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居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69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居民生活
分类号:
C913.3
页数:
8
页码:
1058-106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香磨李人民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生活的情况。
关键词:
香磨李
居民
生活
内容
第一节 自然经济生活
解放前,北园广大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粮食亩产量仅50公斤左右。由于大部分土地控制在地主、富农和城市资本家手里,广大贫下中农靠租种土地生活,每年收入除缴纳地租、捐税外,所剩无几。遇到荒年,日子就更加难过。特别是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济南推行强化治安,实行粮食配给制,又逢大旱,粮食欠收,加之土匪“顽军”不断抢劫,不少农民被逼得全家外逃,有的卖儿卖女。据不完全统计,1942~1945年,今北园镇境内,就有35户农民被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150人外出讨饭为生。仅香磨李庄就有10余户农民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世世代代,香磨李人民生活在这块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旧的生产关系和反动统治,虽有丰富的土地、水利、人力资源,但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直到20世纪40年代,香磨李村“三面低洼一面坡”3/4的土地一直是“冬春白茫茫(盐碱涝洼),夏秋水汪汪(水淹),种一葫芦收一瓢,麦秋过后外逃荒”的贫困景象。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香磨李村人民在村北的大片土地上,每年只种一季抗涝的红高粱。但由于水涝严重,种上的红高梁仍然是“春天青,夏天黄,秋天见阎王(大部淹死)”。好年景,每亩也只能收一二百斤。黄河岸边一石碑碑文记载沿黄土地情况:“野生碱卤,地近不毛。”“涝洼盐碱茅草荒,一年到头好愁怅,种上豆子不结荚,栽上地瓜不爬秧。”沿黄人民过着艰难的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香磨李村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地主、富农占有大片土地,广大贫下中农人均不足1分地,全村无地农民30余户,他们过着吃了上顿无下顿的苦难日子。20世纪40年代,全村4户地主、2户富农,占地188亩,平均每户地主、富农占有土地31.3亩;1948年底摸底统计,香磨李村的13户贫农,共66口人,有20间草房,只有2.59亩土地,平均每人占有房屋0.3间,占有土地3厘9毫。当时曾流传着:“香磨李、穷荡荡、一年四季半年糠;香磨李,穷人窝,十家九户得挨饿”的歌谣,半数以上的农民,以吃树叶、树皮和野菜度日。在总人口中,有1/3的人口吃不上饭;1/2的人口给地主富农扛长工、打短工或进城沿街叫卖,或外出逃荒谋生。全村打鱼为生的10余户,进城沿街叫卖的20余户,赶车拉套子的10户,逃荒东北给日本人当华工的2户,冬卖地瓜、夏卖西瓜、甜瓜的遍布全村。当时流传着“地富吃的鱼和肉,穷人糊粥汤还喝不够”、“地瓜面,地瓜馍,离开地瓜不能活”和“半年糠菜,半年粮还吃不上”的歌谣。广大贫下中农日出而作,日落不停地为地主扛活,辛辛苦苦干一年,几百斤粮食的工钱还不给全,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贫困生活。
建国后,首先进行了减租减息,接着进行了土地改革。根据《土地改革法》的规定,香磨李村人民没收、征收地富土地188余亩,房屋70余间,农具300余件,家具700件,大牲畜10余头。全村30户,110口贫雇农分到了土地、房屋、农具、家具和牲畜。从此,结束了几千年来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统治,广大贫下中农彻底翻了身,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获得解放的香磨李村人民坚定的跟党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种植,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至1956年高级农业合作社时,香磨李村粮食增产45%,人均收入增收40%,解放初至1957年的8年中,香磨李村人民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多打粮食,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养鸡养鸭,喂牛喂马,修房建屋,进城串乡,兼做多种小生意,日子过得有吃有穿,虽不是多富裕,但都能吃上穿上。当时,流传着“2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自食自足的生活。广大群众回忆说:“解放初的七八年,是社会最安定,人心求上进,生产大发展,干群觉悟高,社会风气最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时期。”
