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回忆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60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回忆录
分类号:
F715
页数:
21
页码:
633-65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刘刚的自传、刘振海、张文清等人共产党工作的回忆。
关键词:
香磨李
自传
回忆
内容
第一章 回忆录
第一节 自传
我叫刘刚,男,汉族,大学文化,生于1946年11月,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办事处香磨李居。
1964年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泺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香磨李居党委书记、济南市华宇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我出生在旧社会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我少年时期,全国解放,中国的劳苦大众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旧社会经济落后的余波远未消除。作为一个贫农家庭的孩子,我只读了四年小学,此后便在生产队务农,分担了家庭成员养家糊口的责任。
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渐渐在思想上产生要为改善自身与周围劳苦大众物质生活,尽自己所能的志向。
在当时生产队的生产活动中,我不仅吃苦在前,埋头苦干,还经常为提高劳动效率,力争高产丰收方面勤动脑子,所以1964年,当时我19岁,被群众推选为香磨李第三生产队队长,一干就是20年。
在我任生产队长的20年中,历经了由“粮农”到“菜农”、兴办了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村办企业的全过程,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此间,我与社员们一同田间劳作,一同拉着地排车销售蔬菜、运送农用物资,但心中始终蕴藏着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宏图大志。
1984年,我当选为村主任。1986年,香磨李村的广大党员又推选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在地位变了,责任重了的同时,也为我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提供了机遇。
在我任香磨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后,我努力协助主要领导出谋划策,发挥香磨李村地处济南城乡结合部的优势,扬长避短,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工商并举的路子,先后办起了十多个工商业项目,奠定了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基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我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不失时机,抢抓机遇,果断决策,大踏步地走发展第三产业之路,办起济南市最早的服装专业市场——济南泺口服装市场。至1992年,我们发展第三产业的成果表现在:企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跨入当时北园镇“亿元村”行列,村民生活步入小康阶段,成为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明星村居。
1993年,我继任居党支部书记。我在各项工作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支部一班人创造性的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全居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以“抢抓机遇,扩大流通,持续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以“搞好大流通,建好大市场,造福一方百姓,带动周边经济”为宗旨,不失时机地改建、扩建泺口服装市场。
1995年,香磨李居建立党委,我担任了第一任党委书记。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我深刻意识到,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必须形成规模经济。在此认识基础上,我与党委一班人通过充分论证,组建了以泺口服装市场为支柱产业的济南市华宇集团总公司。
要形成规模,就必须有资金保证。在集团公司成立之初,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为建立“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大胆决策,向农行贷款1000万元,其它资金由招商引资解决。有人说:“刘刚在下一步险棋”。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步“险棋”成为泺口服装市场向规模经济飞跃的“决胜之棋”。在1997年底,一座现代化、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的“济南市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落成开业,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落成,当年开业的预期效果。自此“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即成为泺口服装市场的标志性建筑。
自1993年起,我不断积累发展市场,预测市场,驾驭市场的经验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大胆决策,先后累计投资3亿多元,建起商贸中心、3处交易大厅以及羊毛衫、鞋类、床上用品、箱包、西装、童装、皮衣、衬衫等专业批发市场。至2001年已形成一个经营面积2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5亿余元,云集四面八方客商,年交易额近40多亿元的大市场。
在市场建设发展思路方面,我认为大市场需要有大配套工程相依托。因而在泺口服装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和党委、集团公司一班人相继建成美食街、宾馆、酒店、托运、银行、超市、停车场、长途客运站,物流中心等配套工程。与此同时,1万余平方米的仓储设施,20幢高档次、花园式公寓,为外地客商在泺口服装市场“安居乐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当前,泺口服装市场已是全国百强专业市场、山东省十大专业市场、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五百强之一。泺口服装市场的发展速度,云集全国各地客商的规模,经济效益的迅猛发展,被新闻媒体称誉为“创建了服装行业的‘济南模式’”。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十年来,我先后参加专业培训,并先后取得中专和大本学历。
我与居党委一班人商海拼搏十余载,喜见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泺口服装城屹立在济南北部;一处高楼林立的香磨李花园小区,取代了香磨李几百年承袭下来的旧村落。看到这一切,我深切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她使我实现了青少年时代的梦想,通过我不断的探索、拼搏,实现了我胸怀多年的宏图大志。
开拓进取,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我在商海风风雨雨拼搏十余载,也遇到不少困难与坎坷,但在上级支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拥护,自身心理坚强的情况下,一一克服。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坎坷的经历,使我应变能力不断提高。
香磨李居人民在居党委领导下,高速发展经济。走过了由贫困到富裕的飞跃,正蓄势向强盛经济迈出坚实的步伐!
由于我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党和政府给了我诸多荣誉。在感谢党和政府对我30余年辛勤工作予以肯定之时,我更加感到荣誉是鞭策,是促进。我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董事长(1998年11月)、济南市劳动模范(1997年4月),并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1999年4月),全国乡镇企业功勋、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2001年)等荣誉称号。
在我写此《自传》时,我可问心无愧
的说: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自己也遵循了其原则。在我今后的革命工作中,将继续以“三个代表”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附
致富路上擎旗人——记天桥区泺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华宇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香磨李居党委书记刘刚采撷果实的秋收季节,我慕名采访了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华宇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居党委书记刘刚。
走进刘刚书记的办公室,“淡泊静远”4个自勉的大字飘然而至。我仿佛看到他超然洒脱的崇高人生境界。由于连日来的市场调整改造和招商,使得他看上去略显疲惫,但一说起市场的发展,他依然是那样出口成章,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这一切不禁使我对他肃然起敬,我发自内心的感慨:香磨李有这样的带头人,真是香磨李人的福气。
