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64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军事
分类号:
E22
页数:
10
页码:
941-95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香磨李兵役、民兵、驻军、战事、人民航空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香磨李
军事
工作
内容
第一节 兵役
募兵制 清朝末年,实行招募兵役制。由省巡抚根据本地区人口、面积、交通状况等确定开招日期,设选验处所,宣布招募条件。应招者多为贫困农民百姓。民国初期,由军队派员或委派“募兵贩子”挂牌设店,宣传游说,招募新兵。凡无严重残疾者皆可应征入伍,役期不定。1933年,民国政府颁布《兵役法》,实行征募集兵源。凡年满18~45岁的男子,按户“三丁抽一”抽签确定应征对象,中签壮丁必须按时到征兵机关报到,否则扣押家属作人质。有钱有势不愿应征户,用粮雇佣壮丁顶替,被雇者多为贫家子弟。保甲长乘征兵之机,向百姓敲诈勒索。有时军队强行抓丁,扩充兵源。民国时期,香磨李庄被抓去当兵的有6人。
志愿兵役制 1951年,济南市郊区动员参军,广大青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鼓舞下,踊跃报名参军。当年4人被应征入伍:高玉海、李发、赵国珍、程殿明。1953年3月后,征兵工作成为一项年度性任务,征集时间一般为冬季,征集对象一般在18~23周岁,兵役事务由济南市政府具体组织实施。至1956年,全村参加人民军队的共6人。
义务兵役制 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公布后,实行义务兵役制。凡年满18~22岁的公民,不分民族、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服兵役的任务。青年应征入伍后,公社、大队对其家属给予较高政治荣誉。每逢春节前,组织慰问队给军属、烈属、复员退伍军人送挂光荣牌,贴新春联,送慰问品,并召开军属座谈会,保证军属生活略高于一般群众。1978年3月,国家颁布的《关于兵役问题的决定》中规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将服役6年以上的专业技术骨干转为志愿兵。1984年5月3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兵役法》,将义务兵役制改为“以义务兵为主体,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同时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为陆军3年,海、空军4年。
征兵工作由济南军分区和区、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由区、县人民武装部具体实施。其程序是:进行宣传教育,激发广大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以卫生部门为主设立体格检查站,对应征青年进行体格检查;以公安部门为主,对体格检查合格的应征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区、县征兵办公室会同接兵部队,按上级下达的任务和要求及体验、政审情况定兵。香磨李居每年都有2~3人应征入伍,2001年有4名青年入伍。此时,全居老幼涌向街头欢送参军青年。居党委和居委会给参军青年佩带大红花及赠送慰问品。
根据1987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必须贯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香磨李居根据生产建设和工作的需要,优先在退伍军人中招工提干,至2001年,对全部退伍军人进行了安置。
1950~2001年,香磨李居共有20余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其中有14名复员,2名转业,4名仍在部队服役。
预备役 1980年,恢复预备役登记制度。根据《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分为第一类预备役和第二类预备役。军官和士兵退出现役后转入第一类预备役;在征集年度未被征集服现役的、平时免服现役的应征公民和依法进行了预备役登记的年满18~24岁的女性公民,编入第二预备役。预备役每年退役、登记一次,至2001年,香磨李居共有预备役人员100多名。预备役训练纳入民兵训练。
