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65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文化艺术
分类号: G127.52
页数: 14
页码: 966-979
摘要: 本章记述了香磨李村的文化艺术具有传统性及群众性的特点。既有城市文化的特色,也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多为自发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关键词: 香磨李 文化 艺术

内容

第一节 群众文艺
  香磨李村的文化艺术具有传统性及群众性的特点。既有城市文化的特色,也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多为自发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花灯“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广为流传,悠来已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香磨李人闹花灯有其特色,鼓点惊人,扮相灵巧。主要节目有龙灯、彩船、鹿鹤同春、麒麟送子、五福(蝠)捧寿、蛾子灯、猫蝶富贵、跑花瓶、旱船、跑驴、青蛇、白蛇、傻小子等。表演时吹打乐,锣鼓点,配有戏曲融合在一起,动作娴熟,形象逼真,甚是热闹。本村从正月初一直演到旧历二月二,村村互相交流演出,活跃气氛很浓。
  音乐旧时,农民生活困苦,无暇从事文娱活动。所谓音乐,也只不过是哼哼民间小调、民歌;逢有婚姻吉庆之事,或丧亡之事,富有人家雇一帮吹鼓手,吹打一下助兴或致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逐年提高,群众性文娱活动亦随之丰富多彩。群众歌咏活动日趋活跃,主要以歌颂党、拥护社会主义为主题,高唱《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现代通俗歌曲、流行歌曲进“农家”大院,到处可闻声热情奔放的通俗流行歌曲。香磨李村在解放初就建有宣传队,至1958年,宣传队达50余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停演,1964年“四清”运动中恢复。各种乐器齐全,有琴胡、京胡、二胡、高胡,锣鼓1套,长短号1套。宣传队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义务演练,不要工分报酬,每年北园镇文艺调演,香磨李村演出队均登台表演。解放初,香磨李村成立了两个宣传队,一是乐器演奏队,二是文艺演出队,两个队达50人的演练骨干队伍。直到2000年,北园镇举行活动,本居组织演练队伍,排练歌曲,进行演出。
  舞蹈济南解放后,香磨李村一带流行秧歌舞、腰鼓舞,特别是斗地主、分田地时期,农民积极性很高,男女老幼披红戴花扭秧歌,庆解放,庆翻身做主人。以青年团和学生为主,建有秧歌队,每逢召集会议,总要到会演出一番。“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性舞蹈形式大多数以跳“忠”字舞为主。1978年后,舞蹈形式多样,有集体舞、交谊舞、迪斯科舞及歌舞等。改革20多年来,香磨李居兴办了不少卡拉OK歌舞厅。在济泺路两侧自发地办起了露天晚间舞场,为人们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日歌唱一首、跳上一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戏剧长期以来,香磨李一带广为流传的剧种是吕剧和京剧。解放前,每逢年节、庙会、山会都搭台演出,村与村之间也巡回演出。演出剧目以《大登殿》、《甘露寺》、《女起解》、《捉放曹》、《空城计》等传统戏为主。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群众性戏剧活动,支持乡村成立业余剧团,配合宣传党的中心工作,除演出一些传统古装戏外,还演出《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小姑贤》、《三世仇》等现代戏,其中《王汉喜借年》演出评为优秀节目演出奖。“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性文娱活动受“左”的影响,较为单调,演唱的戏曲剧目主要是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龙江颂》、《平原作战》、《智取威虎山》及现代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1978年后,群众性戏曲演唱活动更加活跃,演唱剧种有吕剧、京剧、五音戏、梆子等,剧目有古装传统戏,亦有现代新戏,还有自己创作戏等,深受群众赞誉。香磨李居演出的《扇子舞》、《花棍舞》等节 目,多次获奖。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广播、电视 旧社会,香磨李村人民被吃、穿、住困扰着,为生活所迫,无有什么娱乐设备和娱乐活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闭塞贫困生活。解放后,香磨李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广大贫苦农民分了田地、房屋和生产农具,安居乐业,生活有了提高。翻身后的农民,有个别经济富裕户买了留声机,演唱《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小二黑结婚》等戏剧和流行歌曲。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开始架设有线广播线路,村里设有有线广播室,对群众转播。1958年人民公社时,历城县和北园人民公社都设有有线广播站,村里设有广播室,家家户户安装了喇叭,收听县广播站和北园人民公社广播站转播的中央、省、市台节 目,收听县、社广播站播放的自办节 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收音机、黑白电视机逐步进入农户,有线广播喇叭逐步淘汰。至1986年,香磨李居普及了黑白电视,成为北园镇第一批“电视村”。随着经济的发展,从1988年起,大彩电逐步进户,黑白电视机逐步退到次要地位。据北园镇1988年统计资料统计,香磨李居1988年有150瓦的扩大机一部,125瓦的喇叭5只,黑白电视机200台,收音机204部,半导体37个,全居只有8台彩色电视机。至1992年,香磨李居普及了彩电,黑白电视机淘汰。