刘刚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基层党委书记,20多个春夏秋冬,7000多个日日夜夜,在艰苦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不惜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谈起济南市华宇集团总公司泺口服装市场的发展历程,刘刚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略带沙哑的声音显得异常兴奋。他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香磨李全体居民的奋力拼搏下,香磨李居暨济南市华宇集团总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年底,全居年总收入40.66亿元,居民人均收入4480元,固定资产达6.5亿元,年创利税6803万元。市场经营面积扩大到20万平方米,其中有4处经营大厅,10个专业市场,1处高档写字楼,是集物流、汽车站、银行、超市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基地,是山东综合经济实力500强单位之一,天桥区纳税大户。现在全居居民全部改善了居住环境,都住进了标准的六层居民楼,从而彻底改变了香磨李居的村容村貌,现已建成花园式的庭院小区。华宇集团被评为济南市双文明单位,自1999年至今享有省农业银行评出的“AAA”企业称号,他本人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济南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但是,这引人瞩目成功背后的创业艰辛与苦涩,他却从不提起。
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刘刚平静如水。他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浅薄者陶醉在一时的荣誉里,明智者奋进于执著的追求中。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关爱”。
人民利益重于泰山
恩格斯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刘刚为了追求这一境界,像绿叶一样无悔地扑向大地,去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几十年来,他用坚实的生命历程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凡是认识刘刚的人都说:“他心里只装着百姓,而唯独没有自己”;他的家人说:“他为了工作可以舍家撇业甚至生命”;刘刚却说:“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在妻子生病最需要我的时候,得不到我的照顾,儿子学习需要辅导时,我也没能尽到责任”。但是面对香磨李人渴盼富裕的急切眼神,他凭着崇高的信念做出了无私的选择。
1989年以前,香磨李人还是以种地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初期,刘刚就以战略家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香磨李发展的机遇来临,谁要抓不住这稍纵即失的机遇,延误了发展的时机,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阻碍香磨李人致富的绊脚石。一向不甘于现状,勇于进取的刘刚带领香磨李居委会一班人,在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论证后做出决定:建设泺口服装市场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领香磨李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缺乏资金怎么办?刘刚为此跑断腿、磨破嘴,终于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做出与本地区工商局联营的决策,并于1989年9月28日新建了3万平方米的简易大棚,泺口服装市场试开业。香磨李人在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此开始了对泺口服装市场的设计和规划,泺口服装市场于1990年9月28日竣工开业。经过一年时间的苦心经营到1991年下半年,5000多个摊位全部爆满,日客流量达10万人,一个集生产、加工、零售、批发为一体的服装市场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初尝胜果,刘刚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又开始了下一步的精心策划,他决心再大干一场,并提出了“三年起步,四年腾飞,五年定格局”的响亮口号。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了实现自己的庄严承诺,十几年来他和党委一班人没有休过星期天、节假日,不是在建筑工地奔波就是在商海忙碌,带领党委全体成员五下江南考察市场,义乌、常熟、柯桥、广州、武汉、石家庄等全国著名商场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从市场建设、经营管理到市场走向,无不悉心考察并连夜研究政策,实地招商。为了节省开支,他外出不住高级宾馆,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矿泉水,从不挥霍集体的钱财,哪怕是一点一滴也决不浪费,在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口碑。
为了扩大市场面积,公司决定建4.2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资金短缺,刘刚到温州寻求合作伙伴,无果而归。回来后决定自筹资金,招商集资。面对大家疑虑、徬徨的目光,刘刚斩钉截铁的说:“如果决策失败,责任我承担。”招商广告打出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1997年3月18日,在寒冷的夜晚,竟有2000多人排着长龙等侯放号,第二天一揭晓1800多万元的集资款到手,刘刚悬着的心犹如一块石头落地,原打算建两层的大楼,又在刘刚的力荐下改建三层。商贸中心当年投资,当年建成,成为代表华宇集团综合实力的重点工程。
为保持市场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他带头提出了“保护好两个上帝”和“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共创市场繁荣”的目标和服务宗旨。
“保护好两个上帝”,一是保护好消费者权益,要求业户做到货真价实,质优价廉,守法经营,不允许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以诚实经营取信于顾客;二是保护好经营者的合法经营,公司本着收费低、“养市场”的原则,给经营业户松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据业户反映,这里每个摊位的收费标准都低于全国各大市场。
为业户服务,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经营环境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有2万多业户和日客流量以20万人计的大型综合商场来说,治安尤为重要,泺口服装市场的业户大多数来自南方,他们人生地疏,如果没有安全的经营环境,他们就有可能扎不下根。因此,市场管理一刻都不能马虎,集团公司设有300多名管理职工和100多名保安及内保人员时刻坚守岗位,白天或在办公室值班,或在市场巡视;夜间有保安值勤,对偷盗、流氓滋事、火情等一切均在他们的监控之中。此外,他们与地方公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一旦有情况发生,会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援助。据说:几年前,曾有地方恶势力企图染指泺口市场,公司发现后,配合公安部门重拳出击,将其制服于萌芽之中。他们只能哀叹:“看来泺口市场是打不进去了”。由于严格的管理,泺口市场近几年以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安全事故。
此外,泺口服装市场服务设施合理,“前店后厂”的格局,便于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深受业户青睐。它所处的地理优势也是无与伦比,济南北外环路由此经过,毗邻长途汽车站,距火车站仅3公里,与市区贯通一体,并且已列入市里的“发展北园三产城,建设济南新城区”的规划之中,发展前景极好,也吸引了众多业户慕名而来。
为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不但留住业户的人,也留住业户的心,他们想业户之所想,帮业户之所需,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刘刚总裁把这称之为“软件服务”。诸如帮助解决业户户口、孩子入托、入学,孩子入学后的接送问题,以及业户的疫病预防、体检、就医、计划生育等无一不安排的妥贴周到。公司还建立了流动人员党支部、团支部、妇联、个体户工会等组织,他们成立的个体户工会在山东也是独此一家。所有这些都给业户吃了“定心丸”。他们说:“尽管我们是个体户,但公司从政治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没拿我们当外人看,济南就是我们的家”。刘刚以一颗至诚至爱的心赢得了广大业户的信任和爱戴。
用先进文化占领市场
我曾经问刘刚:“当今社会搞市场经济,不少人把眼光投向了钱,把手伸向了利,你为什么却举起了倡导先进文化这面旗帜?”他认真的告诉我:“精神支柱是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的根基,同样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居委会要发展要强盛也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而先进文化就是这一支柱的丰富内涵。现在香磨李人们的腰包鼓了,并不说明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不能把自己变成一架单纯的赚钱机器,做温饱的奴隶,变成精神空虚的乞丐”。针对这一变化,他及时调整了工作重点,在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实践着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渗透和外来经济的不断引进,社会上的一些黄、赌、毒丑恶现象有所抬头,不但给一些人的家庭带来恶果,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刘刚想: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香磨李要保持健康向上的肌体,抵御外来毒素的侵蚀,光依靠吃老本不行,必须要有新的举措,要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他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不允许别人破的规矩自己也绝不去破。他还不止一次地告诫党员干部:我们香磨李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利益关系突出,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很容易再次侵蚀人们的灵魂,黄、赌、毒的丑恶现象很可能乘虚而入,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始终要坚持不懈地把思想道德教育抓紧抓牢,确保香磨李这块净土不受污染。
