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大事载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321
颗粒名称:
五、大事载史
分类号:
K205
页数:
14
页码:
1100-1113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前发生的中国大事件的记录。
关键词:
历史事件
史料
中国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大事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古埃及、古罗马、古巴比伦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仅封建社会就延续了23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曾一度居于世界先进民族的前列。但是,日益完善的封建统治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且由于长久的专制统治,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也遭受到严重的桎梏,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在其间也曾几度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终受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和扼杀,丧失了发展的机会。而西方,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16世纪西欧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促使这些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开始侵入中国,攻开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自我封闭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和现代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使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艰难。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特点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先天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与之同时,中国产生了最早的产业工人——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了,这支队伍到1894年已达20万人。
日本原是个封建国家,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甲午战争就在日本不宣而战的情况下爆发了。尽管中国军民对日军进行了正义的反抗,但在清政府避战求和的政策下,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1895年4月,李鸿章在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瓜分中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在列强眼中,成了可以随意宰割的“东亚病夫”。
1895年5月,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改变祖宗成法”,实现君主立宪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并把维新思想运动发展为有相当声势的政治运动。维新变法思想迅速传播开来,社会上很快形成了一股突破传统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新思潮。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思潮,充满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刚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到1897年,维新运动在全国已小有规模。1898年,康有为第六次上书皇帝,力主变法。光绪皇帝决心变法,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上谕,开始变法。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而代表旧制度、旧势力的慈禧太后此时仍操纵最高统治权力,她不能容忍哪怕一点微小的改革。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再次宣布“垂帘听政”,下令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屠杀维新人士。“百日维新”惨遭失败。
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人民陷入外强蹂躏与掠夺、封建压迫与剥削、军阀混战与割据的水深火热之中,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首要的,也是基本的任务。于是,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半个世纪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被压迫、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的一次次生死搏斗。
1900年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秘密民间组织。1900年夏,义和拳势力发展到京津一带,并被清政府承认,口号也由原来的“反清灭洋”改为“扶清灭洋”。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攻,义和团和清军联合抵抗。10月15日,西太后挟光绪帝逃出北京。10月16日,紫禁城失陷。后西太后下令痛剿义和团。义和团终被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9月1日奕匡、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加强了列强在华的势力,使得列强能够进一步对中国进行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使中国完全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1905年同盟会成立
7月30日兴中会首领孙中山和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领导人黄兴、陈天华、张继等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将反清的各个组织、团体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同盟会”,并宣布其宗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协理。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
4月27日黄兴率领同盟会员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仅有160多人参加,黄兴率领起义军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爬墙逃走。由于寡不敌众,最后被清军镇压,起义者有72人捐躯,后来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0月10日晚,驻守武昌的新军工程营士兵熊秉坤、徐兆龙首先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城内新军随即响应,攻占了望台军械库,选举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攻打两广总督署。总督和第八镇统制张标战败逃走,武昌光复。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选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为大都督,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
12月独立各省推举代表会集南京,一致推举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民国成立
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月在镇压武昌起义时被清廷重新起用的袁世凯,一方面利用北洋军对临时革命政府进行武力威胁,逼迫临时政府让步,一方面利用革命力量恐吓清廷,用武力逼官,迫使清帝退位。12日,清帝退位。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4月1日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民国政权落入袁世凯之手,中国从此进入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3年二次革命