  香磨李居普及了彩电后,家家户户安上了有线电视,通过电视这个宣传媒介,向全居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收看中央、省、市转播的各种节 目,丰富了全居人民的精神生活。
  电影 解放前,香磨李人民很少看到电影。解放后,村居才逐步看上黑白电影片《白毛女》、《难忘的一九一八》、《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片子。每次来村演电影,观众达上千人。1956年后,历城县电影队来村包场放映,每年少者演2~3次,多者6~8次,群众争先观看。后来,北园人民公社建有公社电影放映队,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新片。“文革”期间,一是市、县、公社来村放映电影;二是村民集体到市里大电影院看电影;三是村民利用业余时间,自己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期间,多放映《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地雷战》、《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等战斗故事片。至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期间,多放映《红旗渠》和《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影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香磨李人民逐步走上富裕路,看电影、看戏已成为经
  常的事。每逢新片一到,村里租片包场,让村民免费看电影。如遇教育片,村里买票发给户家,村民持票到济南市大电影院看电影。
  1991年,香磨李居跨入北园镇“亿元村”行列,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居民们的生活迅速提高,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为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开辟了多处室内室外活动场地,供居民娱乐。由于大彩电的普及,居民们不出门便看上了各种国内外影片,“看彩电热”代替了“看电影热”。至2001年,全市的大电影院大部分停演,居民进城看电影渐渐消失,节 假日和班后,全家人围坐在大彩电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第三节 图书 报刊
  图书 解放前,由于经济条件低下,有文化的人甚少,加之无书店供书,村内图书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区新华书店逐渐建立,供销合作社也设有图书专柜,逐步满足群众购买图书的需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发行毛泽东选集、著作、语录等各种版本的系列书籍及“政治”刊物,达到户户皆有一套或几套。1978年后,村商店曾一度设图书专柜,供销图书、画册、年画等。图书的大量供应,主要是到市、区新华书店选购所需图书。
  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乡、社俱乐部设有图书室、图书箱,存书量甚少。“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大队社员家庭里多是存有一些单一的政治书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以及村办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求知欲增强,文化素质大大提高,村里办起了“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内设图书室,藏有部分专业图书。部分企业的“职工之家”也存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小学建起了图书角,藏书量为每名学生均达10册以上。截止2001年,居内各厂企、各科室藏书千余册;个人购置的专用图书达万余册。部分居民还办理了省、市、区图书馆的借书证,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报刊 1978年以前,生产大队、生产队订阅报纸、杂志,数量极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励人们搞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亦需要大量的信息,人们对报纸、刊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居党委、居委会、科室及厂企、单位,订阅报刊与日俱增。主要订阅的报纸、刊物先后有《济南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农村大众》、《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信息报》、《农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农村工作通讯》、《财政》、《老人天地》、《半月谈》、《民主与法制》、《企业管理》、《农民文摘》、《工程技术》、《纺织报》、《联合日报》、《人民权利报》、《人民调解》、《消防知识》、《济南时报》、《生活日报》、《环境报》、《人民法院报》、《公安报》、《驾驶员天地》、《参考消息》、《支部生活》、《党建》、《明镜月刊》、《干部之友》、《风纪月刊》等报刊杂志。1995年后,有的厂企单位增订了《山东法制报》、《山东人口报》、《检察报》、《山东公安报》等10多种报纸。至2001年,全居订阅各类报纸、杂志、刊物58种,4000余份,年订报费用12000余元。为了让干部、群众方便订报,本居设有《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当代健康报》等报纸、刊物泺口发行站,订报、