第二节 民兵
民兵组织 1948年济南解放后,香磨李村以贫雇农为骨干,建立了民兵队,有民兵10余名。1949年,标山乡建立了民兵组织,香磨李村张文清任民兵治安队队长。1950年成立民兵排,香磨李村设1个民兵排,设正、副排长,民兵队伍壮大为20多人。1958年,在毛泽东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北园人民公社成立了民兵师,下设9个民兵营。香磨李村民兵编 入第四营第五连,程殿亮为民兵连长,共设3个民兵排。
1962年2月香磨李生产大队民兵连成立,下设3个民兵排,其中建立1个基干民兵排。程殿亮任民兵连连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李秀清兼任民兵连指导员,全村民兵发展到50余名。1964年,县人民武装部会同公社武装部到公社和村进行民兵组织整顿,要求公民加入民兵组织,须由个人申请,党支部审定,做到了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从而,加强了香磨李生产大队民兵连的建设。是年,程殿亮仍任香磨李生产大队民兵连连长。1971年芦恩宝接任民兵连连长。1984年,王成海接任民兵连长。1994年,张立山接任民兵连长。至2001年底,香磨李居共有民兵100余名,普通民兵300余名。
军事训练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军事训练制度。民兵训练的主要课目是队列、刺杀、射击、投弹、爆破等。20世纪50年代,民兵军事训练主要是利用冬闲时间,以村民兵连为单位进行训练。1958年,民兵师成立后,各民兵连采取劳武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基干持枪民兵由上级武装部指导训练,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由民兵连统一进行训练。20世纪60年代初,为贯彻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全党抓军事的指示,掀起民兵训练和军事大比武的高潮。1964年,香磨李大队民兵连选拔出2名民兵参加了全社民兵比武大会,荣获优良奖。
1965年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错误的批判民兵比武工作,民兵训练走向低潮。
1976年秋,公社组织各民兵连选拔的具有较好军事素质的民兵,集中训练,参加了历城县武装部举办的刺杀、投弹、爆破、单兵战术、班对抗射击、精度射击、速射7个项目比赛,香磨李大队抽调的民兵在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1977年,贯彻中央军委制定的民兵四年周期训练大纲,民兵训练逐步正规化。1981~1984年,民兵军事训练进行了全面整顿改革,训练周期由4年改为2年;训练阿容、时间、人员有所减少,训练质量全面提高,经考核,参训的民兵全部合格。1985年后,民兵军事训练由两年周期改为年度训练,并实现了以区集中训练取代了镇、村集中训练,进一步保证了训练质量。自建立民兵组织至2001年,香磨李居民兵连共训练民兵800余次,合格率100%。
政治教育 民兵政治思想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民兵政治工作和民兵教育主要利用全民教育、民兵军事训练及农闲时间,结合党的中心任务,进行人民战争思想、形势战备、民兵性质任务、光荣传统和学雷锋、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及英雄人物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民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兵”的观念,促进民兵队伍建设。