第二节 计划经济生活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至1978年长达20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实行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公社化初期,实行公社一级核算,统一分配,穷富拉平,大量平调农业生产队的劳力、土地、粮食、资金和其他物资。当时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亩产一万斤,有的浮夸为亩产几万斤。”到处“放卫星”,谎报虚夸数字。集中全公社劳力,实行大兵团作战,深翻土地,提出“深翻一尺半,明年吃白面”的口号,建起大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调走香磨李村300多劳力,上万个劳动日,造成了很大损失。农业丰产没丰收,大批地瓜收不进来,烂在地里。吃食堂浪费了大批粮食,结果,来年出现了粮荒,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导致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群众气愤地说:“1958年,吃饭不要钱,吃了3个月,挨饿整3年”。至1962年,香磨李村农民人均收入下降到50元以下,村民生活遇到严重困难。期间,口粮在29斤以下,每人每年布票降为2尺,每月面粉降至1~2斤,食油全年不足一斤,不少人患有水肿病。“刮五风”和“一平二调三过渡”,即平均主义大锅饭,无偿调动劳力,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提出“一天等于二十年,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提前建成共产主义”的错误口号,造成了粮食严重减产,经济下降,人民生活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1964年,经过“四清”运动,通过治山改土,实行稻麦两作,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最高产量达20万斤,人均收入超过100元,农民的主食也逐步由粗粮化向细粮化转变。但长达20年的人民公社,由于计划经济,以阶级斗争为纲,单一粮食种植,不准搞工副业,结果,导致高产穷队,香磨李大队也成了“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三靠”穷队。由于平均主义“大锅饭”,香磨李大队的社员也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天工磨,日工戳,自留地里干好活”的状况,生产无积极性,生活得不到改善。当时,实行口粮制,高产不多分,麦季口粮不超过150斤,全年口粮不超过350斤,口粮不够吃,出现了“卖了细粮换粗粮”的现象,出现了进城三件事:“倒垃圾,换大米,厕所里有人吗(挖大粪)”的大军。
长达20年的人民公社时期,香磨李大队400余名劳力,围着人均一亩多土地转,辛辛苦苦干一天,工值还买不到一盒烟。至1977年,偌大的香磨李村只有一处工副业项目,其他全靠农业解决吃穿。住房得不到改善,经济得不到发展,至1978年,全村各业经济总收只有25万元,人均收入160元,固定资产只有9万元。
计划经济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票证繁多现象。有粮票、布票、油票、煤票、肉票、鱼票、茶叶票、糖票、烟票和多种购货券等多达七八十种。人们凭票购买奇缺的生活用品。三年自然灾害后的1964~1968年,城市居民过年有5个半斤(半斤鱼、半斤肉、半斤油、半斤葱、半斤鸡蛋),农村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当时,香磨李大队农民过年每人5斤麦子,队里杀头猪分点肉就过年,生活比较困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种票证逐步全部废除。
第三节 市场经济生活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建制,农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二三产业雨后春笋似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各项事业迅猛发展,香磨李村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1978年,全村人均收入160元,1988年达1479元,十年改革,人均收入提高9.24倍。农民生活主食已基本实现细粮化,肉类、禽蛋、鱼虾等副食品消费量大增。衣着面料亦向化纤、绸缎、毛料发展。住宅也从一代房向三代前出厦平房或二层楼房发展。1988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6.5平方米,比解放初增长2.9倍,是1978年住房面积的1.1倍,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90辆,缝纫机40架,钟表90块,手表250块,电风扇150台,洗衣机50台,电冰箱40台,摩托车10辆,黑白电视机200台,彩色电视机8台,收音机100台,收录机50台,照相机10架,大型新家具1050件。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香磨李居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以空前的劳动热情,超前的意识,抢抓机遇,不失时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闯出了一条符合香磨李居的特点,振兴香磨李居的致富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历史性转变,由农村向城市历史性的转变,走上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至2001年,香磨李居100%的劳力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各业总收入达40.66亿元,是1978年25万元的16264倍,人均收入4480元,是1978年160元的28倍;上缴税金1000万元,是1978年上缴税金的1600倍;固定资产6.5亿元,是1978年9万元的7222倍;各类企业发展到20余处。