  买报均随到随办理。
  第四节 档案
  一、档案工作
  香磨李居的建档工作是从1992年开始的,由天桥区档案局指导,北园镇档案室帮助,居里由党支部委员刘秀英参加,共5个人负责本居的建档工作。首先建立了香磨李居档案工作领导小组,5人组成。本着加强本居档案管理,逐步实现本居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有效地为全居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目的,按照《档案法》的规定要求,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开展了本居的建档工作。主要工作是:
  调查香磨李居的基本情况。1992年本居建档时,首先开展了居情调查,为建档工作拿到第一手资料。香磨李居位于济南市北部,全居244户,660人,居办企业10多处,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居周围有大中小型厂家和单位几十家,是典型的城乡、工农结合部,是发展贸工型经济的城郊型居委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香磨李居党政一班人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工商贸”齐发展的路子,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大力发展服装市场建设,建成全国百强专业批发市场,壮大了集体经济,致富了居民。使香磨李居由“纯农型”、“农工型”、“工农型”、“工贸型”经济,发展到“贸工型”经济。经济迅速发展,跨人了原北园镇“亿元村”的行列。1992年各业总收入5.1129亿元,人均收入1870元,实现利税265万元,固定资产809万元;2000年,各业经济总收入突破38.8198亿元大关,人均收入4088元,固定资产达6.3020亿元,向国家贡献税金1000多万元。集体、个体企业发展到20余处,第三产业经营面积20余万平方米,2.5万个摊位云集本居经商。本居进而建起了多种福利设施,居民全部住进了楼房,摩托车、小轿车、运输车进了居民户,纵横东西南北的柏油马路从居中通过,一个昔日的农村向城市转变,一个新型居民区展现在齐鲁大地上,成为济南市和天桥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文明居、小康居。
  建档试点。居党、政两委会重视建档工作,在进行两个方面学习的基础上,做到三个落实。两个方面学习是:一是组织领导班子学习《档案法》及《实施办法》,从法律的角度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三个落实是:一是落实建档工作领导小组,居党委书记刘刚任组长,8人组成领导班子;二是落实机构设置、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成立了综合档案室,组成了以综合档案室为中心,各部门兼职档案员为分支的网络体系,理顺上下左右的关系;三是落实库房和装具。居里为综合档案室配备了120多平方米的库房,先后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木制橱具、密集架、空调、微机、复印机、吸尘器等,还配备了防虫剂、卷皮、卷盒、目录等设备。
  健全建档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文书、会计、居民、基建、科学研究、设备仪器、人物声像、实物等档案的归档制度;档案的保管、借阅、保密、鉴定、销毁、统计、微机管理等制度;还制订了微机操作程序、综合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网络员岗位责任制,做到有章 可循、按章 办事,使档案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扎扎实实搞好业务建设。一是抓好建档原则建设。在收集整理材料过程中,本着“反映历史,侧重现实,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把本居的历史发展沿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发展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通过案卷展示出来。
  抓好建档工作的方法步骤。采取了先易后难、边整档边建设的方法,建立了居民档案,提高了居民的档案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成为依法治居的重要措施之一。
  抓好业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质量关。从材料的收集、分类、组卷、划分期限,到编目装订,都严格按标准执行,并把文件材料不符合标准的,进行了复制。统一了装具,使案卷达到标准要求。