为群众服务鞠躬尽瘁,为职工做事不遗余力。有人问:“你这样做到底图个啥?”刘刚说:“图啥?图的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住房紧张一直是困扰香磨李居民的大事。他想:只有让居民安居,才能乐业,否则用先进文化武装群众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香磨李居民住上属于自己的楼房,这不仅是一项庞大的建筑工程,也是党的威望进一步在群众中重新确立的形象工程,他顶着压力,顶着投资失败就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责任,实施着建设二十二栋居民楼的安居工程规划。工程开工之后,哪里遇到困难和麻烦他就出现在哪里,还要苦口婆心地做少数群众思想不通的工作。在整个拆迁过程中,他身教重于言教,带头拆除了自己和两个儿子的沿街门头和住宅,每年损失约3万元的收入。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拆迁中全村没有一个“钉子户”和“上访户”。事业的砝码加重,自然使家庭的份量变轻,然而正是在事业与家庭的撞击和磨擦中,人们才能看清刘刚那颗金子般的心。
历经努力,终于建成八万多平方米的居民楼,完成了他任职期间的一大夙愿。群众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面对一座座矗立的楼房,刘刚没有多分一平方。他说:“我是人民的公仆,没有半点享受特权的权利”。从刘刚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奉献者的博大胸怀,不因多得而喜,不因少得而忧,他就像乐谱上的音符,从不计较个人位置和利益的高低。
“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进之路,才会使人生绚丽多姿,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刘刚经常和年轻人谈心时说过的一句话。浙江青年嵇惠侠在没有遇到刘刚之前,曾是一位无业游民,十几岁就被父亲撵出家门独闯世界。他怀揣50元钱来到济南分文不剩一无所有,给人蹬过三轮、看过仓库,生活贫困交加。没想到在泺口服装市场巧遇“救星”。嵇惠侠当时的窘况引起了刘刚的注意。他想:“像他这样的小青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如果我们不去争取他、关心他、帮助他,可能就会使他走向反面。”在了解他的身世以后,为了扶持他,使他扬起生活的风帆,刘刚答应免费租给他一个摊位,并多次指导他如何经营。这个文质彬彬,可塑性极强的小伙子竟成了泺口市场的佼佼者。如今小嵇已在济南成了家,娶妻生子,济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在刘刚书记的关怀和帮助下,他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是党的政策让我们富起来,共产党是为群众当家的,所以我要永远跟党走。”
嵇惠侠从济南发家,现已在西安、郑州、天津、北京等地建起30多个销售点,他的“歌诺”牌西服,成为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服装,由于他经营有方,经济效益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个体大老板。1998年被共青团济南市委评为“济南十大外来务工杰出青年”,同年,又被团中央等八部委评为“全国外来务工十大杰出青年”。
刘刚说:“现在香磨李居民的生活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成为空白”。过去,我们对实施企业文化工程的意义认识不足,只是单纯认为生产、服务上去了,其他工作也就调动起来了,而把开展体育活动、唱歌、跳舞等视为有不务正业之嫌。忽略了企业文化对市场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的观念也得到了转变,一定不能忽略了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群众的兴趣和爱好,针对节假日、双休日、业余时间增多的特点和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特色,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文明娱乐、科学健身,组建起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居民们都说:“过去饭碗一撂,不是闲嗑就是睡觉,现在先进文化占领了业余文化阵地,活动中心把大家聚在了一起,多了些情趣,少了不少无聊”,尤其是香磨李的老人在济南市郊区恐怕是最快乐的人群之一了。他们都由原来的平房住进了配套设施齐全、物业服务规范的现代化居民楼。
据刘刚书记介绍,他们华宇集团还出资为全居干部职工买了社会劳动保险,达300多万元。此外,所有退休老人每月都可按时领到退休金,不但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之需,而且为他们解决了有生之年的后顾之忧。
他们每年都分期分批地组织退休职工到全国各地的旅游圣地去旅游。2001年组织了苏、杭、上海游,今年又组织120位退休老人去首都北京游玩,人均消费1000多元,这些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过上了幸福的晚年,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快乐,这是以前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现在,他们平时在家照看孙子,操持家务,聊天,逛街成了他们的必备餐,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文艺演出,穿着集体定做的,年轻时没有穿过的大红大绿的舞蹈服,亮相在“五一”节 、国庆节 、重阳节 等区里组织的文艺演出上,精神抖擞,青春焕发。
业余文化生活的提高,使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黄、赌、毒现象无一例发生,居民犯罪率连续多年为零,尤其是党中央深入揭批“法轮功”制造通讯干扰、扰乱政治视听的罪恶行径的群众运动中,都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经调查:全居无一人参与“法轮功”组织和活动。
廉洁勤政与时俱进
“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这是刘刚书记时刻提醒自己的座右铭。在事业的征程上,他就像一颗铆钉毫不松懈地紧紧咬住自己的责任,对待工作他又像焊枪一样喷出炽热的火焰,把自己和党的事业紧紧地焊接在一起。
刘刚说:“任何企业都有周期,一般周期30年,能否顺利渡过,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开辟居委会发展的新思路,他带领班子一班人,审时度势,合理投资,不但加大了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实行现代化运行和管理,而且提出了以人为本,着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中青年干部,并充实到居委会班子中来,以使其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他说:“我们的干部必须培养起五种能力,即:洞察力、想象力、号召力、预见性和决策力”,他定期组织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居委会干部的公仆意识、全局观念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他
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干部约束机制,形成了“民主生活会”和“工作汇报会”制度。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发展大计。本着民主集中制原则,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意见分歧。刘刚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以领导自居。全居700多人,没有不服的。他办事有魄力,也注意发扬民主。凡是大问题必先广泛听取意见,党委会讨论决定后,坚决执行,从不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廉生威、公生明、身正影直,堂堂正正”,这是刘刚做人的准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持招标的所有大工程,从艰难的谈判到监督施工,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他都事必躬亲,即使累倒在工地,在办公室挂吊瓶输液也全然不顾,仍坚持监督施工。难怪有的施工单位说:“从你们单位的工程施工中多赚一分钱都难啦!”多次谢绝熟人的宴请,多次将送礼的关系拒之门外,就连他应得的报酬,也是取之有度。按照合同规定,他每年可得奖金12万至15万元,但他想到香磨李正在建设中,更需要钱,因此,他坚持与其他经理一样只拿6000元,从来没多拿过一分钱。他把这些奖金全部用在了公益事业上,难怪居民们都说:“他不仅是一个党委书记,也是根植于群众中的共产党员”。他的为人,他的品格,将永远激励着香磨李人与时俱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他敏锐的意识到:要想使集团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坚守前沿阵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充实新鲜血液,大胆启用年轻的、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他以“周公吐哺”和求贤若渴的精神四处招揽人才,物色接班人,表现出极高的精神境界。目前已有不少大、中专毕业生被推荐到管理岗位,有的被任命为经理或总经理职务,他常常告诫这些年轻干部:打铁须得自身硬。做为一名基层领导者,要灌输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先要蓄满“一池水”。鼓励他们在求知、参政的道路上做一块“海绵”,汲取一切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造福人类。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搞好素质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非从基础教育抓起不可,非从娃娃抓起不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必须从幼教开始”,这也是刘刚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靳家乡刘光照村小学是华宇集团的帮扶对象,去年初刘刚到该村考察,当看到该村小学那破败不堪的校舍时,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即拍板投资40万元重建新校舍。在孩子们度过两个月暑假,新学年返校时,迎接他们的是新校舍、新课桌、新书包,孩子的家长们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而刘刚却说:“我小时候没上过多少学,农村孩子成材不易,我们有了一定的实力,为农村教育办点实事是应该的”。