1978年后,香磨李大队民兵政治思想教育重点转移到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为主,积极发动民兵带头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为香磨李大队经济建设作贡献;广泛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和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兵政治教育以“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基干民兵为主要对象,“青年民兵之家”为教育阵地,坚持每月、至少每季度组织1次政治学习,在节假日和征兵时进行爱国主义政治教育。同时,加强了民兵军事训练中的政治教育、基干民兵的国防教育和全民性教育。
武器装备管理 20世纪50年代,香磨李村民兵装备有枪支。1954年基干民兵排配置步枪3支。1958年,在“大办民兵师”的高潮中,香磨李村民兵连配置各类枪支12支。是年,北园民兵第四营的武器装备置于标山管区,民兵除保管好自己的武器外,还担负着维护、管理武器装备的任务。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民兵训练比武,香磨李大队民兵连武器装备增加,枪支多达20余支。枪支登记造册,签发持枪证,基干民兵1~3人持1支枪,每人4颗手榴弹。枪支的管理,日常由民兵连统一保管,训练时分发使用。每周检查、擦拭一次枪支及装备,做到完好无损。1986年,民兵武器装备,统一收归济南市军分区管理。
重要活动 济南解放后,香磨李村民兵在保卫人民政权、抢险救灾、兴修水利、整田改土、植树造林、修桥铺路、扶贫、拥军优属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50年代,民兵每晚轮流值勤、站岗、巡逻,管制“四类”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公安部门破案。20世纪60年代初,取消站岗、巡逻及破案活动,积极参加护麦、护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参加义务劳动。1973年香磨李大队派出几十名民兵参加改建天桥的工程,历时1年多。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为防震抗震,民兵在大队昼夜轮流值勤,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随着泺口服装城日渐扩大,民兵担负起保卫泺口服装城的重任,成为经济发展的“保护神”。在历年的黄河防汛中,民兵皆承担全部任务。挖河筑坝,填土备料,还承担了凌汛冰峰爆破任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磨李居民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主动承担了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被天桥人民武装部评为先进民兵组织。在1999年6月23日的民兵技能训练中,本居民兵孟凡强、徐斌、张书亮3同志受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和省、市领导的接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第三节 驻军
香磨李居位于济南北部,历史上这里就是历代军队防卫的重要基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即设有“烟墩”,驻军防守外敌入侵。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建置》载:在泺口及小清河设卡驻兵。明成祖朱棣为夺取皇位,兴兵济南,驻军无影山及泺口南二道坝,历史上有“燕王四子打济南”传说。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时,在小清河以北驻有重兵,并在村南建有土围子,筑有炮楼,修有战壕和碉堡等军事设施。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从1946~1948年9月,国民党73师在香磨李村驻有一个连的兵力,把村民最好的房子作为他们的住处,时常强迫老百姓出夫,为他们修工事、挖战壕、建炮楼,强迫劳力无偿地做苦工。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先清除了泺口的国民党守军,其他国民党兵闻讯狼狈逃窜,南行几里,即被俘虏。
济南解放后,济南军区警卫营,山东省军区独立二师,山东武警中队,济南军区炮兵指挥连,238部队,济南军区马鞍山部队,济南军区炮兵团,山东公安部队,济南军区护桥部队曾先后驻防北园。
第四节 战事
