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五编 人物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92
颗粒名称:
第十五编 人物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120
页码:
939-1058
摘要:
本编记述了济南市各个现任领导、历任领导、荣誉军人、荣誉获得者以及早期革命领导人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人物
传记
杨庄村
内容
第一章 现任领导
第一节 居级领导
葛国庆 男,汉族,生于1959年9月29日,大专文化。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桥区北园镇副镇长。现任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中共杨庄社区党委书记,济南北洋集团董事长。
1968年9月~1974年7月,在北园镇杨庄小学学习;1974年9月~1977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94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农干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77年8月~ 1978年2月,在北园中学校办工厂工作,任副厂长;1978年3月~1980年12月在部队服役,任班长、文书;1981年1月~1982年11月,在济南郊区一中校办工厂工作,任副厂长;1982年12月~ 1993年,任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兼农工商合作社社长;1993~1998年1月,任杨庄村党委书记兼汇北实业总公司总经理;1998年2月~2001年6月,任北园镇副镇长,杨庄村党委书记、北洋集团董事长;2001年6月~2004年12月,任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庄社区党委书记,北洋集团董事长。
工作几十年来,葛国庆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老前辈们的支持,团结带领领导班子一班人,带领全居共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勇于改革,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带领全居人民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夸赞。
葛国庆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廉洁勤政,出于公心,秉公办事,弘扬正气,刚正不阿。在部队他是一名好战士,复员后毅然返回家乡,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奋力拼搏。
1982年,年轻的葛国庆毅然担当起杨庄村的党支部书记重担,一干就是22年。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点,发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革命精神,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情,团结同志,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乡亲们服务,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葛国庆上任时的1982年,杨庄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队,经济十分落后。当时全大队固定资产总值不足5万元,人均收入不过200元,群众过着“住旧房,卖了细粮换粗粮”的贫困生活。“倒垃圾,换大米,厕所里有人吗(挖大粪)”的大军就出在这个村庄之一,成为北园镇经济欠发达后进村庄之一。面对重重困难,他不畏惧、不甘心落后。上任初,他在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时,起早贪晚,没白没黑,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搞生产,奋力拼搏夺丰收。在人口多、土地少的情况下,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奋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
党的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全国大地。葛国庆和领导班子一班人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在20世纪80~ 90年代,他立足本村实际,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先后办起了40余处工商企业项目。至1997年,本村已建起工业、商业、房地产开发3个公司,辖13个工业企业,21个商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4320万元,建起20多万平方米的工商企业,职工队伍发展到1235人。
经20多年的发展,杨庄村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扩大对外合作,至20世纪90年代,全村已发展成为一家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村办企业有塑料油墨、电器配套开关、纸箱包装、锅炉配件、高档木器、汽车修理、钢材装饰材料供应、汽车配件、房地产开发和多种商业、服务业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是杨庄村大发展的时期,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不失时机,抢抓机遇,果断地走工商企业致富的路子。1992年,他和班子一班人,以构筑高大外经外贸为目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人才招聘,充分利用地处北园大街的地理优势,投资1800万元,在北园大街两侧建起了22000平方米的商业楼房;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集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三星级标准的北洋大酒店;又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综合服务大楼。上述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杨庄村发展经济的对外窗口,加快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步伐。至1993年年底,各业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跨入了北园镇“亿元村”的行列,成为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明星村。
在各业大发展的基础上,葛国庆和他的一班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由“小康型”向“富裕型”奋进。他以“抢抓机遇,扩大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以“搞好大流通,建好大市场,造福一方百姓”为宗旨,大踏步地新建、扩建大市场,实现建一个大市场,上一个大台阶的发展速度。先后投资2200余万元,在小清河畔建起42000平方米成片开发的工业园区。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齐全,设施良好,为省内外广大客户云集工业园兴办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葛国庆和领导班子一班人采取北边发展工业,南边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战略,在建成大型工业园的同时,又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40000余平方米的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和商业住宅楼。市场的建成开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客前来兴办商业、服务业。至2000年,两个大型市场及其附属市场的建成开业,使北洋集团总公司已成为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集团公司。其中市场经营面积4万平方米,设有大小摊位300多个,年交易额2亿元,日客流量上万人次,成为山东省规范化文明市场和济南市规范化文明市场。
葛国庆同志在集中抓好全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旧村改造工作。他采取了统一规划、分步进行的方法,先后建起了52幢居民大楼,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使全村村民永远告别住草房、住平房的历史,全部迁入了新楼房,户均居住面积100余平方米,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和山东省村级综合经济实力100强单位。
同时,进行了房地产开发,先后建成商品楼40多座,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为城市市民2000多户,5000余人提供了房源,缓解了住房难,为党和政府分忧排难做出了优异贡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条件的改善,葛国庆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现代化,不仅要经济实现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培养现代化的人。他任书记20多年来,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奋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人的素质。从抓教育人手,在厂企职工中开展了以爱岗敬业为主线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村民中开展了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政治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特别是从村情实际出发,突出抓了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全村连续15年没有出现违法犯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几十年来,他坚持“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始终抓好教育事业,舍得投资办教育,把幼有所教,青有所学,老有所养,残有所为的工作抓紧抓好,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贡献。
葛国庆同志是一个干大事业型的开拓者。他以“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为准则,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自己行为的规范,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公公正正办事。他以惊人的胆魄和毅力,审时度势,敢为人先,抢抓机遇,打破常规,超前谋略,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他任人唯贤,大胆启用,把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内行和实干家充实到关键岗位。他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出于公心,不徇私情,带出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工作勤,能吃苦,肯实干,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业务骨干群体和一支精干的经营队伍,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居共有667户,居民1807人,户户全部住上了公寓式的楼房,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居民区典雅的道路,纵横贯通;道路两旁绿树茵茵,迷人芳香的街心公园与公寓式的楼房相互映衬,别具一格,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居民实行了退休制,为居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儿童保险。一个欣欣向荣的“小康居”镶嵌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南岸。至2004年,杨庄居各业经济总收入8. 649亿元,是1978年30多万元的2883倍;固定资产1.3717亿元,是1978年5万元的2743倍;实现利税2296万元,是1978年3万元的765倍;人均纯收入4680元,是1978年108元的43倍;居办企业由1978年的2处,至2004年先后发展到40余处。
由于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经22年的团结战斗,杨庄居民走过了“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的发展道路,正向着“强盛型”发展。人民群众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哥大、手机一拨通天下”的信息时代生活,昔日“卖了细粮换粗粮”的杨庄人民,真正过上了“看彩电,听三洋,住楼房,睡软床,吃饭讲营养,家具讲高档,穿衣讲漂亮,车辆讲式样,家家大把票子存银行”的幸福生活。全居人民由20世纪70年代的“三转一提留”(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收音机);90年代的4大件(冰箱、彩电、空调、摩托车);20世纪末的4时兴(汽车、电脑、上网和外出旅游);21世纪初的三关注(私人汽车、私人别墅和子女教育大投入)的发展过程。
集体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富裕了,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了。党和国家给予了全居很多荣誉,葛国庆也被授予多项荣誉。他先后被省、市、区、镇党委和政府授予50多项荣誉,其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济南市劳动模范、济南市乡镇企业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山东省乡镇企业家等多种荣誉称号。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葛国庆和他的一班人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正在开创21世纪的辉煌,把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的这颗明珠建设得更加璀明夺目,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李志明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52年2月12日,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5年6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庄社区居委会主任,济南北洋集团总公司总经理。
1960年9月~1966年7月,在沃家小学上学,小学毕业;1966年7月~1968年7月,在济南二十一中(明湖中学)上学,初中毕业;1994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68年7月~1972年11月,在第二生产队务农;1972年11月~ 1978年4月,入伍后在四川修襄渝铁路,任铁道兵某部班长;1978年5月~ 1979年4月,任杨庄大队(杨庄、边庄、白鹤、水屯)党支部政工干事;1979年4月~1982年11月,任杨庄大队党支部委员兼民兵连长;1982年12月~1984年,任杨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连长;1984 ~ 1993年4月,任杨庄村党支部副书记;1993年3月~2001年12月,任杨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2001年12月~2004年12月,任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中,1994~2004年,任济南市北洋集团总经理。
李志明同志是杨庄居担任村居干部时间最长的干部之一。参加工作30多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他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性强,觉悟高,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克己奉公,清正为民,办事公道,出于公心,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少说多做,求真务实,是基层组织中的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1968年,他下学后毅然回到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务农,立足家乡,从农务工,服务乡亲。他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怀着一颗淳朴的心,立足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千方百计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他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带头发展水利事业,整平土地,科学种田,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取得粮菜大丰收,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上交任务。他积极响应上级关于“郊区为城市服务”的号召,集中主要精力发展蔬菜生产,每年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改善市民生活,在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劳动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他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在生产队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发展中,他和本队劳力一样,拉起地排车进城串乡,为省城济南建筑工地运石、运沙、运砖瓦。为了增加生产队的集体收入,他和乡亲们在济南火车站扛大个、当搬运工,每天由生产队记10分工,补助两角钱。辛勤地劳动,练就了个人的坚强性格和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也树立了和群众心连心的优良作风,为后来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72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着一颗保家卫国赤诚之心,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奔赴祖国大西南当起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在长达6年的部队生活中,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诚党的部队事业,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在为我国襄渝铁路建设事业中做出了贡献,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和表彰奖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复员回到家乡,至2004年,在长达26年的历程中,他先后担任了杨庄村居的党支部副书记、党委副书记、村居委主任等多项要职,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立足本地实际,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稳则乱”的发展路子,贯彻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办起运输、建筑、建材、化工、造纸、水泥预制构件、汽修、锅炉、电器开关、木器、消防修理、物资公司和北洋大酒店、金马大酒店等近40处工商服务业项目,使本居各业经济总收入由1978年的30多万元,至2004年达到8.649亿元,是1978年收入的2883倍;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08元,至2004年达4680元,提高43倍。使杨庄居由过去的“贫困型”、 “纯农型”,迈向“工商型”和“贸工型”发展的路子;村民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富裕型”发展。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坚持“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的工作方针,既抓经济发展,又抓文明建设,先后建成了“文明村”、“小康村”、“文明单位”,并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殊荣,跨人了北园镇“亿元富翁村”行列,成为济南市远
近闻名的富裕村居和文明村居。
特别是近10年,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想大的,干实的,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不失时机,抢抓机遇,迅速进行了旧村改造、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建设、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等大型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本居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加快了旧村改造步伐,至2002年,旧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成为北园镇最早完成旧村改造任务的单位之一。先后建成公寓式的居民楼52座,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居1800多口居民全部搬进漂亮宽敞的居民大楼,过上了和城市市民一样幸福的生活。
(二)加快了房地产开发,缓解了城市居民“住房难”。李志明同志身为杨庄居行政一把手,他和居委班子一班人一起,在居党委领导下,充分利用昔日盐碱涝洼地进行土地开发,先后建成居民大楼42座,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解决了2000多户城乡居民“住房难”问题,服务了城市,致富了农民,促进了居办经济的大发展。
(三)建设工业园,聚集各方能人云集杨庄办工业。
在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全部拆除了昔日的土坯茅草房,居民笑盈新楼房。居领导班子超前谋略,把节约出的几百亩土地巧安排,做到北边工业园,中间居民区,南边商业城。工业园建设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各种办厂院落、厂房、仓储等设施齐全,引来了八方商客落驻工业园,办起各种工业企业上百家,致富了商家,壮大了杨庄经济。
(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起了占地近百亩的商业城。
杨庄居地跨繁华的北园大街两侧,是发展商业的得天独厚的区域。李志明和领导班子一班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迅速在庄的南部建起了商业城——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各种商业、服务业云集此处,各显其能,兴办商业。
李志明同志是一个干大事业的开拓者,他以“功名利禄淡如水,群众利益重如山”为准则,以坚强的毅力,审时夺势,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打破常规,超前谋略,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人民群众谋了福利,实践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夙愿,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夸赞。
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拼搏,结出累累硕果。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小康居,矗立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南岸。李志明同志为这个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建国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54年5月11日,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87年4月26日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商业党支部书记,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党支部书记。
1961年9月~ 1968年7月,先后在菜市、沃家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8年9月~1971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上学,初中毕业;1990年9月1日~1993年7月,在济南市职工大学企业管理系学习,获大专文凭。
1973年7月~ 1979年10月,在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务农;1979年10月~1981年10月,在杨庄大队副业队从事建筑工,做瓦工工作;1981年10月~ 1982年12月,任杨庄水泥预制构件厂副厂长,分管生产工作;1983年初~1984年3月,任杨庄建材厂副厂长,分管生产工作;1984~1985年3月,任杨庄村工业办公室下属信昌贸易货栈副经理;1985年4月~ 1987年4月,任济南郊区物资局北园经营部经理;1987年4月~1993年12月,任济南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北园经营部经理、天桥区物资经营处经理。其中,1987~1990年,任杨庄村村委会委员;1990~1993年,任杨庄村村委会副主任。1993年4月~1993年12月,任济南北洋大酒店常务副经理兼天桥物资经营处经理;1994~1997年12月,任济南北洋大酒店总经理;1994 ~ 1999年,党委委员,分管党务工作;1999年6月~2004年12月,任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工作。其中,1995年任商业党支部书记;2002年兼任市场党支部书记。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工作中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一心一意扑在为群众服务上,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受到群众的称赞。
人民公社时期,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立足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从农务工,他和乡亲们起早贪晚,战天斗地夺高产。他响应上级关于郊区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各种鲜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服务了城市,致富了农民,为丰富城市“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他和全队劳力坚持农忙务农,农闲做工,驾起地排车进城串乡,为建筑工地拉沙、拉灰、运石、运砖,大搞副业生产。
每年黄河防汛,他战斗在黄河大堤,运土固堤,保卫黄河汛期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任杨庄大队副业队建筑队组长。带领副业队成员当起了泥瓦工,参与了珍珠泉水池、省机械厅房屋修建等多项工程建设,做到以副养农,增加集体收入,提高群众生活。
他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项目,先后办起了杨庄预制构件厂和杨庄建材厂等村办企业。在任预制构件厂副厂长期间,分管生产,每年可为城市建筑工地提供3000多方的优质水泥预制构件,年收入100多万元,成为杨庄村的骨干企业之一。
在任杨庄建材厂副厂长期间,协助厂长带领全厂职工,大力生产铺马路的预制花砖、电缆用器材,各种优良的产品,源源不断供应济南市市政工程单位。该厂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生产主导产品的同时,还为各单位、各厂家焊接梁架,加工民用零活,厂子经营红红火火,成为杨庄村的一处兴旺发达的村办企业。
从1984年起,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他在村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巧借北园大街、水屯路的拓宽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先后任信昌贸易货栈副经理,济南郊区物资局北园经营部经理,天桥区物资经营处经理,北洋大酒店常务副经理、总经理等职。他每走一地,总是立足现实,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的情况下,知难而进,奋力拼搏,使单位因陋就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团结奋进,发扬办企业的“三千”精神,做到跑遍千山万水找门路,千方百计上项目,千辛万苦跑销路,大力促进企业发展,为杨庄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1990年以来,他既抓经济工作,又抓村的党政工作,先后任村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在村居党委的领导下,他从廉政人手,以艰苦奋斗治村居,依靠党政一班人的支持,团结领导班子一班人,带领全居共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使杨庄村由过去的“纯农型”、“农工型”,发展到现在的“工商型”的社会主义新型村居,使居民的生活也由过去的“贫困型”、“温饱型”,现在过上了“小康型”的生活,使杨庄居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他分管社区的政治思想工作,协助党委书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教育全社区党员干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乡亲们服务,使党员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带头人。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的工作方针,建成了文明村、文明单位、小康村,连续多年,杨庄居荣获省、市、区、镇、办事处多项集体荣誉。
在抓好全居政治工作的同时,他和党委一班人想大的,干实的,抢抓机遇,不失时机,迅速抓好旧村改造,至2002年,全居旧村改造全部结束,成为北园镇最早完成旧村改造的单位,先后建成52座居民大楼,1800多居民全部乔迁新居,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哥大”的幸福生活。他还参与了全居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先后建成40多座大型商品楼,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使2000多户城市居民住上了公寓式的高层楼房,为缓解城市居民“住房难”做出了贡献。2000年以来,利用旧村改造腾出来的土地,不失时机地建起了占地70亩的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省内外著名商家云集杨庄居经商办企业。他兼任该市场的支部书记,协助党委分管市场工作。多年来,他出主意,想办法,拿计策,搞规划,集,中精力建设好、管理好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发展工作。该市场2003年荣获“山东省规范化文明市场”光荣称号。
在党委的领导下,多年来,他当参谋,搞服务,聚人才,献良策,参与事业领导,使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居”、“小康居”,成为省、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几十年的奋力拼搏,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人民群众的夸赞。
杨毓骑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44年9月29日,1985年6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济南市塑料油墨厂厂长。
1950年9月~1953年7月,在北园小学上学;1953年8月~1956年7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第二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94年4月~ 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57~1983年,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副队长;1983~1986年,任济南锅炉辅机厂经营厂长,负责生产业务;1986~ 1991年,任杨庄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副主任兼济南联谊毛纺厂副厂长;1991~1999年6月,任杨庄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副主任兼天桥塑料油墨厂(1992年改为济南市塑料油墨厂)厂长;1999年6月~ 2004年12月,任杨庄村(2001年12月6日撤村建社区)、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兼济南市塑料油墨厂厂长。 该同志从农、从工、从政4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觉悟高,党性观念强,克己奉公,廉洁为民,办事公道,出于公心。
从1957年起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和乡亲们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坚持稻麦两作,大抓粮菜生产。战天斗地夺高产,年年取得粮菜大丰收。特别是蔬菜生产,年年完成上级规定的上市任务,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丰富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他和乡亲们一块,坚持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在担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副业队长期间,组织生产队劳力驾起小地排车,走城串乡,为济南第二色布厂、济南自动化仪表厂、济南第一印染厂、济南第四建筑公司等单位搞运输,运送沙、石、灰等建筑材料。他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吃大苦,耐大劳,和大家一样每天记10分工,补助2角钱,挣得工钱归集体。做到农业不足工副补,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他听从党的安排,服从上级调动,走到哪里,就干在哪里。在长达4年的工业生产中,他任济南锅炉辅机厂经营厂长,负责镇办企业的业务。为搞好工厂的经营,他发扬千方百计上项目,走遍千山万水跑销路,发扬千辛万苦谈业务的“三千”办厂精神,为了经济发展,走南闯北,跑遍全国各地,挖掘本厂所需商品物资,销售本厂的物件,为工厂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1986年,他回村担负起村委会副主任职务。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一面做好村委会的分管工作,一面担负起济南联谊毛纺厂副厂长的工作。参与了该厂的筹建和经营工作。这个厂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纱锭达3000多个,最高年产量20多万平方米,产值400万元,成为当时济南市郊县区最大的毛纺厂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在村党委、村委会的领导下,他又参与了济南市塑料油墨厂的筹建、建设、经营的全部工作,并兼任该厂厂长,集中主要精力抓好该厂的生产、经营工作。在该厂的15年中,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一心扑在事业上。他以身作则,带头实干,依靠全体职工的整体功能,起早贪晚,无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整日靠在厂的经济发展上。
由于他的艰苦努力,使油墨厂生产经营长盛不衰,在同行林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始终站稳了脚跟,长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该厂生产蒸蒸日上,年产量700余吨,销售收入突破1700万元,实现利税11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700余万元。
在办厂15年中,他不忘国家和集体,每年上缴国家税金20余万元,上缴村委会10余万元。同时,他对身残人献出一片爱心,吸收身残人人厂就业,为他们办理了社会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使全厂职工青有所为,老有所养,为其排忧解难,为社会分担困难做出了贡献。
该同志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拼搏,为全居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1985年,他被评为区级先进供销工作者;1988~2003年,每年均被评为镇、办事处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他荣获济南市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附:《当代中华优秀儿女》一书载文
杨毓骑,济南市塑料油墨厂厂长。出生于1944年9月,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师,北洋集团副书记。主要工作成就:不断增加企业效益。个人曾获天桥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称号。在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中,1.以点概面(设立地区办事处,增加产品覆盖面)。2.依据ISO9002标准建立体系并通过认证,全面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活力。企业发展设想:发展成为在国内软包装行业中,高科技含量油墨品种生产的知名厂家。济南市塑料油墨厂是在我国科学、文化、包装、装潢艺术事业及印刷工业的日益发展的趋势下,组建成立的新型现代化油墨制造厂家。本厂建于1991年,隶属济南市北洋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产1000万元。主要生产的“麒麟牌”油墨现有十四大类:包括凹版塑料油墨、复合塑料油墨、A56型高强度液体膜油墨、抗水防冻油墨、PVC收缩膜油墨、单液系耐蒸煮油墨、装饰印刷用水墨、纸张凹版油墨、D58低残留复合塑料油墨、耐晒防褪色油墨、柔版塑料油墨、水性柔版油墨、水性凹版油墨、凹版铝箔油墨,共计百余种花色。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发展高科技、高技术为目标,使该厂不断引进高标准的生产设备,有英国翁开尔砂磨机以及国内的先进砂磨机,油墨检测仪器是采用微机程控的气相色谱工作站检测产品。保证不会产生有异味、残留量超标这种现象。油墨配色、调色,是由美国奥丽色彩测量仪全套微机控制系统,以及手提电脑色差仪来掌握。主要加强同客户间协调,油墨品质的提高,减少由于颜色不符而导致退货的经济损失, “为用户优质的服务”是该厂信誉之本。同时与巴斯夫、德谦、汉高、卡博特、翁开尔等国际化工集团中国化理商保持长年稳定需求关系。在国内,众多知名厂家直接为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坚实后盾。精干的职工队伍,专业的油墨工程师及技术人员,使油墨厂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生产能力2000吨,销售额年年增长,成为油墨行业山东地区知名企业。本企业依据GB/T19002 - ISO9002:1994建立了质量体系,并取得了中国方圆委认证中心颁发的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同时还是国家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定点检验单位,从而更加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该厂将以饱满的热情,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取得受益者更大的信任。本厂南邻济南市繁华的北园商业街,北靠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厂长杨毓骑及全体员工竭诚欢迎广大用户光临指导。
张象奎 男,汉族,生于1954年3月26日,大专文化。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0年9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建筑队业务负责人,杨庄预制构件厂厂长,济南联谊毛纺厂经营厂长,济南天桥汽车配件经销公司经理,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商业党支部副书记。
1960年7月~1966年7月,先后在沃家庄小学和张庄小学上学,小学毕业;1967年9月~ 1970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上学,初、高中毕业;1994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70 ~ 1977年,高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务农;1977~1978年,在北园大队运输队务工;1979~1981年,任杨庄建筑队业务负责人;1982~1984年,任杨庄预制构件厂业务厂长;1985 ~ 1989年,任杨庄预制构件厂厂长;1989~1990年,任济南联谊毛纺厂经营厂长;1990~2002年10月,任济南市天桥汽车配件经销公司经理;1993年3月~ 2001年5月,任杨庄村委会副主任;2001年6月~ 2004年12月,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01年6月~2004年12月,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01~2004年,任杨庄社区党委下设商业党支部副书记。
该同志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参加工作30余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热心做好分管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立足工作实际,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为群众过上小康生活,为全居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20世纪70年代,他高中毕业后,毅然回村务农,和乡亲们并肩战斗,战天斗地夺高产。他起早贪晚参加农业生产。所在七队,每年种菜七八十亩,每年向城市供应蔬菜近百万斤,在为城市服务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进入80年代,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在参与杨庄建筑队初建工作中,在无资金、无设备、无门路的情况下,迎着困难上,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起了村办工副业项目。他和乡亲们托亲告友,千方百计承揽工程,走出了建筑事业的新路子。至1981年,这支年轻的村办建筑队职工发展到30多人,在济南市发展了六七处较大工地,年完成工程量上万平方米,年收入五六十万元,成为村办支柱企业。
在任村办企业杨庄预制构件厂厂长期间,从参与筹建,到正式投产,倾注了心血。他和其他领导团结战斗,抢抓机遇,批量生产建筑用预制构件,产品畅销济南市及周边县区,深受建筑行业欢迎。该厂最高年份年产预制构件4000多立方,职工队伍发展到40余人,年销售收入110多万元,实现利税40多万元,产品质量跨人济南市同行业前3名,成为一处兴旺发达的村办企业。
他在任济南联谊毛纺厂经营厂长期间,积极开拓市场,披星戴月,走南闯北推销产品。北到河北省,南到江苏省,走遍省内外几十个市县,千方百计寻找用户。为了工厂的发展,他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废寝忘食地工作。辛勤的工作,使联谊毛纺厂日益发展壮大。在任期间,年推销毛织品10多万米,营业收入200余万元,职工队伍发展到120多人,成为村办联合企业的佼佼者。
党的需要就是他的职责。1990年,他积极参与筹建天桥汽车配件经销公司。搞商业是个新行业,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紧缺的情况下,他和领导班子一般人迎着困难上,首先解决商业门头房,在一座四层楼房里整修了2000多平方米的商业房间,村委会投资40余万元购置了商业货架,添置了一部双排130客货两用车,从本村选调了20多名青年,又外聘了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30多人的营销队伍。经过系统的培训,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从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从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苏、上海等省市,购进东风140,北京130,北京212,解放141,黄河牌汽车等总程及配件,经销人员诚信经营,热心为顾客服务,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信誉,赢得顾客的青睐,产品畅销各地。最好年份,年购销额800余万元,年销售额360余万元,年实现利税70多万元,为全村过亿元做出了贡献。
1993年任村居委会副主任以来,在村居党委的领导下,分管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协助党委、村委抓好企业生产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公用事业。建好老年活动室,抓好学前教育,办好学校,使幼有所教,青有所学,老有所养工作落到实处。为活跃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情操,寓教于乐,组织起20余人的京剧演唱队,10多人的歌曲演唱队,30多人的中老年舞蹈队,配备了各种活动器材,坚持业余演练、节假日演出的方式,演出多种多样的文艺节目,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他在抓好居委会的中心工作外,组织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每年春节举办一次迎春花灯会,连续举办了六年,受到居民的夸赞。
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杨庄村建成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单位,较早跨入山东村级综合经济实力100强行列,为全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王毓祺 男,汉族,初中文化,经济师。生于1946年4月30日,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1952年9月~1958年7月,先后在张庄、沃庄、济南市青龙街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58年9月~1961年7月,在济南第五中学上学,初中毕业。
1961年8月~1962年,在张庄一队务农;1962~1963年,任张庄第二生产队会计;1963~1969年,任杨庄二队队委会委员;1969~1970年,在济南铁路扛大个、当装卸工;1971~1981年,任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长;1981~1983年12月,任杨庄大队副大队长;1983年12月~1984年3月,任杨庄副食品商店经理;1984年4月~1984年12月,任济南市跃进汽车修理厂厂长;1985年1月~1986年12月,任济南市公社工业局供销公司第一门市部(即更名后的济南郊
区华泰商业贸易公司)经理;1987~1988年,任杨庄村基建办公室主任;1989年1月~1992年12月,任济南市华龙电器开关厂厂长;1993~1997年12月,任济南市北洋大酒店副总经理;1998~2004年,任杨庄村(居)基建办公室主任;1999~2004年12月,任杨庄村委、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1998年被评为经济师。
该同志立足家乡,从农、务工、从政44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他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他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办事公道,出于公心,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少说多做,求真务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受到大家的称赞。
1961~1983年长达22年的时间里,他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带领广大乡亲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农忙,他和乡亲们战天斗地,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坚持稻麦两作,夺取粮菜大丰收。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近郊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完成蔬菜上交任务,在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丰富城市市民“菜篮子”工程中,做出了优异的贡献。
他农忙务农,农闲做工。他和乡亲们拉起地排车进城串乡搞运输,到济南铁路上扛大个,当装卸工,和乡亲们一样每天记10分工,生活补助2角钱。吃大苦,耐大劳,搞副业挣了钱增加集体收入。在长达10余年的生产队长工作中,他带领第八生产队的父老乡亲务农从工,尽力发展生产,提高群众生活,积极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在任杨庄大队副大队长期间,协助大队党支部、大队管委会做好全大队的工作,一手抓好全大队的粮菜生产,一手发展村办企业,带领全大队人民艰苦创业,发展生产。
