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36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系
分类号: P343.1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香磨李居西部和北部地域地势低洼,水位高,低洼处在1.5~2米左右,最多也只有4米即可采用。土壤湿润,有一定的盐碱化现象。
关键词: 香磨李 特征 水系

内容

香磨李居西部和北部地域地势低洼,水位高,低洼处在1.5~2米左右,最多也只有4米即可采用。土壤湿润,有一定的盐碱化现象。
  地表水主要有黄河、小清河。
  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全国9省区、300个县市,北绕济南直入渤海,千流全长5464公里。
  黄河源远流长,因河水浑浊色黄而得名。古代尊称其为“四渎(江、河、淮、济)之宗”,“百水之首”。黄河在许多史书中只简称为“河”,现代才普遍称其为“黄河”。黄河在济南地区的河道,原为大清河。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舆地》载:“大清河:即济水故道”,自郑州东北流入济南,又东流人海,是“盐贾通舟之处”。据1980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 《黄河水利史述要》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后,穿过运河,至鱼山夺大清河由利津人海。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又一次改道南行。1947年,堵复花园口决口后,黄河重归山东故道”。
  黄河,在历史上是条害河。据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新中国诞生的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较大的改道26次,水灾波及25万平方公里。
  近代,黄河又常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治黄河,筑起了黄河大堤,仅在山东境内就有580公里的河堤,被称为“水上长城”。今日之黄河,已被黄河两岸英雄儿女所驯服,旧貌变新颜。登临标山山顶北望黄河,似一条玉带,自西而东流,河宽均在1000米左右。最大流量为11900立方米/秒。沿河主要设施有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泺口港口码头、泺口渡口、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等。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始建于1909年,1912年竣工通车。该桥由詹天佑与德国工程师浦弥尔决策勘测设计,德国桥梁公司负责施工。大桥共13墩12孔,桥面长1255米,宽8米。大桥横跨黄河南北两岸,是京沪铁路咽喉要道。因该桥已超期使用,加之黄河河床逐年淤高,致使大桥桥体在黄河洪峰到来之际,形成阻水之势,严重影响防洪安全。1990年,大桥停止使用。1992年,拆除大桥北端的4孔,其余部分残留于黄河上。1998年又进行了改造整修,1999年7月1日重新开通,投入运营。
  泺口港口是历史上著名的水码头,亦是黄河下游的重要水上运输枢纽,其航线上溯经河南仪封、开封至郑州,航线长900公里,下抵海口约250公里。泺口段设有枣树园子、上关、下关、马家道口、赵家庄(原名李家行)等5个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黄河航运局将此正式辟为泺口港。
  泺口渡口是连接省会和鲁北平原的咽喉要道之一。1953年,泺口上关、下关、枣树园、昌乐门、小道口等人渡口,合并成立泺口横渡口。1956年正式命名为“泺口渡口”。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是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山东省交通工程总公司施工建成的。主桥是一座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桥。大桥横跨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主孔跨径220米。它是由引桥和主桥两部分组成,全长2023米。主桥跨度居世界第7位,居亚洲之首。耸立在河床两岸的巨型塔柱,高达68.4米。272组钢索,斜拉着14000多吨重的主桥。桥面宽19.5米,其中行车道15米,能并行4辆汽车。该桥于1978年12月动工兴建,1982年7月15日建成通车,是济南连接华北公路运输的咽喉要道。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它从黄土高原,挟带着大量泥沙滚滚东去,到了下游,泥沙沉淀,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亦称“悬河”。今之黄河水位,高出香磨李居地面10余米。真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小清河小清河流经香磨李居,自西而东流,直入渤海,全长237公里,本河段河床宽40余米,河槽深4米左右,最大流量为89立方米/秒。