香磨李村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村西附近的北马鞍山一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89年,齐伐鲁、卫二国,均为齐败。鲁卫二国向晋乞师。晋遂发战车“八百乘”,兵六万,进攻齐地,齐以战车五百乘迎击。癸酉(六月十二日),双方列阵于鞍(今北马鞍山),经过鏖战,“齐师败绩,逐之,沿小清河东逃,经泺口南和香磨李庄,败之华山。三周华不注(即华山)”。齐顷公被晋军追得围华山转了三圈,大夫逢丑夫与齐顷公换装,“丑夫使公下如华泉取饮”,才借机而逃。齐国不得不罢战言和,献出国家玉磬等,还了鲁、卫土地,并将大路一律改为东西向。这次战争,就是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鞍之战”。
明朝,明成祖朱棣为夺取皇位兴兵来济,在无影山和金牛山高地炮打济南,历史上有“燕王四子打济南”的传说。明朝诗人王象春留有“燕王四子打济南”的诗句:城西十里耸黄岗,成祖当年控辅骦。火炮从天惊地裂,至今一角失金汤。原:靖雄师攻齐,驻兵无影山炮打城中,崩西南数雉,至今凡修百余度,遇雨难行,人以为天威所留,余谓,意欲存之以旌过耳。此次战争情况,据史料记载;燕王朱棣为夺皇位兴兵南下,铁铉固守济南,屡破燕兵,以功升为兵部尚书。由于铁铉坚守济南,燕王攻城不下,被迫绕道南进。后来,朱棣终于渡江攻下南京,赶走朱允坟,自立为帝,回兵复攻济南。因寡不敌众,城终被陷,铁弦被俘遇害。1972年,人们在大明湖北岸修建了铁公祠。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在香磨李以北设有二道坝防线;在香磨李以南设有小清河防线,设有驻兵;在村西马鞍山、药山驻兵,并修建了碉堡;在村西南,日本帝国主义设有新华院,残杀中国人民。我党领导下的济南地下党组织,在北郊一带活动,不断探清日本侵略兵的兵力、武器装备及其他信息,时常与日本侵略兵发生遭遇战,不断袭击日本侵略军的据点、车站、仓库等要害地点。
1937年10月13日,韩复榘部队与日本侵略军在鹊山交战,黄河大桥被提前炸毁,韩部杀伤日军多人后,沿黄河岸西撤。傍晚日军进入鹊山,惨杀鹊山人民百余人。
1946年冬国民党山东挺进军36旅,驻扎鹊山,被黄河大队围堵攻打。
1948年9月24日上午,国民党军王耀武卫队100余人,从北极庙潜逃至五柳闸,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截击,伪军全部缴械投降。
附:
鹊山惨案
1937年10月13日下午,日本侵略军进入鹊山,见人就杀,当晚受害61户,死百余人。其中被刺刀捅死35人,被枪打死26人,被放火烧死1人,被刀砍死1人,被炮弹炸死2人,投湾自杀10人。鹊山南村韩福香被日本兵抓去送子弹,走在路上,被捅了9刺刀后,扔进猪栏。同时被害的董福春,被捅了8刺刀。鹊山东村郑玉恩被日本兵捅死后又把其两岁的女儿捅死在她母亲的怀里。山北村张明夫和他的妻子以及17岁的孩子,藏在地瓜窖里,被日本兵用干草堵住窖口活活烧死。全家人惨死绝了的有陈家桢、杨林水、冯黑子、臧文仲、张家连、张明有、陈天柱、张明春、王兆祥、王兰田10户。
附
鹊山惨案的始末
一、鹊山惨案的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寇迅速占领华北。济南为华北南部重镇,又是山东省会和南北交通要地,必然成为日寇进攻的重要目标。
同年,10月3日,日寇开始进攻德州,国民党第三集团军81师485团,在冯玉祥指挥下,只守了两天就被日寇攻下。韩复榘部撤退到徒骇河一线布防。日寇稍事停顿,又从晋东调来援军,11月5日攻下陵县、临邑,10日陷庆云,15日日寇迫及黄河北岸,强占济南北郊鹊山,奸淫烧杀干尽了一切坏事。一夜间杀死村民百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鹊山惨案。
二、鹊山惨案的原因
韩复榘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以后,拥有五个正规师一个独立旅,五路民团约30万众。俨然是独霸一方的“诸侯”。一心想保存实力,对抗战持观望态度。只派少数部队过黄河与日寇周旋。由于广大官兵强烈要求抗日,韩复榘出于无奈,“于11月13日,率手枪旅贾本甲团和特务队过黄河督战。兵过济阳城(在郭家老坟)即与敌人遭遇。手枪旅仓惶应战,抵挡不住便退了下来。贾本甲腿断致残(在宋家坟被群众掩护下来),韩的卫队长牛耕林当即阵亡,其他卫士伤亡殆尽。韩突围穿越济阳城(换上便衣带20多名随从骑摩托远绕县城),甩掉了敌人逃回济南。”留一个手枪营,在鹊山和泺口断后。为防备坦克进犯,14日手枪旅向鹊山村民征集民夫,把鹊山东北黄河大坝一段从坝顶掘到坝底,由于形势紧迫,连夜突击终于完成。