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的富民政策进村庄,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迅速投入到发展村办工业、商业、服务业中去。他办起了当时北园路较早的商业服务项目——杨庄副食品商店,经营群众急需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后来的村办企业发展带了个好头,打下了基础。接着,他担任了济南市跃进汽车修理厂厂长和公社工业局供销公司第一门市部经理,在发展商业和服务业上开了先河。同时,他先后参与创建了电器开关、北洋大酒店,充分利用北园路的商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为村办企业做出了优异贡献。
在任杨庄村基建办公室主任期间,在村党委、村委会的领导下,和其他同志一块,参与了旧村改造、房地产开发、代管代建工程、公共建设工程、变电室工程、基础建设工程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先后建起居民楼52座,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安排居民948户,全部居民住上了公寓式的高层楼房。在抓好旧村改造的同时,积极进行房地产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先后建起13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楼40多座,解决了2051户城乡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同时,为本居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保障。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根据村党委、村委会的规划安排,参与并领导了工业园建设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建设,为各地业户云集杨庄建功立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兴办工业、发展商业的良好环境。
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奋斗,杨庄居彻底摆脱了贫困,建成了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小康居,矗立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南岸。王毓祺同志默默奉献,为这个村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马青青 女,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3年5月4日,原籍山东省青州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4年6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社区党委委员,杨庄妇联主席、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等职。
1970年9月~1975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75年9月~1979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上学,初、高中毕业;1994年4月~ 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81年5月~ 1983年1月,在北园织袜厂任车工;1983年2月~1985年6月,任北园制棉厂车工;1985年7月~1991年9月,任杨庄小五金加工厂出纳员;1991年10月~ 1998年12月,任杨庄村档案室管理员;1998~2004年12月,任杨庄村(社区)妇联主席、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等职;2004年任杨庄社区党委委员。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多年来,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起早贪晚,没白没黑,跟踪服务,为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她坚决贯彻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经常性工作“三为主”的方针,工作中做到:计划生育同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相结合;同开展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活动相结合;同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利用人口学校这个教育阵地,组织全居育龄妇女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学习新婚、避孕、生育、哺乳知识,学习药具使用方法等知识。由于她辛勤地工作,杨庄居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居女性初婚晚婚率达100%;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达100%;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连续十多年荣获区、镇、办事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其中,2000年2月荣获中共天桥区委、天桥区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三为主”模范村居光荣称号,她个人也多次荣获区、镇、办事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
该同志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妇联工作。她在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工作方针,积极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组织、教育妇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巾帼建功”、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2001年4月,杨庄村被山东省“五好家庭”创建活动直辖市小组评为“美在家庭”活动示范村;2002年12月,被济南市妇女联合会把杨庄居定为社区妇女工作示范点单位;2003年3月,杨庄社区居委会妇女舞蹈队荣获济南市庆“三八”泉城巾帼风采展演奖。
1991 ~ 1998年长达8年的时间,她任档案管理员,从无到有,建起了杨庄村档案管理室,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各种档案6000多册,成为区、镇档案先进工作单位。其中,1993年12月,杨庄村被济南市档案局评为村级档案工作市级先进单位,评为济南市先进档案室。
她不辞辛苦,不怕工作繁而杂,总是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她还承担起老龄委办公室主任工作,定期为老年退休人员发放退休金,每年还发放生活补贴;定期为老年人查体,发现疾病及时送医院治疗;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每年一次外出旅游,让老年人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愉快生活,健康长寿。她还分管民政工作,做好居民的生活安排、帮贫致富等工作,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群众的称赞。
张秀亮 男,回族,大专文化。生于1963年11月7日,原籍济南市北泺口,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4年6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社区党委委员,社区居委会财务科科长。
1970年12月~ 1976年6月,在北园镇北泺口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6年9月~1977年7月,在黄河航运局职工子弟小学戴帽中学上初中一年级;1977年9月~1980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94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其中,1994年9月~ 1996年1月,在山东大学成人教育财会班学习财务专业。
1980年11月~1984年11月,任济南市公社工业局供销公司第一门市部会计;1984年12月~1986年12月,任杨庄建材厂会计;1986年12月~1991年1月,任杨庄村会计;1999年1月~ 2004年12月,先后任杨庄村、杨庄社区居委会财务科科长;1990年3月~2004年12月,先后任杨庄村委、杨庄社区居委会委员;2004年3月,任杨庄社区党委委员。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年来工作勤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注重自身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政业务,一丝不苟地做好财务工作。为完善市场发展,加快旧村改造,合理调配资金,提供资金保障。严格把好财务关,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杜绝不合理的
开支。配合有关部门,通过验资、评估,完善了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加强了社区各部门、公司各科室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公共关系,较圆满地完成了党委、居委交办的工作任务。
良好的业务素质,热诚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无止境的追求,受到了党委领导和社区各部门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誉,为杨庄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利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1年9月25日,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3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委员,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团委书记,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北洋集团武装部部长等职。
1968年9月~ 1973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小学毕业;1973年9月~1978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上学,初、高中毕业;1994年4月~ 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78年7月~ 1982年,下学后回杨庄第七生产队务农;1983年1月~ 1984年5月,在杨庄预制构件厂务工;1984年6月~ 2004年12月,先后任村委会、居委会委员,民兵连长、武装部长、治保主任、团委书记等职。其中,1996年6月~2004年12月,任村居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20多年如一日,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坚持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杨庄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回村务农。他起早贪晚,没黑没白,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搞生产,奋力拼搏夺丰收。他积极响应上级关于“郊区为城市服务”的号召,种好粮菜,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各种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农闲时间,他和乡亲们一块拉起地排车,为生产队搞副业,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在杨庄预制构件厂务工阶段,他任生产组长,率先垂范,带头实干,抢抓市场机遇,不失时机地为城市建筑工地生产水泥预制构件。使杨庄预制构件厂年生产能力达4000多立方,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成为杨庄村的骨干企业之一。
在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长达20年的日日夜夜里,他不负众望,在党委和居委会的领导下,带领广大民兵、团员、青年,积极为本居两个文明建设搞好服务,保驾护航,被誉为经济建设的“守护神”,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主要工作为: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发挥民兵、团员、青年战斗队、突击队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年轻人组织起来,成为党委各项工作有力工具,为党的中心工作冲锋陷阵打先锋。他在党委的领导下,首先建好民兵组织,将全居近200名18岁至35岁的青壮年组织起来,建好连排组织。把160多名青壮年编人普通民兵组织,下设了3个排,1个班,又把20多名18岁至28岁的青年编入一个基干民兵排。根据上级民兵工作的安排,坚持平时多训练,关键时刻拿得出,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突击队、战斗队。同时,建设好团委、治安保卫、纠纷调解等组织,为营造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二是抓好抗洪抢险工作。每年黄河防汛、抗洪抢险成为广大民兵、青年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一到汛期,他一马当先,带领广大民兵开赴黄河,驻守沿岸,吃住险地,昼夜奋战,确保黄河大堤加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1996年黄河发大水,他带领两个基干班的24名精干民兵,在黄河大堤连续战斗24天,战胜大水,保住了一方平安。三是为党和国家的中心服务。每年国家、省、市、区四级两会(人代会、政协会)期间,他积极按照上级的要求和社区党委、居委的安排,万无一失地做好“四级两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细心地排查矛盾纠纷源,掌握治安动向,做好民事调查和上访人员的工作,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把矛盾处理在基层,为各级两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平日,选拔优秀的党团员和先进青年,组成30余人的治安防范巡逻队,白天由10多名保安人员不停顿的巡逻;夜晚20多人两班倒进行彻底巡逻,确保日夜安全,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四是抓好招收新兵和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任民兵连长20多年来,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领导下,年年为部队输送合格的新兵,被市、区、镇评为先进民兵连等多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每年招兵工作一开始,他根据上级招兵任务和招兵条件,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组织符合年龄段青年进行体检,协助上级选拔优秀青年输送到解放军这个大学校。年年有20多名青年要求入伍,每年为部队输送2~3名,最多时每年输送5名优秀青年入伍。从1984年以来,先后已有40名优秀青年入伍,99%的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立了功,有的被评为优秀战士,还有的晋升为营团级军官。在复员的30余名退伍军人回家后,把部队学到的好思想、好作风、专业技术带回家乡,在家乡当了书记、主任及厂长、经理等职,成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五是抓好拥军爱民工作。每年招兵后,新兵走时召开隆重的欢送会,披红戴花,专车送行。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召开军属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排忧解难。每年为现役军人家属发放优抚金1500元,节日发放慰问品。平日经常走访军人家属,在住房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做好工作,让当兵的放心,让军属安心。在入伍人员复员后,及时迎接并介绍居里经济发展情况,教育安心家乡建设。协助区、镇、街道办事处,分别情况进行安置。六是抓好纠纷调解工作。经常进行动态排查,及时发现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单位之间的纠纷矛盾,靠前工作,及时调解,达到团结和睦,互帮互助,为省级文明单位增光添彩。七是根据建设“平安山东”的指示,认真抓好“平安居委会”工作。组织治安防范部门全体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努力工作,做到看好家,护好园。打击邪恶,扶正压邪,及时擒获小偷小摸和扰乱社会秩序的坏人,及时送到联防、警卫区或派出所,把不安定的因素处理在萌芽状态。八是当好各级党政部门的助手,当好社区党委、居委会的参谋,服从工作大局,服务工作中心。凡是上级发出的号召,他都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他组织广大民兵、团员、青年,积极投入整治市容环境,清除“八乱”,对主要街道加强管理,做到整齐有序。同时,积极倡导和建立文明街、文明院、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医院,评选先进单位和“五好”家庭、“十佳”文明户活动,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杨庄社区居委会做出了贡献。
刘继有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2年12月25日,1995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委员,杨庄社区共建委员会主任,济南北洋集团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
1968年9月~ 1973年7月,在杨庄 小学学习,小学毕业;1973年9月~ 1978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 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94 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 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 文凭。
1978年8月~1979年8月,在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1979年8月~1984年,在济南市供销公司第一门市部工作;1984 ~ 2004年,在杨庄居委会工作,先后任汽车队队长、居委会委员、杨庄社区共建主任、济南市北洋集团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
“面对着社区广大群众的重托与厚爱,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增光添彩,为广大群众站好岗、服好务,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这是刘继有在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当选就职大会上向广大群众说出的心声,做出的庄严表态。 26年前,刘继有高中毕业后,毅然放弃进城参加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同他的同龄人一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立足家乡,以土为本,出大
力,流大汗,多打粮食,多产蔬菜,为城乡人民的生活做奉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他和村里的年轻人参加了杨庄村第一家商业企业——济南市公社工业局供销公司第一门市部的工作。工作中,他尽职尽责,事事抢先,吃苦耐劳,抢抓机遇。为搞好企业经营,他走南闯北。为节省费用,他吃地摊饭、住招待所,不辞辛苦,每年都做出较好的成绩,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7年,他被调到村委会任汽车队长。他无论做什么,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他为保证用车及时,业余时间从未休息,一直在汽车保养上下功夫,做到平时保养好,用时不出错。“严格要求,率先垂范,热情服务”,这是他的工作宗旨。他身为汽车队队长,工作中,他带领广大驾驶员苦练本领,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积极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及时将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驾驶员。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年度评审,做到有奖有罚,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驾驶员的积极性,确保了行车安全。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杨庄车队连续多年未出现重大交通事故。他在17年的驾驶员工作中,从未出现一次交通事故,安全行车40万公里,年年被市公安局等主管单位评为先进驾驶员,并于199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多年来,他分管第三产业的房租收缴工作。工作中周密运作,有计划,有分工,做到对新客户热情服务,对老客户以诚相待。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他做到所辖区域内的客户单位地址要认识,单位负责人要熟悉,积极走访。广泛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客户、团结客户,及时为客户排忧解难,促进经济发展。
他排除种种困难,千方百计追缴欠款。对房租的死账,经常为一笔欠款跑几十趟。用他的勤奋工作,先后追缴欠款近百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集体经济的损失,受到领导的好评。 20多年的拼搏,20多年的奋斗,他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为杨庄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上级的表彰,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第二节 部门领导
李洋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79年10月17日,2000年12月5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党政办公室主任。
1986年9月~ 1992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济南第十三中学习,初中毕业;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济南第七中学学习,高中毕业。
1998年12月~2000年12月,应征入伍,在青岛警备区通信连服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杨庄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工作,先后任干事、党政办公室主任等工作。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积极报名应征入伍。在长达两年的部队生活中,团结同志,听从指挥,刻苦学习,加强训练,被评为优秀战士。在连队任战士期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发扬部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思想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好本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部队复员后,他听从组织安排,到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工作。协助市场领导加强市场管理,热心为业户和顾客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促进经济发展。
任社区党委、居委“两委”办公室主任以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他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的作风。思想作风正派,对自身要求严格,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扎实主动,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后,充分认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主动为党委、居委和集团公司领导当参谋、献良策,协助领导做好工作。平日工作中,坚守工作岗位,立足为领导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不怕工作多和累,不计工作繁和杂,起早贪晚,兢兢业业,树立为“两委”服务,为市场服务,当好服务员、后勤兵,充分发挥办公室“窗口”作用,树立社区党委、居委会集体领导形象,维护“两委”的权威,调动办公室及其职能部门的整体功能,积极为杨庄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大的贡献。
葛宝君 女,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57年6月3日,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1996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北洋集团工会委员会主席。
1963年9月~1968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8年9月~1972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上学,初中、高中毕业;1994年~1996年,在山东省经济干部学院财会专业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72年8月~1979年,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记工员;1979年初~同年11月,任杨庄大队建筑队会计;1979年12月~1984年,任杨庄大队财务室出纳员;1984~1989年,任杨庄水泥预制构件厂会计;1989~1990年,任济南联谊毛纺厂会计;1990年7月~2000年,任济南市天桥汽车配件经销公司会计;2000~2004年,任济南北洋集团工会委员会主席。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高中毕业后,她毅然回村参加农业生产,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记工员,立足农业,建设家乡。她和乡亲们走稻麦两作的农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特别是在郊区为城市服务工作中,她和广大妇女一马当先,战天斗地夺高产,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每天驾起地排车西到12马路,东至济南东部,两个妇女拉一吨菜,送往各蔬菜销售点。把菜卸车后,再拉回垃圾做肥料,种好粮菜田,为服务城市,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她和广大妇女一道,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农忙务农,农闲做工,驾起地排车走城串乡,为生产队搞好副业生产。她和男劳力一样,拉楼板、沙子、砖瓦、水泥、石灰等建筑建材,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她先后任杨庄建筑队、杨庄大队财务室、杨庄大队水泥预制构件厂、济南联谊毛纺厂、济南市天桥汽车配件经销公司等单位的财务工作,一干20余年。她工作勤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注重自身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政业务,一丝不苟地做好财务工作。为完善市场发展,加快旧村改造,合理调配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抓紧了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落实,形成了完整的、适应市场发展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严格把好财务关,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杜绝不合理开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通过验资、评估,完善了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加强了社会各部门、公司各科室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公共关系,圆满地完成了党委交给的工作任务,为理好财、把好关做出了贡献。
2000年以来,她担任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工会主席,任职5年来,她团结带领工会一班人认真学习《工会法》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宗旨,为广大职工谋利益,积极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带领广大职工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谋利益,求发展,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30多年的拼搏,30多年的奋斗,在杨庄两个文明建设中,她主动为党委、居委领导当参谋,搞服务,协助领导做好工作;平日工作中,立足于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不怕工作多和累,不计工作繁和杂,起早贪晚,兢兢业业,为杨庄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群众的夸赞。
刘淑香 女,汉族,初中文化。原籍济南市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杨庄社区卫生室主任,职业医生资格。
1959年9月~ 1965年7月,先后在菜市小学、沃家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5年9月~ 1968年7月,在济南十七中上学,初中毕业。
1968年8月~1971年,任杨庄第八生产队出纳员;1970年8月9日~2004年12月,先后连续任杨庄大队、杨庄村、杨庄社区卫生室赤脚医生、农村医生、卫生室主任。
1970年8月9日,杨庄大队建立合作医疗卫生室,刘淑香为第一任卫生室工作人员,至2004年,她一干就是35年,为杨庄村的父老乡亲医疗治病,倾注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她初中毕业后,不久便担负起大队卫生室工作。在学历不高、无有医疗知识的情况下,她怀着一颗情系群众的心,迎着困难上,刻苦学习医疗知识,虚心向内行拜师,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磨炼了一手硬功夫,达到了农村医生的任职资格。35年来,经过六次搬迁,她不唯条件,不怕设施简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工作,逐步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居,大病及时转院,转危为安,先后为5万余人次治疗疾病,保证了身体健康。在20世纪70年代,她身背一个药箱,深入农户,到达田间,为乡亲们查体治病,时称光荣的“赤脚医生”。几十年来,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有医病者,夜夜有叫门声,不论白天深夜,只要有人叫到,她都迅速出诊,救助病人,被群众誉为“光荣的白衣天使”、“闲不住的好医生”,受到老少群众的夸赞。
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她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基层医疗单位医生,她光荣的被评为济南市级先进工作者,连续被区、镇、办事处评为先进卫生工作者,卫生室也被天桥区卫生局评为甲级卫生室。
她热心服务,精益求精的医疗工作,为杨庄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上级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路延平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50年3月22日,1996年6月18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大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车辆管理科科长。
1958年9月~ 1962年7月,在水屯小学上初小;1962年9月~1964年7月,在沃家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4年9月~1967年7月,在济南二十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
1967年8月~1975年4月,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75~1982年,先后在杨庄生产大队任12、25、50马力拖拉机驾驶员和汽车驾驶员;1983~2004年,任杨庄社区居委会车辆管理科科长。
该同志下学后回到家乡,立志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他和乡亲们一道,立足农业,以土为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农忙务农,农闲做工。他和其他乡亲一块,到济南火车站当装卸工,每天记12个工分,补助2角钱,挣得的钱归集体收入,以提高工分值,增加群众收入,为提高群众生活做贡献。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杨庄生产大队先后购进12马力、25马力、50马力拖拉机,他成为其中一名拖拉机手,农忙收稻麦,农闲搞运输,以增加集体收入。
1983年以来,他任杨庄车队负责人工作,对全居150辆大型吊车、铲车装载机、大型挖掘机、各式大小货车及小轿车、面包车等,进行了认真有序的管理。他及时传达公安局、交通局有关车辆的指示、规定、要求及注意事项,学习有关事故的典型材料,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遵纪守法,开好安全车。积极参与违章事故处理,协助公安、交通部门及时处理事故。每年组织全居100多名驾驶员学习,及时把新的交通管理规定传达、落实下去。同时,每年两次进行车辆年审,为全居的车辆审查做好服务工作。
30余年的奋斗,30余年的拼搏,路延平为杨庄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李更新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55年10月,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用水、卫生办公室主任。
1963年9月~1968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8年9月~1972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上学,初、高中毕业。
1973~1974年,在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1974~1984年,在北园建筑队做工;1984~1987年,创建济南市北郊纸箱包装厂,任厂长;1987~2002年,任济南保温瓶厂下属纸箱厂负责人;2002年10月~2004年,先后任卫生办公室和用水办公室主任。
该同志下学后参加生产,务农、务工30多年来,先后在生产队抓好粮菜生产,为城市服务,为“菜篮子工程”服务。后从工当好建筑工人,为城乡房屋建设贡献力量。1984年,他积极投入村办企业的发展建设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创建了济南市北郊纸箱包装厂,并任厂长,开创了杨庄村的纸制品包装业,建成了杨庄经久不衰的骨干企业,使包装厂成为杨庄长盛不衰的支柱企业之一。担任杨庄社区居委会用水、卫生办公室主任工作后,工作认真,扎实工作,做出了成绩。在用水管理上,一是热心准时为用户维修管道;二是定期足额收取水费。在卫生管理上,一是认真负责地代收卫生费;二是抓好街道乱扔、乱贴、乱画的“三乱”工作,保持社容的整洁卫生;三是组织8名楼道保洁人对22座大楼的楼道、院落搞好清洁卫生,为杨庄这个省、市、区、街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增光添彩,为杨庄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李俊杰 男,汉族,中专文化,生于1977年2月,200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杨庄社区居委会用电办公室主任。
1984年9月~198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1989年9月~1990年7月,在济南市青龙街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90年9月~1993年7月,在济南第五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学习,中专毕业。
1996年7月~1997年11月,在杨庄村用电办公室工作;1997年12月~2001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先后任后勤部战士、士官;2001年11月~2004年12月,任杨庄社区居委会用电办公室主任。
1997年12月,该同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毅然地踏人军营大门,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进入部队后,他刻苦训练,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牢记江总书记“五句话”的要求,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新兵连3个月完成了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并于1998年2月在新兵连受嘉奖一次。之后,在后勤部军需科任保管员、采购员,还做过维修工,又到训练队学技术。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岗位换了,但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实干的作风没有变,军旅生涯几年如一日,积极努力,工作认真,业务技术显著提高,领导交给的任务都是认真完成,受到了单位及领导的好评,并于1998年12月受嘉奖一次,2000年12月被后勤部评为优秀士兵。作为一名军人,实践着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
2001年年底转业回到家乡,担当起杨庄村用电办公室负责人的工作。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性质并没有变。在部队时,是做好部队的后勤保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服务;回到家乡,同样也是为家乡的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村民生活和本村的各项事业及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
回到家乡后,在党组织及领导的关怀、培养下,发扬在部队养成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带领用电办公室职工为村里几百家单位和近万户居民提供着正常有序的电力供应及热情周到的维修服务。
电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从发电到使用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用电服务工作是一项紧张、持续的工作。村里的用电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看似简单,却是一项服务基层、面向百姓的工作,服务面广,服务内容烦琐,对于供电问题中少数不理解的人,还要有一种耐心、细致的心态去面对。
夏天是用电的高峰。2002年,是一个异常炎热的夏天,也是一个不平常的夏天。村子的东部居民区只有一部变压器,却承担着向杨庄东路、幸福小区等近20座居民楼供电的任务。夏季的夜晚是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因为晚上是全家团聚的时间,电视、风扇、空调、照明全部打开。当时整个居民区最大的用电负荷达到了600安,而这台315KVA的变压器允许输出最大电流在500安以下。为了使变压器能够正常工作,不出现危险隐患,保障尽可能多的用户用电,他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轮流加班,维护变压器正常运行。一天傍晚,一场大雨过后,天气格外闷热潮湿,他和一位同事来到变电室,发现电流表指数指向了700A,一阵紧张,以为是电流表出了问题,赶紧拿来手持电流表一测,果然接近700A,走进高压室,一阵阵热浪迎面而来,变压器像一个大火炉,让人不敢靠近。这种严重的超载,不仅会烧坏变压器,造成停电事故,严重的还会使变压器内部短路引起爆炸。他们都突然紧张起来,怎么办?只有实施“拉路”减少用电负荷。于是,停止了对其中两座楼的供电,之后变压器才相对平稳下来。等到11点钟人们都已入睡,他们试着合上闸,送上电,冒着危险,千方百计做好维修工作,保障了众乡亲的用电。多年来,他和办公室同事齐心协力,一心一意扑在为群众服务上,并带领这个集体共同努力,多次被上级用电管理部门评为用电先进单位。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节 厂企领导
杨金水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54年9月1日(古历),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5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市北郊纸箱包装厂厂长。
1961年9月~ 1966年7月,先后在菜市小学、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6年9月~1969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明湖中学)上学,初中毕业;1994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69年8月~1980年10月,在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务农;1980~1982年,在北园食品厂务工;1982~1985年,在北园凤凰家具厂务工;1985~1987年,个体运输户;1987年12月~1989年,任济南市北郊纸箱包装厂业务员;1989~2004年,任济南市北郊纸箱厂厂长。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该同志自从走出学校大门,毅然回到村里务农,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一干10多年。他立足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他积极响应上级关于近郊为城市服务的号召,积极发展蔬菜生产。深翻土地,兴修水利,稻麦两作,科学种田,年年夺取蔬菜生产大丰收,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在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工程中做出了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巧借党的富民好政策,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先后从事食品业、家具业和个体运输业生产。他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市场动态,积极投入到市场激烈竞争中去,与广大职工团结一致,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他走南闯北,走遍各地,挖掘所需商品物资,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1987年后,他先后任济南市北郊纸箱包装厂业务员、厂长工作,一千18年,使该厂在同行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他和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保持了长盛不衰的生产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8年来,他始终坚持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奋力拼搏,精心探索,适应形势,把握机遇,立足于求发展、求上进,生产的各种包装箱畅销省内外各地,受到用户的青睐。使该厂由建厂初期资产总值不足8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初具中等企业规模的骨干企业。至2002年,该厂拥有职工70多人,厂房占地面积7980平方米,建筑面积472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28万元,流动资金226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20万元,实现利税140万元的一处兴旺发达企业。
在治理该厂工作中,杨厂长的“治厂经”是:一是以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为适应市场对包装纸箱产品的日益高档要求,他先后多次更新生产设备,在同行业中占领至高点,以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他先后购进德国最新设备,平均日产纸箱1.5万只,年生产能力400万平方米,比过去提高几十倍。二是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企业信誉。他始终坚持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亲自主抓产品质量,组建了制度健全的质量检查机构,质量措施得力,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并连续多年被济南市经委、济南市包装工业办公室、济南市包装技术协会评为“济南市优秀包装企业”、“济南市包装工业样板示范企业”光荣称号,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和济南市包装行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三是推行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千方百计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多年来,他始终推行了“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事故)、“五定”(即设备润滑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定人)生产管理制度,在机械设备保养、降低损耗、提高效益上走出了自己管理的新路子。四是从个人做起,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他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忠于党,忠于人民,团结同志,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出于公心,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忠心耿耿地做好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超前谋略,为职工的生活提高关心的无微不至,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
该同志多年来扑在企业发展上,办厂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张家顺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56年5月20日,1994年6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东大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鹏程储运有限公司经理。
1962年9月~1967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7年9月~1972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72年8月~1979年,在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务农;1979~1981年,任杨庄大队油漆组油漆工;1981~1982年,在济南市公社工业局第一门市部(联营)做基建工作,系该门市部第一名推销员;1983年7月~1985年,任济南市公社工业局综合门市部第二组负责人;1986年10月~1991年,任济南市华泰商业贸易公司经理;1992~1994年,任济南市天桥华泰机电物资供应站经理;1994~2004年,任济南鹏程储运有限公司经理。
经理张家顺办企业的创业历程及经验总结我是1979年5月从生产队调入本村小厂当油漆工,重点在济钢刷油漆,任班长、业务员,领着职工及家属干活。当时分组承包,领导给我布置了不少工作,我都安安全全、保证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我常想,年轻人吃点苦、受点累是应该的,不懂就学、就问,虚心请教,有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
1980年,调回本村协助建商店,任负责人。领着建营业室及仓库,抓质量,算成本,保证了安全进度及按期开业。
1981年,领导决定把我调到门市部工作,任业务员,组织进货,使杨庄第一个商店——综合门市部有上千个品种型号。我想,什么样的工作都一样,只要自己有恒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遇到困难就问,不怕别人笑话,使工作一步一步开展起来了。当时店里有50名职工。职工多,效益不够理想,给经营增加了不少困难。领导多次研究,决定让我任推销员。领导信任,我同意任职。我想,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干好?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任务大,压力大,使我考虑了几天。
