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民间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91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民间传说
分类号: I057
页数: 11
页码: 928-93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在杨庄村传说故事中,皆以自然的、人为的事物为背景,有附会史实的、有神话夹杂的,亦有凭空构造的。其内容是颂扬真、善、美的文明,唾弃假、恶、丑的腐朽。这些寓意深刻的故事,生动曲折的情节,感人肺腑的传说,对人们了解北园地区及其文明发展史,陶冶情操,颇有裨益。
关键词: 民间故事 传说 杨庄村

内容

在北园地区古老的文化中,民间流传着众多的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在集录的传说故事中,皆以自然的、人为的事物为背景,有附会史实的、有神话夹杂的,亦有凭空构造的。其内容是颂扬真、善、美的文明,唾弃假、恶、丑的腐朽。这些寓意深刻的故事,生动曲折的情节,感人肺腑的传说,对人们了解北园地区及其文明发展史,陶冶情操,颇有裨益。
  无影山的传说
  (一)
  在很早以前,济南西北面有座高山,山后终年不见阳光,而且还映下很大很大的山影。一个读书人给它取名叫“巨影山”。
  巨影山后,住着一户崔姓人家,爷儿俩过日子,人们叫他们“崔老头”、“崔小子”。他们除有一间草屋外,另有一亩山坡地。这块地在山后背阴里,一年到头地里不见阳光,种啥庄稼也长不好。看看乡亲们的地,有些也是这样,真把崔老头气坏了。
  一天早上,崔老头对儿子说: “小子,从今日起你跟我劈山去。不把这山劈平不下山。”于是,他爷俩一天天地劈起大山来。有一天,一个好吃懒做的邻居说话了:“这爷俩是吃饱了撑的,闲着劈山消耗食呢!”崔老头一听,倔犟地说:“你瞧着吧,我这辈子非把这座山劈平不可!”邻居笑道:“等你们爷俩把山劈平,我给你们磕九九八十一个响头。” 说话的这功夫,正好二郎神担山从这里路过,累了一身汗,刚放下担子歇会儿,便听到了崔老头和邻居的对话,决定要帮崔老头一把。于是,二郎神伸出那双能移山填海的手,一手铲起了半个巨影山,装进两个筐里,担起担子,生风地走了。
  崔老头和儿子不知是咋回事,眼看着一座巨影山,霎时就不见影了,只觉得怪。那个邻居呆愣了片刻,二话没说,跪到崔老头跟前就要磕头。崔老头忙拉起邻居来说:“以前的事权当笑话。”这个邻居很不好意思,以后便逢人就说:“崔老头爷俩感动了神仙,神仙帮他们搬走了巨影山。”
  从此,巨影山就变成了无影山。
  (二)
  古时候,无影山也叫金鸡岭。
  匡山有一位卖豆芽的人,每天起五更,挑着豆芽去城里卖。每次路过山坡时,就听见公鸡打鸣,感到很奇怪,心想,附近无人居住,哪来的鸡叫呢?
  这天,他再次路过此地,听见鸡叫,便放下挑子,顺声音找去,四处张望,什么也不见。细听,原来鸡叫声是在地下。就搬了几块石头压在这里当记号。卖完了豆芽,吃饱了饭就扛着锨、镐到坡上,在鸡叫处挖开了。挖呀挖呀,终于挖出了一只鸡,便用衣包好带回家,打去灰土和污物,显现出金黄色的一只雄鸡,心想:“这回可发财了。”
  卖豆芽的拿着金鸡到城里卖。古董店店主一看,叹惜道:“这只鸡,的确是无价之宝,但被你弄死了,不值钱了。”
  从此,金鸡岭再也听不到鸡叫了。
  金牛山的传说
  金牛山位于杨庄西部方向,是济南的名山之一。对它的来历,民间传说甚多。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金牛山还是一座飞沙走石的荒山秃岭。山上无一草一木,地无半分耕田。
  有一年,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偷吃了老君练的仙丹,被玉皇大帝贬到此山。青牛见此山荒芜,百姓贫苦,决心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人间的幸福。牠辛勤耕耘,风雨无阻。十几年过去了,山上花草丛生,绿树成荫,周围百姓也过上了安逸的日子。在神牛的保佑下,年年五谷丰登。从此,金牛山便成了美丽富饶的名山。
  (二)
  相传,金牛山中有一头金牛,每六十年出现一次。
  一天,有个寻宝的风水先生路过此山,发现山内有金牛。经查访得知,第二年是金牛出现的时候,他见山下一片瓜田,前去对种瓜人言:“明年你种的苕瓜我全买了,多少钱都行。”
  第二年,风水先生来到山前,找了个客栈住下。他白日睡觉,晚上出去,天天如此,使店主产生了怀疑。一天晚上,店主跟在他后面想看个究竟。来到山下的瓜田里,风水先生手拿一个又大又长的苕瓜,窥视四方。到了午夜子时,只见一头黄牛跑下山,到瓜田里吃瓜,风水先生便轻步凑上前去,欲擒黄牛。这时尾随身后的店主以为风水先生是偷牛的,便大喊起来:“快来抓贼啊!”喊声未落,只见金光忽闪,牛便无影无踪了。风水先生回头一看,原来是店主,懊丧地说:“你坏了我的大事。这是一头金牛,六十年才出现一次,我费了这么大的劲,花了这么多的钱,眼看就弄到手了,叫你给吓跑了!”