人的命运和前途,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铸造的。刘刚终于不负重望,实现了自己“三年起步、四年腾飞、五年定格局”的庄严承诺,倘若把泺口服装市场看做是飞舞在泉城济南上空的一只凤凰,那么他新建成的高标准的服装精品街、羊毛衫、鞋城批发市场和1.3万平方米的高档服装写字楼就是它翱翔在高空中招商引资的流光异彩。面对取得的成绩,刘刚没有小富即安、停滞不前,而是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共产党员的义务是没有尽头的,我活一天,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一天”。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来自同行
业境外市场的冲击和竞争,刘刚又带领香磨李居全体干部、群众为泺口服装城勾勒出十六大期间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紧追科技发展的前沿,使市场管理和社区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实施优惠政策,全方位招商引资,把泺口服装城打造成我国北方服装交易的航母。使香磨李人得到更大的实惠,为国家多积累资金,为社会多创造财富。
我的采访结束了,刘刚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丝毫满足感。他抖擞精神阔步走向市场,忙碌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因为他坚信:不论自己登上了多么高的山巅,双脚依然还是紧贴着大地。
泺口服装城带动一方经济
泺口服装城,中国民营企业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北园香磨李居,培育这朵奇葩的沃土,而居党委书记刘刚,则是辛勤耕耘这片沃土的园丁。
刘刚,现任北园镇副镇长、香磨李居党委书记,少时家境贫寒,种过地、卖过菜、做过工,也是吃过苦、遭过罪的普通人。他深知劳动人民的不易,因此,在他被全体村民和党员推选为居委书记以来,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无不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考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切实实为居里百姓着想。正因为如此,在香磨李的旧村改造和服装城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异常顺利,呈现出“旧改”与发展齐头并进的大好格局。
天桥区委副书记、北园镇党委书记许强说:“香磨李的刘书记在旧改工作中,充分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战略眼光……”
了却心中事,赢得居民心——香磨李“旧改”胜利结束在整个北园镇范围内,香磨李的“旧改”是比较早的,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服装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决定在香磨李的土地上兴建,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涉及到一部分村民的房屋,居里给予妥善的解决安排。1992年,服装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实施方案又通过论证,这一方案的实施,又拆迁了居里的5个企业和27户居民。1996年,为加快香磨李东部地区的开发,60多户居民做了搬迁。1996年冬,济南市政府决定整治小清河,而拓宽小清河又必须拆迁3处企业和6户居民。到了2000年,恰逢北园镇提出“发展北园三产城,建设济南新城区”的总体规划,香磨李居更是借此东风,一鼓作气,拆迁完全居最后一户,基本完成“旧改”任务。然而,旧村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面充满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香磨李人也确实面对这样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俗话说,大雁南飞头雁带,大海航行靠舵手。刘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勇敢的挑起香磨李居带头人这副重担的。他一手抓“旧改”,另一只手还要抓稳定,双管齐下,齐抓共管,做到了两只手都要硬。
服装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建设,拆迁就包括刘刚的小儿子刚结婚不久的新房,群众都在观望等靠。刘书记立即召开家庭紧急会,做全家人的工作。儿子、儿媳不愿拆,他拿出了“家长作风”:“想通了要拆,想不通也要拆,你们要服从大局。”最后硬是调来施工队把房子推倒了,书记的带头作用和奉献精神打动了拆迁户,大伙立即拆迁完自己的房屋。
同是在这一次拆迁中,5个被拆企业的损失约2000万元,群众想不通是可以理解的,以刘书记为核心的居两委一班人为此耐心给大家作解释:市场的建成可带动这一方的经济发展,从长远利益着想,有利于香磨李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天桥区的整体经济布局。拆迁,暂时是带来了一些困难,但考虑末来,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牺牲眼前利益而顾全长远利益。对27户村民,居两委更是苦口婆心,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整治小清河,关于拆迁问题,刘书记一班人更是费尽了心血,前几次拆迁可以给居民解释是为了香磨李的发展,况且居里能够及时的补贴一部分;这次再说“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冲突”,许多居民就不听了。何况沿小清河边有许多居民经营的个体企业,动迁难度相应增大。召开完动员会后,刘刚书记深知,这是党和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必须完成,不能讲任何条件。此时更体现出他的处事果断,立即召集全居干部会,连夜作拆迁动员工作,又带领一班人分头筹资建周转楼安置居民和个体企业,夜以继日搞拆迁,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小清河拆迁任务,而又无群众不满事件的产生,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扬。
走进现在的香磨李,你再也见不到过去那个贫穷的香磨李的影子了。大型的服装市场替代了稻田和藕池,20座共8.5万平方米的漂亮气派的住宅楼替代了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香磨李住宅小区内,鸟语花香、清新自然、曲径通幽,俨然一幅生活画卷;小区外,车辆熙攘、人气旺盛、大路通衢,好似城区中心地带。香磨李的居民们,已由世代与土为伴的乡间老农成为现代化都市中的新型市民,在香磨李这块土地上,分别从事商场管理、个体经营等职业,家家富足、生活美满,全居没有一户贫困、特困户。香磨李,已将贫穷落后抛在了20世纪。富了不忘穷苦人,针对靳家乡刘光照村的现实情况,香磨李拿出40万元为刘光照小学建了一座标准化的二层教学楼,并给孩子们配备书包等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安心上学。
在济南市、天桥区和北园镇三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关怀支持下,在以刘刚书记为代表的香磨李居一班人的带领下,以“旧改”促发展,以发展带“旧改”。在“旧改”中,基本无过渡期,充分考虑群众利益,补偿到位,使群众能安居乐业,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在旧村改造的成果上,大力兴建市场,为香磨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泺口服装,繁荣一方经济
“泺口服装、潇洒漂亮”这句话,已成了济南人的口头禅,泺口服装城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从1989年开始,泺口服装城的雏形就显出来了。随着“泺口服装城”的迅速扩展,外地客商云集,“买服装,到泺口”也成为泉城人的共识。而刘刚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在筹划着更大的发展。在济泺路西与市场交易大厅之间有一块尚未开发的空地,圈内人称之为“金三角”,因为它是人们到交易大厅的必经之地。
“一定要尽快开发它。”刘刚将此事摆在了大伙面前,然而谈何容易!资金的匮乏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此,刘刚带领一班人两下江南,考察张家港、义乌、宁波、常熟等地的市场,从市场设计、经营方式、市场行情等做了周密的分析,又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出了泺口服装交易大厅的全貌。其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上下两层,共设计400个摊位,总造价600万元。以摊位放号筹集基建资金,刘刚镇定自若地走出了这步棋。“放号”——即按设计要求将图纸上的摊位售出,用提前筹集的资金再搞建设。
“明天服装城要放号啦”!对早巳看好这个黄金位置的经营业户可谓喜从天降,他们奔走相告,争相入主,于是出现了难以置信的抢购场面:人们找来钢丝床,抱着被子,冒着严寒,排起了长队。1996年3月11日上午8点整,香磨李正式出售泺口服装交易大厅“摊位号”,1.5万元一个,现金交易。不到3个小时,400个摊位抢购一空,60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过后人们无不佩服刘刚的大智大勇。而此时,他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他正谋划以此办法再筹建一个更为现代化的交易大厅:济南市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
经过反复调研和专家论证,济南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的建设纳入了香磨李居1997年的议事日程。国内建筑专家断言:基建领导班子必须在20人左右,施工日期一到两年方可竣工。刘刚带领仅有4人组成的基建班子,从设计、拆迁、打桩、施工一直到市场开业,4.2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仅用了7个半月的时间便建成并交付使用,成了“当年投资,当年施工,当年见效”的壮举。这不仅令众多业内人士啧啧称道、拍案叫绝,同时在济南市的商业建设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谱写了香磨李居市场建设的新篇章 !