总想,我们这些人刚从农业上下来,根本不懂商业。业务不熟,就是联系到厂家,厂家问到商品的价格、质量、用途、产地等,我是回答不上来。几天过后,领导发现我思想有压力,多次谈话。同时,还有技术人员给我讲应如何开展业务,使我思想认识有了提高,认识到抓好服务,全心全意做好工作,就一定能掌握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和同志们的帮助,我下决心一定把业务搞上去。我边学边问,把商品型号、价格、产地、质量、业务、方法等记在手册上,慢慢地我的工作开展起来了,当月完成销售额1万元,受到同志们的好评。领导发现我工作干得出色,找我谈话说:“能否再增加业务员?”我听后非常支持领导想法。根据单位人员多,开业时间短,费用大,底子薄,任务重的实际,增加业务员是非常及时的。我是业务员中主要负责人,我毫不保留的讲了业务上的经验。有一支精悍的业务员队伍,才能使企业有活力,单位才能有经济效益。
1983年,国家政策市场放开。党的放开搞活的方针在全国掀起高潮。企业要承包,权力要下放,号召大中型企业搞上去,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如何放开手脚,村领导也抓住机遇,对本单位实行了分组承包责任制,重点解决好“三者”利益关系。此时,领导调我搞承包,当时共分3个组。分组安排后,打破了“大锅饭”的经营,3个组展开竞争,都不甘心落后。组与组你追我赶,完成任务信心十足。我组至年底完成销售额30万元,在过去职工月工资60元,承包后月工资200元以上,职工收入大大提高,心情都非常高兴。
1986年年底,村领导决定叫我任商店经理。当时职工人员40名,我深知困难太大,人员素质差,贷款多,多年积压品多,运输工具差,仓库面临修理,如何去安排业务,规章制度怎样定,任务怎样完成,本人应采取什么样措施,需要我认真解决。领导委托,群众信任,我上任后首先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采取多劳多得原则,效益工资挂钩,月底清,年终评,安排得当,使每人都有压力和动力,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完成产值利润情况:
1987年,下达任务销售额120万元,实际完成160万元,职工月工资由过去60元,提高到月工资230元。
1988年,下达任务销售额200万元,实际完成240万元,职工月工资由上年230元,提高到月工资490元。
1989年,下达任务销售额250万元,实际完成160万元,职工月工资过去490元,闹学潮市场疲软,月工资290元。
1990年,下达任务销售额160万元,实际完成180万元,职工月工资由290元,提高到350元。
1991年,下达任务销售额230万元,实际完成350万元,职工月工资由350元,提高到月工资550元。
1992年,下达任务销售额270万元,实际完成1280万元,职工月工资过去550元,提高到月工资1270元。
1993年,下达任务销售额2000万元,实际完成1800万元,职工月工资过去1270元,提高到1500元。
1994~2004年,每年营业额均保持在1000~1800万元之间,企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实践证明,机电供应站自1988年以来,经济发展很快,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由于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大胆启用能人、靠政策为基础、明确了物资企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资企业在“四化”建设中的应发挥的作用等因素,取得了优异成绩。 作为企业领导人,应具备在企业中全面掌握灵活主动地指挥权,要不断地研究市场,研究人的心理,要具有开拓竞争思想准备,正确处理精确业务与企业经营业务之间的关系,把业务计划在不同时期进行补充和增加,再分配到人,形成科科有任务,人人有指标。抓机构健全,充分发挥各科室职能作用,使其自觉的为企业出力献策,发挥作用。另外,领导要靠上抓,工作上、生活上要想着职工,做他们的贴心人。要十分注重信息,搞好市场研究预测和市场供应。供应站订了《物资信息》、《经济日报》等报刊,并加入了山东经济市场信息交流网,增设了5部直拨电话,为完成各项任务打好基础。扩大货源基地,为广集四方物资、资源,承揽八方业务,着重抓了河南安阳薄板基地、河北沧州基地、青县元钢基地、包钢基地、邯郸基地、天津基地及大邱庄基地等,和全国各地40多个省、市、地区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年代,企业信誉至关重要。企业的效益提高,取决于服务态度。本单位设施齐全,现有吊车1部,运输车2部,业务车1部。业务办公室、仓库、储备及过磅、资金到管理,形成一条龙经营,进销物资一年中达1万吨,源源不断供应市场,使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在同行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持了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回顾我32年的工作经历,总结我参加村办企业25年的经验,我的体会:一是明确企业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去管理企业;二是企业领导人应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协调性和稳重性,要有新观念、新思想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和党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百折不挠地把工作干好,保持企业的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张喆生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43年12月22日,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凤凰家具厂厂长,现任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物资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52年9月~1958年7月,在北园菜市街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58年9月~1961年7月,在历下区民办中学学习,初中毕业。
1961年7月~1978年,在第二生产队务农;1979~1980年,任北园人民公社北园管理区北岗服务部下属家具厂厂长;1980 ~ 1983年,任北园凤凰木器厂厂长;1983~1995年,任北园凤凰家具厂厂长;1995年6月~2004年12月,任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物资总公司总经理。
该同志自从走出学校大门回到村里参加劳动,一干18年。他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立足本职,搞好劳动,服务乡亲,奉献社会。他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脏活累活干在前。他响应上级号召,积极为城市服务,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科学种田,提高产量,每天废寝忘食,早起晚归,驾起地排车运菜、为生产队搞副业,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他经受住多年的政治考验和锻炼,胜利时不骄不躁,逆境中不气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出于公心,刚直不阿,为事业忠心服务,为人民忠心耿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会“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城郊型”工作方针的道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本职,抢抓机遇,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生产。抢抓机遇,不失时机,迅速办起了家具厂,并任家具厂厂长。他带领乡亲艰苦奋斗,善于经营,办厂的第一年,收入突破80万元,实现利税6.4万元,固定资产5万元。他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加大生产措施,广开销路,一干15年,使家具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最好年份的1990年和1991年,家具年收入突破200万元,实现利税16万多元,固定资产达50万元,为国家税金,为集体事业做出了大的贡献。
1995年以来,他担任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物资总公司总经理工作。面对同行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他深化改革内部机制,强化诚信经营,以良好的信誉,物美价廉的产品,不断开阔市场,不断创新思路,又创出了新的业绩,使凤凰家具物资总公司职工队伍发展到20余人,年收入突破100余万元,实现利税近20万元,固定资产达220万元,成为一处兴旺发达的民营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杨金良男,汉族,中专文化。生于1944年1月22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厂长。
1950年9月~1956年7月,在北园小学(菜市小学)上学,高小毕业;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于1956年8月~1958年,在进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务农;1958年7月~ 1961年3月,在济南市历城县红专大学学习,所学农机系专业,中专毕业。
1961年3月~ 1962年12月,任历城县东郊拖拉机站驾驶机手;1963年1月~1965年春,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沾化县徒骇河农场任拖拉机驾驶员;1965年夏~ 1967年,回本大队务农;1967 ~1970年,为生产队外出搞副业生产,在济南站货场当装卸工;1970年6月~1984年1月,任济南市北园联办制棉厂副厂长;1984年1月~同年3月,任济南市北园跃进汽车修理厂厂长;1984年3月~1985年3月,任济南市北园工艺美术厂厂长;1985年3月~2004年2月,任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厂长;2004年2月退休。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40多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扑在发展生产上,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年仅12岁的杨金良即投入到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去。他和大人一样,驾车拉套子,进城拉炉灰,务农种粮菜,每天大人记10分工,他因年幼每天记2分工。艰辛的劳动,贫困的生活,从小就立下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
人民公社时期,党组织送他进红专大学学习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光荣的拖拉机手。他听从党的召唤,服从领导的安排,先后在历城县东郊拖拉机站、沾化县徒骇河农场、杨庄生产大队开拖拉机,为发展生产服务,走一地,干好一方热土的工作,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群众的夸赞。60年代中期后,为改变家乡面貌,解决群众“温饱”,促进脱贫致富的步伐,他一方面驾起拖拉机深耕细耙,改良土壤,提高粮菜产量,增加收入;一面坚持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和乡亲们一道,驾起地排车进城串乡,到车站当装卸工,每天由生产队记12分工,生活补助2角钱,副业收入归集体,为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做出了奉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执行“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粮则乱”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项目。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他在村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先后办起了北园联办制棉厂、跃进汽车修理厂、工艺美术厂等镇办和村办企业,并任厂长,担负起创业的重担。特别是在兴办北园联办制棉厂期间,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的困境中,知难而进,奋力拼搏,使工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该厂最好年份制棉达21.6万担,年产值40余万元,实现利税20余万元,成为20世纪70年代兴旺发达的1处企业。
在任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厂长20年的历程中,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硬是在昔日一片低洼地里建起了一个产值几百万、利税几十万元的锅炉配件厂。在办厂中,他和广大职工同甘共苦,发扬北园人的“三千精神”,即跑遍千山万水找门路,千方百计上项目,千辛万苦跑销路;抓名牌、质量、诚信、服务和依靠职工办企业等经营之道,促进企业的发展。
创业艰难百事多。杨金良靠“五抓”治厂,办起了一个20年长盛不衰的好企业。其经营之道是:
(一)抓联姻,靠大树,借船行舟,共谋双赢。1985年3月,杨金良带领职工走上北园锅炉配件厂创业之路。他超前谋略,选择济南锅炉厂这个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甘当大厂的“配角”,为济南锅炉厂生产加工锅炉配件。办厂20年来,双方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结成了长期合作伙伴,达到双赢,既支援了大厂,又借船行舟,发展了自己。年为大厂加工配件上千吨,近300万件,最好年份营业收入300万元,实现利税30多万元,成为杨庄重要的骨干企业之一。
(二)抓自力更生,勤俭持家,不讲排场,不摆阔气的企业精神。建厂初,首先立足自己,发扬“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自力更生最牢靠”的办厂精神,坚持自筹资金、多方支援、因陋就简、逐步发展的方式,克服了无资金的困难。建厂初用大树树干做电线杆,架起电线,解决生产用电难题。从兄弟厂借一块篷布,用树枝架起窝棚作办公室,杨厂长为建厂在这个窝棚里住了47个日日夜夜。在15亩办厂洼地上要垫平1.8米高,所需土方均为职工利用地排车运进。
在厂子成了“百万富翁厂”后,厂长仍不花奢侈钱,一直不购小轿车,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乘公共汽车、坐火车。好的传统,光荣的作风,使这个村居办企业“小厂飞出金凤凰”,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厂兴、财源兴隆;人和,上下一致,共谋发展;贡献年年大步走,税收、上交提留年益剧增。
(三)抓抵御风险的能力,使该厂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办厂20年来,杨厂长和职工们有办厂的喜悦,也遇到巨大的风险,但一一被该厂战胜,并一路前进,再创辉煌。先后遇到了大火、骨干技术人员带着技术跳槽、86%的职工外出另谋职业等突发事件,造成企业倒闭的严重局面。在关键时刻,杨厂长矢志不移,迎着困难谋发展,带领职工进行艰难的二次创业,每次都战胜了困难,使企业转败为胜,重新发展。
(四)超前谋略,不失时机当“配角”,抢抓机遇为“主角”服务。在该厂一业为主大发展的同时,杨广长看到兄弟单位动工兴建大型装饰材料市场,立刻产生了为大市场服务的念头。自筹资金160万元,抢抓机遇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3层框架写字商贸楼,对外出租,为云集市场的商客提供了办公、经商、饮食等多面的服务,方便了商客,活跃了市场,致富了集体经济,使本厂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同时发展上做出了好文章。
(五)关心群众生活,共谋职工利益,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厂20年来,杨厂长身先士卒,为人师表,关心职工的生活,调动每个职工与企业共存亡、敬业爱岗、共谋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无论生产多么繁重、任务多么急促,他都没忘记关心职工生活这件大事,他按着传统节日,跟着形势,总是为职工发放过节用品和四季变化服装,带领职工外出旅游,使全厂上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几十年加班加点搞生产,全厂职工从未要过加班费,共同的事业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拼搏,杨金良同志走一地兴一线,驻一地红一片,为杨庄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大家的夸赞。
退休不享清闲福,乐为企业做奉献。2004年初,战斗了40多年的杨金良退了下来,他热爱企业,他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他继续留在厂内献余热,为青年人扶上马,送一程,承前启后谋发展、创辉煌。
张林生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50年8月2日,200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厂厂长。
1958年9月~1966年7月,先后在水屯、边庄、张庄、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6年9月~1969年9月,在历城县北园中学学习(即原济南二十一中),初中毕业。
1969年8月~ 1977年,在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务农;1977 ~ 1979年,任北园人民公社北关服务部木工;1979 ~2004年,先后任杨庄木器厂、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厂厂长。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村,在第二生产队务农。他和乡亲们一起,立足本队,出大力,流大汗,积极整平土地,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特别是在为城市服务方面,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丰富城市市民“菜篮子”,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他以农为主,兼学别样,在劳动实践中,学得了一手好木工活,为在木工行业大显身手打下了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抢抓机遇,不失时机,他和乡亲们发挥地处城市近郊、面对百万人口大城市的优势,迅速办起了杨庄木器厂,为城乡人民生产日用家具。他不唯条件,不怕困难,在大队豆腐房四五间敞棚里办起了家具厂。他克服了资金、技术、厂地等困难,因陋就简办工厂,艰苦奋斗搞创业,利用“滚雪球”的方式,使家具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生产出质量上乘、式样新颖的家具,很快受到城乡人民的青睐。至1982年,家具厂即拥有职工68人,营业收入100多万元,实现利税28万元,固定资产达258万元,成为杨庄大队一处兴旺发达的企业。
办厂25年来,张林生一直担任该厂厂长。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带领全厂职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起早贪晚,日夜奋战,严把产品质量关。以质量、信誉赢得顾客青睐,产品销往省内外,广受用户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25年的拼搏,25年的奋斗,在同行业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他和职工们同呼吸、共患难,使本厂不但站稳脚跟,而且保持25年长盛不衰,每年加工木材1万多立方,家具制作1000多立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至2004年,该厂25名职工,年产木制品1200立方,营业收入100余万元,实现利税23万元,固定资产197万元,成为杨庄居办企业25年中经久不衰的支柱企业之一。 张林生为这处企业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受到广大职工的称赞。
王庆媛 女,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58年2月23日,原籍济南市清河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红木工艺家私厂厂长。
1966年9月~ 1972年7月,在刘家桥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72年9月~1974年7月,在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上学,初中毕业。
1974年8月~1978年11月,在清河大队第10生产队务农;1979~1981年10月,任北园人民公社北园管理区服务部保管员;1981年11月~1985年,任济南市北园凤凰木器厂出纳员;1986~1988年,任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厂会计;1989~1995年,任济南市北园日用杂品经销处经理;1996~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红木工艺家私厂厂长。
该同志初中毕业后毅然回到农村,立足家乡,以农为本,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争取粮菜大丰收。
她和清河大队第十生产队的乡亲团结奋斗,响应上级号召,积极为城市服务,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本职,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乡亲们一起,迅速办起了济南市北园木器家具厂,生产民用畅销的各种生活家具,受到城乡人民的青睐,企业兴旺发达,产品供销两旺。
20世纪90年代,她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工带商,以商养工”的发展思路,在坚持家具生产的同时,她开办了济南市北园日用杂品经销处,并任经理。她巧借北园路的地理优势,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态度,经营五金交电、烟酒糖茶、土产杂品、日用百货,不但方便了群众,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贡献了税金,为集体上交了提留,为乡亲们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经营中,她懂经营,会管理,善于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思路,生产群众需用的新产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对高档家具需求量大,她担任起济南市天桥红木工艺家私厂的厂长,带领职工从东南亚进口优质红木,经本厂精雕细刻,精心制作,生产出高档红木工艺家具,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城乡人民欢迎,企业长盛不衰,兴旺发达。一个20余人的厂家,年创产值200余万元,成为一处蒸蒸日上的骨干企业。
王庆媛30年的奋斗,30年的拼搏,她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务农从工的历程中,真正发挥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大家的称赞,被誉为妇女中的强人。
杨景庭男,汉族,高中肄业。生于1950年1月16日,1996年6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大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山泉蓄电池厂厂长。
1957年9月~ 1963年7月,先后在边庄小学、沃家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3年9月~1966年7月,在济南二十一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68年9月~1969年7月,在济南第一中学学习,高中肄业。
1969年8月~ 1970年,在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务农,在济南市轻工化学厂当泥瓦工;1970~1976年,在杨庄大队四队务农;1977~1979年6月,在济南市药材公司当合同工;1979年7月~1980年,任杨庄大队运输队勤杂工;1980~1983年,任杨庄电器厂业务员;1983~1993年,任济南市天桥山泉蓄电池厂厂长;1993~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泉北新型装饰材料厂厂长。
该同志走出学校门,毅然回村务农。立足本职,以农为本,搞好农业,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投入大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中去。他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方针,贯彻近郊为城市服务政策,参加了运输队和创办杨庄电器厂的发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大发展。他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克服了资金、场地、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带领乡亲走出单一农业的发展路子,迅速办起了济南市天桥山泉蓄电池厂。从全国名牌大厂购进原料,因陋就简投产,生产出汽车发动机所用的蓄电厂,产品销往济南市及周边县区。他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先后增加隔离板、双功能电源和多功能电源、充电机和稳压器生产、涂料和“108”胶生产项目,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使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20多年的拼搏,20多年的奋斗,杨景庭为山泉蓄电池厂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优异的贡献。
路延生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56年2月8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住宅区。1999年5月22日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市天桥泉北消防器材厂厂长。
1963年9月~1965年7月,在沃家庄小学张庄分校上学;1965年9月~1968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8年9月~ 1973年7月,在北园中学(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73年7月~ 1977年,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77~1983年11月,任济南益康食品厂车间工人;1984年~1994年,任杨庄消防电器修理厂副厂长;1994 ~2004年,任济南天桥泉北消防器材厂厂长。
该同志走出学校大门,毅然回村参加农业生产。他以老农为榜样,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立足农业,建设家乡,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加入了大办乡镇企业的行列。自1984年经济改革以来,他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市场动态,积极投入到市场激烈竞争中,以4.9万元的集资款起家,艰苦创业,办起了消防器材厂,为市场生产罐装灭火器,经营修理和消防栓安装业务。产品和维修业务长期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及重汽集团、济南啤酒集团、三联集团等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销售消防器材2500余件,最好年份营业收入80余万元,实现利税近20万元,固定资产达150余万元,成为一处较为发达的居办企业。
该同志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带领职工迎着困难上,跟着形势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促进企业走出困境,不断发展,为国家税收和集体提留做出贡献。
杨爱堂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70年4月1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济南市天桥汇北包装厂厂长。
1977年9月~ 1982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2年9月~1985年7月,在济南市郊区第一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
1985年5月~1994年,任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副厂长;1994年8月~2004年12月,任济南市天桥汇北包装厂厂长。
该同志立足村办企业20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完成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该同志自从走出学校大门,回到村里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不忘政治、业务学习,不忘接受老一辈的再教育。无论做哪项工作,都是以老同志、老领导为榜样,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从他们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以“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为行为准则,做到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20年的工作,20年的创业,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团结同志,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出于公心,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全心全意地为乡亲们服务,忠心耿耿的做好本职工作。
1985年,他担任起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副厂长的重任,协助老厂长全面主持生产、销售、供应和工艺工作。他不断掌握市场动态,积极投入到市场激烈竞争中去,与全厂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为了本厂的经济发展走南闯北,挖掘本厂所需商品物资,经销本厂的产品,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锅炉配件厂这处村办企业保持了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1994年,该同志毅然出任济南市天桥汇北包装厂厂长,承担起创办一处新企业的重担。为建厂,他抛家舍业,推迟婚期,两上东北,三下江南,从温州购进机械包装设备,从北方购进原材物料,先后从河北省武桥东方纸业有限公司购进钢材和从俄罗斯进口材料,从牡丹江市铁岭镇购进包装桶底、桶盖所需材料。通过村里支持,担保贷款20万元作为起动资金,从本村招收15名劳力进厂务工,从天桥外贸包装厂引进技术,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为三益化工厂生产配套包装产品,8月份投产,至年底即生产包装桶6万余只,营业收入120余万元。
在企业大发展时期,1997年意外发生一场大火,车间、厂房、办公室、仓库全部毁于一旦,造成经济损失200多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厂长杨爱堂迎着困难上,在老厂长的支持下,带领全厂职工失火不失志,进行了艰难的二次创业。从亲朋好友借款20万元,又从兄弟厂借款8万元,村里免除一年的上交提留,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日夜奋战,战胜困难,1997年6月11日发生火灾,6月28日重新投产,至年底,生产包装桶8万多只,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创造了一个好的生产年景,把火灾造成的损失全部夺回来。
厂长杨爱堂不失时机,抢抓机遇,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抓好包装桶产品的同时,瞄准目标,抢先一步,迅速投资160万元,在大市场近邻建起2500平方米的三层框架写字商贸楼,对外出租,服务了商客,致富了本厂,壮大了经济实力,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引进多家商家,提高了本厂的知名度。其中,天桥区地税局第一税务所落驻本厂,租用本厂营业楼办公;二是引进上海紫荆花油漆有限公司租用本厂写字商贸楼办厂兴业;三是引进上海万通油漆超市在济南开办油漆超市,开创了在济南办规模经济的先河,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20年来,杨爱堂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使企业不但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产品畅销全省各地,供不应求,广受新老客户的青睐。他的办厂经验是:一人多职,都是一线生产人员;以客户为上帝,适应市场需要,尊重客户要求;严把质量关,设专人管理,专人验收,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讲诚信,定期回访用户,听从客户的意见和要求;民主管理企业,听从职工意见,奖罚分明,多劳多得,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厂为家,艰苦奋斗,厂长站在生产第一线,一心扑在事业上,从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勤俭持家,节约每一分钱,他虽然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厂长,但不摆阔气,不讲排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企业成为“百万富翁厂”的厂家后,不买小汽车,不搞大吃大喝,节约每个铜钱,投入扩大再生产,办成了一个年产10万只包装箱桶,营业收入上百万元,固定资产几十万元的村办骨干企业,为国家、为集体做出了优异的贡献。
20余年的奋斗,20余年的拼搏,长盛不衰的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和济南市天桥汇北包装厂矗立在小清河南岸的齐鲁大地上,杨爱堂厂长为这两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大的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夸赞。
路小颖 男,汉族,中专文化。生于1969年8月30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北洋消防电器修理厂厂长。
1976年9月~ 1981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81年9月~1984年7月,在济南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86~1987年,在北园镇北园一中企业管理专业班学习,中专毕业。
1986~1992年,任济南市天桥化学药剂商店经理;1992~1999年,任济南市天桥化学药剂经营处经理;1999 ~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北洋消防电器修理厂厂长。
该同志下学后,投入到村办企业的发展上。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巧用党的富民好政策,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因陋就简,在北园路两间4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里做门头房,办起了济南市天桥化学药剂经营处,经营化学试剂,年销售7000公斤,销售额70余万元,三四个职工共同努力,创收20余万元的丰厚收入。
他善于观察市场动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1998年,他迅速转产,在水屯路口办起了装饰材料经销处。在50平方米的1间平房里经营市场畅销的铝塑板材,既批发,又零售,年经销2万多张,营业额100万元以上,年创利税10多万元。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一边抓好消防器材修理业,一边抓好商业经销业务,多业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他带领职工开展消防电器维修和经销业务,年维修灭火器上万具,销售灭火器上万具,年收入40万元左右。
路小颖懂经营、会管理,在18年的商海搏斗中,长了才干,炼了意志,胜不骄,败不馁,迎着困难上,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大家的称赞,被誉为“年轻的强人”、“商海的能人”称号。
杨铁丁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75年4月19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厂长。
1983年9月~198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92~1996年,在职进修获大专文凭。
1992年8月~1995年3月,任济南北洋大酒店后勤部电工班班长;1995年3月~2000年,任济南市天桥北洋汽车修理厂副厂长;2000~2001年,任济南市天桥北洋汽车修理厂厂长;1997 ~ 2002年,兼任济南市天桥北洋塑料制品厂厂长;2002~2004年,任济南市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厂长。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到家乡,积极参加村办企业的建设。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办起了汽车修理厂,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做出了贡献。
他与时俱进,把握市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时办起济南市天桥北洋塑料制品厂,生产市场畅销的塑料制品,搞活了企业,壮大了经济实力。
在传统的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他及时进行市场行情调查,发现高档铝合金塑钢门窗产品市场畅销。他千方百计自筹资金20万元,从银行贷款30万元,抢抓机遇,不失时机,迅速建起了济南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生产出高档铝合金门窗、高档塑钢门窗的制作及安装工程,塑钢门窗设备的制造,型材钢衬的制造,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焊机设备制造,五金配件的制造并涉足餐饮娱乐行业,装饰材料加工以及经营高档装饰板材和高档装饰木材等。特别是在科技智能门窗系列制作中,制作出智能型、隐形纱窗型、防盗报警型、预警型等高科技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青睐。至2004年,该厂年产高档铝合金塑钢门窗5万平方米,实现营业额800余万元,创利税40余万元,成为杨庄居办骨干企业之一。
杨景濂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43年2月16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住宅区。曾任杨庄水泥预制构件厂厂长,现任济南市永新房屋租赁服务处主任。
1951年9月~1956年7月,在北园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56年9月~1962年7月,在济南第一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62年8月~1980年,在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务农;1980~1982年,任杨庄建筑队领工组长;1982~1985年,任杨庄预制构件厂业务员;1985~1988年,任杨庄预制构件厂副厂长;1989~2004年,任杨庄预制构件厂厂长,济南市天桥永新房屋租赁服务处主任。
该同志从1962年务农从工40多年来,带头劳动,一心为公,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全心全意的做好工作。在长达18年的务农工作中,他以农为本,以地生财,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积极参与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在为城市服务,在为群众服务上做出了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投入到大办乡镇企业上。先后任杨庄建筑队领工组长,带领本组参与了珍珠泉工程的修建和其工程的维修。在长达20余年的预制构件厂工作中,先后担任该厂业务员、副厂长、厂长等职务。带领全厂职工生产城乡需要的水泥预制构件,为城乡建设提供了优质价廉的大批水泥制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同行业林立,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资金周转困难,预制厂不景气。杨厂长审时度势,迅速转产,成立了济南市天桥永新房屋租赁服务处,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起了4500平方米的商品房对外出租,年收入40余万元,使厂保持了发展,职工生活有了保证。
该同志40余年的拼搏奋斗,为杨庄居与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王勇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5年10月18日,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历城县港沟桃科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北洋集团装饰配件厂厂长。
1973年9月~ 1978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8年9月~1981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94年9月~1996年1月,在山东大学学习企业管理,获大专文凭。
1981年8月~1982年10月,在济南第五建筑公司当架子工;1982年11月~1983年11月,在杨庄建筑材料厂工作;1983年11月~1987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航空兵(地勤);1987年11月~1990年6月,任济南联谊毛纺厂供应科副科长;1990年7月~1998年5月,任济南市天桥汽车配件公司供应科科长;1998年6月~ 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北洋装饰配件厂厂长。
该同志从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以来,20余年工作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具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尊重领导、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工作扎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下学后,他毅然回村务农,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当祖国需要时,他毅然报名应征入伍,跨入保卫祖国的行列,为部队建设做出奉献。复员后,他积极参加村办企业的建设,先后从工经商。特别是1998年以来,他带领乡亲,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办起了济南市第一家生产装饰材料配件的厂家,填补了济南市市场的空白。
建厂初,他克服了资金、场地、设备、技术等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生产出合格产品,占领了市场,产品有了知名度。
在生产过程中,他采取“以工带商,以商养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以“前店后厂”的经营格局,步入了正规厂家的生产行列。多年来,他以工业、商业、房屋出租为一体,创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富裕后,他不忘众乡亲。他年年捐助公益事业,为国分忧,为民解愁。
20多年的奋斗,20多年的拼搏,他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做出了奉献,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李志广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56年8月27日,1993年6月2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任济南市天桥能达汽车修理厂厂长,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
1963年9月~196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小学毕业;1969年9月~1972年7月,在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上学,初、高中毕业。
1972年8月~ 1974年,在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务农;1974~1986年,先后任生产队和生产大队拖拉机和汽车驾驶员;1986~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能达汽车修理厂厂长。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立志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贡献青春年华。他以土为本,以人为本,立足农村,干好农业,和乡亲们一道,战天斗地夺高产,多打粮食,多产蔬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农忙时务农,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亩产量,各种鲜嫩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服务城市,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农闲时,他和乡亲们一道,驾起地排车进城串乡,为建筑单位拉沙子、石灰、水泥板等建筑材料,挣得钱归集体收入,提高年终分配工分值,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在长达十多年的拖拉机和汽车驾驶员工作,他谨慎驾驶,安全运行,年年被济南市交通局评为“模范车辆管理单位”和“车辆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86年,他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创办济南市能达汽车修理厂,并任厂长职务。他和乡亲们5000元起家,在一无技术,二无厂房,三无设备,四无资金的情况下,迎着困难上。发扬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克服种种困难,因陋就简,办起了能达汽车修理厂,开展了汽车修理业务。至90年代中期,该厂拥有职工30余人,创产值200余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成为杨庄兴旺发达的一处村办企业。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同行林立,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内部技术人员流动,汽车修理业务减少,该厂遇到了困难。厂长李志广带领职工一边坚持汽车修理业务,一边发挥房地产优势,在厂内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商用房,全部对外出租。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保证了工厂的顺利运营,使该厂继续保持发展的劲头。
30余年的拼搏,30余年的奋斗,李志广同志为杨庄社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琦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3年8月10日,1999年5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大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北洋物资经营处经理。
1971年9月~ 1976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6年9月~1977年7月,在杨庄小学附设初中班学习一年;1977年9月~ 1978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78年9月~1981年7月,在济南市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高中毕业。
1981年8月~1984年7月,在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务农;1984年8月~1986年,任济南市信昌贸易货栈勤杂工;1986~1987年,任济南市北园保安器材厂生产业务员;1987~1995年,先后任济南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北园路经营部业务员、副经理;1995~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北洋物资经营处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毅然回村务农。他以农为本,立足农业,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和乡亲们并肩战斗,出大力,流大汗,千方百计搞好农业生产。他响应近郊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使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抓好粮菜生产的同时,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迅速投入到大办乡镇企业的行列中去,为村办企业的迅速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不唯条件,不唯基础,千方百计克服了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的种种困难,白手起家,干事创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30平方米的两间破旧房屋里办起了北洋物资经营处,带领乡亲们迎着困难上,开拓了事业,促进了发展。