  为便于档案的利用,积极开发档案资源,还编制了本居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并且编有规范要求的检索工具,从不同角度进行检索。先后编 写了全文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等资料汇编 ,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建立管理体制随着档案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居档案工作的现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居两委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从组织机构、管理形式、岗位目标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并多次召开居党委会专题研究档案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确保本居档案工作不断上台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居两委注意选拔政治可靠、业务熟练、忠于职守、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的同志担任。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形成了一个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档案管理网络。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居两委尽最大努力选派他们参加市、区、镇举办的档案学习班,保证了居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善档案工作制度居两委领导在加强《档案法》的学习,提高档案意识的同时,以《档案法》为依据,狠抓了档案制度建设,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档案的收集、归档、借阅、保密、鉴定、销毁、重大活动登记、档案设备维护使用、微机操作人员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多种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由于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逐步走上依法建档、依法管理的轨道。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本居综合档案室设置了办公室、档案库房、阅览室,总面积达120多平方米。室藏档案全部实现密集架存放,配备了温湿度测量表、防虫剂和防光、防潮、防火等设施。为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居两委2000年一次性投资15万余元,配备了686微机、复印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并专门为档案室配备了照相机、686微机、吸尘器、裱糊工具等,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大力加强业务建设档案业务工作是搞好档案管理的根本保证。在市、区档案局、北园镇档案科的指导下,抓住业务建设不放松,根据《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居实际,制订了分类方案、案卷质量标准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等业务文件,做到了归档及时、分类组卷合理、划分期限准确、目录清晰、标题简明准确、案卷质量符合要求。综合档案室现有7个门类的档案1768(册),其中文书档案468卷,会计档案252卷(册)(其中会计报表26卷;会计帐簿67册;会计凭证159册),基建档案54盒,居民档案93盒,职工档案188盒,设备档案8盒,照片288张,录像带40盘,录音带2盘,实物档案147件(其中奖状20张;锦旗42面;奖杯4件;证书25件;奖牌49件;光盘7件);图书资料228册。
  1992年以来,香磨李居档案工作连年被评为北园镇先进档案室;同时,被评为天桥区先进档案室;1993年,被评为济南市一级先进档案室;专职档案人员被评为市、区、镇档案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被山东省档案局评为机关档案工作省二级先进单位。
  档案管理规范化2001年以来,档案室工作制订了分类方案,做到收集档案材料及时、分类归档及时、分类组卷合理、划分期限准确、目录清晰、标题简明准确、案卷质量符合要求,并且做到如何利用、使用,使整个集团公司的所有文字材料清楚有序,分门别类。公司无论是开会,还是搞活动,都能及时提供相应的资料。
  微机管理现代化在把档案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档案室主要用微机来管理,用高科技的技术为公司的发展服务。公司的所有文字材料都准确打印、复印无误,包括市场的通知,签订的合同,考勤表,水电费登记表等。
  信息时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2001年,在国际互联网、中华国际商贸网开通了网站、通用网址,对宣传公司形象和市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网站名字:泺口服装,共分8个栏目,即公司简介、企业新貌等。其中,泺口服装栏目又分12个小栏目。市场每个科的资料,业户、老板们的产品拍照,发送到网上,使人一目了然,对泺口服装市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让顾客购买产品既方便,又快捷。还在栏目上设有招商合作、顾客留言。招商合作是在市场招商时,把相关信息发送到网上,使前来市场经营的客商能及时与公司联系,更好、更快地入驻市场。让泺口服装打入国际市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国有个泺口服装市场。
  二、档案分类