3月宋教仁被刺杀。宋教仁为同盟会重要领导人,1912年8月,以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党派,组成国民党。奉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被推举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为了对付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主张设立责任内阁以制约袁世凯,引起袁的不满。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为袁所派刺客刺杀。宋教仁被刺,激起国民党的愤慨,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袁下令罢免国民党三都督——广东都督胡汉民,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伯文蔚的职务。胡汉民、李烈钧、柏文蔚及上海都督陈其美、南京留守黄兴,相继起兵反袁。袁世凯下令镇压,北洋军南下,北洋军第六师击败李烈钧;辫子军张勋攻下南京,广东、上海、安徽国民党军队相继战败。二次革命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
1914年日本占领山东和《二十一条》出笼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互相厮杀,袁世凯左右为难,8月6日袁世凯宣布中立。日本为从德国手中夺取胶州湾,8月23日对德宣战,并声明中国如果从德国手里接受胶州湾,即是破坏中立、站到了德国一边。袁世凯吓得不敢采取任何行动,听任日本封锁胶州湾。2万多名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占领了黄县、掖县、平度、莱阳和即墨等地,致使日本不仅夺取了胶州湾,而且控制了胶济铁路全线并扩大到山东全省,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侵略者的野心是无止境的,日本企图通过支持袁世凯称帝,在中国夺取更多的权益。1915年1月,日本向袁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在日本软硬兼施之下,袁世凯几乎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全部要求。
1915年护国战争和新文化运动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野心急剧膨胀,决心恢复帝制。一时间,恢复帝制之鼓噪甚嚣尘上。袁世凯准备于明年元旦正式即皇帝位。原云南都督蔡锷由北京潜入云南,在云南都督唐继尧、国民党将领李烈钧等人支持下,兴师讨袁,建立护国军政府,组织讨袁护国军。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李烈钧带兵出击广东,蔡锷领军进攻四川。西南各省纷纷响应,北洋军阀内部开始分化,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在北洋军阀集团加强封建军事专制并要恢复帝制而激起人民群众剧烈反抗的形势下,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新文化运动。9月1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该杂志从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新青年》的号召和带动下,大大小小的民主性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民主主义的新道德;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民主主义的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对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1916年帝制破产
3月20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帝制破产。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声讨中一命呜呼。
1917年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的黎元洪与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发生了所谓“府院之争”。5月,黎免除段祺瑞总理之职,而段则挑动各省督军用武力胁迫黎元洪。6月,辫帅张勋以调停段黎纷争为名,以“十三省盟主”身份,率3000“辫子军”人京。早对清廷念念不忘的张勋却在7月1日拥立12岁的逊帝溥仪入紫禁城“登极”,重演复辟丑剧。12天后,张勋被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击溃,张逃人荷兰使馆。复辟闹剧收场。黎元洪下台,副总统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重任国务院总理。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对德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集团。
7月17日为了恢复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和旧国会,建立真正的共和,孙中山和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带一部分海军军舰由上海赴广州,在西南军阀陆荣廷和唐继尧的支持下,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军政府大元帅,出师北伐。后来由于西南军阀对孙中山的排斥,孙中山离广州赴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19年五四运动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召开有英、美、法、意、日和中国等协约国参加的“巴黎和会”,会议实际由英、美、法大国操纵。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租借地及胶济铁路等权利直接归还中国的提案,但遭列强拒绝。消息传人中国,群情激愤,山东、北京等地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5月4日,北京学生进入原外交总长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正好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并放火烧掉了曹宅。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学生响应。6月3日,上海工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无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压力下,北洋军阀罢免了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直皖战争
在北洋军阀系统中,存在着以段祺瑞(安徽合肥人)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直隶河间人)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一向依附于北洋军阀的以张作霖(奉天海城人)为首的奉系军阀三个主要派别。直系军阀和控制北京政权的皖系军阀发生矛盾,直系联合和皖系有矛盾的奉系军阀,向皖系开战。皖军崩溃,段祺瑞退出政坛,直系奉系联合控制北京政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7月23~31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奋斗目标,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便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还根据民主集中制思想规定了党的中央、地方组织机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了接收党员的标准、组织手续和党的纪律等。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党在当前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共二大召开
由于香港海员向英国资本家要求增加工资被拒绝,由共产党员苏兆征、林传民领导的“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领导6000名海员进行罢工。3月1日,香港全市工人进行总同盟罢工,人数达到10万之多。港英当局对罢工进行了镇压,并对离开香港回广州的工人进行枪击,制造了死伤数百人的“沙田惨案”。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广东工人发动罢工,支持香港工人的斗争。罢工斗争坚持了八个星期,迫使港英当局答应工人要求,罢工最后取得了胜利。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直奉两系军阀共同取得对皖系的胜利后,又由于争夺对北京政权的控制权发生了激烈的矛盾。4月4日,奉系出关进攻直系,双方在河北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交战。4月5日,奉系败退,退守东北。直系控制了北京政权。