他坚持先做人,后做事,以诚信经营、热情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10多年来,他经销的钢材严把质量关,被省、市建筑大单位誉为“信得过的单位”,钢材畅销省市各县区。至2004年,经营处17名员工经销钢材7000余吨,创收22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多万元,每年向国家和集体贡献税金和管理费17万多元,成为杨庄居办骨干企业之一。
20余年的奋斗,20余年的拼搏,张琦同志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在经济发展中敢为人先,善经营,会管理,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受到职工们的夸赞。
张象海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2年12月18日,原籍济南市小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市天桥物资经营处经理。
1970年9月~1976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76年9月~1978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94年9月~1996年1月,在山东大学学习企业管理专业,获大专文凭。
1978年8月~1979年,在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1979~1980年,在杨庄建筑队当泥瓦工;1980~1984年,任郊区工业局第一门市部业务员;1984~1987年,任济南市天桥跃进汽修厂维修工;1987~1990年,任济南市天桥物资经营处业务员兼司机;1990~1995年,任济南市天桥物资经营处副经理;1995~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物资经营处经理。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村参加农业生产,以农为本,立足农业,建设家乡。他和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的乡亲穷则思变,战天斗地夺高产。他积极参加整平土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稻麦两作,大力发展粮菜生产。他积极响应上级关于近郊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服务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立足家乡,大力发展村办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杨庄面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首先建起了杨庄建筑队,张象海成了这支建筑队的一名泥瓦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杨庄建起了北园较早的门市部,他又成为这个商店的业务员;杨庄建起了跃进汽车修理厂,他又成为这个厂的修理骨干。20世纪90年代初,张象海担任了济南市天桥物资经营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十多年来,他带领广大职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想大的,干实的,不失时机,抢抓机遇,诚信经营,方便用户,受到用户青睐,使物资经营处越办越红火。他从全国名牌大厂购进各种型号的钢材,以质优价廉、服务周到销售给用户,被授予“信得过企业”称号。最高年份,物资经营处经销钢材9687吨,营业额达2900余万元,实现利润30.9万元,年上缴国家税金10多万元,上缴居提留18万元,成为杨庄居办企业的纳税大户和贡献大户。
26年的拼搏,26年的奋斗,张象海为杨庄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杨荣祥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59年12月23日。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1995年6月10日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北洋大酒店总经理。
1968年9月~1973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3年9月~1975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
1975年8月~1977年,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77~1982年,任杨庄大队建筑队瓦工;1982~1987年,任杨庄大队物资回收公司司机;1987~1992年,任黄桥电缆供应处司机;1992年12月~1993年,筹建济南北洋大酒店;1993年5月8日~1997年,任济南北洋大酒店副总经理;1997 ~ 2004年,任济南北洋大酒店总经理。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村务农,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他和乡亲们一起以农为本,立足农业,建设家乡。他积极参加整平土地,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他和生产队劳力种菜,驾起地排车进城送菜、搞运输,为集体副业生产做出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认真学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执行“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项目,在发展村办企业上显身手。他积极参加了杨庄建筑队,当了一名泥瓦工,为城乡建筑添砖加瓦,美容环境。他先后在杨庄物资回收公司、黄桥电缆供应处当了一名发展经济的“先行官”驾驶员,为联系业务、广开货源、疏通渠道、发展经济做出了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他参与了北洋大酒店的筹建、开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任该店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带领广大员工,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充分利用北园大街交通便利的条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北洋大酒店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00余人,年营业收入几百万元,固定资产达870多万元的大型宾馆饭店,成为杨庄居大型骨干企业。
30年的拼搏,30年的奋斗,杨荣祥同志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奋斗不息,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陈国菊 女,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2年11月15日,1996年6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大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世纪北洋经贸公司经理。
1968年9月~ 1973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3年9月~1977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94~ 1996年,在山东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获大专文凭。
1977年8月~1978年,在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务农;1978~1980年,杨庄布料厂工人;1981~1991年,任济南市公社工业局第一门市部营业员、会计、副经理等职;1991 ~ 1992年,任济南市北园凤凰家具厂门市部经理;1992 ~ 2002年,任济南市天桥北洋装饰物资供应站经理;2003~2004年,任济南世纪北洋经贸公司经理。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村务农,以农为本,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她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改革开放的路线。立足当地实际,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她先后在杨庄布料厂从工,在商店任营业员、会计和副经理,在杨庄第一个商店里经营日用百货、烟酒糖茶,方便群众生活。她在凤凰家具厂门市部任经理,经销人民群众需要的各种家具,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生活用品的急需。 20世纪90年代初,她迎合人民生活提高后装修房屋的需求,在杨庄办起了第一家装饰物资供应站,经销城乡人民装饰房屋的装饰材料。2003年又办起了济南世纪北洋经贸公司,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5年的奋斗,25年的拼搏,她干事创业,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为杨庄居的经济发展,为杨庄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广泛称赞,被誉为“女强人”荣誉称号
杨铁军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71年4月13日,2002年9月22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978年9月~1984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济南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2001年8月~2004年8月,在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系学习,大专毕业。
1987年8月~ 1991年,济南市天桥能达汽车修理厂修理工;1991~1995年,任杨庄村委会小车司机;1995 ~ 2000年,任济南北洋汽车修理厂厂长;其中1997~2000年,兼任济南市天桥北洋塑料制品厂厂长;2001 ~ 2004年,任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到农村,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方针指导下,大力参与村办企业的发展。经10多年的奋力拼搏,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
杨敬堂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68年8月21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2000年6月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锅炉配件经销处经理。
1975年9月~1980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0年9月~1983年7月,在济南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
1983年8月~1985年,外出打工;1985~1987年,任济南北园锅炉配件厂业务员;1987~1993年,在台岛化工有限公司当司机;1993~2004年,任济南锅炉配件经销处经理。
该同志发挥地处北园大街交通便利的优势,办起了济南锅炉配件经销处,在3间破旧平房里起家,不怕困难,不唯条件,迎着困难上,在简陋的门头房里做出了好“文章”。他千方百计疏通经销渠道,广交朋友,争取供销双方的支持,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他从泰安锅炉附件厂、聊城玛钢厂等厂家购进水位计、炉排链条、除碴机等上百种产品,销往驻济各大学校和省、市医药研究所,还销往各化工厂及周边县区等单位。年销售锅炉配件4000余件,收入40余万元,仅有几个人的小企业,创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洞察市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营,迅速在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开办了装饰材料经营项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既经销锅炉配件,又经营装饰材料,扩大了经营范围,使企业在同行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多年的拼搏,20多年的奋斗,杨敬堂开创了事业,为居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杨景汶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65年8月23日,2003年12月15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龙泉宾馆经理。
1971年9月~1977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7年9月~1979年7月,在杨庄小学附设初中班学习,初中毕业。
1979年8月~1981年10月,杨庄大队油漆组油漆工;1981年11月~1985年,在杨庄大队综合加工厂任铆焊工;1986~1987年,任济南新源五金店业务员;1987~1988年,任济南环城开关厂业务员;1988~1989年,任济南华龙电器门市部经理;1989~1999年,任济南市天桥龙泉电器五金经销处经理;1999~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龙泉宾馆经理。
该同志初中毕业后,毅然回村务农,立足农村,建设家乡,立志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做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方针,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方针,积极参加大办乡镇企业的工作中。他先后任大队油漆组油漆工,杨庄大队综合加工厂铆焊工,济南新源五金店业务员,环城开关厂业务员,华龙电器开关厂门市部经理,济南市天桥龙泉电器五金经销处经理等,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9年以来,他带领职工兴办了济南市天桥龙泉宾馆,建有2300平方米的4层楼房一座,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对顾客热情服务,为南来北往的经商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受到顾客的青睐,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多名员工,年创收60万元,固定资产80余万元,每年上缴国家税收和集体提留10多万元,成为一处较好的居办企业,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李俊生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65年5月30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多彩油墨厂经理。
1971年9月~ 1977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7年9月~1979年7月,在杨庄小学附设初中班学习,初中毕业。
1979年8月~1992年,济南锅炉附件厂合线分厂工人;1992~1997年,任杨庄村委会电工;1997 ~2004年,任济南多彩油墨厂经理。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村务农从工,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执行“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特别是1997年以来,他带领广大乡亲,经过市场调查,看到各种方便袋被城乡人民广泛应用,印制方便袋的油墨在市场上畅销。为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带领乡亲们克服了资金缺乏、无有场地、无有设备、无有技术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建起了济南多彩油墨厂,产品打入市场后,一直畅销不衰。至2002年,全厂16名职工生产出优质多彩油墨55吨,销售收入130余万元,实现利税26万元,固定资产达120余万元。
在生产过程中,他带领职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搞好多彩油墨生产的同时,巧借水屯路繁华的商机,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在水屯路建起了销售门市部,销售给水设备管件,年销售额500余万元,创出了40余万元的利税,壮大了油墨厂的实力。至2004年,济南多彩油墨厂19名员工,创出了7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84万元,固定资产200余万元,成为杨庄居办兴旺发达的一处企业。
党有富民好政策,民有报国一片心。李经理在创业的同时,不忘党的好政策,不忘众乡亲,他带领全体职工团结奋斗,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的税收任务,积极为居委会上交提留,热心参加公益事业,慷慨捐助弱势群体和兴办教育事业,为全居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马原 女,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4年9月18日,1998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山东省青州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橡塑制品厂厂长。
1971年9月~1977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7年9月~1983年7月,在济南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84~ 1986年,在山东大学成人教育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学习,获大专文凭。
1986 ~ 1990年,任济南市杨庄小五金加工厂工人;1990~1993年10月,任济南市天桥制盖厂会计;1993年10月~1995年,任济南市天桥制盖厂厂长;1995~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橡塑制品厂厂长。
马原同志下学后回村从工,立足家乡,大办乡镇企业。她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在调查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办起了小五金加工厂,生产市场畅销的酒瓶盖、汽水瓶盖等产品。
为扩大生产范围,在小五金加工的基础上,办起了橡塑制品厂,年生产塑料瓶盖近百万个,生产橡胶产品30万个。她从外地购进了口铁、特钢等原料,甘当大厂“配角”,给汽车配件厂加工发动机用的金属垫,年产20万个。近年又生产特种钢制压盖,年产100余万个。
厂长马原在办厂过程中,跟着形势走,随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她就生产什么。虽是村办小厂,但由于经营灵活,调转及时,使企业保持了发展活力。她把五金加工、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特钢制品紧密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促进发展,20余名职工年创收80余万元,较好年景创收超过100万元,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葛宝坤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3年4月16日,1995年6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永弘昌工贸有限公司经理。
1970年9月~ 1975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5年9月~1979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94年9月~ 1996年1月,在山东大学企业管理系学习,大专毕业。
1979年8月~1981年,任杨庄大队油漆组油漆工;1981~1993年3月,任杨庄村委会小车司机;1993年4月~2002年,任济南市汇北实业总公司经理;2002~2004年,任济南市永弘昌工贸有限公司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毅然回村,以农为本,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迅速投入到大办村办企业的发展上,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特别是1993年,他带领4名乡亲,在38平方米的两间破旧平房里,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克服了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因陋就简办起了济南市汇北实业总公司,实现了当年建公司,当年经营,8个月经营钢材1000余吨,实现营业额400万元,创利税40万元。
他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式搞活了公司,壮大了经济实力。在村领导的支持下,在8亩低洼茅草地里创新业,走出以地生财的发展路子。他和乡亲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把低洼茅草地垫高1.6米,建起了地上建筑物,以每年2.5万元的纯收入对外出租,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
他牢牢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按照市场规律干事创业。他发现客户需用大量的仓储房屋,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先后建起6000多平方米的大仓库,对外出租,每年纯收入20 ~ 30万元左右。
近些年由于同行业林立,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生产出现不景气。他把握形势,迅速出击,搞好市场调查,发现广告牌成为时尚。他当机立断,上了新生产项目——加工制作广告牌、门头房货架等,年创收10~20万元不等。他多业齐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一处兴旺发达的居办企业之一。
25年的奋斗,25年的拼搏,葛宝坤乘胜前进,开拓进取,为杨庄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爱玲 女,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57年9月8日,原籍山东省寿光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
1964年9月~1970年7月,在边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70年9月~1972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上学,初中毕业。
1972 ~ 1979年,在边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79~1980年,杨庄村油漆组任油漆工人;1980~1983年,任公社工业局第一门市部业务员;1983~ 1989年,个体经营五金商店;1989~1991年,任汇北物资经营部业务员;1991~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经理。
该同志务农、从工、从商以来,3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的做好每项工作,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扑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受到群众的夸赞,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女能人”,艰苦创业的“女强人”。
人民公社时期,她在边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她和广大妇女一道,立足本职,建设家乡,坚持稻麦两作的路子,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特别是上级发出近郊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后,她和广大妇女积极响应,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服务城市提供了大批的各种新鲜蔬菜,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同时也致富了农民,活跃了市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她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好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贯彻“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不失时机,抢抓机遇,抢占北园路交通方便、经商优越的地理优势,由农业迅速转向了村办企业的建设,参加了北园路第一个商店——公社工业局第一门市部的商业网点建设。她任商店业务员,她和商店领导班子一班人抓了办企业的“三千精神”,即跑遍千山万水找门路,千方百计上项目,千辛万苦跑销路的艰苦奋斗精神,使商店货全畅销,顾客盈门,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为国家和集体贡献了资金,做出了贡献。
1991年,她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挑头办起了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在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四无经验的困境中,她迎着困难上,在3间漏雨的破旧平房里办起了汇北物资公司。自筹资金3000元起家,自己动手翻拆门头房,从鞍山、唐山、济南等大型钢厂购进上百种品种的各类钢材,在济南地区进行批发和零售。开业第一年,4名员工即经销钢材2000余吨,营业额突破600余万元,实现利税20余万元。
她想大的,干实的。她带领员工一边经营,一边发展,投亲告友,筹措资金20万元,硬是在19亩荒废洼地里建起了9000余平方米的大仓库,对外出租积累了资金,使企业越办越好,经营越来越活,先后投资320余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并联营创办了机械加工厂,使公司成为集商业、工业、仓储为一体的中型企业。
10多年的奋斗,10多年的拼搏,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走出了大发展的路子,成为杨庄居办企业的佼佼者,该公司拥有职工30余人,最好年份经销钢材4600余吨,年营业额160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456万元,每年为国家和集体贡献30余万元,成为一处贡献大户。
务农、从工、从商30余年来,刘爱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和政府授予她多项荣誉,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和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女强人”称号。
杨铁兵 男, 汉族,高中文化。 生于1975年4月19 日,原籍济南市杨 庄村,现住济南市 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3年9月~ 198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济南明湖中学高中阶段学习,高中毕业。
1995年8月~2001年,任济南市北洋物资经营处业务员;2001~2003年,任济南市天桥精实塑钢门窗厂厂长;2003~2004年,任济南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以土为本,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和乡亲们团结奋斗,担任起济南北洋物资经营处走南闯北的业务员。他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怕路途遥远,知难而进,千方百计从莱钢、邯郸钢厂等大厂购进名牌钢材,通过多方业务销往济南市及周边县区,使经营处年实现销售额1000余万元,创利税100万元。
在任济南市天桥精实塑钢门窗厂厂长期间,他带领职工从龙口、南山等地购进铝型材,经本厂加工、制作到安装门窗工程,先后完成了清河小区、荷香村小区、标山小区等小区楼房门窗安装工程,年加工制作门窗1万余平方米,年销售额500余万元,实现利税50余万元。
在任济南奥瑞特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他和全体职工想大的,干实的,从东北购进高档铝塑门窗材料,给济南建筑工地加工制作高档铝合金塑钢门窗,并负责安装。先后安装了济南市样板工程齐鲁骏园、齐鲁花园、阳光科技〓化园等工程,年加工安装门窗5万平方米,实现营业额800余万元,创利税40余万元,成为杨庄居骨干企业之一。
10余年的奋斗,10余年的拼搏,杨铁兵为经济发展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胡贤庭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71年7月29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经营处经理。
1978年9月~ 1981年7月,在济南国棉一厂附属小学上学;1981年9月~1983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83年9月~1989年7月,在济南郊区第一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上学,初、高中毕业。
1989年8月~1992年11月,在杨庄物资回收店工作;1992年12月~ 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经营处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即走上了兴办乡镇企业的路子。在杨庄物资回收店工作期间,协助领导广开货源,进城串乡,及时把群众中的废旧物资收集起来,变废为宝,使物资回收店办得红红火火,创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当时兴旺发达的一处队办企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他想大的,干实的,在村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在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车辆、人员,不懂经营业务的困难情况下,借了杨庄物资回收店3间破旧平房做门头房,筹措资金40万元,因陋就简,办起了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经销处,经销钢材。
他带领职工艰苦创业,从全国各大钢厂购进名牌钢材,以低于市场价销往济南市及周边县区。他以优质名牌产品,以优质的服务,以诚信经营,受到了顾客的青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营处只有4名职工,年经销钢材500~550吨,年营业额在150~160万元,实现利税16万元左右。
他洞察市场行情,在同行业林立、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又办起了装饰材料业务,经营木地板。年销售木地板2.4万平方米,年营业额220余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为国家税收,为集体上交管理费做出了贡献,成为一处兴旺发达的居办企业。
胡贤红 女,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5年3月26日,1995年6月10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汇北装饰材料经营处经理。
1973年9月~1978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8年9月~1984年7月,在济南郊区第一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84年8月~1994年,任杨庄物资回收店会计和泉喜商店经理;1995~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汇北装饰材料经营处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即投入到村办企业的发展上。她充分利用党的富民好政策,办起了泉喜商店,并任经理,还兼任杨庄物资回收店会计。她开拓进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协助老前辈广开货源,变废为利,大力回收废旧物资,促使物资回收店越办越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她兴办的泉喜商店经营群众急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方便了群众,活跃了市场,致富了自己。
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城乡人民生活富裕后,装修住房成了时尚。她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带领7名乡亲迅速建起了济南市天桥汇北装饰材料经营处,从广东购进名牌装饰材料,以低于同行的价格,以送货上门、施工上门、服务上门,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她经销的装饰墙纸最好年份销售12.5万多平方米,营业收入100多万元,实现利税15万元,成为一处较好的居办企业。
杨家泉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63年12月23日,1985年7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五金叉车配件经销处经理。
1970年9月~1976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6~1979年7月,在杨庄小学初中班学习,初中毕业。
1979年8月~1980年,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80~1981年,在杨庄建筑队当泥瓦工;1981年11月~1985年,在部队服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班长;1985~1989年,任济南市跃进汽车修理厂修理工;1989年9月~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五金叉车配件经销处经理。
该同志初中毕业后毅然回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立足家乡,搞好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迅速投入大办乡镇企业的行列,在杨庄大队建筑队当一名泥瓦工,参加了城乡建筑事业。
当祖国需要青年应征入伍时,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在烟台沿海解放军某部先后任战士、班长,一干五年,履行了保家卫国的光荣义务。
复员后,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克服了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带领乡亲建起了济南市天桥五金叉车配件经销处,经销叉车配件。他从全国名牌大厂购进零部件,以诚信经营、周到服务受到用户青睐,产品畅销济南市各大厂家。他一边经销,一边登门进行安装维修服务,深受用户欢迎。一个仅有五六个人的小单位,年收入达15万元,服务了用户,增加了收入。在同行业林立、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经销处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扩大了范围,企业继续得到较好发展。
王勇 男,汉族,中专文化。生于1963年9月2日,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华龙电器工业公司经理。
1970年9月~ 1977年7月,在济宁市张宇联中学习,小学毕业,上初中一年级;1977年9月~1981年7月,在济南三十二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81年8月~1982年,在济南历下电器二厂任技术工人;1982 ~ 1983年4月,任济南电器三厂工人;1983年5月~ 1985年,任济南电力开关厂技术工人;1985~1987年,任历城电器开关厂副厂长;1987~1993年,任济南市天桥华龙电器厂副厂长;1993~2004年,任济南华龙电器工业公司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迅速投入到乡镇企业的发展上。他积极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党的富民好政策,刻苦学习电器生产技术,变外行为内行,成为一名电器行业的行家里手。
20世纪80年代末,他受聘来到杨庄,在村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参与了济南环城开关厂的生产发展工作,并任该厂副厂长,分管生产业务。他在厂长的领导下,发挥广泛的业务关系,广找市场,以销定产,在投产几个月的时间内,创产值20余万元,实现利税8万多元。
在市场竞争激烈、同行林立的情况下,本厂出现不景气。面对困难,王勇鼎力协助厂长从名牌大厂购进名牌电器原件,经整体组装后,畅销河南省及本省大单位,使厂子生产经销较快走出低谷。20余名职工力排困难,年创产值80多万元,实现利税20多万元。
1993年,王勇正式接任更名后的济南华龙电器工业公司经理兼厂长。上任后,首先进行了产品技术改造更新;接着壮大销售队伍;三是狠抓职工队伍技术素质提高;四是抓内部改革;拉开工资距离,调动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四项改革措施,促进了企业大发展。至1999年,35名职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年产值超过120万元,实现利税37万元,固定资产达280余万元,成为杨庄村兴旺发达的骨干企业之一。
厂长王勇不甘在一条路上走路,他干着一个(项目),新上一个,研究筹措一个,做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工养商,以商养工”的发展路子,在抓好电器工业生产的同时,迅速又上了新产品——彩钢夹芯复合钢板。该产品当年上马,当年创产值130万元,壮大了经济实力,促进了各业的发展。
20多年的奋斗,20多年的拼搏,王勇身先士卒,艰苦创业,坚持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开拓市场,不断上新创新,使企业走出低谷,立于不败之地,为杨庄居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受到领导和职工们的称赞。
李建宗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55年12月28日,原籍历城港沟葛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经理。
1964年9月~196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9年9月~1972年12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高中毕业。
1973~1975年,在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1975~1976年,任杨庄运输队业务负责人;1977~1978年,任济南钢厂油漆工,负责财务;1979~1983年,在村办商业——公社工业局第一门市部经商,负责财务;1983~1991年,个体经营,先后经营钢材,在凤凰家具厂做工,在天桥区武装部和省计委做财务工作;1991~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经理。
该同志从农、务工、经商3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市场动态,积极投入到市场激烈竞争之中。为了搞好经济发展,走南闯北,挖掘本公司所需商品物资,创造了丰富的经济效益,为国家、为集体做出了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毅然回村务农,在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和乡亲们一道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搞好为城市服务,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他和本队劳力一道,坚持农忙务农,农闲做工,积极搞好副业生产,增加集体收入,改善居民生活。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参加了杨庄运输队的工作,他和乡亲们吃大苦,耐大劳,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千方百计联系运输业务,让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好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不失时机,抢抓机遇,迅速转向了村办企业的建设,参加了北园路第一个商店——公社工业局第一门市部的商业发展,经营五金交电、烟酒糖茶、日用百货等商品销售工作,不但促进了商品流通,而且培养了经商队伍,得到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提供了税金,为集体奉献了费用,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他和妻子办起了“夫妻店”,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在3间破旧平房里创办了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经营钢材。他利用“滚雪球”的办法,边经营,边建设,利用积累的资金不断开创事业,先后投资32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9亩、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的大仓库,对外出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和厂家联营办起了机械加工厂,对外加工生产车床。
10多年的拼搏,10多年的奋斗,济南市天桥汇北物资公司拥有员工30余人,钢材经销最好年份达4600余吨,年营业额达16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456万元,成为杨庄一处骨干企业,一处贡献大户,每年为国家、为集体贡献30万元以上。
特别是在同行业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他以诚信经营、质优价廉、服务周全取胜,公司保持了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处“信得过”的企业,受到顾客的青睐。
张象生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54年7月15日,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东小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三吉力经贸有限公司经理。
1963年9月~196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9年9月~1973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73年8月~1975年12月,在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1976年7月~1980年1月,应征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4616部队某部战士;1980年1月~1984年,部队复员后在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1984~1987年,任联四拉门厂业务员;1987~1992年,任济南市新生铆焊厂厂长;1992~1997年,任山东省装饰设计研究所试验厂厂长;1997~2004年,任济南三吉力经贸有限公司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毅然回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立足农业,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他和乡亲们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做好近郊为城市服务工作,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贡献力量。
他坚持农忙务农、农闲做工,为增加集体收入,他积极搞好副业生产,当好一名装卸工,吃大苦,耐大劳,挣的工钱归集体所有,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当祖国需要时,他毅然报名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在部队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刻苦学习本领,多次受到部队的表彰奖励,为保卫祖国当好一名优秀子弟兵。
部队复员后,他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决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富民好政策,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粮则乱”的发展路子,他一手抓好农业生产,一手抓好村办企业的发展。在村领导的支持下,他带领10多名乡亲自筹资金1万元起家,办起了济南市新生铆焊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开工投产,生产当时市场畅销的防盗门、防盗窗、空腹钢窗等产品,年创收50余万元。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他学好、用好党的富民好政策,想大的,干实的,又迅速建起了一家联营企业——山东装饰设计研究试验厂。他带领职工千方百计购进生产材料,生产高附加值的有色金属铜板工艺品,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等单位制作了铜壁装饰,年创产值百余万元。
他懂经营,会管理,善于掌握市场动态,及时生产转型,建起了三吉力经贸有限公司,从市场购进不锈钢钢材,为各大建筑公司加工制作不锈钢制品,年创产值150余万元,成为一处兴旺发达的企业,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献军 女,汉族,中专文化。生于1970年8月31日,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麒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经理。
1977年9月~1982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2年9月~1985年7月,在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85年9月~1989年7月,在济南第七职业中专学习,中专毕业。
1989年12月~1995年8月,任济南市天桥物资公司北园分公司会计;1995年9月~2000年3月,任济南市汇北实业总公司工人;2000年4月~2004年12月,任济南麒麟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该同志下学后毅然回农村,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她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巧借党的富民好政策迅速参加大办乡镇企业的行列。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迅速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懂经营,会管理,做出了显著成绩。
特别是在无场地、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的困难情况下,她和乡亲们迎着困难上,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在大厂的支援下,干事创业,办起了济南麒麟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PVC发泡装饰板及系列装饰配件,开创了山东生产该产品的先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2004年,该公司拥有职工26人,年产装饰板18.6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53万元,年创利润12.4万元,固定资产达115万元,成为杨庄居一处效益较好的居办企业。
15年的奋斗,15年的拼搏,她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学本领、增才干,为杨庄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蓉 女,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68年6月20日,1999年5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曾任济南市天桥副食店经理。
1974年9月~1979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济南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
1983年11月~1991年,任杨庄副食店营业员;1992 ~ 2000年,任济南市天桥杨庄副食店经理。
该同志下学后,积极参加村办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在长达8年的营业员工作中,工作积极,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热心为乡亲生活服务。在服务中笑脸相迎,微笑服务,百问不烦,百拿不厌,千方百计帮助顾客买到货真价实的用品。她和员工们一道,开展诚信经营活动,不进假货,不卖假货,视顾客为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杨庄副食店经理后,带领员工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扩大经营,经销群众喜爱的烟酒糖茶、副食调料、日用百货、塑料制品等日常生活用品,面向居民,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受到用户欢迎,被誉为“便民店”、“爱民店”。