  多少年来,虽金牛不见了,人们便将该山称为“金牛山”。
  (三)
  金牛山,在很早以前没有山名。
  有一天,一个南方人从山前路过,发现山中有一个山洞,便好奇地进去了。过了一个时辰,这位南方人走出山洞,到山上的瓜地里,对种瓜人说:“你种得这些
  瓜我全买了,好好的种,等一百天我来收瓜。”种瓜人答应着,南方人扬长而去。到了第九十九天,南方人还未来,种瓜人沉不住气了,眼望着长得又大又好的苕瓜,心里琢磨:“这么好的瓜,长老了,不好卖。”于是,将瓜摘下卖了。第二天,南方人来了,一见成熟的瓜全没了,非常生气。天黑以后,南方人顺手摘下一根正长得旺盛,且未成熟的瓜,跑到山洞去了。到了半夜,突然一头牛从山洞里冲出来。南方人一见,便抄起苕瓜去打牛,结果打下一只牛角,牛受惊后,直奔东方而去了,不见行踪了。
  后来,在民间流传着苕瓜打金牛的故事。于是,人们将这座山叫做“金牛山。”
  (四)
  很久很久以前,城北有一苇子湾。湾里的水碧波闪闪,一望无边,四周长满了茂盛的芦苇,像给湾水挡上了一道翠绿的屏障。在每年夏秋两季,逢十五月圆的夜光下,天上的神牛就来此戏水游玩。虽然,人们见过神牛,却无一人靠近它,因稍有动静,神牛便化作一道金光,逃得无影无踪。
  就在这苇子湾附近,住着一对贫穷善良的夫妇,靠租种二亩地度日。他们无儿无女,唯一的帮手是一头老掉牙的黄牛,这是老两口从一头小牛犊喂大的。几十年来,春种秋收,风里雨里,黄牛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老两口把黄牛当成最亲近的伙伴。平日里,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要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粮食匀给黄牛吃。冬天,怕牛棚里冷,把牛牵到屋里;夏天,怕蚊蝇叮咬,便挥着大蒲扇给黄牛轰赶。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黄牛也老得不能动弹了。这年冬天,老黄牛奄奄一息,老两口守护在旁边,心疼地哭肿了双眼,老牛眼里也滚出一串串泪珠。屋外,北风呼叫,风卷雪花;屋里,老两口忽听一个苍老陌生人在说话。他们惊异地环视四周,未见有人。正在纳闷,突然看到那没牙的老黄牛嘴一张一合,啊,是老牛说话了,“主人啊,别难过,我死以后,请你们把我的角埋在东墙根下,来年春天,它会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瓜。七七四十九天,摘下便是金瓜。单单十五明月夜,拿金瓜去苇子湾里打神牛,神牛就会服服贴贴听您的话。往后,就让它陪伴你们吧,切记。”说完,老牛咽气了,老两口痛哭了一夜,第二天,含着眼泪,把牛角埋了。
  冬去春来,东墙根下果然长出一株瓜苗,老两口辛勤施肥浇灌,扎上了棚架;夏天,瓜棚上开满了金灿灿的花;秋天,瓜藤上结出了一个碧玉似的瓜。老两口记数着日子。这瓜很快就长得像牛角一样,碧绿中透出金黄,实在惹人喜爱,谁见了谁夸。老两口喜得合不上嘴,于是,便把牛角金瓜的事给乡亲们说了。
  一传十、十传百,金瓜的事很快就传开了。这事被庄里的一个又懒又馋,专走歪门邪道的无赖知道了。他不怀好意,欲想偷瓜。
  金瓜长到四十八天上,变得通体金黄,在阳光下,亮得耀眼。无赖自以为摘瓜时到,便抽了空子,偷摘了瓜躲起来了。老两口一见瓜不见了,捶胸顿足,又心疼又着急,不一会便双双断了气。
  庄里的那个无赖,听说老两口死了,心里好自在。到了八月十五的夜里,明月当空,水银似的月光撒满了苇子湾。这时,无赖已拿着金瓜躲藏在苇子丛里。午夜,果然有一条神牛从天而降,在湾里戏
  水。他慌忙拿起金瓜朝牛头砸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牛角上,金瓜撞得粉碎,沉入湾底。金牛大惊,想腾空而逃,可是,金瓜砸了这一下,它已失去了腾空的力量。无赖见状,忙去牵牛。他哪知,由于金瓜早摘了一天,份量还没长足,因而还不能制服神牛。金牛暴怒地挺起牛角,直向无赖抵去。尖角扎入无赖的胸膛,丧了命。
  金牛不能腾空了,暴躁地绕苇子湾转了三圈,又一口气喝干了湾里的水,一溜烟向山上跑去。这时,远处传来了鸡啼声,天要亮了,金牛无力再跑了,便一头钻进山洞里。
  从此,这座山就叫“金牛山”了,金牛山中的洞称之为金牛洞,城北的大片苇子湾也不见了。