  小清河源于济南,古称“泺水”,为大清河(古济水,后黄河为其故道)的一条支流。据《山东通志·疆域》载:“泺水本人济水,伪齐刘豫(1130~1137年)堰之东行。古听水入巨合水之故道称为小清河。明朝小清河在县境者湮塞,乃以章 丘县东之獭河为小清河之源。而泺水人大清河,大清河即济水故渎,此乾隆历城县志所以谓小清河今淤,泺水东北人大清河也。及光绪十八年(1892年)巡抚福润登、莱青、盛宣怀等疏浚小清河,于是小清河不入大清河,而泺水仍为小清河之源”。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舆地》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 丘、邹平、新城诸县人海。此刘豫之运河,今迷其故道”。民国17年(1928年)《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载:“小清河,由东流水出海晏门,有滚水坝闸、刘家桥闸,至黄台桥又东北……,迤入章丘境,约共长八十二里”。伪齐刘豫(北宋济南知府,降金后自立齐朝,史称伪齐)开凿新河,一为航运,二为导泺水、排泄城北洼地及湖泊之水东海人海,称该河为“小清河”。
  市区诸泉水及雨污废水均经东泺河、西泺河等河道排入小清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引玉符河水补小清河水之不足,由西郊睦里庄西向东开挖新河,经柳塘河(孟家庄至侯家庄一段河),过林家桥,从五柳闸入小清河。自此,这段河统称为小清河。
  小清河是济南连接渤海沿岸的重要航道,也是山东省内通海航运的内河。自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小清河被治理后,航运可直达市内的泺源桥。《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载:“小清河自西城门外起至张林人章丘境,长约九十五里,船数约有一千一百余艘,往来行驶,运输货物,极为便利”。城外东流水、太平湾、西侯家场、黄台板桥均设有航运码头。1948年济南解放后,小清河航运还可抵达西侯家场码头。西侯家场码头长约200~300米,设若干停靠码头,停舶常达200余只,船运繁忙。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河道积淤,停航。尔后,小清河航运自黄台港起航。
  1996年,在省、市、区、镇政府的领导下,对小清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宽改造,历时一年多。改造后的小清河宽50余米,深10余米,沿河两岸石砌围墙高8~10米。河两岸建起小清河北路和小清河南路,沿河栽花种树,成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小清河本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河水清澈,游鱼唼喋。春夏之际,水草丰茂,绿岸碧波,相映成趣,景色十分诱人。沿岸设有水闸、抽水站多处,用于农业灌溉,现今小清河主要担任排水任务,全市70%以上的雨水、污水注入该河排泄,致使河水污染严重,失去了昔日的美貌。
  刘豫开掘小清河刘豫是被写进《宋史》叛臣传的重要人物。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他在济南杀害大刀关胜,叛宋降金,充当金兵进攻江淮宋军的帮凶,可以说干尽了坏事。传说济南北郊有座蝎子坟,不断往外爬蝎子,那就是刘豫的坟。蝎为五毒之一,坟中出蝎,则是恶人恶坟。这则传说表达了济南民众对刘豫的憎恨。其实,他的坟是不可能在济南的。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刘豫被金国废去“齐帝”称号,强制迁徙到数千里之外的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在那里被软禁到死(1143年)。即使迁葬,也只能迁到他的祖籍景州阜城(今河北)。
  据《宋史》记载,刘豫字彦游,父祖辈“世业农”。他年轻时行为不端,常偷同学的财物。在元符年间(1098~1100年)他考中进士,到1112年(政和二年)才谋得殿中侍御史职位,便被人告发了过去的劣迹。宋徽宗当时很宽大,“诏无问”,没有追究。后来当刘豫再钻营求任礼部高官时,徽宗不但不批准,反把他降为“两浙查访”的外官。到宣和六年,即北宋灭亡的前两年,又将刘豫调任河北提刑。金兵南侵时,刘豫弃官南逃,潜居于真仪,投靠中书侍郎张悫。由于张悫的努力推荐,南宋建炎二年春,宋高宗派刘豫出任济南知府。他怕“山东多盗”,政局不稳,要求改任江淮职务,遭到拒绝,他只好带着怨恨到济南上任。这年冬天,他杀了关胜,叛宋降金。
  刘豫降金,没有立即当上儿皇帝。在此之前,金人曾封宋降官张邦昌为“楚帝”。不久,张邦昌又叛金归宋,使金人计划落空。所以,金人要先对刘豫考察一番,先封他为东平知府,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封他儿子为济南知府。刘豫父子组织军队,充当金兵进攻南宋的帮凶,非常卖力,金人很满意。在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封刘豫为“齐帝”,封刘麟为“齐太子”。刘豫在宋的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正式称帝。两年后迁都汴京(开封)。但这个儿皇帝当得很不容易,国政方面事无巨细皆须申报金兵元帅府裁决,财政方面拮据得难以支撑。由于金人纵兵劫掠,民间财物搜刮殆尽。要向金国进贡,要供养对宋作战的“齐军”,还要维持小朝廷官员和后官的耗费,刘豫必须与富庶的江浙沿海做生意来支撑财政。但江淮一带是宋金鏖战之地,难以安全运输,于是山东的海运便成为秘密贸易的重要通道。正是这种背景和需要,促使刘豫下令开凿小清河,扩大商贸通道。
  根据小清河航运局的河志资料,可知刘豫开河并非平地开出新河,而是疏浚利用了古济水南水系的一条旧河道。《水经注》记载,此残河源头在王莽称帝时干涸。自汶河以下的河道也有变化。唐代中叶以后断流,雨季仍能分段行船。其北为大清河(今黄河下游),即古济水。古济水像黄河一样不安分,时时泛滥,侵占别的河道。大、小清河相距最近,都做过古济水的河道,是不足为奇的。