胡贤美 女,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8年4月21日,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永丰装饰总汇、济南志伟商贸有限公司经理。
1976年9月~ 1981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81年9月~1987年7月,在济南郊区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87年9月~1989年7月,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企业管理,大专毕业。
1987年8月~ 1989年,在济南联谊毛纺厂先后任打字员、供销科财务管理等工作;1989~2004年,任济南永丰装饰总汇、济南志伟商贸有限公司经理。
该同志高中毕业后毅然回村立足农业,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她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巧借党的富民好政策,抢抓机遇,不失时机,迅速参加大办乡镇企业的行列。她在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北园路便利的交通,在60平方米的两间破旧平房里,因陋就简,艰苦创业,开办了济南市永丰装饰总汇公司,经营建筑材料,供应城乡建筑工地所需建筑材料。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装修住房成了时尚。她机敏的眼光,灵敏的信息,使她当机立断,转产经营装饰材料。10多名员工,营业额二三百万元,年创利税二三十万元,为国家和集体贡献了税金和集体管理费,生意兴隆,成为一处较好的居办企业。
她懂经营、会管理,敏锐地观察和掌握市场动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抓好经营装饰材料的同时,又建起了济南志伟商贸公司,代理经营最新产品——“美佳牌”油漆。该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欢迎,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
15年的奋斗,15年的拼搏,经理胡贤美艰苦奋斗,经受了锻炼,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刘声琴 女,汉族,高中肄业文化。生于1965年10月17日,原籍历城区港沟镇,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天桥汇通建筑机械工具经销处经理。
1973年9月~1978年7月,在历城区港沟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8年9月~ 1981年7月,在历城区港沟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81年9月~ 1983年7月,在历城泮庄高中学习,高中肄业。
1983年8月~ 1986年,任济南市郊区运输公司商店保管员;1987年结婚到杨庄;1989 ~ 1991年,任济南市联谊毛纺厂保管员;1991~2000年,任杨庄福兴代购店经理;2000~2004年,任济南市天桥汇通建筑机械工具经销处经理。
该同志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20余年工作如一日,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在任联谊毛纺厂保管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新建单位的财产物料保管得有条有序,使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在长达10余年的杨庄福兴代购店工作期间,积极做好购销工作,千方百计广开货源,疏通经销渠道,使废旧物资变废为利,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进入2000年以来,她做了多方面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她发现城乡人民生活提高后,建新房、盖楼房的越来越多,一支支农民工建筑队进城串乡搞建设,急需提供方便的建筑工具。她看到了这个市场行情,及时办起了济南市天桥建筑工具经销处,为小型建筑队租用建筑用钢模板、钢架板、钢架管等建筑工具。她以廉价的租赁费用、热情的服务、灵活方便的租期周转等,为建筑队提供了方便,受到用户的欢迎,租赁业务兴旺,被用户誉为方便施工的“便民处”,进城务工人员的“后勤部”。
20多年的拼搏,20多年的奋斗,刘声琴艰苦创业,奋斗不息,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四节 教育行政领导
唐承香 女,汉族,本科学历。生于1971年4月2日,原籍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幸福小区。1996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79年9月~1984年7月,在历城区王舍人镇梁二村小学上学;1984年9月~1987年7月,历城区王舍人镇梁王中学上学;1987年9月~1990年7月,在济南师范学习,中师毕业;工作期间,继续进修,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夜大学习,取得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山东大学函授学习,取得中文专业本科学历。
1990年7月,济南师范毕业分配到标山小学任教,主要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1995年8月,调入杨庄小学任教,1997年8月担任学校教导副主任,2002年8月担任杨庄小学校长。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10多年工作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学工作中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区举行的“教学新苗”、 “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系列评比活动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所执教的课、设计的教案,多次荣获市、区一等奖。在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在“愉快教育”论文、“电教”论文、“阅读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 《如何教学生多识字、快识字》一文发表在《济南教育》上。在班主任工作中,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信任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并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辅导的学生,在市、区现场作文竞赛中多人次获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天桥区优秀教师,天桥区优秀班主任,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首批“百佳”教师。
工作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积极开展并落实素质教育,以“勤奋、团结、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全面育人,培养能力,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为目标,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千方百计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葛宝莉 女,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0年6月11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杨庄社区幼儿园园长。
1968年7月~1973年7月,在杨庄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3年9月~1977年7月,在历城北园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1977年8月~1978年4月,在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务农;1978年4月~ 2004年12月,先后任杨庄大队、杨庄村、杨庄社区幼儿园园长。
该同志忠诚党的幼儿教育事业。从事幼儿教育25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教学育人工作中,她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教育工作为中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以严谨、认真、关心、求是的教风,尊师、友爱、活泼、进取的班风,以勤学、好问、多想、善思的学风,逐步改善了育人环境,建成了一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新型社区办幼儿学校,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由于辛勤的劳动,孜孜不倦的拼搏,她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的多次表彰奖励。
刘克伟 女,汉族,大专学历。出生于1970年9月6日,原籍济南市天桥区洋涓村,现住阳光舜城中三区7号楼。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小学教导主任。
1978年7月~1983年7月,在天桥区药山小学上学,小学毕业;1983年7月~1986年7月,在济南五十二中上学,初中毕业;1986年7月~1990年7月,在济南幼儿师范上学,中师毕业。工作期间,又继续进修学习,1994年7月~1997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上函授,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学历;于2003年考取了济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进修。
1990年7月分配到凤凰山小学任教,担任语文、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并任班主任。从1997年开始,除任教学科教学工作外,还兼任学校副教导主任。2001年5月调入杨庄小学任教导主任,并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
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誓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可爱的孩子们。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做,各方面都努力争创一流,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开创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是面对新课程改革,表现出了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实验教师们一起边教学、边实验,并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校的新课改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教导主任,该同志平时当好校长的助手,协调好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与老师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把学校的义务教育档案、学籍档案、普实档案、教学档案等整理得充实规范。
该同志于1998年被评为天桥区“百佳”教师;2001年被评为天桥区优秀班主任;1999年、2002年被评为北园双文明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北园教委先进个人、北园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北园街道办事处优秀共产党员;在天桥区“新课改,新理念,新实践及自主、合作、探究导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中,所写的3篇论文、案例、课案都获得了一等奖;所写的心理论文两次获山东省二等奖;两次获全国二等奖;所写的论文《教改大潮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被中国教学丛书编委会编入《新世纪中国教育文论》一书,并获一等奖。课堂教学方面,多次在北园镇教委上年级研究课,1994年11月为济南市四区乡镇教学研讨会提供优质课一节,1996年在北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
陈广兰 女,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3年7月17日,原籍历城区王舍人镇,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现任杨庄社区幼儿园副园长。
1970年9月~1975年7月,在历城区陈家张马村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75~1978年,在历城中学初中毕业;1978年9月~1980年7月,在历城县大辛庄中学学习,初、高中毕业。
1980年8月~1984年1月,在历城区陈家张马村猪毛加工厂任工人;1984~1986年,在杨庄村务农;1986 ~2004年,先后任杨庄村、杨庄社区幼儿园副园长。
该同志从事幼儿教育18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幼儿教育事业,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积极进取,甘于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认真做好幼儿教育工作,评为村级先进工作者。
在教学育人工作中,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教育工作为中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以严谨、认真、关心、求是的教风,尊师、友爱、活泼、进取的班风,以勤学、好问、多想、善思的学风,协助领导逐步改善了育人环境,建成了一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新型社区办幼儿园,为幼儿事业做出了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徐立民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71年4月25日,原籍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幸福小区。200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杨庄小学教导副主任。
1978年9月~ 1983年7月,在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小学上学,小学毕业;1983年9月~1987年7月,在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87年9月~ 1990年7月,在济南师范学校
学习,中师毕业;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大专毕业。
1990年9月~1994年9月,在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白鹤小学任教,先后任教体育、自然、地理、历史、语文等学科,任班主任工作;1994年9月~2004年,在济南市天桥区北园杨庄小学工作,先后任教语文、自然、美术、英语等学科,历任班主任工作;2003年9月,任学校教导副主任工作。
该同志从教15年如一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
胜任小学各科教学。不管教哪门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精心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新路子、新教法。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学生情感,善于发现学生特长,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在专心教学的同时,抓好学校教科研工作,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以个别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树立信心,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人生航向。本课题的研究,也提高了教师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教师更新观念,由教学“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2000年9月,荣获天桥区优秀班主任称号;2001年9月,撰写心理论文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003年10月,撰写英语论文、语文论文分别荣获市一等奖;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市、区级一、二等奖,多次荣获北园镇、北园街道办事处优秀教师称号。
第二章 历任领导
第一节 离退休领导
胡起凤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33年5月18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57年2月参加工作,1954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2年7月~1944年9月,在济南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上学,因生活所迫辍学;12岁下学谋生,解放后上速成班及工作后自学,达初中文化程度。
1945~1948年,下河捞鱼虾,挑筐卖菜,种二亩薄地,靠自谋生活出路维持全家贫困生活。
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生活开始有了变化。他积极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参加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的劳
动,并任初级农业社社长兼会计。
1956~1957年,任杨庄村党支部书记;1957年2月~1958年4月,任杨庄乡副乡长兼太平高级农业社党支部书记;1958年5月~1958年7月,任进军高级农业社党总支副书记;1958年7月~1959年4月,在北园煤矿(历城孙村)任党支部书记;1959年8月~1959年11月,任北园人民公社无影山大队党总支书记;1959年11月~1960年2月,任北园人民公社王炉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1960年2月~1960年12月,任北园人民公社王炉园艺场党支部书记;1960年12月~1961年2月,任北园大队(杨庄、水屯、白鹤、边庄)总支副书记;1961年2月~1966年6月,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1966年7月~1971年,任北园人民公社无影山农具厂党支部书记;1971年~1980年2月,任北园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常委兼生产组组长;1980年3月~1982年,任济南市郊区工业局副局长;1982~1985年5月,任济南市郊区经委副主任兼济南市郊区燕山水泥厂党委书记;1985年6月~ 1986年5月,任济南市郊区经委副主任,主持经委工作;1986年5月~1987年3月,任济南市郊区经委副主任兼郊区乡镇企业局局长;1987年3月~1987年4月,任济南市郊区乡镇企业局局长;1987年4月~1987年12月,任济南市乡镇企业局生产处副处长;1987年12月~ 1990年初,任天桥区北园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1990~1993年,任北园镇人大工作室常务主席;1993年12月退休。
该同志参加工作4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几十年来,他坚定不移的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性强,觉悟高,全心全意的做好党的工作,做到了党分配到哪里,他就干到那里,干一行,爱一行,并且干好一行,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做出了显著成绩。
解放后,他参加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建设,并任初级社社长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总支副书记、杨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走合作化的道路,加强了政权建设,发展了生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进步,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进人人民公社时期,他带领群众搞工业,发展农业,积极走集体化的道路。人民公社初,他受党组织的委托,带领北园人民公社500名青壮年到历城孙村建煤矿,为北园人民公社经济发展提供煤源。他坚持党的领导,白手起家建煤矿,自力更生挖煤炭。在确保无一伤亡事故的前提下,建成一对煤矿深井,被评为历城县先进安全生产单位,他个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他在北园农具厂任书记期间,扑下身子干工作,实心实意解大难。该厂原是个烂摊子,常年发不出工资,厂子乱,人心散。他上任后带领全体职工从整顿人手,清产核资,调整设备,发动群众,大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经过整顿,很快老大难变成了先进单位。全厂60多名职工争先恐后搞生产,为工农业生产制造急需的滑车及生产工具,形成人心齐,干劲足,生产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
王炉大队一度出现了“天兵天将外出搞工业,杨门女将外出搞副业,剩下老弱病残搞农业”的状况,队里乱,人心散,无心抓农业生产。他受党委派遣,又去解决老大难。他接任王炉大队党支部书记,对大队人员从思想教育人手,从整顿抓起,加强管理,很快改变了落后面貌,受到上级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上级发出郊区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后,他又到北园园艺场任党支部书记。集合了全公社200多名精壮劳力,在千亩盐碱地上搞试验,种上了大白菜、萝卜、油菜、芹菜等几十种名优菜,建了温室,每亩产大白菜1万多斤,上百万斤各种鲜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丰富百万人口的泉城人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受到市、区的表彰。
济南市郊区建立后,他先后任郊区工业局副局长、经委副主任、乡镇企业局局长等职,为郊区的工业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兼任燕山水泥厂党委书记期间,在无厂址、无水电、无道路、无技术、无资金的众多困难的情况下,他不给区委、区政府提条件、提困难,而是迎着困难上。他带领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难,自力更生建企业”的建厂精神,开山修路,白手起家,硬是在60多亩山坡地上建起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为郊区的工业发展又增添了新行业。同时,他先后参与了白马山啤酒厂、郊区纺织厂、电热厂等厂的筹建工作,特别是参与北园锅炉厂定点工作,从搞方案、人员培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到迎接验收,他都全程筹划安排。经全国有关专家检查验收一次合格,成为全国乡镇企业第一个定点厂家。
在任北园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期间,分管经济建设,协助党委抓好村镇企业,为北园镇建成全国文明镇、山东第一镇,为北园镇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全镇人民的夸赞。
先后给予记大功、晋升一级工资和评为山东省乡镇企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
王玉英 女,汉族,高小文化。生于1934年7月25日,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 该同志从幼未上学,无有文化。12岁当童工,1949年结婚到杨庄。
1951~1953年,任杨庄村互助组组长;1953~1956年,任杨庄初级社卫生队长;1956~1958年,任进军高级农业社卫生队队长;1958~1963年,任杨庄大队妇女队长兼卫生队队长;1963~1978年,任杨庄大队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大队妇女主任、调解主任、卫生队长、治安副主任等职;其中,1972年2月~1979年5月,任杨庄大队党支部委员;1979~1980年11月,任杨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80年12月~1982年11月,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1983~1992年,任杨庄副食调料门市部经理;1992年退休。
该同志从1949年到杨庄村以来,40多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她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路子,并任互助组组长、高级社卫生队长,为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贡献。
人民公社后,她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团结奋斗,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与广大群众一道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最高年份,全队夺得粮食总产10多万斤,蔬菜400余万斤。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她长期担任大队妇女主任、调解主任、卫生队长、治安副主任等工作,按照上级要求,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带领广大妇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使广大妇女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计划生育工作的带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击队。同时,结合妇女工作,努力做好治安保卫和纠纷调解工作,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身为村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项目,使杨庄村由“纯农型”迈向“农工商型”发展的路子,村民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她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坚持“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的工作方针,既抓经济发展,又抓精神文明建设,使杨庄村跨入北园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
王玉英同志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她先后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济南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人民调解等工作的先进个人,系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受到市、区、县、镇的表彰奖励,荣获多项荣誉称号。
王玉英同志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闫振甲 男,汉族,高小文化。生于1922年1月27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乡乡委员,杨庄村农会副主任,杨庄大队修配厂厂长,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政治队长。
1929年7月~1936年10月,先后在济南乡师中心实验小学,济南师范第二小学上学,小学毕业。
解放前在家混穷。解放后参加了土改,1950~1956年,任杨庄村农会副主任;1958~1959年,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副队长;1959~1961年7月,任杨庄大队修配厂厂长;1961年7月~1982年,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政治队长;1982~1983年,在水屯路做清洁工;1983 ~1987年,务农;1987年退休。
闫振甲同志是一位勤奋不辍的老同志,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立足家乡、从农务工和乡亲们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为杨庄村的发展出力献策,做出了贡献。
解放前,家境贫穷,他当长工、干短工,种菜、卖菜,通过出卖劳力维持贫困的生活。
解放后,他担负起农会委员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和广大贫下中农一道,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带领贫雇农斗地主分田地,使全村30余户贫雇农分了田地、房屋和农具、家具,使100余名无地或少地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彻底解放。之后,他和翻身后的乡亲们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加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劳动,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人民公社时期,他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整平土地,兴修水利,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支援了国家,丰富了城市市民“菜篮子”,致富了农民,改善了人民生活。白手起家办工业,艰苦创业办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起了队办修配厂,为集体增加了收入,为农业提供了服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协助党组织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发展经济,致富群众,使杨庄人民由“贫困型”、 “温饱型”,发展到“小康型”生活,为杨庄人民走上致富路做出了一定贡献。
闫振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发挥了一名老干部的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张玉宝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24年12月27日,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1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大队长。
1932年7月~1937年,先后在乡师中心实验小学、菜市小学上学,小学毕业。
1937年下学务农卖菜至解放;1948年9月~ 1955年,任大张家庄村村委委员;1956~1963年,在队务农;1964~1978年,任杨庄大队贫协主任;1982年1月~ 1984年2月,任杨庄大队大队长;1984年3月退休;1984年4月~ 1992年,务农。
该同志系杨庄村的一名老干部、老党员,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期,他任村委委员,积极组织带领群众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路子,为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做出了贡献。
人民公社后,他和乡亲们一块战天斗地夺高产,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大力发展粮菜作物,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最高年份,全队夺得粮食总产8万斤,蔬菜总产400万斤,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任杨庄大队贫协主任期间,先后配合党的中心,参加了审查部分干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后又参加了“清理阶级队伍”、“审定阶级成分”和“管理”学校等工作。
1978年,他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项目。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杨庄村办起了一批队办工副业项目,并安排了一批农业劳力转向了工副业生产,促使杨庄村由“纯农型”迈向“农工型”发展的路子,村民的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几十年来,张玉宝同志团结班子一班人,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充分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域优势,农工商一起上,集体、个体齐发展,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杨金昌 男,汉族,无文化。生于1925年1月22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副大队长。
解放前,以打工卖菜维持生活。1948年10月~1958年8月,先后任村、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治安管理人员;1958年8月~1962年,在北园人民公社渔场任片长;1962~1977年,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1981 ~ 1984年,任杨庄大队副大队长;1984年退休。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乡亲们服务。解放初,他和乡亲们一道走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道路。他一直是一位负责任的治安保卫人员,为人民保驾护航,为刚刚解放的基层人民政权站好岗、放好哨,为群众营造一方平安。人民公社初期,他担起北园渔场的片长职务,带领群众一边种地夺高产,一边发展渔业,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路子,增加集体收入。后他担负起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的担子,一干就是15年。期间,他和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力争使大家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任杨庄大队副大队长。他协助党组织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贯彻上级关于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方针,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发展经济,致富群众。他和班子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千方百计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项目,先后办起了多处队办工副业项目,使杨庄村由“纯农型”迈向了“农工型”发展的路子,使村民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
杨金昌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为杨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杨玉岭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52年5月29日,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杨庄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1960年6月~1966年7月,在杨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6年9月~1969年7月,在济南第二十一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85~1988年,在济南电视中专学习,获中专文凭;1989~199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蔬菜专业,获大专文凭。
1969~1982年,在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务农;1982~1983年,任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1984年5月~1987年11月,任杨庄村民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8月~1987年,先后任北园镇蔬菜技术员,北园镇蔬菜试验站站长;1988~1990年,任北园镇蔬菜办公室副主任;1991~1993年,任北园镇农委副主任兼镇蔬菜办公室主任;1993~1995年,任北园镇蔬菜花卉开发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1995~1996年,任济南市北郊林场副场长、党委副书记;1997~2004年,任济南市北郊林场党委委员、副场长。
该同志从农从政35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60年代末,他先后在杨庄务农,任第三生产队队长,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一干18年。期间,他带领乡亲战天斗地夺高产,带领群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粮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他坚持近郊农村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显著成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先后任北园镇蔬菜技术员、蔬菜试验站站长、镇蔬菜办公室主任、镇农委副主任等职,在长达10余年的工作中,他以农为本、以地生财、以为城市服务为宗旨,立足蔬菜试验,大力提高蔬菜产量,为改善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政府的表彰和城乡人民的夸赞。
杨玉岭同志忠于党的事业,听从党的安排,服从党的调遣,哪里有困难,他就到那里安营扎寨,改变面貌,创新发展。1995年,他不怕路途远、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的困难,毅然响应党的召唤,跨过黄河,任济南市北郊林场副场长、党委副书记等职。他团结班子一班人,立足实际,开拓进取,奋战十年,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迅速改变了林场的落后面貌,办成一处“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全面发展的大型林业基地,成为集农、林、旅游、经营为一体的风景区、经济开发区。
35年的拼搏,35年的奋斗,杨玉岭同志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出于公心,刚正不阿,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毓驎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47年1月5日。原籍济南市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曾任杨庄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9月~1960年7月,先后在张庄小学、菜市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0年9月~1963年7月,在济南二十一中(今济南明湖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63年9月~1966年7月,在济南第二中学学习,高中毕业。
1968~1978年,在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1979~1982年,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副队长;1983 ~ 1984年,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正队长;1984年5月~1987年11月,任杨庄村委会副主任;1986~1987年,在济南市正平花岗石厂工作;1987~1990年,在杨庄铆焊厂工作;1992年5月~2004年,和杨金彪承包杨庄农贸市场管理工作。
该同志从1968年务农从工以来,30多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他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发展生产力,为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做出了贡献。
1968~1984年,他先后在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后任第一生产队副队长、队长等职。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带领群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每年生产蔬菜近百万斤,在为城市服务,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他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受到群众夸赞。他带领本队劳力农忙务农,农闲做工,积极为生产队增加收入,提高工分值,尽力改善群众生活。
任村委会副主任后,分管全村农业生产。他和一班人团结奋斗,制定全年生产计划,积极为农户提供服务,增加农民的收入。他在做好村委会副主任工作的同时,认真钻研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种田试验。他试种的蔬菜亩产2万余斤,为广大蔬菜种植户作了示范,提供了科学种田的经验,为大面积增产推广了经验。
20世纪90年代后,他和乡亲们承包了杨庄农贸市场。他划行归市,千方百计管理好市场,为居民生活方便提供服务。他文明管理,热情服务,对广大业户进得来,留得住,服务得好,几百个业户生意兴隆,每天上千名顾客光顾市场,买卖生意红红火火,被评为文明集贸市场。在经营管理中,他实行“三不”优待规定,即本村经营个体户不收费;残疾人经营户不收费;老年人自谋职业不收费。他的“三不”规定扶持了弱势群体,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拼搏,他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景柱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43年1月14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1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村委会、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03年1月25日退休。
1949年7月~1955年7月,在菜市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56年9月~1958年11月,在济南第一中学学习,初中肄业。
1958~1960年,在济南市院东分社建筑队学徒;1960~1978年,在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务农;1979~1981年,任杨庄大队建筑队队长;1982~1984年,任杨庄大队预制构件厂厂长;1985年5月10日~1989年12月,任杨庄村委会基建办公室主任;1990年3月~2003年1月25日,先后任杨庄村委会、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兼基建办公室主任。
该同志从农务工45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一心一意扑在为群众服务上,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受到群众的称赞。
人民公社时期,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经济的路子,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在长达18年的从农务工期间,他和第四生产队的乡亲们以土为本,以农为业,立足城市近郊服务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战天斗地夺高产,年年取得蔬菜大丰收,各种新鲜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服务了城市,致富了农民,活跃了市场,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为提高本队群众生活质量,他坚持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发展路子,带领本队劳力开展副业生产,干起了建筑行业。先后为济南保温瓶厂、济南第二染织厂、王炉机械厂、省交通厅等单位建楼房,建厂房,搞维修,垒墙、抹灰、砌砖等,各种建筑活,他都认真仔细地做好。同时,他不忘乡亲们的重托,为北园邻村的乡亲们建民房,为乡亲们及时解决住房中的困难。他和本队劳力一起,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和大家一样收入归集体,生产队记10分工,每天补助两、三角钱,为集体增加了收入,为改善群众生活做出了贡献。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大队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起了杨庄大队建筑队,并任该队队长。他因陋就简,艰苦创业,带领30多名劳力,驾起地排车,推起小推车,走街串巷,为建筑工地运送建筑材料。当时,建筑队设备简陋,靠人工活灰、人工搞建筑,瓦工、木工、电工、大工、小工团结一致,不唯基础,不唯条件,艰苦创业,靠人的战斗精神硬是干出了一番事业。1979年,他带领这支农民建筑队,出色完成了大明湖西南门明湖酒店的维修和内部建设任务;1980~1981年,进城完成了珍珠泉改造、主河道改造、防空洞建设及洞上建房、改造礼堂放映室等修建任务。上述工程均完整无缺地修好、建好,受到建筑单位的赞许。至1981年,这支队伍不但得到了大的发展,而且培养锻炼了一批能胜任建筑行业的过硬队伍,为后来发展村办建筑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面对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筑市场,迅速办起了杨庄预制构件厂,并担任了该厂第一任厂长。他和乡亲们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的困境中,知难而进,奋力拼搏,使工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使预制构件厂发展壮大起来。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外抓“三千”精神,即跑遍千山万水找门路,千方百计上项目,千辛万苦跑销路;内抓名牌、质量,外抓机遇、改革、联姻和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经营之道,促进了企业的大发展。建厂开业后的第一年,即生产优质空心板、过梁、楼梯踏步、平板等预制构件产品2000多立方米,创产值17万元,实现利税7万元。建厂后的第三年,职工队伍发展到40余人,厂地占地面积30余亩,建有平房和楼房40余间,产值突破29万元,产量突破3000立方,实现利税10多万元,成为村办一处兴旺发达的企业。
1985年,他先后任村委会基建办公室主任,村委会、居委会副主任等职,近20年来,他一心扑在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工作中去。从1986年旧村改造开始,至2002年整个旧村改造结束,先后建起各种居民居住楼房52座,建筑面积74786.51平方米,安排居民948户,使全村全部居民均住上了公寓式的高层楼房,成为原北园镇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任务的村庄,被中共天桥区委、区政府评为旧村改造先进单位,为杨庄村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村级综合经济实力100强光荣称号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抓好旧村改造的同时,根据村党委、村委会旧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规划,他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开发规划意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杨庄村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18年的不懈奋斗,在昔日盐碱涝洼的不毛之地,硬是开发出商品房40多座,建筑面积达137540.74平方米,解决了2051户城市居民住房问题,为省城济南市住房解困做出了大的贡献。
他先后参与并领导了代管代建工程、公共建设工程、变电室工程、基础建设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为杨庄村的各种建设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广受群众称赞。
该同志退休不享清闲福,乐为人民献余热。他2003年退休后,仍为杨庄居党政领导当参谋,搞服务,继续为杨庄的各项建设出力献策,协助做好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他协助党委、居委开拓进取,乘胜前进,不断开辟财源渠道,审时度势,在幸福小区建成轻钢材板厂房4.2万平方米,占地106亩,年租金300余万元,出租给业户经商。协助居领导修建道路面积28560平方米,为繁荣经济提供了交通便利。