15日(阴历10月13日)下午,日寇华北驻军矾谷廉介第十师团一部,约一个中队,分两路从鹊山东北沿黄河大坝和西北沿津浦铁路扑来。在大坝和铁路交叉地段一暗堡处和手枪旅遭遇。其他各处守军也立即向来犯日寇开火,战斗激烈,双方死伤惨重。五点后手枪旅不支,纷纷沿黄河大桥向济南撤退。未及全营手枪旅过完,12“桶”(外形如桶故称)炸药声声巨响,这座巍然屹立的黄河泺口大桥,从3~11号桥墩全部坍塌在河心,桥身侧卧水中。只剩南端两孔,北端一孔,依然歪斜而立。不少手枪旅官兵被炸死,有些落在河里淹死。梅花山的陈兆峰说:“王发亭的表兄弟就是手枪旅的战士。大桥炸后,把他震昏,躺在一堆死尸上。一会两个鬼子军官走来侦察大桥被炸情况,在他身边路过,这位战士又苏醒过来。一见是两个敌人,从身边摸起一把鬼头刀,乘敌不备,一刀一个把两个鬼子杀了。之后他摸着炸毁的桥梁过河
回到济南。他见人就说:“这次我杀了两个鬼子军官,替鹊山乡亲报了仇,就是死了也值了。”这晚除个别手枪旅战士在村里藏起外,余部沿着黄河大坝向齐河城方向退去,鬼子却乘机向村里袭来。村民尚志武说:“手枪旅守在东北暗堡里的一位班长,见暗堡难守,就弃堡向鹊山村逃跑。鬼子一枪击中他的肩部,灰军装立即爆起一突棉花。班长见难以逃跑,佯死趴在手枪上。鬼子追来连踢他两脚,误为已死就走了。事后这个班长,在鹊山村被掩护下来。日寇以搜索手枪旅为借口制造了鹊山惨案。
鹊山位于黄河北岸,隔河与济南市区相望,历来属济南和历城建制(当今属济南市天桥区)。是鲁北平原南端的第一个制高点。山势陡峭险峻,又是济南北面的一道天然防线。占领鹊山无疑扼住了济南的咽喉。黄河流经这里,是过往行人必经的渡口。著名的黄河大桥,纵贯南北,又是津浦铁路必经之地。纵是手枪旅炸坏了这座大桥,仍不失鹊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鹊山之战后,是日寇在这里驻防的重要原因。日寇既驻防鹊山,就必然在这个地区造成一种威慑气氛,以显示他们的“威严”。要达到“必畏我敬而降于我”的目的,“必然使用武力”。所以他们不分军民,不分老弱妇孺,都在被杀之列。如此,日寇才迷恋他刺刀之下建立的那种“新秩序”;才迷恋他用中国人民血肉筑起的一道“威严”。这就是日寇制造鹊山惨案的指导思想,是日寇侵略本性所决定的。
三、鹊山惨案的真相这天下午六时左右,日寇带着在济阳大屠杀沾满双手的鲜血,即进了鹊山村。当即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不论男女老幼,被日寇看到,远者开枪,近者用刺刀刺。刹那间整个村子哭声、喊声织成一片。村民李玉山的母亲,觉察到情况不好,抱起孩子就跑,刚跑到村头,就被日寇一枪打倒。几个日寇立即中到她的跟前,用刺刀挑出肠子。不懂事的孩子,还躺在血泊里没命的妈呀!妈呀的哭。杨吉水一家,住在鹊山西北角,下午手枪旅和日寇一交火,就逃往外村。晚上,他听到枪声渐息,误以为鬼子走了,只身回家躺在床上睡下,那料“咚!咚!”两声门响,他只穿一件短裤就去开门。没等脚迈出大门,鬼子一声嚎叫,举刀向他膀子砍来,他惨叫一声便躺在血泊里死去。日寇拖着他的双脚,把他抛到张大成家猪圈里。村民王其信在逃跑的路上,被日寇抓住,割断他的腰带,绑了双手,用刺刀在他脸前晃来晃去,王早已魂不附体。猛然间一个日寇一刀捅到他的膀子上,王唉呀一声,一头栽到路旁。日寇向他臀和腿连刺几刀,王其信痛苦地挣扎着,几个日寇却在狰狞大笑。王香亭是鹊山村耶稣教头头,总以为只要举着日本的膏药旗,表示对日寇欢迎,就会免于一死,其料他死的更惨。日寇先是在王香亭肩胛上猛刺一刀,那想把刺刀卡在肩胛骨上,拔不出来了。日寇用脚踏着王的肩膀才拔出刀来。最后把王一刀一刀零割了,连个完整尸首也没看见。
晚上十点左右,日寇借抓“马猴子”、“支那军”为名,抓来40多人,用铁丝绑在一起,关进一个大院里。这些手无寸铁的村民又集体惨遭杀害,个别幸免者,也成终身残废。日寇还口口声声找“花姑娘”,这时年轻的姑娘、媳妇早巳逃向外村,逃不了的也早巳一身老太婆打扮,还抹上一脸锅底灰,故示丑陋骗过鬼子。有的害怕忍受不了鬼子的折磨,只身一入,或抱着孩子跳到大湾自杀了。大湾内到处漂着尸体(后来日寇又抓人把死尸捞上来,抛到猪圈内)。受害者亲属李连荣说:“我到猪圈找我爹的尸首时,足足翻了30具才找到,连那些没翻到的,足有50具。”山南头有个山洞,藏了十几个人,也被日寇发现。鬼子用机枪朝洞内扫射,十多个人全部死在洞里。事后人们进洞找人时,早巳血肉模糊,难认死者真面目了。
梅花山和鹊山有一湾之隔,也难幸免。村中有个叫“活阎王”的老太婆卖烟卷为生,15日这天,见鬼子杀人也人慌无智了。扒了扒就近一个柴火垛,顾头不顾腚的向里钻。鬼子见此光景,在狞笑中一刺刀就结果了她的性命。王化亭之父被捅死之后,鬼子就上了他的房顶,四处观望,见一妇女从北屋向南屋里跑,一枪就放倒了她,这个妇女倚在门上就死了。梅花山村陈兆峰说:“鹊山、梅花山死难者近100人,没见有一家敢为死难者带孝、出殡或公开痛哭一场的,都偷偷的埋掉完事。见了鬼子都是眼泪往肚里咽,还得故作笑容。看,做一个亡国奴是啥滋味。”