从1994年到1997年,刘刚带领香磨李人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独资自建起了三四处大市场,令其他村居刮目相看。如说刘刚天生就有经营头脑,倒不如说他有一种创业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建设发展香磨李的市场,刘刚做出的牺牲太多太多。在市场扩建期间,他曾累倒在工地,为了能指挥施工,他坚决要求在办公室里挂吊瓶。为了香磨李这个大“家”,他忘掉了自己的小家。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香磨李居,而他的妻子张文俊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地奉献给了丈夫的事业。刘刚曾内疚的说:“我不是个称职的家长。”他却是全居近千口人当之无愧的好领头人。也正是因为此,他连续十年被区、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济南市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一个近300户人的村居,目前已拥有规模可观的服装城、汽车站、美食街。刘刚又要在济泺路东搞拆迁。他说:“今日的香磨李不能再追求某一单方面的利益,而是要配套发展,形成体系,发挥整体效益。”
天道酬勤。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泺口服装城从不到3万平方米的规模已扩展到2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一跃成为山东最大的服装集散地;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观念的变化,香磨李居人投资500万元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服装精品一条街,引进了国内外100余家高中档名牌服装,从而结束了“白领”阶层不到泺口购物的历史。
现在的泺口服装城,总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经营面积20万平方米,设有服装批发市场、衬衣批发市场、羊毛衫专业批发市场、童装批发市场、窗帘批发市场、鞋业批发市场、床上用品批发市场和3处服装零售大厅、两个服装加工区,主要经营各类高、中、低档产品,可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拥有上万户摊位,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在市场内从事加工、销售、经营人员已达2万余人。泺口服装城的服装现已覆盖全省17个地市及省外地区,是香磨李居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年收入占全居总收入的95%以上。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服装市场,曾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并被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列入济南市商贸流通领域的“156”工程。
刘刚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干部,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信念,为香磨李乃至整个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呕心沥血,从根本上改变了香磨李的面貌。但刘书记是个谦虚的人,他说,这都是党的好政策,才有了香磨李的今天。但居民们却另有一番看法,政策固然好,但若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当家人,一切都是空谈。就是在刘书记的正确带领下,香磨李形成一个以泺口服装城为中心的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三者大互动的经济新格局。但刘书记并没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他认为,服装城的步子迈得还可以再大一些,要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预计今年年底,服装城的建筑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真正成为香磨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龙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刘刚书记为人正派,工作严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市场3次扩建过程中,他带头首先拆除自己和两个儿子的房子及门头房,每年损失近5万元,他的行动感动了所有的拆迁户,居民都积极配合党委的工作,不给领导出难题。3年的时间,市场的经济效益全部投入给老百姓用于旧居改造,彻底改变了一个香磨李村。3年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起了一个8.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花园小区,成为济南市双文明先进单位。
刘刚书记廉洁勤政,甘当公仆。几年来香磨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上级领导根据他的贡献和经济效益,他每年可得12万至15万元,但是他从来没有要过一分,他诚恳地对大家说:“工作是大家干的,大家让我干这个书记是对我的信任,我没有权利不干好,我更没有权利搞特殊。”
廉生威,公生明。在他一身正气的带领下,几年来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整个集团公司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保证。中共天桥区委杨书记说:据我了解,他们一个班子所得,不如某个村居一个人的所得,这就是共产党员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具体表现。
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近几年来随着泺口服装市场的不断扩大,在市场上经营的2万余人中,其中济南市的下岗职工就达6000余人,这时,他就想这么多的下岗工在这里经营,我们应该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树立起重新创业的信心,消除失落感。在济南市天桥区工会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他们以公司工会为主体,1999年11月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市场个体工会联合会,广大下岗职工都积极加入工会,参加工会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学到了一些经营之道,不但有了二次创业的信心,同时也体会到在泺口服装市场经营有一种到“家”的感觉。下岗职工徐玉杰1997年下岗后,心灰意冷,当时她自己讲真是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泺口服装市场,找到他们管理人员,经过管理人员的开导和给了她一定的优惠条件,鼓励她要有勇气,使她树立了信心。当时来服装市场仅几百元钱,现在她已有几十万元的资产,而且市场每次有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捐款、捐物,她说:“我现在富了,决不能忘了是党和政府及泺口服装市场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要吃水不忘打井人。”