7月16~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达、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施存统、项英、王尽美、邓恩铭、邓中夏、向警予(女)、张太雷等12人,代表党员195人。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决议案和党章,选举了中央委员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委员长,蔡和森分管宣传,张国焘分管组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党的纲领。大会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党的最终目的。但由于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还未完成,不能马上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大会又制定了民主革命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同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联合战线,共同反帝反军阀。会后,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等拜访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等建议。
自下半年起,在共产党领导下,各地工人罢工运动不断高涨。
1923年“二七惨案”
2月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挠。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京汉铁路陷于瘫痪。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向工人举起了屠刀,打死工人40余人,打伤200余人,被捕入狱60余人,开除1000余人,造成“二七惨案”。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
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借口打倒直系贿选政府,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在榆关一带展开激战。早就对专横跋扈的吴佩孚不满的直系将领冯玉祥,在10日突然撤兵回京,和陕军将领胡景翼,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联合发动兵变,囚禁通过贿选上台的大总统曹锟,迫其下令免去吴佩孚所兼各职。吴腹背受敌,全军覆灭,乘军舰南逃湖南,冯玉祥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七惨案”的教训,使共产党更加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召集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并创设了有共产党参加领导的黄埔军官学校,组织了革命军队。1925年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先后爆发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全国掀起了群众性的革命高潮。年初,广东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之际出兵进攻广东革命政府所在地广州。2月初,广东革命政府出兵东征,在共产党员彭湃领导的海丰、陆丰农民的有力支持下,3月底,击溃陈军主力,第一次东征胜利。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7月,国民党根据共产党的建议,将原以孙中山为首的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9月,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再次向广州革命政府发动进攻。广东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共产党员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在共产党领导的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东征军势如破竹,全歼陈炯明的势力,第二次东征取得全胜。经过几次征战,国民革命军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受到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当时军阀吴佩孚的军队约10余万人,集中在湖南、湖北一带;军阀孙传芳的军队约10余万人,盘踞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一带。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约10万人,分三路进军。北伐军很快击溃吴、孙主力,于2月之前占领了武昌、南昌、九江和福建、浙江两省。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并发动广大工农群众作了积极的支援和配合。1927年春,汉口、九江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者,收回两地的英租界,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也猛烈开展起来。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发展,就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增兵上海,炮击南京,并从革命队伍内部寻找代理人。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就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积极准备叛变革命;而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投降主义路线,并于1927年初在党的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拒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对工农群众运动进行压制和阻挠,并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交出了工农武装。1927年4月12日和7月2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1926年“三一八惨案”
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在大沽口炮击国民军,掩护奉军,国民军当即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以违犯《辛丑条约》为名,联合英、美等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中国人民无比愤怒,3月18日,各界人士5000余人,赴执政府门前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令卫兵开枪,打死群众47人,伤200余人。
1927年“四一二政变”
“马日事变”武汉分共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愿看到共产党所领导的如火如茶的工农运动,因而勾结帝国主义,向共产党举起屠刀。4月12日,他在上海指使暴徒袭击工人纠察队,收缴工人武器,打死打伤工人300余人。当天下午,中国共产党组织上海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当游行队伍走到宝山路的时候,蒋介石命令军队对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顿时宝山路血流成河。蒋介石下令查封总工会,捕杀共产党。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四一二政变”。
5月21日长沙国民党35军33团团长许克祥率1000多人发动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6月11日,被杀者达1万余人。
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公开宣布和共产党决裂,封闭工会、农会,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3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4小时战斗,全歼南昌守敌1万余人,占领南昌。参加起义部队整编为第九军、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这样,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伟大军队诞生了。后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优势国民军围攻,起义军受挫。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海陆丰,一部分由朱德、陈毅辗转带上井冈山。
秋收起义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期间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根据中央精神,作为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一起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为总指挥。经过多次激战后,起义军严重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在文家市集合起义军,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井冈山进军。10月下旬,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抓住粤桂军阀混战,粤军离开广州之际,发动广州起义,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太雷为书
