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7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天主教
分类号:
B98
页数:
1
页码:
9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从清代到1987年天主教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宗教
天主教
杨庄村
内容
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清顺治七年(1650年),西班牙传教士嘉伯乐来济南传教,并在高都司巷建天主教堂。北郊地区居民已有信天主教者。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在陈家楼庄建立分堂,辖区内始有天主教信徒之集中活动场所。清雍正年间,朝廷下诏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教,教堂被废。清同治二年(1876年),有位姓滕的神甫常来祖籍(陈家楼庄)居住、说教,教务活动渐渐恢复,信教徒遂之增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小杨家庄建天主教堂,由德国神甫住持,进行传教活动,发展教徒,仅小杨家庄、霞侣市附近村庄的农民人教者达300余人。
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陈家楼天主教堂,并命名“大圣若瑟堂”。当时,教堂无坐堂神甫,平常信教徒早晚进堂祈祷,礼拜日由总堂派神甫到“大圣若瑟堂”主持行圣事、做弥撒。民国八年(1919年),“大圣若瑟堂”住一德国神甫,自此,该堂有了管理教务,发展教徒的坐堂神甫。遂教徒渐增,教务活动频繁。
1932年,美国牧师安××与其子安徒烈在药山安乐镇村建天主教堂,活动于药山、泺口等地,发展信教徒200余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美国牧师回国,教务活动停止。教堂因年久失修,现已倒塌无存。
1948年济南解放后,天主教徒在人民政府的协助下,进行了“自治、自养、自传”的革新运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使宗教活动走上健康发展之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活动场所被勒令关闭,教务活动停止。1987年12月23日,陈家楼教堂恢复开堂,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济南教区宗怀德主教主祭举行了大礼弥撒,教事教务活动遂恢复正常,小杨家庄天主教堂亦恢复教务活动。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