  为加强行政村(居)档案的管理,提高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中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居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分类原则以本居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农村工作的管理职能,结合档案内容的形式特点,保持档案之间的有关联系,便于科学管理与开展利用的原则,做好档案分类工作。
  类目设置行政村档案,分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村民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人物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类目进行设置。文书档案,先按年度,后按内容分类整理;会计档案,按报表、帐簿、凭证形式,再按保管期限,最后按年度分类整理;村民档案,以户为单位,一人一表,一户一盒进行整理;基建档案,按工程项目整理;设备仪器档案,按设备型号整理;人物档案,以立档人物结合档案材料的不同形式、内容及其形成的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声像档案,按载体形式分设照片、录音带、录像带3个类目,分别按年度分类整理;实物档案,按载体形式分设奖状、锦旗、奖杯、证书、奖牌等类别,按年度整理。
  保管期限村级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两种,永久属于永远保存的档案,长期保存15~50年。
  档号编 制文书档案,按保管期限,以年度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会计档案,按载体形式、保管期限、年度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村民档案,按户为单位,编 写案卷顺序号;基建档案,按工程项目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科学研究档案,按研究课题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设备仪器档案,按设备型号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人物档案,按立档人物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声像档案,按载体形式一年度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实物档案,按载体形式一年度分别编 写案卷顺序号。
  三、档案开发利用
  提供利用档案信息为各类工作服务,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根本目的。为此,档案室建立健全了检索体系,编制了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件字号索引、档案存放地点索引等检索工具13种。同时,为了加强档案存放信息的开发利用,先后编写了《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全宗指南》、《工作总结汇编》、《经济总收入基本数据汇编》等编研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利用档案卷册解决经济纠纷、地域纠纷数起,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在纠纷面前,由于有档案这一铁的“证人”,顺利解决了纠纷,化干戈为玉帛,增强了团结。
  协议,挽回损失的保障1976年,北园公社借用香磨李大队的稻田地6.18亩给北园公社拖拉机站使用。至1985年,本居经过多方向领导咨询和查阅当初的协议,提出对该地进行有偿使用要求。在事实面前,本居据理力争,将土地补偿费20.5万元追了回来,挽回了损失。
  协议,胜诉的关键筹码1987年,香磨李居委会与石油化工四厂签订了联合建房合同。合同定为十年期满后,化工四厂将所建的六栋二层楼房全部移交香磨李居。十年后,由于厂内效益不好,该厂没有兑现合同。这时,本居借助于法律,在档案室找出当年的合同交到法庭。经过法庭多次调解,终于将六栋楼房顺利交给香磨李居委会,解决了本居小清河拆迁安置问题。
  合同,纠纷的调解书1987年,治理小清河时,将小清河北岸拓宽18米,作为沿河路。原电信工具厂(鲁光灯具总厂)南临沿河路,想利用沿河路边的空地借厂院墙开门头。本居把当年的征地合同在档案室找出来进行重新核实,证明院墙以外的地均属香磨李居委会。事实面前,双方避免了争议和纠纷,澄清了香磨李居土地的使用范围。
  协议,理顺了管辖权1989年,香磨李居与天桥工商局签订了联营办泺口服装市场合同。合同期限为十年。1995年,工商局直属划归济南市,工商局本身不允许办实体,此合同应终止,泺口服装市场应全部由香磨李居管理。中共天桥区委、区政府当时为了顺利交接市场,要求由区政府和香磨李居共同管理。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本居逐级反映,多方呼吁,要求泺口服装市场应由香磨李自主经营。本居凭原始协议书,经过努力,终于将泺口服装市场于1998年5月由区委、区政府全部交给香磨李居管理。市场交给香磨李居后,每年增加效益100多万元。
  合同,经济腾飞的助推剂1989年,省农行干校租用香磨李居的土地作为该校操场,租期为3年。3年后,本居按合同将该地收回,可农行干校执意要延长合同,说校方对操场投入了很多资金,不予兑现。本居借助于当时的合同。在合同面前,校方无话可说,使本居顺利将该地收回,扩大了泺口服装市场用地,为本居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档案,明辨是非的依据1992年10月,天桥区法院泺口法庭的工作人员,为了一起民事纠纷调解案件到本居,当时他们已无处理案件的判决书,在抱有一线希望的情况下,到本居档案室很快找到了此文件,使法院干警们喜出望外,说:“没想到法院都没有的材料你们还有,真给我们帮了大忙!”