  药山金银柜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药山北坡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石洞,石洞下面放着一个元宝,只要你拿走这个元宝,石洞里就会再掉下一个来,不多也不少。人们称之为“金银柜”。住在这里的庄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辛勤的劳动吃饭。只有当灾荒歉收之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去北山坡取一个元宝来救济。这一带有一个大财主,家财万贯,良田百顷。可他心狠手辣,欺压百姓。因为他长相难看,南瓜头,扁豆脸,挺着油篓似的大肚皮,活像一只鼓足了气的大蛤蟆。
  财主家虽然粮食满仓,牛羊满圈,他却来取元宝最多最勤。有一次他想了个鬼主意,总觉得一次取一个元宝太少。想把这个金银柜的元宝全部取出,占为已有。于是他回家拿来铁钻,铁锤,“喀嚓、喀嚓”地凿了起来。凿呀、凿呀,忽然一声巨响,从石缝里喷出一股碗口粗的泉水,将他冲出去好远,变成了个癞蛤蟆。
  从此,这个石洞再也不出元宝了。可是清清的泉水还哗哗地流着,隔老远就能听到。
  黄岗岭的传说
  在黄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说是黄岗岭“天然石蛤蟆,锣鼓闹喧天,远看斗鸡台,金鸡在里边。”由此可知,黄岗岭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响石头 在黄岗岭的东山脚下,有五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天然石头。撞击之,分别发出清脆悦耳的锣、鼓、钹、钗、铉五种器乐声。附近的村民们常来此击石取乐。后来,由于开山取石,这些奇石被破坏了。
  石蛤蟆 在黄岗岭东北侧,有一块丈高的石头,形似蹲着的大蛤蟆。每逢夜晚,这樽石蛤蟆金碧辉煌,周身发出万道金光,蹦着跳着到池塘边戏水游乐,却无人能靠近它,仅在远处听到蛤蟆的鸣叫声。鸡鸣前,蛤蟆回到原位,呆落在那里不动了。后来,有人欲想装扮一下石蛤蟆,为石蛤蟆雕琢上眼睛,却弄巧成拙,不慎将石蛤蟆打得粉碎。从此,人们再也看不到这一景象了。
  斗鸡台 在黄岗岭的东部,有一天然的平石台,人们称之为“斗鸡台”。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山岭上栖居着两只金鸡。每逢夜晚,两只金鸡便来此台相斗戏嬉。远处可听到金鸡的啼鸣声。后来,南方一位相士来此,施出妖术,盗走了金鸡。今石台仍在,却听不到鸡的啼鸣声了。
  荷花女选婿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北园一带就有荷塘遍布,香飘十里之美景。
  有个叫荷花的美丽姑娘就住在荷塘边上。她的容貌出众,心地善良,有很多的小伙子慕名而来求婚,但荷花女却不着急说婆家。这下可急坏了她的父母二老。女儿年近十八,正是选婿的好年头,怎么着也要为女儿选个女婿。
  荷花女见父母为自己伤心,便施出心计,劝慰父母说:“爹娘,不是孩儿太挑剔,而是孩儿觉得没遇上合适的。咱家紧靠着荷塘,莲藕盛长,荷花却出污泥而不染。我就是要学它这种风格。如果有谁能出一副对联,描写出这番景象和含义,我就考虑这门婚事。”
  荷花女的话传开了,上门来作对联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姑娘还是无一个满意的。
  一天,城里来了一位小伙子。他借景生情,托口吟出一联: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姑娘听后,十分高兴,又见小伙子人才出众,当即应允,与其订下百年之好。
  张公坟的传说
  元朝官吏、散曲家张养浩死后,百姓在现今张公坟庄修一处坟墓。皇帝恩赐两块御碑,碑座是两只石龟。时间久了,两只龟修炼成仙,可以在夜间离开石碑,四处走动,但是必须天明前回到碑底下。一天,东面碑底下那只石龟离开石碑,来到张公墓的西侧花园内,转了半夜,最后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荷花池边饮起水来。一声鸡鸣,石龟不禁大惊失色,两眼朝东望去,天已放亮,四条腿再也抬不动了。从此,这个石龟一直在花园的荷花池边饮水,至今还可以看到。
  鹊山的传说