有一次一个下岗职工说:“听说谢玉堂到市场来了,可是我没有碰到他,如果碰到他我就要给刘刚请功,他为济南市做了多大贡献,安排了多少下岗职工啊,市长得有数。”朴实的言语中,反映出刘刚同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做的贡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这一点是一般人所得不到的。他视业户为兄弟,与业户交朋友,广泛听取业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市场的管理水平,几年来相继提出了“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共创市场繁荣”和“服务好两个上帝”的口号,深得广大业户的拥护和支持。个体工会在泺口服装市场已初见成效,2000年在组织工会人员活动中,他们广泛争取业户的合理化建议,将原来比较脏、乱、差的食品街,改建成泺口服装精品街。精品街建成后一炮打响,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服装名牌100多家,从而改变了泺口服装市场没有精品的缺陷,同时为公司年增收入70多万元。
相信在以刘刚书记为中心的香磨李居两委带领下,泺口服装市场将继续向着“营造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争创一流的效益”的目标发展,为促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为济南市“三年三大步,五年大变样”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回忆对比话党恩
昔日全家失散各奔一方
今日老少三辈享乐人间
我叫刘振海,今年70岁,原籍济南市三圣街,因生活所逼,投奔香磨李庄落户至今已有60余年。回忆60年的前前后后,我心情思绪万千,前后对比,换了人间。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穷人受双重压迫:一是受日伪欺凌,二是受地主阶级压迫。那时,我全家六口人,俺兄弟仨,我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妹妹,全家指望父亲一人挣饭吃。当时,住着租赁的两间东屋。父亲在铁路上当工人,在我7岁时,父亲重病在身,无法上班,全家不但生活无着落,连房租也拿不起。无奈,只好到角楼庄找了没人住的两间破房居住。此时,全家人沦为乞丐,吃了上顿无下顿。后来,父亲的病稍微好转,在丁家崖找了一份侍候人的活,我跟着父亲一块当勤杂,混饭吃;十几岁的哥哥被送到贫民工厂当童工,只管饭,不给钱;唯一的一个妹妹才五、六岁,因生活所迫,送给张店一家穷人扶养,60年来,杳无音信;弟弟送到济南市舅舅家;母亲拖着有病的身子在林祥南街当保姆,一家六口人各奔东西,各居一方,均在艰难挣扎。我和父亲侍候人的活被解雇后,没有生活来源,就投奔大爷去了,在泰安城南五马庄呆了一年。因生活的艰辛,强体力的劳累,年仅37岁的父亲死在外地,过早的离开了人间。
父亲死后,十一二岁的我走投无路,从泰安回到济南。日本投降后,我回到了香磨李庄的舅舅家为生。在我14岁的时候,母亲得病,无钱医治,40多岁就离开了人间。父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俺兄弟仨了。大哥依然做着只管饭不给钱的童工,我就寄托在香磨李庄舅舅家。在济南舅舅家的小弟弟因舅舅得病,无力寄养他,也失去了饭碗。只有十多岁的小弟弟去投靠当童工的哥哥,哥哥无力管;又投靠寄住在香磨李舅舅家的我,因舅舅生活也不富裕,养不起两个穷孩子,也无法收留,流落街头的小弟弟上无父母养,下无兄妹收,沿街乞讨。白天讨饭,晚上住在济泺桥南的屋檐下。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年仅十二三的小弟弟是死是活,至今50多年过去了,一直杳无音信,下落不明。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济南解放后,大哥成了仁丰纱厂的工人,成了家,当了国家主人。我在舅舅家种地为生。年仅14岁的我,独自赶马车西到聊城,北到乐陵,替舅舅赶马车搞运输,混钱维持生活。在我23岁的时候,是舅舅给我操办了婚事。结婚一年后,夫妻俩人另起炉灶,独立生活。我没房、没地,几乎一无所有。好在,舅舅给了一张木床、一张锨,一张锄共3样“礼品”。凭一张锨,凭这张锄,先后参加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劳动,凭艰辛劳动挣饭吃。1959年我在香磨李生产队买了两间土坯屋。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后在郭店煤矿、香磨李翻砂厂工作,多年任生产队干部,带领群众坚持粮菜生产,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农工商齐发展,为改变香磨李的面貌做出了贡献。
1993年退休。退后不在家享清闲福,乐为乡亲献余热、作贡献,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先后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老龄委主任等工作,热心地为乡亲们服务,为香磨李居的经济发展献余热,作贡献。
忆过去,父母早逝,全家各奔东西,兄弟妹妹离散,手足情隔断,是一部令人难以回忆的心酸史。国民党时期,我年龄不大就给国民党出夫,到新华院挖河,到鹊山修碉堡,稍不留意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拳打脚踢、鞭子抽。在济泺桥和药山修碉堡时,带上个饼子,一干十几个小时,强体力,吃不饱,累得死去活来,还不时遭毒打,过着奴役的生活。看现在,党领导我们翻了身,人人都当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特别是近10年来,香磨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居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也和全居人民一样过上了人间富足的生活,“衣、食、住、行、医、学、乐、为”八保障。我现在一家老少三辈14口人,全都住上了居民大楼,人均居住面积达100平方米。俺老俩口也住上了114平方米的居民大楼,每月领取退休金外,4个儿子每月按时交生活费,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大儿、二儿搞运输,三儿、四儿均在居委会和服装市场工作,4个儿媳有的当工人,有的从事商业,还有的在居机关工作,全家无闲人,人人有工作。从家庭设备上看更是喜人。我全家有电话4部,彩电7台,冰箱6台,自行车10辆;还用上了摩托车、汽车、空调,实实在在的过上了“看彩电,听三洋,住楼房,睡软床,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家具讲高档,大把票子存银行,齐心协力创辉煌”的好日子。全家三代14口人,尊老爱幼,和和睦睦,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和济南市“十佳”文明户。
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感谢带领全居人民致富的香磨李“两委”领导班子。我将率领全家永远跟党走,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香磨李更加美好的明天奉献智慧和才能。
老来何必意彷徨,健康陶情闲里忙。社会风采多乐事,静心灯下念文章。征途漫漫日复斜,耳背发苍眼也花。力所能及作奉献,丹心报国乐无涯。
上图:年已7旬老人刘振海,年老不享清闲福,乐为老人作奉献,担起香磨李居老龄委员会主任职务,全心全意的为老年人谋幸福。
永远不忘过去血泪仇
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叫张文清,生于1933年,原籍济南市香磨李村。我爷爷兄弟俩,二爷爷因生活所迫,逃荒到章丘,不久在章丘去世。爷爷因无钱治病,也离开了人间。身边4个孩子靠奶奶钉盖垫、卖盖垫为生,大部分时间靠逃饭维持生活。记事时,我才8岁,日本鬼子在济南北郊一带无恶不作,强奸妇女,杀人放火,强迫出夫出差,为其修炮楼、当华工。那时,我全家8口人,有70多岁的奶奶,年迈多病;父亲、母亲,哥哥、嫂嫂,姐姐、妹妹。发大水时把仅有的泥坯房淹没,没房子住,住进地窨子。8口人没有一分地。起初,租用地主5亩地,规定一亩地年交租子240斤。辛辛苦苦干一年,亩产只有300斤,交上租子只剩下300多斤粮食。全年的劳动成果,80%交了租子,所剩只能维持1~2个月的生活。没办法,我9岁时就跟着父亲在小清河捞鱼。从早到晚打一天鱼,结果是“竹篮子打水——场空”,鱼被日本守兵抢去了,被伪军二鬼子抢了去,一天的劳动成果化为零,回到家里仍然挨饿。
全家人生活无着落,十七八岁的哥哥张文祥逃荒东北,给日本人当华工,每天吃不饱还要干繁重的体力劳动,挨打、受骂、坐大牢,8年华工,受尽了人间苦难。