四、问题解疑
鹊山惨案后,日寇在鹊山已显示了他的威慑力量,统治秩序已经建立,为什么不从鹊山过黄河却绕道济阳和高青间的门台子渡过黄河?对此,有人认为日寇是舍近求远的愚昧之举。作者不否认日寇绕道鹊山,在军事上有避实击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逼韩投降”的一个策略。是日寇有意放慢速度绕道门台子,进军周村、博山截断胶济路,再回头包抄济南。既给韩复榘造成被包围的压力,又给韩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是日寇“明智”之举。日寇所以这样做,是因早在“1935年日本驻济武官花谷中佐和韩有过密室会谈”(华北五省自治),“1937年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也和韩有过秘密协定”(山东独立),这一点日寇对韩是信心十足的。反之,若从鹊山过河,很容易造成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面。韩复榘这个人“气度很狭小,性情又很毛躁,火气上来,能抹着光膀子亲临前线杀敌”;有时韩又对其部下说:“傻小子才真打呢!我们要保存实力……。”日寇虽最终未使韩投降,但韩却以“没有大炮”和“南京政府借战争消灭异己”为由,把济南拱手让给了日本,同样达到日本的目的。这就是日寇不从鹊山过黄河的主要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营造济南市防御体系,在香磨李村建有工事,驻有兵,形成济南西北部防御线,称为“固若金汤”的防御点。1948年9月,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从西南、西面和北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济南,其中,从黄河南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香磨李村,大炮几鸣,丢盔丧胆的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有的撤回城里,有的半路被歼,有的束手就擒,最后,国民党吴化文起义,其下属2万余名官兵起义。经8昼夜的奋战,全歼国民党11万军队,9月24日,济南全境解放。
第五节 人民防空
1969年,毛泽东主席在“提高警惕,要准备打仗”的形势下,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香磨李村同全国一样,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人民防空设施建设的高潮。当年,大队召开动员大会,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号召全民动员,人人动手,深挖防空洞,以备打仗。当时,香磨李一带从4个方面抓好这一工作。一是以金牛山为重点,设专业队伍集中挖洞。至1970年,整个金牛山打通,山脚下也挖了通道,形成一个坚固的防空设施;二是以驻香磨李村周围的工厂、机关和部队为骨干,在厂内、路旁挖防空洞20多处;三是村民在家挖地窨子(也叫地窖),每个3~6平方米不等,作为家庭防空掩体之用;四是在二道坝,济泺路挖了地下长达10余公里的防空洞。上述防空设备,除金牛山和济泺路地道外,其余均消失。
刻苦训练,确保汛期安全
1999年,进入汛期以来,北园镇武装部为确保黄河泺口地段安全度汛,挑选了30名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的年轻基干民兵,组成了北园镇防汛特别连,经过近半个月的军事化训练,他们防汛技能、快速反应能力达到了专业水平。
香磨李居暨华宇集团总公司派盂凡强、徐斌、张书亮3同志参加了训练。他们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努力训练,受到了上级的好评。6月23日上午,为前来视察黄河防汛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和省市领导做了精彩汇报表演,受到江主席和省市领导的赞扬。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