记,成立了起义指挥部,叶挺为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徐光英为参谋长。起义军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的七个联队以及两个敢死队为主力。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广州城,成立了广州市工农兵苏维埃——广州公社。后在广东军阀张发奎的镇压下起义失败。
1928年济南惨案东北易帜
济南惨案蒋、桂、冯、阎四派联合对张作霖作战,是为第二次北伐。当北伐军攻下山东济南后,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于4月下旬,占领济南。5月1日,日军向北伐军寻衅,两军发生冲突,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命令部队撤出济南。日军在济大肆烧杀,屠杀济南军民5000余人,造成惨案。国民党政府驻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被日军割去耳、鼻,最后与其他17名外交人员同遭杀害。1929年日军撤出济南。
东北易帜张作霖在蒋、桂、冯、阎的进攻下,战败退出关外。由于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引起日本的不满,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到达京奉路和南满路的交叉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张作霖死后,由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随后张学良与南京政府谈判。8月5日,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宣布服从南京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实现了中国南北形式上的统一。
1929年蒋桂战争
北伐结束后,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第四集团军势力急剧膨胀,控制地盘包括两湖和广西,扼长江上游,既有广东李济深的支持,又有白崇禧在滦东的10万大军,向蒋介石的权力地位不断挑战,蒋桂矛盾逐渐加深。2月,桂系撤掉亲蒋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点燃了战争导火索。两军磨刀霍霍,准备开战。蒋介石派唐生智瓦解了白宗禧所率滦东驻军,收买武汉桂系将领李明瑞、杨腾辉,桂系顷刻土崩瓦解,李、白逃亡香港。
1930年中原大战
1月,阎锡山看到蒋介石不断剪除异己,心中不免惊慌,于是联合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共同举起反蒋的旗帜。改组派、西山会议派等反蒋派别的头面人物汪精卫、陈公博、邹鲁、谢持等云集平津,公推阎锡山为反蒋军总司令,桂系及地方杂牌军纷纷发出响应通电。4月,双方调集军队100余万,在数千里战线上展开血战。9月,公推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同月,东北张学良发出拥蒋“巧电”,进入关内。反蒋军腹背受敌,纷纷撤退,西北军分崩离析,桂系缩回广西,晋军退回山西,中原大战以蒋军胜利告终。这次大战,双方死伤30万人,历时7个月,席卷中原大地,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
1931年九一八事变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沟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向沈阳发起进攻。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人关内,在三个月时间内,日军占领整个东北。从此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三千万同胞惨遭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
1932年一二八事变“满洲国”成立
一二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企图占领上海,以此作为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1月28日夜间,日军由租界内向闸北、吴淞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在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奋起抵抗,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在上海人民的有力支援下,十九路军抵抗日军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军受到沉重打击,死伤万余人,四次更换司令官。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拒绝支援十九路军,并扣押全国各地捐赠十九路军的物资,使十九路军处境日益困难。3月初,日军在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出上海。3月3日,中日双方宣布停战,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丧失了大量主权。
“满洲国”成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便于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于3月1日成立伪“满洲国”。9日,中国末代皇帝清逊帝溥仪粉墨登场,出任“执政”,由汉奸郑孝胥出任总理。1934年3月,“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帝国”内各部由日人任次长。“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工具。
1933年长城抗战察北抗日同盟军福建事变
长城抗战日本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矛头对准热河。1月,日军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逃跑。日本占领热河后,随即进攻长城各口。驻喜峰口、罗文峪之国民党第29军宋哲元部奋起抵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用手榴弹和大刀片与敌人肉搏,接连挫败日军的进攻。守卫南天门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守冷口的山西军也进行顽强的抵抗。但由于缺乏国民党中央有力的支持,长城各口相继沦陷。5月30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察北抗日同盟军1933年春,日军进攻察哈尔。冯玉祥在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的帮助下,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参加同盟军的有原西北军旧部,东北义勇军,第29军察哈尔留守部队和当地地方武装,平津、太原的青年学生。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同盟军成立,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一两月之内由几千人发展到10余万人。6月20日,同盟军出兵进击察东,迅速攻占了康保和多伦,将日军赶出了察东。蒋介石对抗日同盟军又恨又怕,一方面指责冯玉祥擅立名目,破坏大局,另一方面,对同盟军展开分化瓦解工作,同时派兵进逼同盟军。日军也加强了对同盟军的压迫。在前后受敌的情况下,冯玉祥决定收束军事行动,通电全国,宣告下野,离察赴山东泰山隐居,方振武、吉鸿昌坚持斗争,后在日军和蒋军夹击下击败。至此抗日同盟军完全失败。
福建事变抗日有功的十九路军调离上海,被国民党中央调入福建,并参加“围剿”红军,在和红军交战受挫后,对内战充满厌恶,而且在上海抗战中看清了国民党中央投降卖国的嘴脸,遂于10月27日,联合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举李济深为主席,陈铭枢、蒋光鼐、黄琪翔、余心清等11人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派兵15万人闽,蒋介石自任总司令,福建十九路军进行顽强抵抗后,重要据点相继失陷,11月16日,中央军入福州,20日,十九路军重要将领沈光权、毛维寿、张炎通电倒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相继离闽,历时两月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遂告失败。
1935年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
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兵百万,在200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红军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的苏区,由于“左”倾冒险主
