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65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2
页数: 4
页码: 957-9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香磨李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教研、办学特色、教学经费、校舍的情况。
关键词: 香磨李 小学 教育

内容

解放前,香磨李家庄无有学校。由于贫穷,上学的入很少,出现大量文盲。只有富有人家才有上学的机会,多数到就近的标山小学上学,也有的到济南市里小学上学。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同年11月,济南市军管会小学部发出恢复小学教育的通知,至1949年1月,北园一带已恢复公立小学,其中就有济南市标山小学。当时校名改为济南特别市立标山小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1949~1955年,标山庄、凤凰山庄、林家桥庄和香磨李家庄为一个学校,即标山小学。香磨李为标山小学的一处分校,设1~3年级共两个班。校址在村中部,无院,两座教室共8间土坯房作学生教室,两间土坯房作教学办公室。由于受房屋的限制,实行“复式教学”(一二年级一个班)或“二部制”(上下午分别上学)。1956年,根据中央提出的“加速发展,提高质量,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北园一带小学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标山小学也加快了教育步伐。1956~1957年,标山小学已是中心校部。香磨李三年级学生要到标山中心校上四年级。1957~1958年,香磨李分校的学生要到凤凰山小学上五年级和六年级。1966~1976年,“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冲击,教学秩序被打乱,陷入瘫痪状态。1968年,又将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管理,香磨李成立了完全小学,设1~5年级。校址搬迁到村南边,校内两个3间的教室,两个2间的教室,两小间办公室,共12间房屋。在4个教学班中,其中有一个“二部制”,即一个年级上午上班,一个年级下午上班。每班学生20余人,全大队总共有学生不足100人。校长南官树臣,有3个民办教师,3个公办教师,共7名教学管理人员。此时,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程殿清系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领导,一切管理权限均有大队管理。教师被诬为“臭老九”、“资产阶级小知识分子”,学校师生经常被生产队调出劳动,开展勤工俭学,过多的劳动和社会活动,影响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较差。直到1972年后,教学秩序才逐步恢复正常。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学校教学工作经过调整整顿,逐步走上正规。
  1978年,香磨李小学校址搬迁到村南济泺桥东边。校舍共12间砖瓦到顶的大瓦房,设五座学生教室和一座教师办公室。由于庄小、人少,每班学生10~20人,形不成规模,浪费了人力、物力,影响了教学质量。此时,根据上级“合班并校”的指示精神,香磨李小学于1983年撤销,合并到凤凰山小学,少部分也有到标山小学和济南市其他小学上学。1984年,全面贯彻山东省关于普及农村小学教育的指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巩固率和毕业生按时毕业率达100%。1987年4月,北园镇划归天桥区,凤凰山小学又改称为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凤凰山小学,属于镇办小学。2001年6月,学校划归北园街道办事处,校名改为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风凰山小学。1996~1997年,学校狠抓师德教风建设,大抓教师素质的提高。1997年,区教委组织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倡师德,铸师魂,练内功,树形象”的活动,抓紧、抓实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使参加考核的青年教师全部达标合格,其中有部分教师平均成绩达优秀标准。1998年,积极组织投入学科基本功的训练,学校不断督促并经常考查教师学科基本功、作业、笔记等学习情况,使青年教师奠定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政治、业务素质有了整体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学制 小学早期,由于学生入学年龄相差较大,小学学制为7年制。1932年以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法》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6年,前4年为初级小学,后2年为高级小学。秋季始业,暑期结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春季始业。1953年改为秋季始业,五、六年级提前半年毕业,1~4年级推迟半年毕业。1954年,小学实行“四二制”,即修业年限为6年,前4年为初级小学,后2年为高级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需统一考试录取。1956年,取消“四二制”,四年级可直接通过升级考试入五年级,实行六年一
  贯制。1969年,小学改为5年制。1982年,从1年级入学开始恢复6年制。
  课程设置 民国以来,完全小学设国语、算术、修身常识、历史、地理、自然、劳作、美术、体育(唱游),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修身、体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小学课程设有国语、算术、常识、音乐、图画、体育(唱游)、大仿、劳作,五、六年级增设历史、地理、自然。1958年,高年级增设政治课、劳动课、农业常识课。1969年,学制改为五年。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算术、常识、军体、音乐、图画。1978年后,小学开始使用全国统一编制的新教材。1982年改为六年制。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地理、历史、体育、美术、劳动,增设思想品德课。1993年,使用国家教委统一编制的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思品、劳动、社会自然、音乐、美术、体育、文体、科技。
  教学教研 解放前,小学教学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先生讲,学生听,死记硬背,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学采用讲解、启发、引导、讨论、实验的综合方法,全盘照搬苏联教学体系,实行五级记分制。在教材、教法、考试、减轻课业负担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1958年,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教师与学生频繁参加校外劳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冲击。1960年,中央在烟台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教育要以教学为主,要以课堂为主,要以教材为主”的方针。尔后,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恢复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搞“停课闹革命”、“开门办学”,以“阶级斗争”为主要课程,“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大讲阶级斗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被抹煞。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85年,恢复中心校,教学与教研的主要项目是备课、教材、教法、教学骨干的培训、教学实验及各科教学的研究,大大加强了课堂教学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教研。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7月1日正式实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990年,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先后制订有关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出废除“满堂灌”,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的改革要点,实现“四个转化”,即:在课堂教学中,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从以讲授为主,向讲与练结合转化,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掌握知识,向加强“双基”培养能力转化,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教学形式上,从单一教学渠道,向两个以上教学渠道转化,正确处理课内外和校内外关系。
  办学特色 始终坚持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坚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目的,从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加强教师素质的提高,进行教师通用基本功和学科基本功考核,建立有条不紊的一整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整顿教学秩序,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在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的同时,狠抓“团结、紧张、文明、勤奋”的校风;“严谨、认真、关心、求是”的教风;“尊师、友爱、活泼、进取”的班风;“勤学、好问、多想、善思”的学风。逐步改善育人环境,经常持久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协调发展,使学生健康、活泼地茁壮成长,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学经费 民国初期,学堂教学经费及老师的薪水均由入学学生家长凑集。1929年,济南设市后,学校教育教学经费由市政府划拨一部分,不足部分由民众筹措一部分,入学者缴一部分。1948年,济南解放后至1966年,小学教学经费均由一级财政拨款。1966年后,上级财政拨款,主要解决学校公办和教师工资,其余均有香磨李村委投资建校。
  校舍 解放后至1976年,香磨李为标山小学的一处分校,只设1~3年级两个教学班,教室低矮土坯房,处于“黑屋子,土台子,看着一群泥孩子”的简陋办学状况;1968~1983年,香磨李在学校下放大队管理的形势下,自办香磨李小学。校舍虽然砖瓦房,仍较拥挤,部分班级实行“二部制”教学。
  1983年,香磨李小学撤销后,合并到凤凰山小学和标山小学。两办学单位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其中,标山村投资建起了标准高、设施齐全的标山小学;凤凰山村投资也改造了学校,香磨李的学生在两村学校里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