日本人投降后,国民党反动统治更凶。为了维持生活,我跟父亲到滩头、坝子一带去捞鱼,仍躲不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抢夺,劳动一天成果被土匪恶霸抢劫一空。全家人难以度日的情况下,年仅36岁的大爷、大娘有病先后去世,抛下了10岁左右的两个小孩,我父母又承担起抚养两个小孩的任务,负担更重了,生活更加艰难了。在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万恶旧社会里,哪有穷人的活路。度日如年,穷人在贫困的道路上挣扎着、奔波着。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共产党。解放后,党领导我们穷人搞土改,斗地主,分田地。土改时,我全家和全村贫雇农分房、分地、分家具,跟着共产党走集体化道路,组织了互助组,我任互助组一组的组长,组织了8户村民互帮互助,在80亩土地上发展生产,取得了粮食大丰收,穷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接着,由互助组成立了初级社,我任初级一社社长,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村民劳动热情十分高涨,从1953年至1956年初,全村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家家有余粮,户户争盖房,成为解放后最好时期。1956年,响应党的号召,标山、凤凰山、林家桥、马家庄和香磨李庄5个村庄成立了丰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初,我任高级社社长。后来,成立了党团组织,我任团总支书记、标山乡副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取消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体制,建立了村(居)民委员会。党领导人民走改革开放的道路,香磨李人民依靠党的富民好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发展,“工商建运服”五业齐上,工农商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特别是泺口服装市场建立以来,使香磨李走上了富裕的康壮大道。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了,户户群众也富裕起来。现在我家和全居人民一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吃、穿、住、行都达到了现代化,彩电、冰箱、电话、手机进农家。我老俩口拿着退休金,住着114平方米的楼房,儿子、儿媳均在居办市场工作,全家4套公寓式的楼房,总面积450多平方米,房子住不了,外租两套房。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得解放,是党的改革开放路线让我们富起来,强起来。1993年退休后,在家不享清闲福,乐为集体作奉献,俺老俩口轮流在市场汽车站看车辆,维持市场秩序。我永远不忘过去苦,永远不忘党的恩,永远跟党走,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日本鬼杀人放火穷凶极恶
国民党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我叫苏振英,生于1927年,今年74岁,黄河北鹊山村人。娘家爹打石头维持全家生活,被石头砸死了;娘家哥打炮眼轰石头,被炸药炸得两个眼全瞎了,剩下80多岁的奶奶和有病的妈妈拉着俺十来岁的兄弟姊妹过日子。冬天,连件棉衣也穿不上,无地、无劳力,日子更加困难,挨饿的天数比有饭吃的天数还多。
更残忍的是日本鬼子烧杀抢的凶残。1937年11月15日,日本鬼子抢占了鹊山,那年我才10岁,一个女孩子更自身难保,藏在地窨子里,趁机和嫂子逃出鹊山村,幸免一死,到了桑梓店。我的叔叔和婶子被日本鬼残酷杀害。一夜之间杀死村民百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鹊山惨案。日本鬼子不分军民,不分老弱妇孺,都在被杀之列。这天下午六时左右,日本鬼子进了鹊山村,当即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不论男女老幼,被日寇看到,远者开枪,近者用刺刀刺,刹那间整个村子哭声、喊声织成一片。村民李玉山的母亲觉察到情况不好,抱起孩子就跑,刚跑到村头,就被日寇一枪打倒。几个日本兵立刻冲到她的跟前,用刺刀挑出肠子,不懂事的孩子躺在血泊里“妈呀!妈呀!”的哭。杨吉水一家住在鹊山西北角,晚上,他听到枪声渐息,误以为鬼子走了,只身回家躺在床上睡下,那料“咚!咚!”两声门响,他只穿一件短裤就去开门。没等脚步迈出大门,鬼子一声嚎叫,举刀向他膀子砍来,他惨叫一声便躺在血泊里死去。日寇拖着他的双脚,把他抛到张大成家猪圈里。村民王其信在逃跑的路上被日寇抓住,割断他的腰带,绑了双手,用刺刀在他脸前晃来晃去,一刀捅到他的膀子上,接着又向他臀部和腿部连刺几刀,王其信痛苦地挣扎着,几个日寇却在狰狞大笑。
这天晚上十点左右,日寇借抓“马猴子”、“支那军”为名,抓去40多人,用铁丝绑在一起,关进一个大院里被惨遭杀害。这时,年轻姑娘、媳妇早已逃向外村,逃不了的也早已一身老太婆打扮,抹上一脸锅底灰,故示丑陋骗过鬼子。有的怕鬼子折磨,只身一人或抱着孩子跳到大湾自杀了。受害人亲属李连荣说:“我到猪圈找我爹的尸首时,足足翻了30具尸体才找到,连那些没翻到的足有50具。”山南村有个山洞,藏了十几个人,被日寇发现后用机枪朝洞内扫射,十多个人全部死在洞里。日本帝国主义杀人放火无恶不作,鹊山惨案虽过去60多年了,至今难
以忘怀,对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忆犹新。
在我十五六岁时,因生活所迫,结婚到香磨李村。娶进第三天就断了饭碗,全家人没饭吃。婆家一家六口人,没有土地,只有3间破泥房,靠公爹赶牛车拉脚混饭吃,挣了钱有饭吃,挣不了钱就挨饿。我和丈夫只有十五六岁,跟着大人划小船打鱼、磨香面做香混穷。小姑子两岁多,冻饿而死;小叔子八九岁,无钱上学。日本人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住在香磨李村,时常抓人出夫,到百姓家抢东西,各种捐税多如牛毛,使俺全家吃不上,穿不上,过着非人过的日子。
1948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济南,党和政府立刻派来了工作队,一是向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二是组织生产救灾,不让老百姓挨饿;三是调查了解,组织农会,开展斗地主、分田地、穷人当家作主人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使我全家分得了财产,穷人站起来了。我丈夫当了民兵连长。俺全家欢天喜地,第一次过上了当家作主人的好日子,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解决了温饱生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香磨李人靠了党的富民好政策,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全家也随之过上了好日子。我有3个男孩2个女孩,有的当工人,有的当干部,全家无闲人,个个有工作。我大儿子叫张跃新,黄台发电厂工人;儿媳妇是木材加工厂工人,一家人住着宽敞明亮的两套楼房,200多平方米,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二儿张跃河,入了党,是居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儿媳任泺口服装市场财会人员,一个孙子上学。他全家3口人住着3套楼房,300多平方米,人均居住100多平方米。我三儿张跃征在居委会物业管理办公室工作;儿媳在商贸中心工作;孙子、孙女都上学。一家4口人也住着3套楼房,近400平方米,人均居住100平方米。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居属企业里工作。我的5个孩子都很孝敬我,一家人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和和睦睦,过上了“小康型”、“富裕型”生活,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还被评为济南市文明户。我虽然74岁了,看到这好日子感到越活越年轻。我和乡亲们晨练和晚练,每天到公园跳舞唱歌,欢度晚年。看看现在,对比一下童年,天壤之别,发自内心,感谢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俺全家人表示: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走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惠。