义占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15~17日,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揭露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党内长达四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从根本上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革命。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进犯华北,北平学生为了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当局的妥协投降,于12月9日,举行游行示威。参加学生有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国民党出动军警进行镇压,打伤、逮捕学生多人,次日北平各校学生总罢课。16日,学生和市民1万余人又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卖国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之后,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人人民中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的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救国会。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各地工人用罢工、示威游行等行动来援助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两广事变西安事变
两广事变6月10日,国民党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公开发表通电,揭起反蒋旗帜,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及国民党西南政务委员会的名义,命令所部改称“中华民国抗日救国军”。陈济棠出任总司令,李宗仁任副总司令。7月,蒋介石用分化瓦解手段收买陈的下属倒戈,任命陈部下余汉谋为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通电拥蒋,陈被迫下台。李宗仁向蒋介石妥协。
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不抵抗。被调来西北“围剿”红军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司令杨虎城对此十分不满,多次对蒋劝谏,希望其改变策略,然被蒋拒绝。蒋介石亲临西安督促二人加紧进攻红军。张杨不得已,于是在12月12日在临潼华清池扣押蒋介石,迫其抗日,同时逮捕蒋随行大员十余人。张杨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事变后,亲日派何应钦力主派军队进攻西安,扩大内战,企图取蒋而代之。16日,周恩来受张杨之邀到西安调停事变,使蒋介石接受了八项主张而得以被放,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内战结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在做好一切侵华准备后,于7月7日在卢沟桥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属宛平县,是北平的重要门户。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事先未通知中国当地驻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并诡称一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当即遭到当地政府拒绝。双方正交涉间,日军首先向宛平城开炮,并对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攻击。这就是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从此揭开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序幕。
红军改编2~9月,经过国共双方的艰苦谈判,实现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设三师,1.5万人,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
三师师长分别为:一一五师林彪,一二○师贺龙,一二九师刘伯承。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淞沪会战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动军事进攻,日军以松井石根为总司令,先后投入军队30万人。中国军队先以冯玉祥为总司令,后蒋介石自任总司令,先后投入军队70万人,在上海与日军展开血战。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从西线迂回中国军队后防,中国军队腹背受敌。9日,中国军队奉令撤退,上海沦陷。此役中国军队伤亡10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多人。但此战历时三个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10月25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两个联队,会同炮兵辎重兵约5000余人,经山西灵邱抵达平型关,进入八路军一一五师预设的伏击圈,两军展开激战,日军被歼千余人,被击毁汽车80余辆。八路军首战告捷。
忻口会战10月,日本侵略军集中5万兵力和百余辆坦克,向山西省会太原的门户——忻口发起攻击。中国军队8万人在卫立煌指挥下,和日军展开会战。10月初,日军侵占原平,使忻口处于日军直攻击之下。13~15日,战况十分激烈,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琪殉国。28日,日军攻击娘子关,太原告急,中国军队放弃阵地转移。此战是华北战场最激烈的战斗,迟滞了日军的推进,历时20余日,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
1938年台儿庄战役汪精卫叛国
台儿庄战役日本侵占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日军企图沿津浦路南北对接,打通津浦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领中国军队10万余人,在台儿庄一带和日军展开激战。3月中旬,日军第十师团猛攻台儿庄。台儿庄守军孙连仲部池峰城师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台儿庄数度被敌攻破,但都被顽强的守军夺回。4月4日,汤恩伯军团赶来增援,日军第十师团陷于重围。中国军队击退赶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然后向敌发起反攻,歼灭第十师团大部和第五师团一部共一万余人,余敌突围北逃。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汪精卫叛国12月8日,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带亲信由重庆飞往越南河内,29日发表迎合日本首相近卫声明的“艳电”,完全接受近卫声明中的侵略要求。1939年4月8日,汪离河内赴上海,投入日本侵略军的怀抱,后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卖国协定,并联合伪北京临时政府头目王克敏,南京维新政府头目梁鸿志,组成统一的汉奸政府。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汪先任代主席,后任主席。
1939年十二月事变
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2月初,山西军阀阎锡山首先集中两个军又四个师的兵力,在日军的配合下,围攻晋西的八路军和抗日决死队,惨杀根据地地方政府干部和牺盟会干部及八路军伤病员数十人。决死队二纵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支队被迫自卫。
1940年百团大战
8月20日~12月5日,八路军调动115个团,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平古、白晋、德石等主要交通线的日军和两侧据点发起攻击。在连续三个月的战斗中,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使敌人在军事、经济、政治上遭受了重大打击,也戳穿了国民党顽固派“八路游而不击”的谣言,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
1941年皖南事变
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4日,新四军为了顾全大局,按国民党军委会要求从江南转移到江北。6日,当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队9000余人经过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围攻,新四军被迫自卫,血战七昼夜,最后,弹尽粮绝,除2000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被杀。11月17日,蒋介石诬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向世人宣布真相,并恢复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