  从前,济水北岸有座大山,树林茂密,每当阴雨天,雪雾腾腾,烟雾缭绕,犹如仙境。有一天,名医扁鹊路过山下,稍息。忽见到两块石头晶莹光滑,随手用石敲打,声音像寺庙里的钟一样清脆悦耳,不禁拍手大笑。又看到山的影子倒映在山下的湖里。湖里跃起条条大鱼,四周一片鸟语声。扁鹊说:“真是炼丹的好地方。”于是他建房屋,架火炉,在山上炼丹药。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前来求药治病。其间,山上烟雾弥漫,丹药香味扑鼻而来,天空中飞来众多喜鹊,落在山上喳喳喳叫个不停。前来治病的人突然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病也好了,老百姓纷纷叩头谢扁鹊。
  扁鹊死后,人们将他葬于该山下,并在山上炼丹处建起扁鹊祠,以示纪念。从此,人们便称该山为“鹊山”了。
  鹊山顶上葬神医
  鹊山,是济南市黄河北部的一座小山。山上因缺少树木而显得光秃秃的,再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而长期以来前往鹊山旅游观光者很少;谈起鹊山,大部分济南人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知道其是“齐烟九点”之一,其余的就了解甚少了。近日,本报记者多次探访鹊山,对鹊山的历史、传说以及有关的掌故进行了全面采访,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发现这座并不为济南人所重视的小山,在历史上竟是座名山。
  神医扁鹊葬在鹊山
  提起鹊山的得名,就必须提到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据说扁鹊曾在山上炼丹制药,死后又葬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扁鹊就将这座山取名为鹊山。
  相传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曾编撰过《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扁鹊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传说轩辕黄帝时有个神医叫扁鹊,医术高超,因此当时人们就把秦越人称做扁鹊,以至于后人几乎淡忘了他的真名。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扁鹊的传说,其中中学课本上的《扁鹊见齐桓公》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个。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断定他患了重病,必须马上医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齐桓公不信,感觉自己身体好好的,扁鹊肯定是危言耸听,便拒绝医治,果然不久便抱病死去。另外还传说扁鹊有一次路经虢国(今河南省陕县一带),听说虢太子暴死后正要准备埋葬。扁鹊了解病情后,断定太子没有死,而是患了一种称之为“尸蹶”的病(类似于现在的休克)。人们对扁鹊的诊断开始时表示怀疑,但经扁鹊针刺治疗后,太子很快苏醒,又经敷熨其两肋,太子便能坐起,人们惊叹不已。以后又经过服药20天,太子恢复健康。后世所谓的“起死回生”典故,即源于此处。然而在盛誉之下,扁鹊却从不以此炫耀声名。
  目前,在鹊山脚下仍保存着扁鹊墓,墓为一圆形大土堆,直径近十米,墓前立有一个高达两米的石碑,石碑上隐约能辨认出“万古不朽 春秋卢医扁鹊墓”等字样,并刻有“大清康熙三年秋××××”等字样,由此推测这个石碑立于清康熙年间。墓前还有一棵大绒花树,目前已经枯死,只剩下了遍布虫眼的树干,但一个人仍抱不过来。据当地人介绍,在十多年前这棵树还枝繁叶茂,每当开花时树上到处是毛茸茸的红色绒花,沁人的清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在鹊山墓前,还有一块桌面大小的巨石,随便捡块石块在上面的不同位置敲打,巨石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响声清脆,仿佛像奏乐,堪称当地一奇。由于敲打的人较多,目前巨石上已被敲出了不少小石凹。
