路横穿村内东西,东与城关村为邻,西与西关、电管站、工商局家属院连接,北与小潘家村、种子站依邻,南与县武装部、第一中学、体委相接。
  该村因居外城墙以里,内城以外北侧而得名。村西有一条大道直达省城,为该邑南北之道衢,至20世纪60年代逐渐废弃。
  该村计有张、王、田、李、赵、吕、贺、单、薛、高、闫、刘、杨、骆、魏、芦、侯、商、朱、郭20姓。张姓人口最多,但同姓不同宗,计有3张,铜佛张氏自二世祖河南杞县巨族士能之子,因避乱迁移北关,至今已有500余年,传25世,人丁兴旺;二张氏祖先由德州被清政府以“百户之职”派驻商河,其后世定居北关南首,历280多年传13世;另一张氏近代从班家村迁至北关100余年。王姓是该村的第二大姓,但同姓不同宗,一王姓名吉河者原籍青州府乐安县北关,家传元末明初,始祖兄弟三人从母迁于商邑居北关,其余各支散居淄博、乐陵、临邑及商河多个乡镇,北关一支存续20多世,500余年;二王姓始祖由直隶枣强县西关于明成化年间迁居商河县城西北王破头村,于一世祖讳石时迁入北关,现存续30世,历500余年;三王姓始祖自明成化年间由莱州府高密县迁居济南府,又迁至商河城东牛庄铺村,定居后于12世迁入北关,现存续23世,历300余年;四王姓家族13世自东三里村迁至北关,至今已有19世,历140多年;五王姓始祖于清末由河南开封迁入商河县赵魁元王素环村,于12世迁北关,现存续17世,历100余年;六王姓近代从刘万枝村迁居北关100余年。田氏始祖自明迁入商河后,子孙遍及临沂、阳信,惠民等县市和该县城关、牛铺、殷巷、常庄等乡镇,至今有600余年,自3世迁入北关,现存续20世。薛氏始祖自陕西韩城于明初迁入山东省胶州市,明中期迁至该邑薛园村定居后,16世迁入北关村,现存续21世。该村李姓也是同姓不同宗,一李氏始祖由德州市齐河县迁入西关,原姓甄,入赘李家为婿始姓李,后一支迁入北关,至今180余年;另一李氏始祖自河北枣强迁入大李家,定居后一支迁入北关,至今有90多年,存续20世。单氏始祖于明正德年间由河北枣强迁至商河单家园定居,后15世于清道光年间迁至北关,现家族存续24世,居住北关200余年。吕氏家族从14世由东关迁入北关,现传20世。高氏始祖于清初从青岛市平度迁至钱铺大高村,17世迁至北关,传21世,历100余年。闫氏始祖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由河北省新城白河沟迁居德平距今600余年,自二十世由怀仁闫家迁居北关,现存续23世100余年。刘姓在该村也属同姓不同宗,一刘氏由清初自山东东昌府南关迁来,存续7代400余年;另一刘氏始祖刘天一从盐山城南三里河(庄)于明末率族人迁至商河北关,存续400余年,只知鹏、鸿、振、其之4辈(因家谱散失,其他不详);杨氏始祖自16世迁至北关,现存续20世,历130余年。魏氏始祖自公元1404年由河北省枣强迁至济阳县魏家铺村,其中一支由济阳迁至商河县后魏村,21世迁至北关村,现至22世;芦氏始祖清朝末年由牛铺芦河沟村迁至北关,至今100余年;赵氏始祖15世由赵魁元迁至北关,至今140余年,存续至22世;侯氏始祖明末清初由河北武邑县迁至前垤道村,10世迁入北关,存续12世;朱氏始祖于民国7年,由山东金乡县迁入北关村,已90余年;何氏始祖自明初由山西迁入商河城西何家,24世迁住北关村,传27世;骆氏家族从惠民迁至北关村,至今80余年(惠民前无家谱,无考);另有商氏家族无谱无法考证;郭氏在此居住过,后续已无人。
  1947年后,该村为商河县老油厂、粮食局、卫生局、土管局、县医院、农业局、林业局、工商局、公检法、防疫站、劳动局、建行、农行、信用社、棉麻公司、盐务局、实验中学、党校、教体局、保险公司、许商街道办事处所在地。
  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该村计有常住人口899人,207户,村居面积1700亩,无耕地。
  村貌变化
  20世纪60年代之前,村庄集中在百货大楼以南,唯一一条南北大街两侧,以当时通往新庄路为标志,分为四段。新庄路两侧以北两个生产小队,以南两个生产队。村廓南北长不足300米,东西宽约在150米左右,整村呈南北宽、东西窄状。村民居住多以姓氏聚在一块,有过张家过道、王家过道、李家过道、吕家过道、田家过道之称,过道较窄、大约2米左右。村落建筑多为5-7层青砖建脚,土坯垒做墙,房架为檩梁结构,间与间用炕坯隔开、平顶草檐探头,只有少数富裕人家盖房青石建脚,正房讲究四梁八柱,用小脊瓦封山,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偏房带有角门。
  20世纪70年代初,利用村中空闲地、低洼地、闲置个人宅基为缺房住的家庭进行安置,统一使用红砖建脚,根据个人条件确定墙体结构。80年代初进行村庄规划,以生产队为单位安排宅基地,东从兴隆街以北到富民路,西从百货大楼至滨河路,拓宽了北至富民路、南到青年路的大街,规划标准院落为18平方米,两户之间留有3米胡同,建筑结构多为砖坯结构;80年代中期,多数村民开始改建青石建脚,全砖墙,尖顶挂瓦带前出厦的房屋。20世纪90年代,部分住户开始在原宅基地盖房,或将自己的房屋出卖。1997年青年路改建拓宽,百货大楼以西沿街旧房拆除,新建二层楼房。2000年前后,全村砖瓦房普及,并有部分楼房建起。2002年商中路拓宽改建,沿街从粮食局至富民路规划建起三层楼房。
  该村墓地分散,原都以祖传土地或土改分得土地为自家墓地。20世纪70年代,政府号召各村铲平坟头,各队自行安排墓地。2009年,政府出资,在县火化场以东、佟家道口以北建公墓,人均面积4平方米(按实有人口)。
  1979年全村通电。自该村因城市建设自用水井被取消以后,村民一直从邻近单位用水箱、水桶接水。2007年自来水陆续入户。1992年村主要街道铺设了沥青柏油路面。2008年村内所有胡同全部硬化,沿街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村政沿革
