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4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业综述
分类号: F427.52
页数: 2
页码: 261-2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8年至香磨李村香磨李居各类企业及工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香磨李 工业 经济

内容

香磨李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主,无有工业。全村人民种粮种菜外,少数村民兼做木匠、泥瓦匠、做香料、打鱼、当长工、干短工为生。直到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香磨李生产大队的3个生产小队,每队抽出20~30名劳力搞副业,年收入不足10万元。
  1963年,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和“工业为农业服务”的精神指导下,香磨李大队办起了第一处队办企业——香磨李大队翻砂厂。该厂厂址在老学校院里,只有6间破旧平房作厂房,入厂职工全是种地的农民,主要为济南市大工厂搞加工活,铸造所需零部件。职工每天记10分工分,每月300个工分转入各生产小队,参加半年分配和年终分配,无有工资收入。几十名职工干一年,收入只有五六万元,上缴国家税几千元,实现利税一两万元。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香磨李大队党政一班人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冲破以农为主的传统观念,坚持“工商建运服”五业并举,队办企业迅速发展。1981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又一次肯定了社队企业的重大作用和合法性。1984年又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同时,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4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开放、搞活的政策措施,香磨李队办企业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新阶段。1978年前,全队只有1处简陋的工业项目。1988年建起了9处企业,从事工业人员达196人,工业收入达470.2万元,占全居各业总收入的43%。1990年,香磨李居企业发展到11处,其中工业发展到4处,从业人员258人,工业收入585.7万元,占全居各业总收入的38%。香磨李居的工业大发展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此时,香磨李居党政一班人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抢抓济泺路、标山路和小清河北路的便利交通,走联办市场的路子,办起了济南泺口服装市场,全国各地来市场经营服装的业户达2万多人,“前店后厂”搞服装加工的业户发展到2000余户,服装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居党政一班人不失时机的开发土地资源,迅速建起了服装加工区,以优越的便利条件,以水、电、通讯设备的齐全方便,以优惠的经营条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前来经商,兴办服装业。至1995年,企业发展到14处,其中工业项目5处,服装加工工业发展到3000余户,居属工业生产的劳力达241人,从事服装加工工业的人数3000余人,工业收入达1331万元,是1987年工业收入147万元的9倍多。同年底,香磨李各类工业企业包括化工、金属制品、机械加工铸造、制油、服装加工等行业。从业人员达3241人。由于工业的发展,活跃了经济,致富了农民,1991年,香磨李跨入了“亿元村居”的行列,1995年全居各业总收入达18.9亿元,成为北园镇强村之一。
  香磨李居各类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古老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1987年后,农业消失,1990年,香磨李居的经济格局为“贸工型”经济,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占据第二位。至2001年,工业收入达5.9208亿元,占全居各业总收入40.6629亿元的14.6%;是1987年工业收入147万元的403倍。“贸工型”产业的比为85.4:14.6,一个“贸工型”结构的社会主义新型村居镶嵌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南岸。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