居办济南泺口服装市场已成为全国百强专业批发市场和山东省十大市场之一,市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设有2.5万个摊位,3万名业户在这里经商。本居率先完成旧村改造,建起高六层的21幢居民楼,276户居民喜迁宽敞漂亮的新楼房,人均居住面积100多平方米。建起卫生室等福利设施,普及了彩电,家家户户居民安上了电话,部分居民安上了空调。实现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一条龙”教育网络,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居民退休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特困户,居里给予救济,对男60岁,女55岁的退休人员,月月发给退休金。对退休老人享受由居里组织的公费外出旅游活动。居里青年当兵,每年发给优抚金1000余元。香磨李居实现了少有所教、青有所学、老有所养、残有所为,在衣、食、住、行、医、学、乐、为等方面有了保证,居民们过上了“看彩电,听三洋,住楼房,睡软床,吃饭讲营养,家具讲高档,穿衣讲漂亮,车辆讲式样,户户票子存银行,齐心协力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香磨李居已成为商业繁荣,环境优美,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村居,被誉为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的又一颗明珠。
改革20多年来,香磨李居居民生活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购买商品发生了变化。1978年村里时兴“三转一提留”,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1988年时兴四大件,即:大彩电、电冰箱、电话和摩托车;进入21世纪,香磨李居人民时兴对讲机、空调、公寓楼房和小轿车。二是择优选购的心理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是“持币抢购”,80年代是“持币待购”,90年代是“储币选购”;21世纪的香磨李人民不是名牌不买,不是流行的不买,不是大样的不买。三是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有的居民高兴地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对讲机一拨接天下,电脑上网知天下,坐上飞机闯天下,灵敏的信息遍天下。”这里的居民写中堂表达了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20多年的赞誉:依城傍水,楼房一片,朝也安然,暮也安然;服装城建设辉煌,购物景观,经商由俺,管理也由俺,乾坤靠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与时俱进的衣服身上穿,长也称心,短也如愿;晚归妻子儿女彩电前,古也交谈,今也交谈;安民政策喜心田,如今娱乐在人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党的富民政策好,举国上下喜无前。四是前后对比对生活满意的变化。改革20多年来,香磨李居人民言谈话语中,不断流露出欢声笑语话党恩的事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赞美:“过去是地瓜面,地瓜馍,离开地瓜不能活;现在是白面条,白面馍,赛过机关好生活。”“居里看,新楼房;身上看,新衣裳,如今居民喜洋洋。”在生产上的对比:“过去是黑马团(猪),白马团(羊),后边跟着机枪连(鸡);羊吃叶,鸡餐心,猪拱根,一亩只收百十斤;现在是深挖沟,高筑墙,扎篱笆,挡猪羊,一亩能产1吨粮。”在家庭方面的对比:“过去是屋里一抹光,圈内没猪羊,穿的是地图裤,喝的是地瓜汤:现在是住着大楼房,设备全新洋,骑的是摩托车,穿的是新奇好衣裳;吃的方面是晚上炒菜,中午捞(面条、水饺),早晨豆汁加油条”。五是在发展前景上有明显的盼望。香磨李人民对发展前景抱有极大的希望,对前进过程中也有希望。主要盼望和希望是:①提高市场的档次,把市场全部建成高档次的商场;②盼望建一处经商、居住、就餐、娱乐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大楼,提高泺口服装市场的亮点;③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实行“小学、中学、大专一条龙义务教育”;④做到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实现党风正,民风好,经济大发展,干群觉悟高的社会主义新村居。
改革20年巨变
回首20年一瞬间,风雷激荡九州欢。
脱贫致富辟新路,治国兴邦换新颜。
政策英明誉内外,人民奋发振河山。
雄鸡已唱东方晓,再看龙腾跃碧天。
改革开放破重关,改革风雷捷报传。
喜见龙腾图大业,笑看虎跃换新天。
复兴中华潮流急,尊重人才意志坚。
何日得偿统一愿,海峡两岸盼团圆。
赞香磨李庄
齐鲁赞香李,富贵图开。梅花香自苦寒来,落后贫穷成往事,一响惊雷。
壮志满胸怀,广纳良才。争先勇上不徘徊,与时俱进创辉煌,再上台阶。
1987年农村住户调查统计资料
根据市(区)统计局的统筹安排,1987年北园镇确定抽出8个农村住户调查点,80户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户,共有被调查人口361人,整半劳力247人。