  1945年9月商河城解放,该村归城关区(1949年3月改称一区,1952年6月改称城关镇,1955年5月又改称城关区)管辖;1957年1月,隶属城关镇;1958年隶属城关人民公社,村改称生产大队,辖4个生产小队。1984年隶属商河镇,村建立村民委员会。2002年村改居称实中居委会。2005年11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归许商街道办事处管辖。
  民国时期刘洪凡任街长。商河解放后,1945-1960年,张兴善任指导员,张果兴任村长,王吉顺任农会主任,期间(1954-1956年)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张兴善任村党支部书记,骆福田担任社长。1956-1959年成立高级合作社,该村被划为生产大队,张兴善任村党支部书记,骆福田任大队长。1960-1986年张果亮任村党支部书记,李秀奇任大队长,王万祯任民兵连长,张文青,张吉福、薛守海先后任职村会计。1986-2002年闫树兰任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元任村委会主任,张吉孟任村委会副主任,薛守海任村文书,骆淑华任职现金出纳。2002年张若营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张其奎任居委会副书记,高传华、杨春元任居委会副主任,王兴元任会计,骆淑华任妇女主任兼现金出纳。
  村民经济
  该村历代以分散型小农经济为主,村民除经营少有的土地外,利用位居县城的优势,以自产自销的方式做些小买卖。旧时有多户家庭做炸油条、烤烧饼、蒸馒头、开茶馆或从事餐饮等多种形式的生意,以作为家庭收入的经济补充。
  1947年土地改革,1951年政府颁发了土地证,实现了耕者有田种,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由于自然条件与劳动工具的限制,村民生活并无大的改观,常年过着吃粮靠救济的生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动员全民大规模兴修水利,根治河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棉产量奠定了基础。1980年该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村民在普遍享受农田基本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粮食产量由集体耕种的亩产200-300斤,增至800-900斤。20世纪90年代虽然粮食产量有大幅度提高,但该村人多地少,大多数依然以做买卖为主,近一半左右的家庭将承包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则分散到各行各业,从事多种行业的经营,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商中路、青年路拓宽改建,加之招商引资、单位扩建、小区建造,该村可耕地越来越少。到2002年,村民没有了可耕地。沿街住户利用地理优势扩大了餐饮、商贸、百货副食、建材、装修等经营范围,基本做到了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为了壮大集体经济,1988年创建了由高传华、王竹亭负责的北关织布厂,随后成立了由王万祯、薛守江负责的北关建筑队,李治富、杨春元、李治胜建起了北关预制厂,张若营建立了北关鑫源建材有限公司,芦本胜兴办了手套挂胶厂,赵洪军组建了洪军白灰厂,从事餐饮行业的北关铁马大酒店、薛泉大酒店生意兴隆。这些企业不仅增加了个体收入,还吸引了部分劳动力。还有的从事水电暖安装、零部件批发,有的搞起了生活用品批发,有的从事货物运输,家用轿车等各种车辆140余辆。2009年,居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
  教育、文化、卫生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举办了农民学校、识字班突击扫盲。1955年,该村建有北关小学,开设1-3年级课程。1997年学校撤销,学生被转移至实验一小读书。至2010年,该村有34名学生考入大学。
  该村传统秧歌的特色是擂大鼓、打小鼓。伞在中间,花随其后,擂鼓手张介成、王兴义扮相精干、鼓音响亮、鼓点清脆紧凑,领伞(俗称伞头),吕俭修动作潇洒威武,
  演出时常引来观众驻足观看,叫好声不断。
  1964年该村组织了业余剧团,也称“庄户剧团”,排练演出的吕剧《小姑贤》《借年》《三世仇》《王二小赶脚》《李二嫂改嫁》《刘三姐》等剧种在各村巡回演出,场场爆满。李向贤、李向贵的二胡伴奏小有名气。高明海、吕本清、王香玲、李兴兰等主要角色扮相靓丽、逼真,唱腔高亢、清晰,其一招一式不逊于专业剧团。
  1965年该村推行合作医疗,配有赤脚医生一名。2004年该村作为试点之一,推行了新一轮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减轻了居民看病负担。2009年后,社区卫生机构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居民查体。
  人物
  李秀勤 1947年入伍后,随部队南下,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驻上海某部政委(副师级),1982年离休。
  王志富 1947年参军入伍后转战南北,后任上海市宝山县文化局局长,已离休。
  张家胜 1978年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后留校任教,为博士生导师。
  1947年大参军入伍人员:
  李秀勤 王志富 王荣光 王吉河 张果田 吕俭修
  烈 士:王兴仁
  (张若营)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若营
责任者
李秀勤
相关人物
王志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