  泺口街道办事处宣传科的冯光明科长向记者讲述了关于扁鹊墓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1965年,鹊山村的一匹马受惊乱跑,从扁鹊墓上跑过时,突然后蹄把扁鹊墓上踩出一个碗口大的窟窿,村民们想用土把这个窟窿堵上,可窟窿却越来越大,几天后竟有脸盆大小。从洞口往里看,黑乎乎的看不到底,村民们拿出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从窟窿里顺进去也探不清深浅,村民们就把每根长五六米的竹篙一根根接起来,一直接了6根,从窟窿里顺了进去,竟然也没到底。最后村民们用一领席子盖在了窟窿上,在上面培上土,才总算把这个窟窿给堵住了。令人惊异的是,几天后当村民们再来看时,却再也找不到那领席子了。另外,十多年前当地一名村民在扁鹊墓附近挖储存地瓜的地窖时,曾从地下挖出一盏锡灯。这更给扁鹊墓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1995年12月20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将扁鹊墓确定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用砖石将扁鹊墓四周砌围起来加以保护。
  据鹊山北村社区居委会70岁的老人陈光明回忆,在过去鹊山西北角下有个万善寺,寺庙占地数十亩,雕梁画栋,塑有如来佛、弥勒佛和十八罗汉等各种神像,长年烟火不断。寺里有一所鹊山书院,有教书先生教人读书。陈光明小时,万善寺已经败落,鹊山书院也已人去屋空,但寺里仍住有三个和尚,当地的一所小学就设在寺里。解放后在寺庙的旧址上建起了鹊山小学,寺庙旧址完全拆除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鹊山昔日名气很大
  虽然鹊山现在济南人的心目中没有占据太重要的地位,但在历史上,鹊山却是不少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吟咏过的名山。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数百年前,从鹊山脚下一直到大明湖北、华山脚下都是一片汪洋,名为鹊山湖,湖四周到处是芦苇荡。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专门为鹊山题了一首诗——《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时也多次游览过鹊山。另外,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颜柳欧赵”四大家中“赵体”书法的创始人赵孟頫曾画过一幅著名的《鹊华秋色图》,画的就是现在的鹊山和华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苇,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至今从这幅画中还能想见到当时鹊山的美丽景色。目前这幅著名的画卷珍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价值连城,这更使鹊山的名字名扬海内外。
  鹊山由于地处济南的北门户,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鹊山上仍残留着不少地堡遗址。在古代典籍中,就有不少有关鹊山之战的记载。据记载,东周时期,北戎派大良、小良两人担任元帅,率兵一万侵犯齐国。齐僖公急忙向郑国求助。郑国国君郑庄公派世子郑忽为大将、高渠弥为副将前往救援。齐郑联军在鹊山脚下布下埋伏,和北戎兵展开一场大战,斩大良、小良,“生擒甲首三百”,斩杀敌军无数,解了齐国之围。齐僖公感激不尽,欲将女儿许配给郑忽,郑忽却担心被人误解为“挟功求娶”,坚决推辞了这门亲事,回到郑国后受到郑国国君的赞扬。《东周列国志》第八回《立新君华督行赂,败戎兵郑忽辞婚》中对此有比较生动的描写。
  杨二郎挑着鹊山撵太阳
  关于鹊山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杨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上天神仙杨二郎用一副扁担,一头挑着一座山追赶太阳,在经过黄河时,杨二郎一步跨了过去,由于用力过猛,扁担被闪断了,担着的两座山落在地上形成了两座山,这就是现在的鹊山和华山。由于杨二郎鞋里进了沙土硌了脚,他就脱下鞋子磕了磕,结果鞋里磕出的沙土竟形成了一座小山,后人取名为“小山”。杨二郎所豢养的天狗在地上拉了一摊屎,也形成了一座山,后人将其命名为“狗屎山”。以后小山和狗屎山上都开始有人居住,后人感到狗屎山的名称不雅,就将其改为“梅花山”,其实山上并没有梅花,现在这两个地方就是梅花山社区居委会,小山归属山南社区居委会。