在8个调查点中,4个点的农户有粮田承包面积86.86亩,1个点的农户有菜田承包面积3.4亩,3个点农户没有土地。由于这项工作是新开展的一项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承蒙市、区统计局的领导同志在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镇党委、镇政府在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统计人员和辅帮调查员的积极努力工作,基本上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全年的调查汇总上报任务。但是,通过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认识到调查数据的准确程度上,还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1988年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现将我镇通过调查的数字反映农民家庭现金收支情况分析说明如下:
据全镇80户调查资料说明,全镇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为895元(不含储蓄借贷收入),比全镇汇集统计资料人均收入890元多5元。
一、分8个调查点看,农民人均现收入发展是不平衡的。
1.黄岗村(调查数)人均纯收入1062元,(统计数)人均纯收669元;调查比统计增393元。
2.王炉村(调查数)人均纯收688元,(统计数)人均纯收650元,调查比统计增38元。
3.北辛村(调查数)人均纯收入567元,(统计数)人均纯收745元,调查比统计减178元。
4.香磨李居(调查数)人均纯收1440元,(统计数)人均纯收入1346元,调查比统计增94元。
5.徐李村(调查数)人均纯收入560元,(统计数)人均纯收877元,调查比统计减317元。
6.凤凰山居(调查数)人均纯收入798元,(统计数)人均纯收入947元,调查比统计减149元。
7.沃家居(调查数)人均纯收入961元,(统计数)人均纯收入921元,调查比统计增40元。
8.黄台村(调查数)人均纯收入1170元,(统计数)人均纯收入1093元,调查比统计增77元。
二、从农民家庭纯收入323025元的特点来看:
(一)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242543元,占总纯收入75%。
1.从统一核算单位分配的收入12371元,占集体统一经营收入5.1%。
2.从乡镇企业直接得到的收入209884元,占集体统一经营收入86.5%。从集体得到奖励收入16199元,占集体统一经营收入6.7%。
3.从集体得到的其他收入4089元,占集体统一经营收入1.7%。
(二)家庭经营得到的纯收入34974元,占总纯收入10.8%。
1.农业收入15097元,生产支出6641元,纯收入8456元,占家庭经营收入24.2%。
2.牧业收入2127元,生产支出1064元,纯收入106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3%。
3.手工业收入10662元,生产支出8665元,纯收入1997元,占家庭经营收入5.7%。
4.建筑工业收入2706元,生产支出175元,纯收入2531元,占家庭经营收入7.2%。
5.生产性劳务收入4064元,纯收入4064元,占家庭经营收入11.6%。
6.商业收入1110元,纯收入1110元,占家庭经营收入3.2%。
7.饮食业收入12448元,生产支出4710元,纯收入7738元,占家庭经营收入
22.1%。
8.其他收入9109元,生产支出1494元,纯收入7615元,占家庭经营收入21.8%。
(三)其他非生产性收入45508元,占总纯收入14.1%。
1.在外职工工资收入24555元,占其他非生产收入的54%。
2.农村以外亲友赠送4172元,占其他非生产性收入的9.1%。3.其他收入16781元,占其他非生产性收入的36.9%。
三、从农民家庭总支出307732元的情况分析:
(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1255元,占总支出6.9%。
(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8041元,占总支出2.6%。
(三)上交集体的承包任务413元,占总支出0.1%。
(四)生活消费支出265708元,占总支出86.4%。
1.(吃)食品支出11558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43.5%。
2.(穿)衣着支出3049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11.5%。
3.住房支出6050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22.8%。
4.燃料支出866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3.3%。
5.用品及其他支出3969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14.9%。
6.文化服务支出242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0.9%。
7.生活服务支出8348元,占生活消费支出3.1%。
(五)其他非生产性支出12315元,占总支出4%。
1.寄给和带给在外人口580元,占其他非生产性支出4.7%。
2.赠送农村以外亲友6677元,占其他非生产性支出54.2%。
3.其他支出5058元,占其他非生产性支出41.1%。
四、粮田生产情况
4个调查点全年粮田播种面积158.26亩,单产524斤,总产82928.24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67.5亩,单产669斤,总产45157.5斤。
秋粮播种面积90.76亩,单产417斤,总产37846.92斤。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