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奋斗,杨庄居结出了累累硕果。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小康居,矗立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南岸。杨景柱同志默默奉献,为这个村居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夸赞,被誉为杨庄村居建设的“美容师”和“设计员”。
张象乾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30年10月4日,原籍济南市北园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系解放后张庄村第一个团员,曾任黄桥乡团支部第一任团支部书记。
1936年7月~ 1941年7月,在北园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41年9月~1944年7月,在本地中学上学,初中毕业;1944年8月~1948年,在家务农;1948年11月~1949年3月,任黄桥乡团支部书记;1949年3月2日~ 1949年10月,任济南市团市委青年服务部接待办公室接待员;1949年11月~ 1952年,任济南市德合永庆记印染厂第一任团委书记;1952~1953年,在济南市工农速成中学上学;1953 ~ 1954年,在干部进修班学习;1954年回济南市德合永庆记印染厂;1954 ~1956年,任泰安发电厂值班工长;1956~1957年,因病在家医病;1957~1958年10月,在济南市百货大楼秘书科工作;1958年10月~ 1977年,任济南市铜件厂(现泰山电器厂)办公室主任兼供销科科长;1977年因病退休。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解放后,他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系张庄村第一个人团的积极分子,并担任了黄桥乡第一任团支部书记。期间,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社会活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带领全乡团员、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共青团的基础知识,积极完成党的交办任务,为解放初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先后从事市团委、厂团委共青团的工作。期间,根据党的要求,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做好共青团事业的接待、学习教育、培养发展、健全组织等工作,为团的发展壮大贡献了一份心血。在其后的工业生产中,带领广大职工队伍出大力,流大汗,战天斗地夺高产,为工业生产做出了贡献。
杨春泉 男,汉族,高小文化。生于1939年7月,1966~1973年系中国共产党党员,1973年失去党员资格。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团支部书记。
1947年7月~1952年7月,先后在边庄小学、北园小学上学,小学毕业。
1953年,在杨庄村互助组务农;1956~1958年8月,在杨庄初级社务农;1958年8月20日~ 1959年,在前进化工厂学习做火碱技术;1959年5月~8月,在济南第一印染厂学习;1959年9月~1960年10月,任北园玻璃厂车间工人;1960年10月~ 1961年2月,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61年3月~1972年6月,先后曾任杨庄大队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1973年7月~1983年,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83~1984年,在承包田务农;1985~1988年,任杨庄电器开关厂保管员;1988 ~1999年,任北园镇白鹤联防治保会治安员;1999年退休。
该同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尽力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保一方平安,他积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努力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建国初,他立足家乡建设,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积极参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劳动,带领广大翻身后的农民,战天斗地夺高产,大力发展粮菜生产,支援国家建设,改善农民生活。
人民公社后,他听从党的安排,服从上级的调动,坚持以农为主、多业发展的路子,任北园玻璃厂车间工人,从事社办企业的生产。他先后曾任杨庄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和联防治保会治安员,服务中心,做好民兵和治安保卫工作。带领民兵、团员和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担负起抗洪救灾、防火、防盗、防汛工作和招兵工作。
王德琪 女,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33年6月,1951年5月,加入共青团;195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解放初曾任村妇女干部,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
1942年7月~1945年,在济南二附小上学,小学肄业。
1945~1948年,在村务农;1949 ~1955年,先后参加互助组、初级社农业生产,负责村里的妇女工作;1956~1958年8月,任进军高级农业社副社长,妇女干部;1958年8月~ 1960年,任北园公社福利股股长;1961~1965年,任杨庄铁工部出纳员;1966~1978年,在家从事家务;1978年4月~1981年,任北园公社猪场会计;1981~1988年,任北园蔬菜试验站出纳员;1988年在电镀厂退休。
该同志系解放初的一名老妇女干部。几十年来,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她带领广大妇女一面发展农业生产,一面为解放军做军鞋、军衣,支援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同时,组织广大妇女加强治安防卫工作,保卫刚解放的政权建设。1953年起,她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群众走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的路子,她曾任高级社副社长的职务,发动妇女搞好生产,支援前线,为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做出了贡献。
人民公社后,她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参加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使粮菜生产年年夺得大丰收。最高年份,全队蔬菜生产达50万斤,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走出了坚实的路子。
1978年后,她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参与工副业生产。先后在杨庄铁工部、北园试验站工作,为镇村企业做出了贡献。
1951年,荣立郊一区民兵工作三等功。
王秀英 女,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36年1月27日,原籍齐河县桑梓店,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1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妇女主任,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妇女队长。
1951年7月~1954年7月,在桑梓店槐庄小学上学。
1954年结婚到杨庄村。1954~1957年,先后参加互助组、初级社、进军高级社劳动;1957~1966年,任杨庄大队妇女主任兼第四生产队妇女队长;1964~1983年,间断任第四生产队妇女队长;1984~1985年,任杨庄废品收购站业务员;1985~1988年,先后经营烟酒糖茶和饮食,在杨庄汽修厂下属单位工作。
该同志系建国初期的一名妇女干部。几十年工作如一日,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多年来,她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起早贪晚,没白没黑,为发展生产出力献策。建国初,她积极投入互助组劳动,和乡亲们一块走互助组的道路,互帮互助,发展农业生产。1953年起,她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向更大规模地生产进军,生产力得到解放,劳动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粮菜生产的大丰收。1956年,她和广大群众一起,走农业高级社的道路,积极参加进军高级社的农业劳动。通过集体化生产,粮食丰收,蔬菜高产,社员收入大幅度提高,群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人民公社成立后,她任杨庄生产大队妇女主任兼第四生产队妇女队长。她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积极投入到整平土地、整治山河、发展水利、战天斗地夺高产的高潮中去。坚持为城市服务,大力进行粮菜生产,结合生产做好妇女工作,使广大妇女成为战天斗地夺高产的生力军。
1984年后,她乘改革开放的好形势,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不断发展工副业项目和个体经济,先后从事废品收购,经营烟酒糖茶,经营饮食等工作,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1993年被评为北园镇模范共产党员。
1995年被评为杨庄村先进工作者。
郭兴英 女,汉族,高小文化。生于1943年4月28日,1977年4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历城区遥墙镇,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村村委委员,杨庄村妇女主任,1998年12月退休。
1952年7月~1958年7月,先后在历城区遥墙镇刘家小学,马官寨小学上学,高小毕业。
1958年7月~1963年12月,在原籍务农;1964年1月~1973年2月,在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务农;1973年3月~1979年12月,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1979年12月~1980年9月,在队务农;1980年10月~1998年12月,先后任杨庄大队、杨庄村妇女主任,杨庄大队管委会委员,杨庄村村委会委员;1998年12月退休。
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起早贪晚,没白没黑,积极做好工作。
在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期间,带领全队150多口人,在少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坚持稻麦两作,千方百计提高蔬菜产量,每年为城市提供几十万斤的各种蔬菜,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在为城市服务上做出了贡献。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她带领群众农忙种田,农闲务工,驾起地排车走城串乡,为建筑单位送石子、拉沙子,挣得钱作为集体收入。她吃苦耐劳,带头实干,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解决广大群众的“温饱”问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她担当起大队管委委员和村委委员的职务,任杨庄大队和杨庄村的妇代会主任,分管妇女、调解、民政、卫生、育红班和计划生育工作,一干就是18年,各项工作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她坚决贯彻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经常性工作“三为主”的方针,工作中做到:计划生育同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相结合;同开展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活动相结合;同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利用人口学校这个教育阵地,组织全村计划生育户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学习新婚、避孕、生育和哺乳知识,学习药具使用方法等。由于她辛勤地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村女性初婚晚婚率达100%;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达100%;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连续十多年荣获区、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其中,1996年5月,她被评为济南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该同志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妇代会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工作方针,积极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组织、教育妇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巾帼建功”、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定期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和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等活动,使广大妇女积极投入到两个文明建设中去,在发展经济、发家致富上建功立业。
她分管全村调解工作。村里出现的大事小事,因宅基地绯纷,因婆媳不和,因孩子闹了邻里纠纷,她都前往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调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达到邻里团结、婆媳和睦,团结起来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她不怕工作多和累,千方百计做好民政工作。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同时,对全村的贫困户、困难户了如指掌,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情况,按困难大小进行救助,帮助困难户走出困境,排忧解难。她还负责全村的卫生工作,对全村的大街小巷进行定人、定岗、定标准、定奖惩,使卫生清扫队一年到头常年清扫,保持整洁。使全村整洁划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区文明村和卫生先进单位。
该同志立足本职,积极做好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她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杨金玉 女,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48年8月4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5年4月8日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杨庄村委、杨庄社区居委会财务科长,2004年1月1日退休。
1956年7月~1962年7月,在菜市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62年9月~1963年,在济南第十七中学学习,初中肄业。
1963年5月~1970年,在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务农;1970~1972年,任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出纳员;1972年3月~1975年,任杨庄大队出纳员;1975~2004年1月1日,先后任杨庄大队、杨庄村委会、杨庄社区居委会主管会计、财务科长。其中,1975 ~ 1983年1月,任杨庄大队管委会委员;1983年1月~1993年12月,任杨庄村党支部委员,分管组织工作和财务工作;1993年12月~2004年1月1日,先后任杨庄村党委、杨庄社区党委委员;2004年1月1日退休。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多年来,工作勤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注重自身政治、业务素质的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政业务,一丝不苟地做好财务工作。为完善市场的发展,加快旧村改造,合理调配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抓紧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落实,形成完整的、适应市场发展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她严格把好财务关,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杜绝不合理的开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通过验资、评估,完善了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加强了社会各部门,公司各科室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公共关系,较圆满地完成了党委交给的工作任务。
良好的业务素质,热诚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被誉为管好财务的“红管家”,维护财经工作的“守护神”,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工作30多年来,她辛勤工作,没白没黑,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做好财务工作的同时,她还协助党组织做好组织工作。从1983年起,她先后任村党支部委员,任杨庄村党委和杨庄社区党委委员,分管党的组织工作。按照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协助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对青年进行培养,及时把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壮大了党员队伍,加强了党组织建设,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张象丰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43年9月1日,1991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社区党委委员、杨庄社区工会委员会主席。
1949年7月~1955年7月,先后在张庄小学、菜市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56年7月~1959年7月,在济南第十七中学学习,初中毕业;1959年9月~1962年7月,在济南第一中学学习,高中毕业;1994年4月~1996年12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九四级大专班学习,获经济管理大专文凭。
1962~1977年,在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务农;1977年12月~1979年12月,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出纳员;1979年12月~ 2002年12月,先后任杨庄大队、杨庄村、杨庄社区居委会工业财务会计主管;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任居委会房屋收费员。其中,1994 ~2004年1月,任杨庄村、杨庄社区党委委员;1996年10月~2004年1月,任北洋集团工会委员会主席;2004年1月1日退休。
该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出于公心,秉公办事,廉洁勤政,公私分明,为杨庄经济管好账、理好财,被誉为清正廉洁的红管家,为杨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党中央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积极完成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任工会主席工作以来,按照党委的工作部署,把工会工作做实做细。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是贯彻落
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工会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为职工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为职工家庭调解纠纷,做好婚、丧、嫁、娶等项工作,对贫困职工进行救助,对遇到天灾人祸的人和户,及时进行帮助,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职工的家庭,受到职工的好评。他把工会工作作为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全心全意地为职工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安定团结服务,被评为先进工会,他个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会工作者。
葛玉生 男,汉族,无文化。生于1926年8月23日,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东大杨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曾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和第四生产队队长。
该同志是杨庄村老一代村队干部。解放50多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国初,他和乡亲们一道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路子,为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出力献策,做出了贡献。
人民公社后,他先后任杨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和第四生产队队长,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和群众一道出大力,流大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最高年份,仅蔬菜年产上百万斤,在为城市服务,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为致富农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他组织本队劳力,农忙务农,农闲做工,积极开展副业生产,为城市建设拉地排搞运输,为车站扛大个(装卸工),副业收入归集体,提高社员的工分值,增加群众收入,为改变贫困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做出奉献。
1978年后,葛玉生同志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粮则乱”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使杨庄村由“纯农型”迈向“工农型”发展的路子,村民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他和乡亲们坚持“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的工作方针,既抓经济发展,又抓精神文明建设,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葛玉生同志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受到群众的拥赞。他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带头实干。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奋斗,为杨庄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任长英 女,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37年3月,原籍济南市水屯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杨庄物资回收店经理。
1945年9月~1947年7月,在刘家桥小学上学二年,因生活困难辍学。
解放前,在家打马草喂牲畜,种菜、卖菜混穷;解放后,1949~1950年,参加团组织,系妇女积极分子;1951~1969年,在村务农;1970~1976年,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妇女队长;1977~1984年,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1980~1994年,任杨庄物资回收店经理;1994年退休。
该同志从事农业4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她参加了团组织,系妇女积极分子,和广大妇女一道,参加了斗地主、分田地、做主人的土改运动。1952年后,她积极带领广大妇女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劳动,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出力流汗。人民公社后,她曾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妇女队长,带领广大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积极整平土地,大兴水利建设,改良土壤,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最高年份,全队夺得蔬菜生产近百万斤,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为丰富城市“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1977年后,她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期间,她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各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蔬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项目,办起了运输业,组织社员拉地排,为城市建设运送物料,增加集体收入。她一方面领导全队抓好农业生产,一方面带领社员办起杨庄物资回收店和泉美印刷厂。她和乡亲们不畏困难,不计条件,扑下身子创业。她没白没黑,四处找门路、跑关系,广开货源,充分利用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发挥紧靠附近大工厂、大企业的有利条件,主动上门搞服务,争取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使这个“不起眼”的回收店,最好年份回收物资350余吨,年收入35万余元,实现利税17万元,固定资产达30余万元,成为一处较好的队办企业。使本队由“纯农队”迈向“农工型”的富裕队,村民的生活也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
任长英同志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妇女干部。她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杨玉河 男,汉族,高小文化。生于1929年7月1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北园人民公社二营四连连长,杨庄第三生产队队长。
1936年9月~1942年7月,在济师附属第二小学(菜市小学前身)上学,高小毕业。
解放前在家混穷。1950~1952年,在村务农;1952~1953年,任互助组副组长;1953~1955年,任初级社副社长;
1956~1958年8月,参加进军农业高级社劳动;1958~1959年,任北园人民公社二营四连连长;1959~1964年,任杨庄第三生产队队长;1964~ 1975年,务农;1989年退休。
该同志从1952年参加集体事业以来,40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他积极带领群众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路子,并任互助组副组长、初级社副社长、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贡献。
人民公社后,他任北园人民公社二营四连连长,后任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和群众一起整平土地,深翻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最高年份,全队蔬菜总产100多万斤,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丰富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杨玉河同志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吃大苦,耐大劳,身先士卒,带头劳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全村人民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方针,和全村人民一起,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发展经济,致富群众,使全村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他退休后不享清闲福,继续为事业献余热,仍不辍劳作,为杨庄村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杨玉山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43年7月28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泉美印刷厂厂长等职,2003年退休。
1950年7月~1956年7月,先后在张庄小学、北园小学上学,高小毕业。
1956年8月~1967年,在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1968~1979年,任第一生产队副队长;1979~1984年,任第一生产队队长;1984年,任北园杨庄凤凰家具厂副厂长;1984~1988年,任杨庄代购店副经理;1985~1988年,任泉美印刷厂厂长;1988~1993年,系泉美印刷厂法人代表;1993~1996年,任泉美印刷厂副厂长;1996~2003年,任杨庄电工班电工;2003年退休。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正直、热情,工作勤恳、敬业,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在长达10多年的生产队队长工作中,他带领全队人民战天斗地夺高产,年年取得粮菜大丰收。他响应近郊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各种鲜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服务了城市,致富了农民,为丰富城市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他带领一队群众,坚持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增加集体收入。他从事过“倒垃圾,换大米,厕所里有人吗(挖大粪)”的大军行列,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他和乡亲们一起拉起地排车,为建筑单位拉沙、运石搞运输,到火车站扛大个、当装卸工,干一天,生产队记10分工,补助2角钱,为增加农民收入,他吃大苦,出大力,流大汗,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充分利用党的富民好政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积极投入到村办企业建设中去。他先后任凤凰家具厂副厂长,杨庄代购店副经理,泉美印刷厂厂长等职,为杨庄村的家具制造业、废品收购业和村办印刷业做出了贡献。
1996年后,他告别了从农从工的事业,担当起杨庄村电工工作。他认真负责,积极为村办企业服务,为村民生活服务,工作没白没黑,废寝忘食,千方百计保障用电供应,做到万无一失,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为村民的生活照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该同志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带领职工迎着困难上,跟着形势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促进企业走出困境,不断发展,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奉献。
李文孝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39年11月26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
1948~1955年7月,在菜市小学上学,高小毕业。
1955年8月~1958年,在村务农;1958~1961年,在历城县郭店炼钢厂工作;1961 ~ 1963年,在生产队务农;1963~1968年,任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副队长;1968~1973年,任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1973 ~ 1975年,任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副队长;1975~1999年,任杨庄大队电工。
该同志40余年工作如一日,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立足本职,从农务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身先士卒,带头劳动,为家乡建设做出了贡献。人民公社初,他响应上级大炼钢铁的号召,在郭店大炼钢铁,一干三年,日夜奋战,出力流汗。他在任四队副队长期间,主要带领生产队劳动力搞副业生产,10多辆地排车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带头拉起地排车,为建筑工地拉沙、拉石、拉灰,在济南站扛大个,当装卸工,挣了钱归集体,增加集体收入,搞好年终分配,改善群众生活。
在任四队队长期间,他带领四队30多户、100多口人在30亩菜、30亩藕、20亩大田上做文章。坚持稻麦两作,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产各种鲜菜、莲藕近百万斤,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丰富市民“菜篮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长达25年的电工工作中,他全心全意为群众生活服务,为村办企业发展服务,工作认真负责,千方百计保证用电安全、用电供应,为全村的用电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张家和 男,汉族,无文化。生于1928年1月10日,原籍济南市大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曾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
该同志解放前苦大仇深,全家5口人无有土地,只住着两小间破旧房,指望卖菜和打短工维持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因贫穷,没有文化。
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分到土地3亩多。从此,他和全家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
义道路,积极参加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动,生活有了大的提高。
人民公社时,他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达15年,带领五队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夺高产,力争改善群众生活。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整平土地,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身先士卒,带头劳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特别是在近郊为城市服务中,大批鲜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张柱亭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39年2月20日,原籍济南市大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曾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
该同志解放前全家10口人,只有2亩贫瘠地,生活艰难,靠卖菜和打短工维持生活。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3亩,生活有了好转。
人民公社时,他担任第五生产队队长,带领全队人民出大力,流大汗,抓好粮菜生产,为改善群众生活做出了贡献。第六生产队队长。
杨明男,汉族,初小文化。生于1922年12月10日,原籍历城县西梧,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号楼。曾任杨庄大队
1931年7月~1934年7月,在历城县西梧上小学,初小文化。
1940 ~ 1948年,在北园张家庄给地富扛活,当长工;1948 ~ 1950年,在张庄为一家富农扛活;1955~1958年8月,在北园进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务农;1958年8月20日~1961年,任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副队长;1962~1985年,任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1985~1988年,在家从农种好责任田,1988年退休。
该同志原籍历城西梧村人,苦大仇深,解放前深受地主恶霸的欺凌。从小逃荒在外,从1940年起,为地富当长工长达8年。解放后,他和全家翻身得解放,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先后参加了土地改革,参加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劳动,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人民公社后,他担任了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副队长、队长等职。在长达20多年的队长工作中,他带领六队广大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出大力,流大汗,战天斗地夺高产,从整平土地人手,大兴水利,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完成蔬菜上市任务,为支援城市,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1978年后,他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队办工副业项目,做到亦农亦工,促进了生产队的经济发展,使六队由原来的“纯农队”迈向了“农工型”齐发展的生产队,社员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为改变贫困面貌,为提高人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杨明同志是杨庄村较早的老干部之一。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他始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1988年退休后,他不在家享清闲福,仍不辍劳作,继续参加生产劳动,仍为社会做贡献。
杨明同志工作勤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办事公道,出于公心,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被群众誉为不怕疲倦的“老黄牛”,群众拥护的好干部,受到群众的称赞。
张家柯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46年2月1日,原籍济南市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
1955年7月~ 1959年7月,在北园小学上学,因生活困难辍学,小学文化。
1960~1977年,在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务农;1977~1982年,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1983~1984年4月,任杨庄物资回收店业务员;1984年5月~1986年,任济南市郊区乡镇企业局第一门市部业务员;1986~1993年,任济南市天桥华泰商店业务员;1994~2004年,任济南鹏程储运有限公司副经理。
该同志40余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立足家乡,从农务工,不辍劳作,全心全意搞好工农业生产,为家乡建设做出了贡献。在长达17年的务农生涯中,他和乡亲们一道,战天斗地夺高产,年年取得粮菜大丰收。所在七队时有菜田70余亩,年产鲜菜100余万斤,30亩藕田,年产鲜藕5万余斤,他拉起地排车,把各种鲜菜源源不断地送往城市,服务了城市,致富了农民,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为了增加集体收入,他和大伙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到车站扛大个、当装卸工,各种脏活他都抢着干,吃苦在前,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任七队队长后,更是身先士卒,带头实干。他带领七队群众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改善群众生活。
20世纪80年代后,在长达20余年的历程里,他先后在物资回收店、华泰商店等单位任业务员。期间,为发展经济,他不辞劳苦,千方百计搞好经营业务,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任鹏程储运有限公司副经理期间,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在居党委的领导下,建起近3万平方米的仓库,并负责仓库房的出租工作,为工业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张云海 男,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55年3月15日。原籍济南市张庄,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74年加入共青团,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
1964年7月~ 1969年7月,在张庄小学上学,高小毕业;1969年9月~1974年7月,在北园中学.(今济南明湖中学)上学,初中、高中毕业;1974年在生产队务农;1974年12月~1976年,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1976~1978年,在生产队务农;1979~1981年6月,在杨庄建筑队务工;1981年7月~1994年12月,在杨庄预制构件厂务工,任厂委会委员;1995~2002年,在济南金属门窗厂务工,任车间主任;2002~2004年,个体运输。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立足家乡,一心扑在家乡建设上。20世纪70年代,他曾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期间,带领全队劳力战天斗地夺高产,整平土地,兴修水利,科学种田,坚持稻麦两作,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为解决群众的“温饱”做出了贡献。
他积极响应上级关于近郊为城市服务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完成蔬菜上交任务,各种鲜菜源源不断供应城市,为丰富城市市民“菜篮子”做出了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粮则乱”的发展路子,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做到以工养农,以副补农,先后在村办企业杨庄建筑队、杨庄预制构件厂、济南金属门窗厂等企业做工,和广大职工一起,办好村办企业,增加集体收入,提高村民生活,做到先富带后富,同奔致富路。
在务农从工的几十年的战斗中,他吃苦在前,带头实干,钻研技术,求实创新,多次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受到上级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张云生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44年4月29日,原籍济南市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长。
1952年7月~1955年7月,在张庄小学上学三年,因生活困难辍学。
1956~1968年,在村务农;1969~1974年,间隔曾任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长;1974~1978年,在黄河修黄河大坝;1978~1980年,在八队务农;1980~1992年,在杨庄布毛加工厂做工;1992~1998年,在杨庄预制构件厂做工;1998~2004年,在杨庄开关厂做工。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和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20世纪70年代,曾任杨庄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长。期间,他带领全队人民战天斗地夺高产,努力发展蔬菜生产,为城市服务,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做出了贡献。他响应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在黄河日夜奋战,一干四年多,为黄河加固大堤,确保黄河万无一失、变害河为利河做出了奉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项目,先后参加了杨庄布毛加工厂、杨庄预制构件厂、杨庄开关厂的生产劳动,他和职工们一起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队办企业的发展,为致富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出力献策。
该同志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从农、务工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热心工作,服务群众,为杨庄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张云岭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26年,原籍济南市张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北园人民公社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
1934~1937年,在张庄小学上学,因生活困难辍学。
解放前,在村务农混穷;解放后,先后参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劳动;1958~1961年,任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该同志是张庄人民尊敬的老一代。1952年,他积极响应党走合作化的号召,先是组织互助会,带领翻身后的贫下中农互帮互助,发展生产,提高亩产量,改善群众生活。1953 ~ 1955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建起了张庄初级农业合作社,使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生产有了大的发展。1956 ~ 1958年8月,由初级社合并,成立了进军高级农业合作社,他带领张庄人民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劳动,使粮菜生产获得大丰收,社员收入比前增加40%以上。人民公社后,他曾是杨庄大队第六生产队第一任队长,带领六队人民战天斗地夺高产,积极参加整平土地,大兴水利建设,深翻土地,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丰富城市“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
该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他身先士卒,带头劳动,吃大苦,耐大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团结同志,诚实做人,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被誉为生产第一线上的“老黄牛”,扎实劳动的好干部,受到乡亲们的爱戴。
第二节 逝世领导
张洪运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20年11月17日,原籍济南市,生前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56年7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杨庄大队大队长。1997年2月22日病故。
该同志是杨庄村加人中国共产党较早的村民之一,亦是杨庄村当干部较长的有威望的老干部之一。解放前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欺凌,过着贫困的生活。解放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广大群众一起走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道路,为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出力流汗。