  档案,具有特殊的价值1994年,香磨李居与香港亚卓有限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当时具体占用建筑面积,乙方需要图纸须到档案室查阅,档案室立即把图纸和建筑结构向乙方出示证据,并让他们看图纸,使他们非常满意。第二天就签了合同,为本居引进10万美元外资。
  档案,历史的公证人1996年,小清河进行拓宽工程,本居需要拆迁两处企业,而当时又无空闲地。北园镇经委下属企业黄河喷漆厂早已停产,且喷漆厂占地最早也是香磨李居委会的土地。本居和镇经委多次协商,本着原合同互惠互利的原则,香磨李居将黄河喷漆厂全部兼并,归属本居使用。
  协议,加强友谊的纽带1998年,小清河北路施工时,山东省纺织局仓库需要拆迁。拆迁后随着地形的变化,香磨李居小区需占用该局一个角。当时山东省纺织局仓库领导不答应。本居通过查对当年的征地合同,本着双方互利的原则,对地形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双方都很满意。如果没有当时的征地协议和合同中相互支援的内容,很难达成双方一致。事情解决后,使香磨李居民小区的建设顺利进行。
  档案,促进旧村改造工作香磨李居委会对旧村改造进行了规划,济南市运输管理处北园交通管理所在本居民小区之内,双方经过协商和查对当年的合同内容,本着相互支持的原则,运输管理处北园交通管理所向北调出居民区以外同样面积进行兑换,解决了双方方便的问题,促进了旧村改造工作。
  四、档案升级
  香磨李居委会档案工作定级、升级的请示
  天桥区档案局: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济档字(1993)7号《关于开展村级档案工作“三优一提高”服务活动的通知》等法规文件,本居档案工作在去年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对照天桥区档案局转发济档字(1993)7号文升级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认真自查,自查得分计105.5分,认为符合市一级先进单位标准,特申请上级领导对本居档案工作予以评定。
  1993年9月
  香磨李居升级达标自查报告
  天桥区档案局:
  香磨李居档案工作在镇、办事处党委领导下,在区档案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了《档案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档案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自天桥区档案局(1993)12号文下达后,本居认真对照济档字(1993)7号文关于档案评选先进等级标准的要求,于1993年9月对本居档案工作进行了自查,认为符合市一级先进单位标准,特此申报,请区评委考评验收,并恳切希望提出宝贵意见和要求,以便今后工作再上新水平。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香磨李居领导对建档工作十分重视,突出抓了“两个学习”、“三个落实”工作,即组织领导班子共同学习了《档案法》和《实施办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居特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高了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落实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机构人员健全体系,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为综合档案室安排了专职人员;落实库房和装具,保障经费,配备了库房,购置双面橱、防虫剂、卷皮、卷盒、目录等必备设施。
  通过学习,居委领导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为使建档工作顺利进行,先后制订了档案管理网络示意图,分类方案和借阅、保管、保密、鉴定、销毁制度,及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了有章可循,按规定办事。居级建档工作是一项新工作,本居档案工作过去一直是空白,工作人员的档案业务知识较低,根据这种情况,本居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整理方法。首先从居里保存比较完好的会计档案开始整理,把内容较为复杂的文书档案放在最后,通过整理比较单纯的会计档案,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整理过程中,采取了“边整档,边建档”的方法,在整理现存材料的同时,对244户,658口居民建立了居民档案。通过这项工作,提高了居民的档案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成为依法制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材料的收集、分类、组卷、划分期限,到编目装订,都严格按标准执行。至1993年4月底,把1992年各门类档案全面归档,按要求填写了案卷目录。通过一年多的建档工作,本居综合档案室共保存档卷138卷。其中,文书永久63卷,会计凭证21盒,89册,会计帐簿10盒,34册,会计报表18卷,基建2卷,声像1卷,照片9张,实物50件。为便利利用档案,对每个门类的档案都编制了案卷目录、文书全引目录、档案查阅登记、利用效果登记、洽谈合资项目等。通过利用档案,在为“村办企业年”和居经济发展服务上做出了贡献。
  本居的建档工作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业务上给予了指导,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要围绕居办企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本居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到优质建档、优良管理、优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建档水平,使本居档案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此,本居特此申报,请区评委考评验收。
  香磨李居档案室
  1993年9月
  香磨李居关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认定省二级先进单位的申请
  济南市天桥区档案局:
  为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的要求,本居档案工作在1992年达到市一级先进单位标准的基础上,对1976~1998年度的档案全部进行了调整,充实了部分编研材料,添置了必备的硬件设施。对照《山东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认定标准》,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查,认为基本达到省二级先进单位的认定标准,特申请考评委考评验收。1999年11月26日关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认定省二级自查情况的报告济南市天桥区档案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山东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认定办法》及市、区档案局的具体要求,为使本居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随着档案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村(居)档案工作的现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居两委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从组织机构、管理形式、岗位目标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成立了8名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居党委会专题研究档案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确保本居档案工作不断上台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居两委注意选拔政治可靠、业务熟练、忠于职守、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的同志担任。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形成了一个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档案管理网络。为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居两委尽最大努力选派他们参加市、区、镇举办的档案学习班,保证了本居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居两委领导在加强《档案法》的学习,提高档案意识的同时,以《档案法》为依据,狠抓了档案制度的完善,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档案的收集、归档、借阅、保密、鉴定、销毁、重大活动登记、档案设备维护使用、微机操作人员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多种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由于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 可循,逐步走上依法建档、依法管理的轨道。
  本居综合档案室设置了办公室、档案库房、阅览室,总面积达120余平方米。室藏档案全部实现铁制档案橱存放,配备了温湿度测量表、防虫剂和防光、防潮、防火等设施。为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居两委1999年一次性投资10万余元,配备了686微机、复印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并专门为档案室配备了照相机、686微机、吸尘器、裱糊工具等,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档案业务工作是搞好档案管理的根本保证。在市、区档案局、北园镇档案科的指导下,抓住业务建设不放松,根据《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居实际制订了分类方案、案卷质量标准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等业务文件,做到了归档及时、分类组卷合理、划分期限准确、抄目清晰、标题简明准确、案卷质量符合要求。综合档案室现有7个门类的档案992(册),其中文书档案248卷,会计档案222卷(册)(其中会计报表23卷;会计帐簿55册;会议凭证144册),基建档案16盒,居民档案93盒,设备档案3盒,照片188张,录像带24盘,录音带2盘,实物档案85件(其中奖状16张;锦旗30面,奖杯3件,证书10件,奖牌26件),图书资料71册。
  提供利用档案信息为各类工作服务,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根本目的。为此,档案室建立健全了检索体系,编制了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件字号索引、档案存放地点索引等检索工具13种。同时,为了加强档案存放信息的开发利用,先后编写了《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全宗指南》、《工作总结汇编》、《经济总收入基本数据汇编》等编研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利用档案卷册解决经济纠纷、地域纠纷数起,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在几起纠纷面前,由于有档案这一铁的“证人”,化干戈为玉帛,彼此间更加友谊。例如:1998年小清河北路拆迁时,省纺织局仓库需要拆迁,拆迁后随着地形的变化,香磨李居小区能利用该仓库废弃的一个角,当时省纺仓库领导不答应。通过看了当年的征地合同,本着双方互利的原则,对地形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双方都很满意。如果没有当时的征地协议和合同中相互支援的内容,很难达成双方一致。通过调整,使整个香磨李居民小区完整起来。像这样的典型事例,在居档案利用中不胜枚举,档案工作切切实实地为本居两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几年的努力,本居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真抓实干,勇于进取,把本居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996年11月26日
  五、干部任命
  济天北香党字(1999年)05号
  居委各科室、企业:
  按照《档案法》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本居档案工作的领导,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根据工作需要,经居党委研究决定:
  任命:张跃丽同志为档案室主任
  中共香磨李居委员会
  1999年11月12日
  济天北香党字(1999)08号
  根据工作需要,中共香磨李居委员会研究决定:黎秋红同志任香磨李居档案室副主任。
  中共香磨李居委员会
  1999年12月13日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