1943年第三次反共高潮
3月,蒋介石抛出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一书。6月,乘共产国际解散之际,指使特务假冒民众团体,叫嚣“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7月,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准备闪击延安。在国民党操纵的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通过了反共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及时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并动员解放区军民积极准备保卫边区,全国人民也纷纷反对,至10月,反共高潮被制止。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重庆谈判
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举行投降签字仪式。
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10月11日,毛泽东返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继续留下谈判。这次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1946年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开始
6月底蒋介石在完成其军事部署后,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在战争第一年,就歼灭了国民党军120万人。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以主力一部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9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彻底实行土地改革。10月10日,解放军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8年9月~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一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历时52天,歼敌47.2万余人。这个战役连同其他各个战场的胜利,使得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已下降到290万人,由长期的优势转为劣势。解放军的总兵力增长到300余万人,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这个变化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歼敌55.5万余人。从此国民党军丧失大兵团作战能力。其统治中心地区南京、上海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元旦新华社发表由毛泽东起草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深刻揭露了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妄图以“和平”手段保存反动势力、破坏革命势力的阴谋。号召全国人民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为适应革命战争发展和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要求,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淮海战役结束后的休整期间,于1949年2月至4月先后进行了整编。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全军总兵力已达400万人。这次整编使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进了一大步。
3月5~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报告。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提出了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
第二,阐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第三,分析了全国胜利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党在各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第四,提出了要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侵蚀的问题。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圆满地解决了党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并为这种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重要准备。
4月20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分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
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从此覆灭。
5月27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
在4月20日~5月27日的渡江战役中,共歼敌43万余人,解放了苏南、皖南、浙江广大地区和江西、湖北、福建三省部分地区,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福建及华南、西南地区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对国民党军展开战略追击。第一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一部进军西北。
6月15~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选出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具体筹备。
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总结了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唯一的出路只有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主专政必须由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来领导,它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必须要团结,但是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互相结合。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对于反动派则实行专政,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使他们通过劳动改造成为新人。此外,毛泽东还阐述了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基本政治主张,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理论和政策上的准备。
8~9月兰州、西宁、银川先后解放。
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新政协改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19日国民党西北军政副长官兼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
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共62人。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一致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当选为委员。会议决定了国旗、国歌;确定以北平为首都,复名北京;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5日和26日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率全省军政人员通电起义,西北全境解放。
第三野战军进军东南,8月17日,福州解放。
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进军中南。8月4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及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通电起义,长沙和平解放。到9月止,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并继续向中南、西南、西北胜利进军。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