1958年人民公社后,他先后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杨庄大队大队长等职长达20余年,期间,他带领全大队人民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整平土地,绿化家园,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最高年份,杨庄大队产菜达三四百万斤,为丰富城市“菜篮子”做出了显著成绩。
1978年后,他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项目,先后办起了一批队办企业,使杨庄村由“纯农型”迈向“农工型”发展的路子,村民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发展。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坚持“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的工作思路,既抓经济发展,又抓精神文明建设,使杨庄村跨人了北园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
张洪运同志是杨庄村最早的老干部之一。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党性强、觉悟高,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办事公道、刚正不阿,出于公心,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人民的夸赞,是杨庄人民爱戴的一名老领导,他为杨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象吉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40年3月5日,原籍济南市,生前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63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1997年退休,2002年因病去世。
1959年前,先后上小学、上初中;1959~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2年3月~1980年11月,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1984~ 1986年,在杨庄村商店工作,任商店经理;1986年6月,调北园镇工作,同年7月,任北园镇电子器材厂党支部书记;1989年6月~ 1997年,任北园镇东方宾馆办公室主任。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4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1959年,他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毅然报名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六年的部队生活,听从党的召唤,服从部队的调动,夜以继日,忠诚地为部队建设服务,为建国初期的军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复员后,他一心扑在农业生产上,带领全村人民和广大青年,当好农业生产的战斗队,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队,各项中心工作的突击队,与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带领群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坚持粮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在为城市服务、致富农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他担任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长达8年时间。期间,他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队办工副业项目,先后办起了水泥预制构件、建材、建筑、运输等队办企业,村民生活由“温饱型”向着“小康型”迈进,杨庄村也由“纯农型”向着“农工型”发展。他和领导班子一班人坚持“两个文明齐抓,两个任务齐下,两个成果齐要”的工作方针,既抓经济发展,又抓文明村建设,使杨庄村跨入了北园镇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行列。
张象吉同志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工作勤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王洪昌 男,汉族,初小文化。生于1925年,原籍济南市,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系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杨庄村村长、农会主任和杨庄大队大队长。
该同志是杨庄村第一代有威望的村级领导干部,系杨庄村第一任村长,并任农会主任工作。1950年,他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全村贫雇农积极投入土地改革运动,发动受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做主人,向着地主阶级作斗争。在农会的领导下,全村30余户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田地、房屋、农具和家具,100多名贫雇农群众翻身得解放,成了土地的主人,过上了有吃有穿的日子。
1952年,他带领全村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组织互助组,互帮互助,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1953~1955年,他带领全村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并任初级社社长,使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有了大的发展,粮菜年年获得大丰收。之后,他又带领群众走高级社、人民公社的路子,和广大群众一道战天斗地,夺得粮菜大丰收,贡献了国家,支援了城市,致富了农民,为杨庄村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王洪昌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身先士卒,带头劳动,吃大苦,耐大劳,埋头苦干。他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团结同志,诚实做人,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被誉为生产第一线上的“老黄牛”,扎实工作的好干部,廉洁奉公的好“村官”。
张家梓 男,汉族,无文化。生于1906年11月29日(古历),原籍济南市张庄人,生前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3年因病去世。
1948年10月~1956年,任张庄村第一任村长;1958~1965年,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1965~1970年,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保管;1970~1975年,任杨庄大队综合厂门卫,1993年因病去世。
该同志是解放后张庄第一任村长,第一批村干部。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立足家乡建设。几十年如一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诚于党的事业,跟党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为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他担负起村长职务,带领全村人民站岗放哨,防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破坏,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继而,他带领全村人民配合农会的工作,积极投入土地改革运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做主人,使张庄人民在党派来的工作队的领导下,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田地、房屋、农具和家具,使广大贫雇农成了土地的主人。
从1952年起,他带领广大翻身后的农民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道路,
为发展生产力,改变本村的贫困面貌,解决农民的温饱做出了贡献。
人民公社后,他任杨庄大队第七生产队队长,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带领群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科学种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为服务城市,致富农民走出了新的路子。
几十年来,张家梓同志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夜以继日的扑在工作上,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群众的事业争前恐后,为本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李玉海 男,汉族,无文化。生于1902年8月,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生前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区,曾任进军高级农业合作社杨庄大队大队长。1979年因病去世。
该同志系杨庄村最早的村干部之一,曾任北园进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杨庄大队大队长。
解放后,他和全村人民一起,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带领翻身后的广大贫下中农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道路,组织群众投入到集体致富、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做出了贡献。
李玉海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发挥了一名老干部的作用,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第三章 荣誉军人
第一节 革命烈士
张荣庭 男,汉族,1938年参加革命,系地下工作者。原籍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委会,即北园大张庄。1944年牺牲于济南泺源公馆,系革命烈士。
第二节 革命军人
王元新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28年5月15日,原籍历城县东梧区桃科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梧区武装联防大队石雷爆炸组组长。解放后曾任历城县团县委儿童部部长、区委农委书记和县供销社基层中心店经理等职。
1945年前,在原籍务农。
1945~1947年,在历城县东梧区地方武装联防大队任石雷爆炸组组长。所属大队100余人,自制石雷,安置在隐蔽处,经常炸死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匪兵。
1947~1948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联防大队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有的牺牲,有的随我军大部队转移。该同志到东梧区委做少儿工作,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敌人进攻时,组织地方民兵歼灭来犯敌人。
1948~1949年,任东梧区团区委书记和历城二区(东郊)团区委书记;1950年调省团校学习半年后,任历城一区(东郊沙河一带)团区委书记;1951年,任历城县团县委少年儿童工作部部长。后调回历城二区动员参军,支援抗美援朝工作。1952年,在历城县团县委做儿童团和青年团组织建设工作。1953年,任历城县西营区农委主任。1954年,参加龙湾村整党建党工作。1955年,任历城县供销社(仲宫)经理。1956年,在山东省合作干校(楼德)学习文化。
1957~1958年,先后任历城供销社、邵而供销社经理;1959~1960年,先后在仲宫人民公社、渴马管理区做中心工作;1961年,任党家庄供销社经理;1962年因病下放农村,回杨庄生产大队。
该同志系我党老革命军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济南时,他毅然参加革命队伍,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并投入济南战役,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945年起至1948年济南解放,他参加了多次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做出了贡献。
消灭日伪军土匪头子韩茜功。1945年,日伪军土匪头子韩茜功带200余名日伪军扫荡解放区,为清除韩茜功,历城县独立营、东梧区中队及地方武工队共1000余人,按照毛主席五倍六倍与敌人的作战原则,团团包围了日伪军,王元新同志带领石雷爆破组冲在前,首先炸毁了敌人炮楼,很短时间即打死日伪军100多人,俘虏100多人,打了一个全歼敌人的漂亮仗。
日伪军头子韩茜功之兄——韩让杀害我军民不计其数,仅扔在旱井里的我军民即达366人。为清除这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经过多方策划,一举逮捕韩让及其随同,就地枪决,为民除害。
1946年,历城县伪县长岳伯芬带1000多名地方反动势力扫荡东梧地区,我军调集3000多革命将士团团包围反动武装,三倍与敌人,一举歼灭其900人,其余100人有的逃跑,有的被俘。1947年,他还参加了消灭王希祯一个团的战斗。
1948年8月14日(古历)晚,济南战役发起总攻前,王元新及其所在部队参加了燕翅山东线战斗,为解放济南做出了贡献。
只身杨庄摸清敌情。1947年7月,为解放济南做准备,王元新同志受党的派遣,只身携带武器潜入杨庄村摸清敌情。时,杨庄村驻着一个榴弹炮营的国民党军队。在摸清情况后,被敌人发现围追,王元新胆大心细,机智灵敏地跑到黄台附近的一个芦苇池里隐蔽起来,逃过了敌人的追踪,及时地把情报带给我军指挥部,为后来的济南解放提供了局部敌情,顺利歼灭这部分敌军。
王元新同志革命自述
我于1945年2月份参加革命,在党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并担任了党的领导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
下,南征北战,出生人死,为党工作。阶级敌人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对我家进行迫害。1944年12月,伪军、日本鬼子到我村扫荡,我全家被清剿,我的大妹妹在奔逃的路上,也就是我村西峪坡,被日本鬼子一枪打死。1946年,国民党还乡团又到我村扫荡,因我参加八路军革命工作,国民党还乡团对我家再次清剿。我的伯父被还乡团抓去,打得死去活来,得了严重后遗症。我的母亲被还乡团打得20多天不能下床,得了神经失常病,相隔两个多月含恨死去。家中的财产全部抢去,饭锅被砸碎,牲口被牵去,我的家是家破人亡。当时,我跟着党组织打游击,没有回家看望,直到我母亲去世的十几天,我才被组织批准回家一次。这一切,更激起了我对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仇恨。在家只待了3天,我又回到地方游击队,跟着组织干革命工作。在党的培育下,我先后担任了历城县团县委儿童部部长、区委农委书记、历城县供销社基层中心商店经理等职,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我应该做的贡献。
张新民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34年11月,1956年10月20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村财务室会计,第五生产队队长,杨庄民兵连连长,杨庄电镀厂厂长。1994年11月退休。
1942年9月~ 1948年9月,在济南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上学,高小毕业;在部队和工作后坚持自学和参加培训班学习,达到初中文化。
1948~1951年,在家务农;1951年10月~1952年1月,在济南市郊一区办事处任土改工作队办事员,进行土改扫尾工作;1952年1月~1952年5月,在村务农;1952年6月~1955年10月,任济南市郊一区供销社计划统计和营业员;1955年10月~1956年3月,任济南郊区供销联合社经理部计划统计员和营业员等工作;1956年3月1日~1958年7月21日,应征人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班长;1958年8月1日~1960年3月,回国,在四川省9286部队任文书;1960年3月~1961年,转业到成都市电讯工程学院,任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干事;1961年办理支农手续,退职;1961~1964年,任杨庄大队民兵连连长兼第五生产队会计;1964~1966年12月,任杨庄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1966~1971年,任杨庄大队会计;1971年10月~ 1972年8月,参加北园公社整党工作队,在芦庄整党;1972~1980年,任杨庄电镀厂副厂长;1981~1982年10月,任济南市华光电镀厂厂长;1983~1994年,任济南市华光电镀厂党支部书记;1994年11月退休。
该同志解放初参加工作以来,40多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党性强,觉悟高,对党忠诚,办事公道,出于公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建国初,他积极投入土地改革运动,发动穷苦百姓投入到斗地主、分田地、做主人的运动中去;1952年后,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与供销社的建立及发展工作,一面做好计划统计工作,一面当好营业员工作。1956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保卫朝鲜的安全。1958年,他和战友们凯旋回国,奔赴四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9286部队任文书。1960年3月,他转业到四川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干事。
1961年,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响应党的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毅然报名办理支农手续,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家乡,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组织群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稻麦两作,年年夺得粮菜大丰收。在任第五生产队队长期间,带领全队群众一面抓好农业生产,一面搞好副业生产,不但蔬菜产量提高,副业收入也不断增加,使全队群众生活有了提高。同时,他还兼任杨庄大队民兵连连长,带领全大队广大民兵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战斗队,抗洪抢险的突击队,各项工作的宣传队,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有生力量。
在任杨庄大队会计工作期间,他努力为领导当好参谋,两袖清风,一心为公,秉公办事,刚正不阿,严把财务关,为人民服好务,理好财,被誉为清正廉洁的“财神爷”、人民财务的“红管家”,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群众的夸赞。 20世纪70年代后,他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会,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在保障粮菜生产的同时,抢抓机遇,不失时机的大力发展队办工副业项目,率先办起了杨庄电镀厂,进行机械行业表面处理。
在办厂过程中,他带领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设备的情况下,迎着困难上。他发扬了“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等着要”的自力更生的精神,走南闯北找门路,千方百计找销路,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凭着大家的实干精神,硬是克服了资金、技术、设备等各种困难,办起了兴旺发达的杨庄电镀厂。20世纪70年代中期,该厂职工队伍发展近百人,年产值100多万元,成为济南市一处兴旺发达的电镀行业。至20世纪80年代,该厂职工队伍达300人,年产值400万元,为杨庄村由“纯农型”迈向“农工型”发展的路子做出了贡献。
几十年来,张新民同志立党为公,甘当革命事业的铺路石,党指到哪里,他就干到那里。工作勤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被誉为“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的好党员、好干部,多次荣获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张玉石 男,汉族,小学肄业,高中文化。生于1934年7月29日,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1994年10月退休,系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誉军人。
1942年7月~1944年7月,在北园小学上学,小学二年级肄业;在部队培训学习,达高中文化。
1944年8月~1948年9月,在家务农;1948年10月~1956年,在家务农,种菜、卖菜、当小工;1956年3月2日~1958年7月22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帮助朝鲜搞建设,巩固国防,防止侵略;1958年8月1日~1960年11月,回国到重庆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4军某部任战士、班长、司务长等职;1960年12月~1961年9月,任四川省军区达县军分区平昌县见习助理员;1961年10月~1962年3月,任达县军分区教导队军事教员;1962年4月~1964年,任达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1964~1970年,任桥湾区武装部长;1970 ~1979年,任杜市区武装部长;1979~1990年6月,转业到临沂市平邑县白颜公社任公社副主任;先后到黄坡乡任乡党委副书记,白颜镇人大副主任等职;1990年6月~ 1994年,先后任历城区遥墙镇镇党校教员、镇审计办公室主任等职。1994年10月退休。
近40年来,该同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把廉洁奉公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艰苦奋斗,带领干部、群众做好工作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把不谋私利为党增光作为自己的光荣义务;他以“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晚,夜以继日,率先垂范,带头实干。他能上能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刚正不阿。他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地为党的事业拼搏。
早年,他在村从农务工,种菜、卖菜,出卖劳力,维持生活。其后,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当起了泥瓦匠,干起了小工活。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保卫朝鲜的国防安全。
1958年回国后,他随军转战大西南,到成都军区重庆驻军,继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先后任解放军某部战士、班长、司务长、军事教官、地方武装部长等职,为我国的“大三线”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先后任公社、乡镇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等职,为地方建设出力献策,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人民的称赞。
杨广钱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37年4月24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系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誉军人。
1945年7月~ 1951年7月,在北园小学上学,高小毕业。
1951年7月~1953年,在村务农;1953~1956年2月,任区公所通讯员;1956年3月2日~ 195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与朝鲜人民并肩构筑国防建设,任高射炮营通讯员;1958年8月~ 1959年4月,回国到重庆任54军399部队采购员;1959年4月~ 1961年4月,任长沙二三三厂车工;1961年4月复员,回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1996年退休。
建国初,该同志立足家乡建设,搞好农业生产,多打粮食,多产蔬菜,不断改变家乡面貌;后任济南郊一区区公所通讯员,他怀着一颗年轻的热心,精神饱满地做好工作。朝鲜战争期间,在家发动群众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朝鲜战争;当祖国发出支援朝鲜人民的号召后,他怀着一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毅然报名应征人伍,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巩固国防,为朝鲜人民的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回国后,他听从祖国的召唤,服从党的分配,开赴祖国大西南,进行边疆军队建设。后转业到长沙军工厂任车工,进行军需产品的生产。他勤奋好学,钻研技术,努力军队建设,荣立三等功2次,评为“五好”射击手,多次受到团级嘉奖,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1年,他光荣复员,回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务农。30余年的从农工作,他一心扑在农业战线上,立志家乡建设。他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发展的路子,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坚持为城市服务的方针,整平土地,兴修水利,坚持稻麦两作,千方百计搞好粮菜生产,丰富城乡人民的“粮袋子”、“菜篮子”,在为城乡人民服务工作上做出了贡献。从农务工30多年来,他和乡亲们农忙务农,农闲务工,搞好生产队的副业生产,增加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
40多年来,该同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晚,夜以继日,带头实干,默默无闻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群众的夸赞。
闫世忠 男,汉族,高小文化。生于1936年2月5日,195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曾任杨庄大队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系杨庄村第二批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誉军人。
1944年7月~ 1949年7月,在济师二附小上学,小学毕业。
1949~1956年,在家务农;1956年3月~195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任五十四军炮兵基干团教员连通讯班长;1958年8月~1959年4月,回国到重庆,任解放军某部通讯班长;1959年11月~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某部测绘队测绘员;1963年初复员;1963~1965年4月,任杨庄大队贫协副主任;1965年5月~ 1990年,先后任北园农村信用社业务员、信用社主任、工会主席等职;1996年退休。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4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他坚定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党性强,觉悟高,对党忠诚,办事公道,出于公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建国初,他身处家乡,立足农业,积极搞好农业生产,年年夺取粮菜生产大丰收。
1956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报名应征人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保卫朝鲜的安全。1958年,他和战友们凯旋回国,奔赴四川,任成都军区54军某部团指挥通讯班长,后任成都军区测绘队测绘员,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复员后,他任杨庄大队贫协副主任,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先后参加了“四清”运动和干部审查工作。1965年后,他听从党的召唤,参加了信用社的工作,一干就是25年。期间,他先后任业务员、信用社主任和工会主席等工作,为发展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工作几十年来,闫世忠同志立党为公,甘当革命事业的铺路石,党指到哪里,他就干到哪里;工作勤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团结同志,共谋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贵生(王靠海) 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36年农历2月24日,1955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12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山东省胜利油田开发技工学校,曾任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学校校长,1996年退休。
1952年在北园小学读书,高小毕业;1952年9月~ 1955年7月,在济南一中读书,初中毕业;1955~1975年,在部队和转业任教期间学习和培训,达大专文化水平。
1955年12月1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军第四航空师十团(即由中央军委命名的海空雄鹰团)学习航空无线电专业,结业后留在该团任航空无线电员。经边工作,边自学高中课程,于1959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航空学校,在航空无线电雷达师专业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训练部教官。1965年调入海军第四航空学校任教。1975年调人海军高级电子专科工程学校(大专)任教。1979年转业到胜利油田,任胜利石油开发技工学校校长,1996年退休。
该同志在部队工作期间,曾先后多次立功和荣获多种奖励十余次。转业到胜利油田开发技工学校工作期间,该校曾分别被油田党委、山东省劳动局、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石油部评为先进教育单位,并评为国家级一流技工学校,他个人也被胜利油田和胜利采油厂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等多种荣誉称号10余次。同时,由胜利油田、山东省劳动局、山东省教育委员会颁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30年荣誉证书”光荣称号。
该同志参加革命工作40余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早年,他怀着一颗赤心应征入伍,报效祖国,为党的军队建设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部队转业后,他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精心培育了一大批骨干人才,为党的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人民的夸赞。
杨新生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30年6月18日,原籍济南市大杨庄,现住济南石油公司宿舍。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公安部队,1952年4月因病转业到济南石油公司工作,1991年退休。
该同志解放前在家务农,全家人过着贫困的日子。解放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于1951年3月,他怀着一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赤心,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建国初杨庄村第一批参军入伍的热血青年。同年,因国内形势需要,他留守济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公安部队战士,为维护建国不久的社会治安,为保卫济南的胜利成果做出了贡献。
转业后,他参加了石油战线上的工作。他服从党的安排,积极参加地方建设,带领广大职工奋斗在石油战线上。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身先士卒,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实地做好党的革命工作。40多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地方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职工的称赞。
张云俊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33年10月1日,1950年2月加入共青团,195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部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舵信军士长,中尉军衔。
1940年7月~1942年7月,先后在张庄小学、菜市小学上学二年;入伍后学习达初中文化程度。
解放前在家务农;1948 ~1951年,当瓦工;1951年4月~1953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济南公安部队,任通讯员;1953年7月~1956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五海校任学员;1956年2月~ 1958年9月,任青岛护校大队班长;1958年9月~ 1964年9月,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二支队水手长、旅顺海军某部队十六分队舵信军士长;1964年9月~1967年7月28日,转业后在历城县劳动局帮助工作;1967年7月29日~1983年6月,先后在郊区航运站、郊区交通局、济南市第四运输公司航运队、槐荫区交通局航运站工作;1983年6月1日退休。
该同志解放前在家务农,全家人过着贫困的日子。解放后,他当瓦工、干小工,维持全家生活。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1年4月,他抱着一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赤心,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和杨广茂、杨兴财、路延长、杨新生等一起毅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建国初杨庄村第一批参军入伍的热血青年。同年,因形势需要留守,任济南公安总队通讯员,一干即两年多时间,为解放初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济南的胜利成果站岗放哨做出了一份贡献。
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他和同伴们毅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设。在青岛海军五海校学习海军的本领和基本知识,并任海军青岛护校班长。后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旅顺4040部队十六分队,任舵信军士长,为我国的海军建设贡献自己智慧和才华。在部队多次荣获嘉奖和记功奖励。
1964年,他复员转业后,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为济南市的航运工作做出了贡献。
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早年,他毅然第一批参加人民军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10多年的部队生活,听从党的召唤,服从部队的调动,夜以继日,忠诚的为部队建设服务,为建国初期的军队工作做出了贡献。
复员后,他服从党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地方建设,担负起航运站的工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实地做好航运工作,为航运事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上级的表彰和群众的夸赞。
路延正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41年1月27日,1990年9月15日加人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民小区,现任济南市汇北消防器材公司经理。
1949年9月~1955年7月,在北园小学学习,高小毕业;1955年8月~1958年7月,在杨庄大队务农;1958年9月~1961年7月,在济南一中学习,初中毕业。
1961年8月~ 1968年4月,应征人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646部队439号任海军战士;1968年5月~1976年4月,在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务农;1976年4月~ 1982年,任北园农机厂副厂长;1982~1988年,任济南市五金消防器材商店经理;1989 ~2003年,任济南市汇北消防器材公司经理。
该同志初中毕业后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长达7年的部队生活中,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苦练杀敌本领,为我国的海军建设,为保卫祖国的海疆,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部队复员后,他毅然返回家乡,以农为本,立足农村,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和杨庄大队第三生产队的乡亲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战天斗地夺高产。为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他参加了整平土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科学种田的大会战。坚持稻麦两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为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不懈努力。他农忙务农,农闲做工,他和乡亲们一起,驾起地排车外出进行副业生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工分值,为提高群众生活而辛勤地劳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齐发展的路子,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巧借党的富民好政策,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改变了“纯农型”的经济发展格局,踏上了“农工型”、 “工贸型”、“贸工型”经济发展的路子。他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缺场地、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的困难,办起了济南市北洋消防电器修理厂和济南市汇北消防器材公司,他带领乡亲艰苦创业,一干22年。他走“以工带商,以商养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前店后厂,协同发展”的路子,集修理、经销、服务、房屋出租为一体,闯出了新路子。工厂、公司拥有职工34人,最好年景年创收200余万元,固定资产150余万元,实现利税30余万元,成为杨庄居一处兴旺发达的骨干企业。
40多年的拼搏,40多年的奋斗,他一往无前,奋斗不息,开拓进取,为杨庄村居的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受到广大群众的夸赞。
第三节 逝世军人
杨兴财 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22年8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生前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部队,曾任杨庄村治安保卫股股长。1996年因病去世。
1948年10月~1951年4月,任杨庄村治安保卫股股长;1951年5月~ 195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任济南公安总队新兵一连战士;1951年8月~1952年5月,任济南公安总队一中队炊食员;1952年5月~1954年7月,任济南公安总队中队一队炊食员;1954年7月~1955年11月,任济南公安总队三队炊食员;1955年11月~ 1956年6月,任3602部队二支队五分队炊食员;1956年6月~1957年1月,任3605部队运输班驭手。1957年5月30日复员。
1953年5月,荣立三等功;1954年12月,荣立三等功。
建国初,该同志任杨庄村治安保卫股股长,带领全村青壮年组成治安保卫队伍,日夜站岗放哨,打击暗藏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保卫革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为建国初巩固政权建设做出了贡献。
当朝鲜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毅然报名应征人伍,准备开赴朝鲜。后因革命的需要,留守国内,从事济南公安部队建设,为巩固济南政权建设,保卫济南的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
路延长 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34年11月24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籍济南市杨庄村人,生前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系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部队,1987年退休,1998年8月4日因病去世。
解放前在村务农;1951年4月~ 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济南,先后任济南市公安中队第三公安队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海军战士。1953年5月荣立三等功;1955年荣立三等功;1958年复员;后在北园锅炉辅机厂工作;1987年12月退休,1998年8月4日因病去世。曾被评为北园镇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自年轻时起,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毅然踏入军营大门,立志保家卫国。系建国初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守部队,先后任济南公安总队公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为建国初期的社会治安、发展经济保驾护航,为部队建设、巩固国防做出了贡献。
复员后,把在部队八年来养成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带回家乡。他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参加乡镇企业建设,成为一名优秀乡镇企业骨干力量。在济南北园锅炉辅机厂工作中,不辞辛苦,不畏艰难,重活累活抢着干。哪里有困难,他总是跑在前,干在前,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该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工作中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广大职工的称赞。
第四章 荣誉获得者
第一节 省级荣誉获得者
山东省劳动模范获得者——葛国庆 1998年4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隆重召开山东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通过命名表彰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副镇长、杨庄村党委书记、山东济南北洋集团公司董事长葛国庆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山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获得者——葛国庆 1997年,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副镇长、杨庄村党委书记、山东济南北洋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葛国庆荣获山东省
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
山东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葛国庆 1998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杨庄村党委书记葛国庆荣获山东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授予王玉英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1979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杨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玉英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山东省包装行业企业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杨金水 2003年3月12日,山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山东省包装改进办公室授予济南北郊纸箱包装厂厂长杨金水山东省包装行业企业家荣誉称号。
济南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葛国庆 1997年3月,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军分区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为济南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杨庄村党委书记葛国庆荣获双拥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第二节 市级荣誉获得者
济南市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葛国庆 1997年4月,济南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济南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做出命名表彰济南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杨庄村党委书记葛国庆济南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附
董事长原是退伍兵——记济南市北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葛国庆
天高云淡。
一队大雁展翅高飞。人们望着“入”字形的雁群,不禁想起了济南市北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葛国庆。
葛国庆1978年入伍,1980年退伍,1982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后担任北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十几年来,他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使一个北园镇有名的三类村变为天桥区的文明村,使一个人均不足300元的穷村变为北园镇屈指可数的亿元村。他先后被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评为优秀党员。1995年,被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济南军分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称号。1998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责任——来自一个退伍军人的胸怀
1982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四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像春风,暖化了冰冻多年的大地,到处都呈现着一派勃勃生机。但葛国庆所在的村在这四年里却变化不大。全北园镇只有两个三类村,他所在的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们村地处济南市郊区,以种菜为主,全年总收入80多万元,人均收入300多元。
1982年底,村领导班子搞整顿,葛国庆当兵是从郊区一中走的,退伍回来被学校要了去,去管校办工厂,但党组织关系却在村里。这天他被叫回去,说是开党员大会。结果,15位党员一选举,他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思想上无一点准备,一下子懵了:凭我一个毛头娃子,能把村子管好?