昔日流落他乡
今日回乡团圆
我叫李风荣,本姓刘,从姓氏更迁上回忆起我和全家人的心酸史,更加珍惜今天生活的甜美。
我原籍齐河县靳家乡刘光照村人,我姓刘,因生活所迫,在我不到一岁时,就被送给长清县马山镇郭庄村的一户纯朴善良的农民家庭里,更姓名为李风荣。几十年的事过去了,但至今不时回忆起生母的生育之恩,也不时回忆起长清县第二母亲几十年的养育之恩。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我原籍刘光照是个远近出名的穷村,我家更是挨饿受苦的穷人家。我家人口多,每天六七张嘴等饭吃,一家人全靠父亲劳动为生。在父亲38岁的时候,到微山湖出夫,饭吃不上,强体力劳动,病饿而离开了人间。年仅38岁的父亲正是人生的宝贵时光,可因生活所迫,过早地离开人间,使我和全家人至今不能忘怀。
一家人生存的顶梁柱去世后,我和全家人生活更加走投无路,在我没见过父亲时即被送给别人,来到了长清县养母家。父亲去世后,一位勤劳善良农家妇女——我们兄弟姐妹的生身之母更是困难重重,无法应对。当时,我大哥刘刚才13岁,姐姐10岁,二哥7岁,三哥3岁,数我小,不满1岁。一家六口人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虽然把我送给了外地,但还有5张嘴等饭吃,这艰难困苦的日子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没办法,母亲带着3个哥哥和姐姐来到了香磨李落了户。
在我送到长清县养母家后的岁岁月月里,母亲每时每刻惦念着我、想念着我。在我上初中时的1973年,母亲以“阿姨”的身份,风尘仆仆的来到长清县马山镇郭庄村养父养母家里,实现了多年的思念,见到了我。当时,我在养母的介绍下,向这位远方来的善良老人叫了声“阿姨”。母亲听了“阿姨”的喊声,心情更加沉重,思绪更加远久。因我不到一岁就送了人,只知道长清的母亲,根本不知道见面的老人竟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次没有接上头的见面,竟是母亲最后的一次离别。母亲回到香磨李后,心情上是一次满足,总算见到失去多年的亲生儿子;但也感到难以忍受的遗憾,没有接上头认上儿子,更没有听到儿子“妈”的一声叫声。从此,母亲拉着身边不大不小的4个孩子过日子,天天也思虑着远在百里以外的亲生儿子。直到1978年,母亲病重在身,时时叫着我的名字,要见我一面。看到这种情景,我大哥刘刚不远百里赶到长清县马山镇郭庄村。兴冲冲赶来,
垂头丧气而归,没有实现生母见儿子的愿望。原因:一是养父母怕接上头,让我知道了今后不好办;二是养父母待我关心无微不至,如掌上明珠。从不到一岁养育,至上了小学、中学,到当了肥城煤矿工人,都是养父母的心血奉献。大哥刘刚找我去,我正在煤矿,没找到我。
大哥回到香磨李后,病重的母亲没见到来人,想念心情更加沉重、失望,病情越来越重,直到病危,还上气不接下气呼喊着我的小名。不久,慈爱的母亲离开了人间,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1982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城乡各地,香磨李在致富路上变,马山镇郭庄村也在大变。此时,已当上村干部的刘刚大哥才了结了母亲生前的遗愿,将亲生母亲的事告诉了我。
养父母待我无微不至,我对养父母一片孝心。生母生了我的身,养母哺育我成人,我怀念死去的生母,我更加孝敬健在的养母。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党的富民好政策,使香磨李居发展壮大起来,我的几个哥哥致富不忘众乡亲,也没忘昔日我这个受苦人,决定将我和养母一同接回香磨李过兄弟团聚的生活。于1993年2月2日,我正式回到了香磨李居与兄长团圆。为了报答养育之恩的长清县父母,哥嫂决定不更改姓名,依然姓李不改刘,仍叫李风荣。养母几十年的农村生活,故地难离,依然不肯搬进城市居住,每年接来香磨李居住一段,仍回敞亮的乡间,过着乡情浓浓的农村生活。我和妻子依然把养母作为亲生母亲对待,从花钱到“衣、食、住、行、医、乐”等多方面照顾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幸福生活,尽到孝敬老人的义务,报答养母的养育之恩。
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江泽民总书记领导我们强起来。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党的恩。是党的英明领导,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使我失散多年的全家不但实现了“团圆梦”,而且过上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幸福生活。我们兄妹5人都有了较好的工作,都住上了公寓式的居民大楼,实现了居住现代化,过上了“看彩电,听三洋,住楼房,吃饭讲营养,穿衣讲高档,家家有存款,大把票子存银行”的好日子。汽车、摩托车、空调、电话、对讲机、彩电、冰箱等现代化设备进了“农家户”,实现了“衣、食、住、行、医、学、乐、养”八保障。看看全家人的生活,更是喜上眉梢。我大哥刘刚任党委书记、泺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几十年来为党工作,为全居人民谋幸福,对党忠心耿耿,对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使全居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几十年来,他做了第一流的工作,奉献了青春年华,受到了党的高度评价,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和“齐鲁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在实现了共同致富的同时,他全家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二哥刘强在居物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二嫂退休后管理家务,两个儿子均在服装市场工作。一家4口人住着3套楼房,面积达400平方米,人均居住达100多平方米。三哥刘杰任泺口服装市场交易厅科长,全家人也住着3套近400平方米的居民楼,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姐姐当了工人,退休后在家欢度晚年生活。我回到香磨李10多年来,在党组织的领导关怀下,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全家人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党组织吸收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任居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全心全意的为居民服务。妻子也承包了饭店,热心地为顾客服务,独生子刘卫进于2001年光荣入伍。全家也和乡亲们一样,住上了2套近300平方米的楼房。
昔日全家失散各居一方,今日团聚发展经济共创辉煌,忆过去一部心酸史,看今天发自肺腑感谢共产党。今昔对比,我无限感慨。我和我的全家将永远不忘党的恩惠,将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共同致富的道路。我也将永远不忘生父生母的恩情,也不忘养父、养母的养育之恩,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颗心,用矢志不移的勤奋工作,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乡亲们的情谊。
——香磨李居委会委员、居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风荣回忆录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