  这次开河,大部分工程是疏浚挖深河道,但在济南挖掘了一段新河,截断泺、历二水,使济南诸泉的水不再经鹊山湖、泺口人大清河,而是直接导入小清河。利用济南充沛的泉水保证河运水位,货船由莱州湾羊角沟河口上驶济南,可停泊于西门码头。
  小清河的通航,给刘豫带来很大经济好处。与南宋的秘密商贸往来,渐渐引起金国统治者对刘豫的猜疑。据说,后来刘豫被废,抄没财物,是由于南宋施用离间计,制造了刘豫秘密商谈“叛金归宋”的假相,从而加深金国的猜疑,使这位千古罪人得到“流(放)死临潢”的下场。
  由于小清河的挖掘使济南城北的自然风光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此之前,济南诸泉汇成泺、历二水,流往城北,汇成一个美丽壮阔的湖泊,其中心约在今北园镇一带。经此湖乘船可去华山、标山、鹊山。湖水与泺(洛)口相通,流人大清河。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莲子湖”篇中写道:“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20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gǔzeng鱼网)疏布,远望之者,若蛛网浮杯也……”南燕晏谟的《三齐记》称此湖为鹊山湖。李白在《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一诗中写:“湖阔数十里,波光摇碧山。”此湖在北宋大旱时一度干涸。但正常年景济南诸泉仍可维持这里的湖光水色。据《历城县志》记载,自济南泉水被导入小清河。鹊山湖便渐渐“然田壤,不复烟波”。从此,“潇洒似江南”的济南便减少了一处胜景。
  小清河通航后,又有几次断航和疏浚。明末清初曾长期淤塞,清中叶作过较大疏浚,遂通航至今,成为山东境内与黄河、运河齐名的河运干线之一。
  附
  小清河治理工程纪念
  为小清河拓宽,香磨李人民拆除3处企业,贡献60多亩土地,捐款10余万元人民币,为小清河世纪展宽做出了贡献。
  小清河成于南宋,源于济南市玉符河睦李庄间,止于渤海莱州湾,全长237公里,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地,18县(市)、区。济南市境内河段长70余公里,其中20公里穿越郊区。
  历史上,小清河盛产鱼虾,行舟泛桨,人们沿河而居,向河谋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污染加剧,水质恶化,淤积严重,航运萎缩,行洪能力降低,屡屡造成重大损失。治理小清河成为沿河人民的共同心声。
  199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彻底根治小清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济南市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指挥部”,向全市发出总动员令。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出动机械1.37万台次,投入工日920万个;捐款2700万元,义务劳动10万余人次;拆迁房屋86万平方米,挖遣土方1600万立方米,砌石55万立方米,修建各种构建物449座。工程占地1.69万亩,总投资10.6亿元。治理后的小清河采用梯形土明渠和人工砌石复式断面,河道宽40~50米,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两岸各有18米道路和绿化带,具有排洪、灌溉、航运、水产、旅游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小清河治理工程是全市城市建设和水利、环保发展史上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工程,显示了我市进行大规模环境改造的能力,对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沿河道路成为横贯全市的交通动脉。治河与治污相结合,改善了环境,涵养了水源,既有利于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为沿河兄弟市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两岸景点和绿化带成为人民群众休养生患和陶冶情操的旅游胜地。小清河沿线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具有悠久历史的小清河将为现代化省会城市建设及全省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全市人民在小清河治理工程中释发出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以及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和共产主
  义精神将永远彪炳史册。
  向小清河建设者致意!
  向所有为小清河治理工程做出奉献的人们致意!
  谨立此碑,以志历史,以励后人。
  中共济南市委
  济南市人民政府
  1997年6月15日
  湖泊坑塘古代,济南城北,湖泊沼洼,莲荷间红衬绿,芦苇丛生,一片片水上绿洲。旧有“鹊山湖”、“莲子湖”之说。鹊山湖“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莲子湖”南连大明湖,北望无际。天连水,水连天,甚是壮观。自伪齐刘豫开凿小清河泄水之后,水面大为缩小,大部分变为良田,村庄、房舍渐多。香磨李村由于小清河经村内流过,地面上布满多处水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建设的扩大,小清河拓宽治理,排水畅通,地面已无积水。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