他回到家里,家里人都不同意他干。他们村是由3个自然村组成的,有大张庄、小张庄和杨庄。除他们葛家是单门独户,其余全是张姓和杨姓。家里入主要怕他当干部得罪人,让家里人吃亏。当时,他母亲有病卧床,听说他被选上党支部书记,又急又气,说: “你要当这个村干部,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啦!”
家里人都劝说:“为了你妈妈的病,你也不能干。”
说实在话,他在校办工厂,工资虽然不多,但在当时也是令人羡慕的;村里那么多党员干部都没把村子搞好,他一个毛头娃子能行?再说农村家族矛盾比较突出,他一个外姓人,一旦有事,家里能担当得起?
晚上,他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在北园镇,其他村都富起来了,难道我们这个村就这样穷下去?他又想到,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名退伍战士,在部队,首长经常教育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一个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责任感,鼓励着他挑起重担,带领全村向富裕路迈进。
村里的年轻人也鼓励他,拿出年轻人的朝气来,别的村是英雄,咱们村也不是狗熊。于是他下定决心,把村党支部书记这副担子挑起来,当好领头雁。
胆识——来自对党的忠诚
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挑起来了,他头一脚应该踢什么?
当时,在北园镇,大部分村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基本上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踏上富裕之路。而葛国庆所在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到邻村打工走了,村里只剩下年纪大的和出身不好的。那时“阶级斗争”在人们的头脑中烙印很重,村办企业招工也讲出身成分。
看看村里2万元债款的家当,看看村里老弱残疾的几个劳力,他从心里有点发愁。
这时候,家庭出身不太好的找了来,说是想让村里给划块地方,开个木工厂。
葛国庆召集支部一班人商量,大伙都
有顾虑,让地富子女开工厂,阶级立场哪去了?那不是走资本主义的路吗?
可是葛国庆看看邻村的工副业如雨后春笋,一个一个发展起来,而我们村还是一穷二白,他心里着急。葛国庆一手拍板:只要对村里的经济发展有利,谁干都支持,并从村里拿出2000元作为他们办厂经费。
有些人劝他:你刚当书记,党的事你还摸不清,别犯政治错误。
他说:我心里没有私,只是想让大伙富起来,尽快赶上邻村。
家里人也担心:办厂先让出身好的办不行吗?如果你犯了错误,全家也得跟着倒霉。
他说:我豁出去了,干啥事总得担点风险。光求稳稳当当平平安安,啥事也干不成。
就这样,木工厂办起来了,不仅开了他们村办企业的先例,也敲开了人们习惯于黄土地里刨食的旧脑筋。
就在这个小厂的带动下,村里慢慢成立了建筑队,建起了预制厂、锅炉配件厂、纸箱厂、电器开关厂,和济南毛纺厂联营,建起了毛纺厂。原先跑到别的村去挣钱的年轻人回来了。在此基础上,葛国庆又马不停蹄,开始了他的宏图大略,成立了北洋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下辖3个直属分公司,共有32个工商企业,其他厂的一些技术人员为给村子增砖添瓦也辞职回到村里。从这时起,村里摆脱了贫穷的阴影,开始踏上了致富之路。从1983年开始,葛国庆就立足于地理位置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建起以商业为基础,工业为骨干,房地产开发业为保障的贸工一体化的新型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能同时容纳300人住宿,接待400人就餐和开会的集住宿、就餐、娱乐为一体的北洋大酒店和北洋夜总会,扩大了该公司国内知名度,充分发挥了该公司对外窗口的作用。同时,葛国庆十分重视对产品结构和设备的更新改造,向济南北郊纸箱包装厂投资80万元,更新了设备,由原来只能生产简易包装箱发展成为生产彩印包装箱的厂家,大大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为济南塑料油墨厂投资60万元开发研制了凸版塑料油墨,从而适应了市场需求,结束了该厂只能生产凹版塑料油墨的历史。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产值达到1千万元。北洋集团还积极响应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拓宽建设北园路的号召,在北园路两侧建起了五座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商业营业楼,促进了公司经济的更大发展。
北洋人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梦,已渐入佳境。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当创业的汗水尚未来得及擦拭净的时候,北洋人又以无限的热情去拥抱明天,呼唤未来。现在的北洋集团有工商企事业近40处,已成为北园镇为数不多的亿元村之一了。全村有固定资产12000万元,1998年该公司经济总收入达到4.2亿元,净收入达到800多万元,人均分配2480元,集体积累增加600万元,预计到“九五”末,经济总收入可达5亿元,净收入可达1000万元。
权威——来自为群众办实事
一个村党支部,权威从哪里来?他的一条至深的感受是: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做点好事、实事。
他刚任支部书记那阵儿,村子穷,但吃闲饭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少,光村会计就有6个。全村400多户,1300多口人,行政管理人员36个。本来村里收入就不多,光这些人的工资就开去大半,村民有意见。这些人大部分是村干部的本家、亲
戚或是好友。葛国庆决定精简村里的行政管理人员。
中国人的事,难就难在人事关系上。谁都有一张关系网,七大姑八大姨,姐夫小舅子,揪揪耳朵,全身动弹,精简工作未开始,托人说情的找上门。都是一个村,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精简谁?
那时,葛国庆姐姐也在村里当会计。打铁先得自身硬,他决心先从他自身开刀,先把姐姐精简下去。
给家里人一说,全家齐反对。母亲说:“你当这个书记没见啥好处,你姐的饭碗倒丢了。”姐姐不乐意:“这么多人,他们的能力不比我强,为啥先让我下。”
他耐心地给家人做工作:村里行政人员人浮于事,谁说起来都气鼓鼓的,不精简怎么能行?既然我当书记,我提出这件事,就应先从咱自己做起,这样做人家才不会攀比,工作才能推得开。
他把精简姐姐的事一公布,再精简其他人,他们也无话说了。后来行政管理人员从36人减到12人。村里人说:“国庆办事,行得正、走得直。”
群众反映大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村里的学校破旧。那时村里穷,村民的住房都破烂不堪,学校也可想而知。冬天得用塑料布遮,夏天下雨,水灌满屋,教育后代是百年大计。没个像样的学校,教师也不安心。他们决定不盖办公楼,先建教学楼。建学校需5万多元。别说5万元,就是1万元,村里也拿不出。他找到镇政府,当时百业待兴,到处需要钱,政府也没钱。好说歹说,镇长答应支持1万元。他又找到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磨破嘴皮,凑了两万元,还差两万多元。他们支部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集资吧。那时手里也没钱。他们规定,每人100元,拿不出钱的,以盖学校出义务工来顶。葛国庆家里也没那么多钱,他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钱凑上。他和姐姐、母亲全家都出动了。到亲戚家、朋友家借。由于干部带头,群众积极性也上来了,很快把钱凑齐了。
学校建起以后,他们又带领村民整修了村里的路,给家家安上自来水管,连着这几件事,村里人说,这回选的党支部还像那么回事,群众情绪上来了,不管支部号召啥事,大伙都积极拥护,村里的各项工作很快有了转机。不光村容村貌大变样,就连让村干部头疼的计划生育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村没有一户超生的。连续10年他们村多次被市、区、镇评为文明村,十几家工商企业被评为文明单位或先进集体。
信任——来自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
一个村想搞好,要有一个好的班子;一个班子想搞好,关键在“班长”。因此,在当党支部书记的十几年里,他牢牢记住自己是一班之长,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他们办起40处企事业,在招工上,他都是先照顾村里的困难户,对自己家里的人从不搞特殊,不少厂长、经理找他商量,想把他家的人调调工种,干点轻松工作。他都一一谢绝。他说:“别人干的,我家的人都能干。对我家照顾了,村里人怎么看?以后支部说话还能挺起腰吗?不光对我不能照顾,对你们自己也不能照顾。”
这几年,他们村的经济条件好了。如果按效益提成,他早已成了数十万元户了。可是他仍坚持拿他书记的正常工资。他总觉得,多拿一分,就和群众远一分。口子一开,思想上就可能走下坡路。有多少村干部跌跤不是从经济上开始的。在这
一点上,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子一幢比一幢好,还盖了不少楼房,有半数村民住进楼房,而葛国庆自己还住在狭窄陈旧的平房里,人们劝他住楼房,他没同意,他说他要等全村都住上楼再说。
一些好心的亲友不理解了,“你日夜操劳,挣那么多钱,又不往家拿,到底图个啥?”
“过多的大道理我也讲不出来,但是总感到不这样做就对不住党,也对不起群众。”
“你对得起群众,可群众不一定都感谢你!”
“我不希望他们都感谢我葛国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只希望他们感谢党,感谢党的富民政策!”
拥军——来自对部队的热爱
“对部队不能用得着时想得慌,用不着时烦得慌”。这是挂在葛国庆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是啊!自1986年武警山东省消防总队驻到他们那里后,他就经常对干部群众说:“家有围墙,贼才不敢进门;国家有军队,人民才安宁。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我们的企业、商店有何安全感?”葛国庆视部队的利益为己任,谁破坏部队的设施就像剜了他的肉。同时,葛国庆还经常和驻军进行联络,互相通报各自的消息。对于本村入伍的战士,葛国庆也经常与他们通信联络,经常鼓励他们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多立功受奖。葛国庆常说:“军人也是人,同样需要爱。”每当驻军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尽自己的所能,给部队送来一片慈母般的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武警山东省消防总队的官兵防火灭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几年来,从军事院校或地方大学毕业的干部越来越多,住房十分困难。葛国庆得知后立即和支部“一班人”商量,决定从新盖的楼房中优惠销售给部队官兵。这一优惠为部队节约资金近百万元,使部队官兵深受感动。
今年八一建军节,葛国庆和他们的北洋集团总公司又与地处偏僻、离济数百里的济南军区某舟桥团签订了双拥共建协议。这个部队属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但驻在山沟,很多干部家属在济南市内工作,无论是生活、还是住房都很困难。为此,葛国庆专门拿出四套商品房,供住房困难的部队干部家属无偿使用。无论是八一,还是逢年过节,他都带着慰问品到这个部队去慰问并担任了这个部队九连的名誉指导员,受到官兵的欢迎。
他们村一位军属患了重病,葛国庆为了不让他儿子在部队分心,几次到医院探望,并安排了专人护理。同时,葛国庆还同其他领导商量拿出2000元资助这位军属家庭,使这位军属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到了军属的光荣。
葛国庆对部队的热爱,对人民子弟兵的一片诚心,化作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在当地军民中流传开了。
济南市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获得者——葛国庆、李志明、杨毓骑。
1995年8月,济南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连续二届荣获济南市优秀乡镇企业家。杨庄村党委书记葛国庆荣获连续二届济南市优秀乡镇企业家光荣称号。
1997年4月,济南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大会,表彰荣获济南市优秀乡镇企业家先进个人。杨庄村党委书记葛国庆,杨庄村村委主任李志明,济南塑料油墨厂厂长杨毓骑荣获济南市优秀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优秀乡镇企业家的决定
(1992年1月14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我市农业,繁荣经济,增加收入和出口创汇作出了新的贡献。为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乡镇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全市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市政府决定对陈宜忠、葛国庆等160名优秀乡镇企业家予以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优秀乡镇企业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发扬成绩,乘胜前进。
市政府号召全市乡镇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向优秀乡镇企业家学习,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展经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勤奋工作,为振兴我市乡镇企业,为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而努力。
济南市优秀企业厂长(经理)荣誉获得者——杨金水 2003年1月,济南市经济委员会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全市优秀包装企业厂长(经理)。济南市北郊纸箱包装厂厂长杨金水荣获济南市优秀包装企业厂长(经理)光荣称号。
济南市优抚对象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葛国庆 1989年11月,济南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全市优抚对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葛国庆荣获济南市优抚对象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第五章 中共济南乡师及早期革命领导人
第一节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早期革命领导人
第二节 中共济南乡师支部沿革
第六章 名人记
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初期齐国卢邑(今济南市长清县)人。终生为医。
扁鹊善用诊脉和针灸治病,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他周游列国,不辞辛苦地为百姓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扁鹊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时,引起太医令李醯的嫉恨,派人将其刺杀。为了纪念扁鹊,百姓纷纷为其立碑、修庙,在鹊山现存有扁鹊墓。
秦琼 (?~638),字叔宝,济南历城西关人,唐初名将。
秦琼出生于铁匠世家,自幼学得打铁手艺。他身健体魄,勇猛善战。隋末曾跟从隋将、齐郡丞张须陀镇压卢明月、李密等起义军。张须陀败死后,归瓦岗军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为隋将王世充所得,不久,离王世充归唐,任马军总管。秦琼曾随唐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军队,镇压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死后陪葬昭陵,次年改封胡国公。后人为纪念秦琼,在五龙潭其旧宅建祠堂,立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石碑。
张养浩 (1270 ~ 1329),字希孟,号云庄,又自称齐东野人,山东历城张公坟村人。元大臣,著名散曲家。19岁时登济南名胜白云楼,写下了才气横溢、文情并茂的《白云楼赋》,受到按察使焦遂的赏识,其业未竟,被荐为东平学正。
张养浩23岁时出仕,先后为礼部令史,中书省掾属。1305年,张养浩循例选授为堂邑县尹。
1307年,张养浩被任为太子文学。他不顾个人安危,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向元武宗上《时政书》,直斥朝政十大弊端,要求进行改革,并乞罢尚书省。因此触怒了皇帝和当权大臣,被借故罢了官。
张养浩以父老归养为由,1321年辞官归里。
1329年,关中大旱,在陕西赈灾中,他罄思竭力,终因积劳成疾,到官四月而逝。
卫青 ( 1375~1436),字明德,江苏省华亭县人,卒后葬于济南北马鞍山西麓山坡上。
卫青在明洪武年间为蓟州百户长。燕王朱棣起兵后,投奔燕王。因随军作战有功,升为都指挥佥事。明永乐九年(1411年),驻防威海备倭,屡剿倭寇,有战功。永乐十八年(1420年),升为山东都指挥使。正统元年(1436年),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数月后病卒。
明永乐十年(1412年),山东蒲台县唐赛儿起义,聚众数千,屡败明军。起义军在进攻安丘县时,卫青从海上率明军镇压起义军。
刘天民 (1486~1541),字希尹,号函山,济南府锦缠街人,明朝著名词曲家。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历任吏部员外郎、稽动司郎中、寿州知府、河南四川按察副使等职。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辞官归里。
刘天民善诗文,广交友,与李开先、边贡交往甚密。诗稿集刊有《函山集》。晚年新作词曲,假金元之音以泄不平,散曲集有《酸碱构肆》失传。李开先的《词谑》中,收录了刘天民的《胡十八》、《仙居》数套和《叨叨令》等。
许邦才字殿卿,济南历城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3年),乡试第一,仕历赵州、永宁知州,德王府、周王府长史。
许邦才在济南城北水村(今北园镇水屯)仿效西汉梁孝王的梁园,建别墅,亦名“梁园”。许邦才能诗善文,仿效梁孝王的遗风,常与李攀龙、殷士儋等文人墨客在梁园宴酒赋诗,研究诗文。许邦才诗风近李攀龙,但温厚过李。著有《瞻泰楼集》、《梁园集》、《海右倡和集》等。
李攀龙 (1514~1570),明著名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人。著有《沧溟集》30卷。故后葬于北马鞍山东麓。
李攀龙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发愤自学,在县学学习时,为山东督事王慎中所器重、推崇,成为县学的“诸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河北顺德知府,陕西提学副使等职。他为人耿介不阿,淡于名利,为官期间常以侍母为由告假返乡。
居家期间,李攀龙涉游济南山水名胜,写下了许多吟咏济南风物的诗篇。由于他为人英迈,才气横溢,能诗工文,与王士桢等人被誉为“嘉靖七才子”,并为主将,史称“后七子”。他继承了“前七子”李梦阳等人复古的文学主张,倡导“文必秦汉,诗发盛唐”,对转变当时华靡卑弱之文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周居岐 字伯康,历城县白鹤庄人,其父周尚忠乡试不中,居家研究经书,满腹经纶,从学者五六百人。周居岐自幼受父教导,刻苦勤奋,明嘉靖元年(1522年)乡试中举,任叶县知县。不久归乡研究诗文,著有《文则》、《书则》2书。他热心教育,在城北创建“白鹤书院”,(济南四大书院之一),自任主讲。后人将“白鹤书院”所在村庄改名为“白鹤庄”。
李士琛 字献南,历城人,家居泺口,清朝书法家。李士琛初学王羲之,继学宋代米芾,独成一家,闻名于世。乾隆年间任“郡司马”,后升任工部虞衡司元外郎。戴宗骞请缨抗俄。光绪六年(1880年),遂调防吉林边境,到任后,立即建筑工事,昼夜巡视,从未稍懈。令军民屯田垦荒,开采金矿,设立制造局,以图富国强兵。多年以来,帝俄不敢入侵,人民安居乐业。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戴宗骞调升山东陆军统将,驻防威海卫。防区修炮台,兵固海防,威海卫屹然为东防重镇。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在黄海战役中,宗骞率师抗击,伤敌四舰,日军狼狈逃窜。旅顺大连沦陷后,威海卫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刘公岛。最后,终因日军攻势猛烈,寡不敌众,戴宗骞自杀殉国。光绪帝奖其忠义,赠太常寺卿,立“戴公祠”于济南周公祠街。
丁宝桢 (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织金县)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在家服母丧时,曾招募兵丁镇压苗教(苗族反官抗粮的斗争)。任山东巡抚时,曾镇压捻军。但他主张加强国防,抵抗侵略,曾修筑烟台、威海、登州炮台。任四川总督时,创办四川机械局,制造枪炮弹药。英国侵犯缅甸和我国西藏时,经营西南边防。俄国侵占伊犁时,要求赴俄谈判,索还伊犁(未批准)。
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期间,治理黄河,逮捕太监安德海,创办尚志书院,创办山东机器局(济南北部新城庄,山东化工厂前身),制造枪炮弹药。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卒于成都,有《丁文诚公奏稿》。
刘冠三 ( 1872 ~ 1925),又名刘思锡,字以行,山东高密县人。刘冠三1906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与丁耕农、王讷等人集资在山东创办《白话报》,宣传新文化,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后遭到清政府的查禁。同年3月,刘冠三等人创办山左公学。他初任总办,后任监督。在校内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山左公学成为山东同盟会的秘密场所之一。
山左公学迁往城北杨庄后,扩大了学校规模,学生人数激增,一时声名远扬。他将同盟会办的《晨钟》、《民报》、《复仇》、《革命军》等书刊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大半加入了同盟会。该校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山东当局的注意,1908年山左公会学被清政府查封。1908年春,刘冠三在青岛与著名的同盟会会员陈千等一起,创办“震旦公学”,成为推翻帝制,储备革命力量的基地。1911年9月,孙中山先生来山东视察,刘冠三和徐镜心陪同视察了济南、青岛等地。同年夏,与徐镜心、王厚庵等在济南创立戏剧改良社。同年冬,当选为国会议员。1925年7月1日,刘冠三因病辞世。
张芹香 (1890 ~ 1941),字泮藻,济南市北园大杨庄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在省立一师上学时就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中,在北园一带组织农民及学生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断绝日军粮源,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张芹香师范毕业后,四处奔走,倡导教育救国。他带头集资集物创办农民讲习班,开办北园、沃家庄、泺口、杨庄、黄台山、张公坟等小学和聋哑学校,成为教育革命的倡导者之一。1938年夏,张芹香参加由爱国志士组织的“山东抗日铁血锄奸救国团”,先后组织并参加了向伪省长唐仰杜召开高级官员会议(包括日本高级顾问)的会议厅投放炸弹;借中秋节送礼之名刺杀伪教育厅长郝书萱、伪省法院院长和爆破日伪北关火车站货场等革命活动。1940年冬因叛徒出卖,张芹香被日军逮捕,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次年被日军杀害于经四纬二路日本宪兵队内。
抗战胜利后,张芹香的学生和同事为纪念他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在其故宅创立“芹香中学”。
关友声 (1906 ~ 1970),名际颐,北园镇泺口人。解放后为市、区政协委员,1959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副主任。
192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国学系。1930年在北京结识著名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干等人,与张大干先生最为莫逆。1935年游学湖南、湖北、南京、苏州等地,得交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等人为道义之友。同年,《关友声画集》问世,老舍先生为之作序。他除以书画闻名外,还爱好诗词戏剧,曾与王泊生先生共同编演《岳飞》。解放后,热情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先后参加过“全国城市人民公社画展”、“支持多米尼加抗美救国斗争画展”、“学习雷锋画展”、“山东风光画展”。他对新事物吟之以诗,填之以词者,有:《歌颂南京路上好八连》、《牛旺公社赞》、《人民公园晚会》、《雷锋
赞》等诗词。1962年,关友声将和毛主席词寄往北京,获得毛主席办公厅的复信,告之毛主席阅后欣喜,并示谢意。他热爱社会艺术活动,应邀多次举办国画艺术、诗词格律讲座。当代书画家对关友声评价甚高,李苦禅说:“遗作灿烂人间,当以永宝之。”
苗海南 (1903~1966),名世循,山东桓台县索镇人。英国皇家第六纺织学院(即曼彻斯特纺织学院)工程科毕业。1932年在济南创办成通纱厂(今国棉四厂),担任经理兼总工程师。解放后,在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到带头作用。1949年他一次认购国家胜利折实公债15万份。1951年6月11日,为支援抗美援朝,成通纱厂捐款购买两架战斗机。1954年1月26日,他响应政府关于认购建设公债的号召,一次认购了80亿元(旧人民币)的公债券。1954年4月,经苗海南申请,成通纱厂第一批被批准成为公私合营企业。
建国后,苗海南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接见。1966年10月3日,苗海南病逝于青岛。
范明枢 (1864 ~ 1947),名炳辰,原名范昌麟。山东泰安人。39岁考入山东师范学堂(今济南师范)。1905年赴日本留学,加人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济南创办山东省立模范小学。后任山东省立一师学监兼语文教师时,注重实际,提倡学以致用,被誉为“思想年青”的老先生,“是一位具有长者之风的好老师”。
1931年范明枢因掩护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遭到反动当局的追查和迫害。他被解职后,到第一乡村师范任图书馆馆长,购进许多进步书刊,供师生阅读。“七七事变”后,范明枢全力投身抗战。曾在泰安等地宣传抗日,组织抗日武装。1940年7月,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当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长。被誉为“抗日老英雄”,“抗日老寿星”。1945年,81岁高龄的范明枢光荣地加人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夙愿。在他82岁大寿时,陈毅将军派专人持贺信前来祝寿,并赠这位“老青年”一根手杖作为贺礼。1947年10月,范明枢与世长辞。
鞠思敏 (1872~1944),名承颖,字思敏,山东荣成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执教于山左公学。武昌起义后,参与策划山东独立。历任山东高等师范学堂、省立一师、省立第一乡师校长和省教育司长。1913年与王祝晨等在济南创办正谊中学。“五四”运动时,又共同创办尚志学会,传授新文化。1929年秋,任山东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北园白鹤庄)校长。1930年在北园创办民众学校5处,1931年再增民校2处,又辟农事试验场1处。
鞠思敏积极支持、帮助乡师党支部的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读书会”,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春乡师爆发学潮,省党部教育厅一再责令他开除进步学生,他不计个人安危,掩护爱国革命青年,深为时人敬重。1932年国民党以违背当局“党化教育”为由,撤销其职务。后回荣成帮助编修地方志。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济南,拒绝与敌伪合作,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1944年8月7日病逝于济南,终年72岁。
王祝展 ( 1882~1976),山东齐河县人。1916年任省立一师教员兼一师附小主任(校长)。在一师附小执教期间,他开山东小学招聘女教师之先河;树山东第一个实行男女生合校的新风;创山东推行白话文第一家。使山东省立一师附小誉满国内。1922年王祝晨任省立一师校长,主张在国文教学中推行白话文。王祝晨编写的《文学评论》,是山东最早的白话文体。1925年12月25日,在山东省召开的“云南起义纪念会”上,王祝晨因批评时政,激怒了军阀张宗昌,被撤职。1930年王祝晨重返一师。“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支持“济南学生请愿团”去南京国民政府请愿,抗议国民党的消极抗日行径。1950年3月,周恩来总理特邀王祝晨到北京,交谈了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大事。同年出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1956年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丁梦孙 (1911~1956),原名丁惟一,曾用名丁愚樵。祖籍山东日照县,清末,其曾祖迁居济南。丁梦孙曾于1934年夏同进步人士创办“众鸣文艺社”,出版刊物《一线》。1935年末参与组织“反蒋抗日同盟”,营救被捕共产党人。1936年“五一”节前夕,因散发革命传单被敌人逮捕,后经范明枢、冯玉祥等人营救,于9月1日出狱。1937年9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后赴延安。同年冬,又由延安回临沂,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工作。1940年4月,被选为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翌年4月,任鲁南三地委常委、行署主任。1943年3月调滨海工作,1946~1948年在高等学校做领导工作。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丁梦孙历任济南市民政局局长,市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副市长等职。1956年5月,调任山东省建筑工程局局长。1956年逝世葬于济南金牛山公墓。
余修 (1911~1984),原名鲁广益。北园镇沃家庄人。1928年担任山东省委地下交通员兼宣传工作。在济南组织进步文艺团体“晓风社”,任《济南日报》、《晓风》副刊编辑。1936年2月在中国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时期,历任中央延安行政学院教育科长、教育主任、延安大学预科部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日寇投降后,任北平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1946年调回延安任新华总社秘书。1949年调回济南,任华东大学教务长。1952年任山东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56年以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文教部部长、山东省副省长等职。曾率山东省教育代表团赴苏联、波兰、民主德国参观访问。
“文化大革命”期间,余修遭到迫害被开除党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粉碎“四人帮”以后,经党中央批准,恢复了他的党籍和政治生活待遇,恢复了名誉,被委任山东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等职。1979年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余修一生著有许多散文、革命回忆录和诗词,出版有《往事集》、《鹊华诗草》等。1984年12月25日,余修病逝,终年73岁。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