  日寇制造鹊山惨案
  1937年11月15日,日寇向鹊山发动进攻,部分抗日志士进行了殊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鹊山失守。随后日军进入鹊山村,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将抓到的青壮年男子集中到一起用刺刀刺、用枪扫射,不少妇女不堪忍受日军凌辱,含泪抱着年幼的孩子跳进村头的水湾里自杀。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一夜之间被杀和被逼自杀的村民就有1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一时的“鹊山惨案”。70岁的老人陈光明就是当时“鹊山惨案”的幸存者之一,他的父亲和一位大伯都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谈起当时的惨状,陈光明至今仍记忆犹新:“村里的街道上到处是死人,湾子里的水都被血染红了,几天后我从水湾边经过,还能见到冰面下的一具具妇女孩子的尸体……”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村边的水湾子早已被黄河水里所含的泥沙淤积填平,变成了一片平地。但济南市天桥区区委于1996年4月在水湾边立起的那座鹊山惨案纪念碑,仍在提醒后人铭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紫荆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标山东北里许,有一座孤峰挺拔的山,山下住着个贫苦农民叫田真。他父母早亡,便担负起抚养未成年的两个小弟弟,靠种田维持生活。其院中有一株紫荆树,经田真精心培育,枝叶繁茂,春季花开似锦,美丽可爱。兄弟仨视如掌上明珠。后来,田真的两个小弟弟长大成人,兄弟们却不和睦了,经常闹矛盾。再看,繁茂的紫荆树,逐渐衰萎,失去了昔日的青春容颜。两个弟弟又提出分居度日,并要将紫荆树折为三段,每人分得一份。紫荆听之忽然枯死。田真见状哭诉说:“树木为同根所生,身为同株,闻将分析,所以憔悴而亡,是人不如树木!”于是放声大哭,悲痛欲绝。两个弟弟受其感动,议不分产,仍归于好。紫荆树竟然复活,繁茂如昔。因此,人们称此山为“紫荆山”。
  药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城西北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石洞,清泉溢出;洞中有16尊世间名医塑像。山上盛产半夏、舒筋草、阳起石等名贵药材,因此,上山采药者众多。久了,人们便称该山为“药山”,称山洞为“药王殿”。
  药山和匡山
  传说在很早以前,济南北郊是一马平川。有一次,二郎神赶太阳挑着两座山走到这里,累得实在够呛,便放下担子歇歇脚。想不到这两座山竟扎了根,说啥也挑不起来了。急得二郎神大汗直冒,暴跳如雷。你若不信,两山当中还有一对小土山作证,一座叫粟山,一座叫马鞍山,就是二郎神从鞋里倒出来的垫脚土。
  自从二郎神挑来这两座山,山周围的人家可就倒了霉。这两座山一天一宿各往四下里长八八六十四丈,你想,过个三年五载的,整个济南不都成了山了吗?这事惊动了老君爷,他说济南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可不能叫这两座山给占了,便围着这两座山撒了圈丹药。说也奇怪,这两座山就再也不长了。所以人们管这两座山叫南药山和北药山。可是,南药山为什么又叫起匡山来了呢?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这两座山是两座宝山,北药山里有个金银柜,南药山里有个聚宝盆。夜深人静现宝的时候,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等你走到跟前,便什么都没有了。北药山北坡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石洞,石洞下面放着一个元宝,只要你拿走这个元宝,石洞里就会再掉下一个来,也不多也不少。住在这里的庄户人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靠劳动吃饭,只有当灾荒歉收之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去北山坡取一个元宝来救急。这一带有一个大财主,家财万贯,良田百顷,可他的长相实在说不上好看,南瓜头,扁圆脸,挺着油篓似的大肚皮,活像一只鼓足了气的大蛤蟆。因此人们送了他个“美名”,叫他“癞蛤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癞蛤蟆长得这个样,一眨眼就是一个坏主意。附近村里的佃户,差不多都上过他的当。癞蛤蟆家里虽然满仓的粮食,满圈的牛羊,他却是来取元宝最多最勤的一个。有一次,癞蛤蟆又想了一个鬼点子。他想:一回只掉一个元宝,多不过瘾!我把它凿开,把元宝都取出来归为己有,那该多好。于是他就回家拿来铁钻、铁锤,“喀嚓、喀嚓”地凿起来。虽然震得虎口出血,大汗直流,仍是拼命地凿呀凿。忽然一声巨响,从石缝里喷出一股碗口粗的泉水。幸亏癞蛤蟆跑得快,才没有丧了命。从此,这个石洞里再也不出元宝了。可是清清的泉水,直到现在还哗哗地流着,隔老远就能听到它那金属般的响声。
  癞蛤蟆自从把北药山的宝器毁坏以后,就一心想得南药山里的聚宝盆了。可南药山既没有石缝,又没有洞口,怎么取法呢?癞蛤蟆狗啃骨头干咽沫,急得光抓头发也想不出办法来。这一年秋天,村上来了个看风水的先生,对着南药山直瞅,还不断地咕哝着:“宝山呀宝山!”癞蛤蟆听说就前去拜访那先生,寒暄了几句之后,先生问癞蛤蟆:“村东边桥头上那棵老桑树是谁家的?”癞蛤蟆眼珠子一转悠,撒了个谎说:“我的。”先生满脸挂着笑说:“你卖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黄金。”癞蛤蟆听了先是吃了一惊,后又装痴卖呆地问:“一棵弯弯的老桑树,哪能值这许多钱?你买这个有啥用呢?”先生是个正直憨厚的人,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老桑树的用处。原来用这棵老桑树做成钥匙,每年三月初三夜里,可以拿它去开南药山。癞蛤蟆一听心里像开了花,得意地对先生说:“先生,对不起,你不说我也知道这树的用处,卖给你,不如我自己用了。”先生见癞蛤蟆把话说得很死,叹口气,无精打采地走了。
  其实,这棵桑树是村东头佃户陈老三家的。癞蛤蟆见风水先生走了,便气冲冲地到了陈老三家,一本正经地说:“桥头上你那棵老桑树我要用它当柴禾,卖给我吧!”说罢伸手从衣袋里摸出二两碎银子,塞在陈老三手里就走了。
  到了三月初三这天,太阳还高高地挂在西边天上,癞蛤蟆就急不可待地带着桑木钥匙到南药山下等着去了。到了半夜子时,鸡不叫狗不咬,癞蛤蟆手拿钥匙,按照风水先生说的那样比划了一阵,只听“哐啷”一声,山石裂开了一条大缝,癞蛤蟆一蹦就跳进去了。哈!满山洞尽是金宝玉器。那边是金马驹子拉金磨轧金豆子,这边是无数金牛金羊啃金草,还有无数的金鸡金鹅满地乱飞乱跑……癞蛤蟆一时看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顺手捉住一只金鸭子,刚想走出门,一转念,金鸭子不如金牛大,他走回去放了鸭子捉住一只牛,又一转念,金牛哪能跟上骑着一匹金马驹子好呢?………忽听见金鸡扯起喉咙一声叫,“哐啷”一声山门关上了,贪得无厌的癞蛤蟆被关在里面,桑木钥匙也关在里面了……
  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诓山”,日子一长,就叫成“匡山”了。
  燕王四子打济南的记载
  明成祖朱棣为夺取皇位兴兵来济,在黄岗岭炮打济南,历史上有“燕王四子
  打济南”的记载。黄岗至今留有“皇帝住黄岗”的传说,即朱棣曾住在黄岗村陈爱卿家里。明朝诗人王象春留有“燕王四子打济南”的诗句:
  黄 岗
  (明)王象
  春城西十里耸黄岗,
  成祖当年控刷刷骕驦。
  火炮从天惊地裂,
  至今一角失金汤。
  原:靖雄师攻齐,驻兵黄岗炮打城中,崩西南数雉。至今凡修百余度,遇雨难行,人以为天威所留,余谓,意欲存之以旌过耳。
  坚守济南的明臣铁铉
  铁铉(1366~1402),字鼎石,河南邓县人。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明惠帝时,任山东参政。
  燕王朱棣,为夺皇位兴兵南下,铁铉固守济南,屡破燕兵,以功升为兵部尚书。由于铁铉坚守济南,燕王攻城不下,被迫绕道南进。后来,朱棣终于渡江攻下南京,赶走朱允炆,自立为帝,回兵复攻济南。因寡不敌众,城终被陷,铁铉被俘遇害。1792年,人们在大明湖北岸修建了铁公祠。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